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暑假童年讀后感

字號:


    暑假里,你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后,有怎樣的一個感想呢?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暑假童年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生暑假童年讀后感(一)
    暑假里,我讀了《童年》這本書,里面的內容讓我受益匪淺,看到高爾基和我們那不一樣的童年,又不禁為他的悲慘童年而感到悲傷。
    《童年》講的是五歲的高爾基失去了父親,而后又經(jīng)歷了母親改嫁等一系列的變故。為了上學,他只能去撿廢品賣了錢當學費,自己供自己上學。高爾基身上穿的破舊,在身邊的富有同學面前,受到了不少屈辱,可是他并不在意,把這一切化為動力,促使自己努力學習,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
    讀完了這本書后,我陷入了深思?,F(xiàn)在,我們的條件是多么的優(yōu)越,不用擔心沒錢上學,更不用撿垃圾維持生活。身上穿的都是名牌的衣服,用的也是五花八門,色彩鮮艷的文具,各種樣式的書包,還有許多不知名的東西,應有盡有。而高爾基呢?他是多么的悲慘??!別說是文具了,就算是衣服也都破爛不堪,是補丁摞補丁,還受到外公的百般虐待。相比之下,我們就像溫室里的花朵,享受著小公主、小皇上之類的待遇,不愁吃,不愁喝。簡直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是對于高爾基來說,這根本就是神仙般的,想也不敢想的奢侈生活呀!而他卻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勤奮地學習;相比之下,我們這些過著幸福生活的人,卻是那么的不爭氣,真是自嘆不如呀。如果,我是高爾基,那一定會為自己的貧窮家境而自卑的對學習沒有了信心,而他卻把嘲笑化為了進步的階梯,我真是佩服不已??!
    相比高爾基童年的生活,我們可以用——掉進了蜜糖罐一樣形容現(xiàn)在的生活,可是,盡管這樣有些人還是不滿意現(xiàn)在的生活,挑這撿那。我也曾經(jīng)做過一件這樣的事。
    那天,我考了全班第一,媽媽為了獎勵我,做了我最喜歡的餡餅。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突然,一塊刺鼻的東西被我吃了進去,我連忙吐了出來,問媽媽:“這是什么呀!”媽媽一看,不以為然的說:“是姜。”我一聽,連忙把餡餅丟到垃圾桶里。要知道,我是最厭煩姜的,那刺鼻的味道讓我聞了很不舒服,吃了更是惡心。媽媽見我把餡餅浪費了,十分生氣,說:“今天只有這一種帶姜的餡餅,你吃也要吃,不吃也要吃!”我聽了媽媽的訓斥后也耍起了性子,坐在那不理會媽媽。最后,媽媽實在是犟不過我,又給我重新做了餡餅,這才讓我如愿以償?,F(xiàn)在想想,我真是不應該浪費餡餅,姜又不是對身體有害的東西,何況這餡餅沒有了姜也是不好吃的呀!這餡餅如果在高爾基的眼中,那會是怎樣珍貴的食物呀!以后,我一定不會再浪費食物,而是珍惜每一粒糧食。
    讀了《童年》這本書,我深深地感知到了我們和高爾基不一樣的童年,看出了一代人與另一代人的不同。以后,我們也要學習高爾基那種不向困難低頭,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好好珍惜我們現(xiàn)在美好的童年。
    初中生暑假童年讀后感(二)
    放假前x老師讓我們假期里讀《童年》這本書,我早早的借來開始翻前看,但我總覺得這本書不像《笑貓日記》系列、《丁丁當當》系列等接近我們的生活,書中介紹的事兒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特別是人名都很長,我覺得這本書太枯燥,一點兒也沒意思,就放在一邊兒不再讀了。暑假即將過完了,在整理暑假作業(yè)時我又想到了x老師介紹的讀書要目,沒辦法就再次捧起來硬著頭皮讀。
    這本書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讓人同情,他三歲時,父親就因病逝世了,他跟著媽媽和外婆來到了外公家。外公是一個殘暴、自私的小染坊主。兩個舅舅也和外祖父一樣是一個殘暴、自私的人,甚至兩個舅舅的兒女也是殘暴、自私的人。主人公阿廖沙就在這樣殘暴、自私的家庭生活著。外祖父經(jīng)常痛打外婆以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在如此黑暗的環(huán)境下,誰又能不害怕和恐懼呢?
    然而,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也不乏溫暖與光明。這就是以外祖母為代表的另一些人、另一種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他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又孤獨的心,他還經(jīng)常講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阿廖沙聽。另外,正直的老工人、現(xiàn)身于科學的知識分子,都給過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huán)境中人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并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有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時教會了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
    阿廖沙的性格正是在鉛一樣的生活的重壓下,在無盡的苦難及與惡勢力的頑強斗爭中,在接受和認識現(xiàn)實中所有美好事物的過程中,逐漸地形成并發(fā)展起來的。
    所以,我們要向《童年》中的主人公學習。只要我們能保持不滅的信心,不管你眼前是光明的還是黑暗的,是幸福的還是悲傷的,只要你堅持讓自己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有同情心的人。那么,你一定能迎來生命的輝煌!
