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自然遺產日是每年的六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六,每年都會選舉一個城市來舉辦這個活動,那關于文化與遺產日的發(fā)展過程大家有了解嗎?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精選文化與自然遺產日的發(fā)展過程介紹”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發(fā)展歷程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源自文化遺產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文化建設重要主題之一,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保護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和戰(zhàn)略遠見。目的是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文化遺產日,從2006年起設立。2016年9月,國務院批復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同意自2017年起,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從2009年國家文物局創(chuàng)設主場城市活動機制以來,每年的文化遺產日國家文物局都選取一座城市舉辦文化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
2005年12月,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這充分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保護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和戰(zhàn)略遠見,有助于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2009年,國家文物局創(chuàng)設主場城市活動機制以來,每年的文化遺產日國家文物局都選取一座城市舉辦文化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
2016年9月,國務院批復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同意自2017年起,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2020年5月,國家文物局辦公室發(fā)布《關于開展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的通知》。根據該通知,2020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主題為“文物賦彩全面小康”,主場城市有關活動將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舉行。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6月11日。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文化和旅游部將于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后集中開展非遺宣傳展示活動。
2022年6月6日,國家文物局第二季度例行新聞發(fā)布會線上召開,介紹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有關情況。據介紹,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主題為“文物保護:時代共進 人民共享”,主場城市活動將于6月11日在甘肅蘭州舉辦。
2022年6月8日人民日報電,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和旅游部將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后組織全國各地集中開展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據了解,今年的活動主題為“連接現(xiàn)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口號是“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激發(fā)非遺活力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鄉(xiāng)村振興非遺同行”。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以線上開展為主,線下活動將嚴格服從當?shù)匾咔楣芸氐母黜椧蠛鸵?guī)范。
2022年6月11日,全國第六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在重慶市巫山縣舉行。
拓展:
1.發(fā)展目標
政府希望通過設立“文化遺產日”,使文化遺產保護得到全面加強。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較完備的文化遺產保護制度,文化遺產保護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到2015年,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文化遺產得到全面有效保護;保護文化遺產深入人心,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全國“文化遺產日”并沒有像人們預想的那樣,選在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而是確定在沒有任何特殊意義的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這樣做旨在使這個“文化遺產日”具有更為廣泛的代表性。
2.開展的意義
文化遺產教育青年
強調它的精神意義,設法使公眾成為這一天的主人,成為主動的參與者,使國家文化遺產日成為全民的文化遺產日,使國家舉措轉化為每一個公民自覺的文化行為。
遺產日是一個純文化的主題日,所有活動都應是公益活動。
文物和文化機構的工作要在遺產日中充分發(fā)揮作用,積極進行遺產內涵與保護意識的普及工作。教育界利用這一天,培養(yǎng)下一代人的中華文化的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