2022立秋節(jié)氣的含義是什么意思(實用)

字號:


    ??“秋天是個浪漫的季節(jié),會有不期而遇的驚喜和人?!鼻锔邭馑?,登高遠眺,秋的壯闊一覽無余。立秋節(jié)氣是秋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你了解立秋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立秋節(jié)氣的含義是什么意思(實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2022立秋節(jié)氣的含義是什么意思(實用)【篇一】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jié)的節(jié)氣。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jié)到了。此時我國中部地區(qū)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fā)育時期。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jié)氣。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收獲季節(jié)到了
    ??古代分立秋為三候:初侯涼風至,立秋后,我國許多地區(qū)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三侯寒蟬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一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變涼是氣候趨勢,根據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許處在氣候偏冷周期時,就有這種情況。
    ??立秋節(jié)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當立秋到來時,我國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立秋后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氣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氣溫的早晚溫差逐漸明顯,往往是白天很熱,而夜晚卻比較涼爽。。當然,由于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真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
    ??在現實中,秋季開始的劃分有幾種: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以四立中的立秋為秋季的開始;在天文學上根據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軌道把秋分作為秋季的開始;在氣候統(tǒng)計上,因一般以1月為最冷月,7月為最熱月,故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的開始;在日平均氣溫上,把連續(xù)5天,每日日平均氣溫在22℃~10℃時,首日作為秋季開始的日期。
    ??由于我國各地的地理位置的南北差異、地表以及海拔高度的差異太大,不可能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天。
    ??秋來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區(qū)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9月上半月華北(首都北京9月初)開始天高云淡;西南北部、秦淮地區(qū)在9月中旬方感秋風送爽;10月初秋風吹至江南;10月下半月,嶺南炎暑頓消;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來到達雷州半島、海南島北部;而當秋天的腳步到達海南省三亞市的天涯海角時,己經快到元旦了。
    ??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這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可以坐等豐收。此外,還有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秋前北風秋后雨;秋后北風干河底的說法。也就是說,農歷七月立秋,五谷可望豐收,如果立秋日在農歷六月,則五谷不熟還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風,立秋后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風,則本年冬天可能會發(fā)生干旱。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還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zhàn)技,準備作戰(zhàn)的季節(jié)。由此可見立秋日為何種天氣是如此的重要。
    2022立秋節(jié)氣的含義是什么意思(實用)【篇二】
    ??秋老虎是我國民間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fā)生在8、9月之交,持續(xù)日數約7-15天。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強烈,氣溫回升。這種回熱天氣歐洲稱之為老婦夏天氣,北美人稱之為印第安夏天氣。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秋老虎的表現略有所不同,如華南的秋老虎要比長江流域的來得遲,一般推遲2-4個節(jié)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二個月不等;有時秋老虎來了去,去了又回頭。秋老虎天氣,雖然氣溫較高,但總的來說空氣干燥,陽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熱,不至于熱得喘不過氣來。雖然人們普遍認為立秋后出現的高溫天氣就是秋老虎。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
    ??1.秋老虎應是夏老虎:立秋之后,也就是8月上中旬的秋老虎應是夏老虎。按照日平均氣溫連續(xù)5天在22℃~10℃時,首日作為秋季開始的劃分標準,處暑(8月22、23日)之前我國華北、江淮、長江中下游、江南、華南的許多地區(qū)還正處在夏季,有秋后一伏熱死人的諺語,立秋節(jié)氣15天內,仍處在二伏和三伏期內,正是炎熱之時。此時出現的高溫天氣實屬正常。夏季本來就應該炎熱,這時的老虎,應該是夏老虎,提秋老虎太早了。
    ??2.秋老虎應指先涼后熱的天氣:大氣科學詞典上說:秋老虎是我國民間對立秋之后重新出現短期炎熱天氣的俗稱。這里的關鍵含義是天氣變涼后再次出現短期的炎熱天氣,稱為秋老虎。的確,每年8月22或23日的處暑之后,往往炎熱程度減弱,早晚會感到秋天的信息。
    ??提到秋老虎形成的原因,大氣科學詞典提到:副熱帶高壓又再度控制江淮流域,氣溫回升,形成了悶熱天氣??梢?,南方處暑后天氣也有漸涼的表現,只不過沒有北方那么明顯。大氣科學詞典進一步指出:秋老虎一般發(fā)生在8、9月之交以后,持續(xù)日數約一周至半月,甚至更長時間。
    ??有不少年份,立秋熱,處暑依然熱,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的說法,這種夏秋連熱的情況出現,秋老虎更加引起人們的關注,需更多提醒防暑降溫。
