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手抄報資料

字號:


    七夕情人節(jié)到來,在畫手抄報的時候,可以寫一些什么內(nèi)容呢?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夕手抄報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七夕由來
    農(nóng)歷七月七日之夜,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jié),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jié)”或“女兒節(jié)”,這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jié)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椗且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jié)。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于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shù)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二、七夕傳說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勤勞的小伙子叫牛郎,由于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嫂過日子??墒巧┳訛槿撕荻荆粌H常常刁難牛郎,還讓他干重活。最后嫂子還把牛郎趕出了家門,只給牛郎一頭牛。但是牛郎憑著勤勞也終于能讓自己三餐溫飽。時間過得真快,牛郎到了該娶妻生子的年齡了,在那頭老牛的幫助下,牛郎娶到了天上下凡游玩的仙女----織女,并且從此和織女過上了好日子,還生了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夫妻兩個,一個織錦,一個干農(nóng)活,日子過得其樂融融??上旃蛔髅?,好日子總是不長的,這件事被王母娘娘和玉帝知道了,他們派來天兵天將,硬生生地把好好的一家拆散開來了。牛郎雖傷心,但也無奈,這時老牛忽然說,在它死后,把它的皮扒下來,披在身上,就可以飛上天了,說完老牛就死了。牛郎含淚將老牛的皮扒下,立刻背上兩個孩子就往天上跑。眼看,牛郎就要追上織女了,可是王母娘娘這時卻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條望不到邊的天河轉眼就出現(xiàn)了,牛郎織女每天也只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nèi)绱酥邑懙膼矍榻K于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上天來為他們搭起鵲橋,使牛郎織女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同意每年七月初七讓他們相會一次。
    今日就是七夕,七夕也稱乞巧節(jié)。在這一天許多少女會向織女祈禱,祈禱自己能有雙巧手,在日后擁有千年不渝的愛情。讀書人也會在今天祭拜魁星,希望魁星讓他們考運順利。
    抬頭望望天空,大家知道怎么在今夜找到“牛郎”和“織女”嗎?若是晴夜,可在不受城鎮(zhèn)燈光影響的地方,最好是天黑后兩小時左右,在頭頂附近,只要你細心觀察,即可發(fā)現(xiàn)銀河的中邊和兩邊共有三顆明亮的星星。最亮的呈青白色的星星,并是“織女”,在織女的南偏東,有一顆微黃色的星星,就是“牛郎”了,而牛郎旁邊的兩顆星星也就是他們的兒女了。
    仰望星空,浩瀚而美麗。細細沉思,我似乎能明白些為何牛郎和織女的故事能經(jīng)久不衰了,絕大多數(shù)都是因為七夕之夜的星空是如此美麗吧!
    三、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漢,流于后世。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女子手執(zhí)五色絲線和連續(xù)排列的九孔針(或五孔針、七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xù)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
    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針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時。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wǎng)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nèi),次日看之,若網(wǎng)圓正謂之得巧。
    ”宋周密《乾淳歲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nèi),以候結網(wǎng)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wǎng)疏密以為得巧多寡?!庇纱丝梢?,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wǎng)之有無、唐視網(wǎng)之稀密,宋視網(wǎng)之圓正,后世多遵唐俗。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于穿針,又不同于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jié)俗。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云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
    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扎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于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四、七夕詩句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____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____林杰《乞巧》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____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____杜牧《秋夕》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____佚名《迢迢牽牛星》
    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____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____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____林杰《乞巧》
    恨人間、會少離多,萬古千秋今夕。____張埜《奪錦標·七夕》
    臥看牽??椗?,月轉過梧桐樹影。____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____李商隱《馬嵬·其二》
    織女牽牛送夕陽,臨看不覺鵲橋長。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兩情纏綿忽如故。復畏秋風生曉路。____王建《七夕曲》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____李商隱《辛未七夕》
    小編精心推薦
    手抄報圖片 | 手抄報花邊 | 手抄報邊框 | 電子手抄報 | 手抄報版面設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