    ??目前,還沒有見到關于秋老虎天氣的統(tǒng)一的、定量的標準。據北京氣象臺的專家說:秋老虎一般最高氣溫在33℃以上,并且持續(xù)幾天。
    2022立秋節(jié)氣的含義是什么意思(實用)【篇三】
    ??立了秋,把扇丟。
    ??立了秋,便把扇子丟
    ??立了秋,掛鋤鉤。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頭。
    ??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
    ??立秋過后,還有(秋)老虎在一頭
    ??立秋后三場雨,夏布衣裳高擱起。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立秋拿住手,還收三五斗
    ??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江蘇)
    ??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
    ??立秋三天,遍地紅。
    ??立秋三天,寸草結籽。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
    ??立秋十天遍地黃
    ??朝立秋,冷颼颼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頭。
    ??六月底,七月頭,十有八載節(jié)立秋。
    ??早晨立秋涼颼颼,晚上立秋熱死牛。
    ??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
    ??立了秋,涼颼颼。
    ??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
    ??立了秋,把扇丟。
    ??立了秋,扇莫丟,中午頭上還用著。
    ??立秋早晚涼,中午汗?jié)裆选?BR>    ??立秋早晚涼,中午汗還淌。
    2022立秋節(jié)氣的含義是什么意思(實用)【篇四】
    ??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更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時間在農歷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歷8月7-9日之間)?!扒铩本褪侵甘钊鰜?,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jié),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弊喈?,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代表的是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jié)到了。此時中國中部地區(qū)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fā)育時期。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jié)氣。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2022立秋節(jié)氣的含義是什么意思(實用)【篇五】
    ??立秋之后大概還會熱20天左右。
    ??立秋之后還要一段找時間天氣會慢慢開始轉涼。有句俗語叫“立秋后18天地火”,說的就是立秋后天氣情況的變化,立秋后20天左右已經進入初秋,到了秋天的第二個節(jié)氣——處暑節(jié)氣,此時天氣逐漸轉涼,即使白天的溫度還是在30°以上,早晚的溫度卻會很涼爽。
    ??立秋的天氣有什么特點
    ??立秋,意味著降雨、風暴、濕度等,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下降或減少。季節(jié)轉換,南方地區(qū)的降雨量、風暴、干濕度等變化明顯;北方地區(qū),這些變化不明顯,變化明顯的是氣溫。進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氣候開始由夏季的多雨濕熱開始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氣候過渡。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的結束,所謂“熱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處暑往往還處在“三伏”期間,所以初秋天氣還很熱,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jié)氣之后。熱與涼的分水嶺在秋季,并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的氣候分為兩個階段,初秋“悶熱”,仲秋后趨向“干燥”、“涼爽”氣候特征。這是一個暑熱與涼寒交替的季節(jié)。
    ??“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所謂“熱在三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節(jié)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我國傳統(tǒng)的推算方法規(guī)定,夏至以后的第3個庚日、第4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第一天。因為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規(guī)定的時間是10天。又因為每年夏至節(jié)氣后的第3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中伏的天數就有長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進入“立秋”節(jié)氣并不代表氣溫就此下降。
    2022立秋節(jié)氣的含義是什么意思(實用)【篇六】
    ??“立秋”不僅是重要的節(jié)氣,還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jié)日。在古代,民間在立秋收成之后,會挑選一個黃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謝上蒼與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則嘗試新收成的米谷,以慶祝辛勤換來的收獲。 民間有“立秋”這天“貼秋膘”、“咬秋”、“啃秋”等習俗。
    ??祭祀土地神: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啃秋瓜: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習俗,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來之意。
    ??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
    ??曬秋: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qū)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tǒng)農俗現象。
    ??一直以來,在中國廣大農村,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