    初中生暑假童年讀后感(三)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童年》。
    主人公阿廖沙因父親去世隨母親來到了外公家的大染坊。在這個家里,有自私,貪婪的外公,粗野,狠毒愚蠢的舅舅。小阿廖沙在這里開始了他的童年。之后,倆個舅舅鬧分家,他又隨外公遷到別處。可新家又總是被哈伊爾舅舅騷擾,全家又被迫再次搬遷。外公后來又要湊齊母親的嫁妝,不得不賣掉可愛的新家,遷到一座老屋的地下室。阿廖沙最后隨繼父遷到一個墻上沒有糊墻紙,里面全是蟑螂的小屋。
    在小小年紀的阿廖沙看來,這世間更多的是不和諧,不痛快。在無邊的苦難中,善良的外婆卻在阿廖沙心中埋下了善良和正義的種子,阿廖沙個性的意識逐漸豐滿。
    與阿廖沙的童年相比,我們童年是那么的美好。阿廖沙小時候上學穿的是媽媽的皮鞋,外婆的外套,有著補丁的褲子。而我們呢,穿著都是漂亮的新衣服,穿久了就不再想穿,又讓爸爸媽媽買新的。阿廖沙的學習費用都是靠撿垃圾維持的,有時候運氣好能收獲一個盧布,運氣不好的話都沒有上學的錢了,班里的有錢人家孩子都嘲笑他,說他身上有臭味。不上學的時候,阿廖沙總是背著一個麻木袋,到處撿東西給廢品回收廠。對比阿廖沙,我們現(xiàn)在的學習費用都是靠父母的辛勤工作換來的。對此難道我們不該反思一下嗎?
    阿廖沙有個專橫,不講理的外公,經(jīng)常受到外公的毒打,還有兩個舅舅,為了錢鬧得不可開交,他們當然不希望高爾基的加入?,F(xiàn)在我們身邊的親人是多么的疼愛我們,都把我們視為小公主,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讀了《童年》這本書,我深刻地感受到我們一定要更加珍惜現(xiàn)在這么美好的生活,我們要更加地奮發(fā)圖強,努力學習。
    初中生暑假童年讀后感(四)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樂的,還是令人厭煩的,都使我們難以忘懷。童年反映了我們兒時的喜怒哀樂,我想這些喜怒哀樂早已在我們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當我看完《童年》這本書后,我知道高爾基的童年是與眾不同的。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黑暗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過的,他幼年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chǎn)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jīng)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人,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舅舅,還有兩個表哥。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盡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后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中,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chǎn)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斗毆……但幸好這世界也不完全是丑陋不堪的一面,身邊還會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于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窩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藹、最有人性的形象,她總是用她的溫存給予阿廖沙愛的種子,種子發(fā)芽了,長成了參天大樹,有了羽翼的保護,阿廖沙的世界就不會再任憑風吹雨打了。祖母撫慰了他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而真正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是老長工格里戈里。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樣教會了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然而我覺得與其說是被他們害死的,還不如說是被這個黑暗的社會所吞噬的。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在家里,父母寵愛著,關心著,保護著。在學校,有老師的教導和同學們的陪伴。而高爾基呢?與我們恰恰相反。在如此邪惡和污穢的社會中,他那顆光明和博愛的心沒有動搖,沒有被污染,反而變得越加開闊、光明。也許,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吧!
    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中,我發(fā)現(xiàn)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著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想,高爾基的童年要告訴我們的是:要執(zhí)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恒、永遠以那種積極,勇于拼搏的態(tài)度對待現(xiàn)在和未來的生活!
    初中生暑假童年讀后感(五)
    在當今社會中,我們大多數(shù)人一直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可我們也必須承認,丑惡也是一種真實,而且它們從未絕跡過。讀完高爾基的《童年》,我對此有了更深的體會。里面有許多個極其丑陋的鏡頭我是完全無法想象出來的。
    在我們這些90年后的孩子中,我們都有一個美好快樂的童年,可高爾基卻有一個不幸的童年。小小年紀的高爾基離開了父母身邊,在他外祖父家目睹了舅舅們?yōu)榱思耶a(chǎn)爭吵斗毆,愚弄弱者,毒打兒童的令人作嘔的丑事。我雖然知道,那個時候的社會是黑暗的,低層社會的生活就是這么無奈,可我無法想象一個小孩子在這種社會下是怎樣生活的。
    在我印象中,有這么一個鏡頭,一直在我腦海里徘徊,想忘卻忘不了。小高爾基的舅舅們?yōu)榱思耶a(chǎn),殘忍的用十字架壓死了他們家的一個工人。這個工人無聲無息的死掉了,人們也很快忘掉了他,似乎從來沒有他這么一個人,也從來沒發(fā)生過這么一件事。我無法理解,這就是人們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我不敢相信,他們那顆肉做的心真的已經(jīng)變成了石頭般堅硬!
    沙皇統(tǒng)治下的俄國底層社會是黑暗的,可高爾基并沒有被這黑暗侵蝕,他仍保持善良的品性,并且從未放棄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于這點,我對高爾基感到由衷的敬佩。在《童年》里有這么一段話:“在這塊廣闊而又肥沃的土地上,丑陋,卑鄙和健康,善良一同生長著,而后者點燃了我們的希望,因為幸福離我們不再遙不可及!”讀完整本書,我最不能忘記的就是這段話。雖然身處黑暗,卻不曾被黑暗所吞噬。在高爾基家的工人死時,無一人為此感到傷心,只有他為此感到難過;在他看到他外祖父毆打外祖母時,他會冒著被外祖父毒打的危險前去幫助外祖母;在他周圍的人都被黑暗籠罩時,他敢于沖破黑暗,走向光明。我敬佩他那善良純潔的心,他那敢于與黑暗斗爭的勇敢,他那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向往。
    《童年》教會了我許多人生哲理。無論你生活在怎樣污濁的環(huán)境,始終要保持一顆善良正直的心,也不要放棄對生活的追求與向往。在我們當今社會中,也有丑惡的現(xiàn)實,它們是那么沉重,那么令人窒息和作嘔,可我們要想將它們從我們的生活中清除掉,就必須了解它們。所以我們必須要有勇于面對黑暗現(xiàn)實的決心和勇氣。
    《童年》講述了一個我們從未有過的童年,我們從高爾基的《童年》中,又在人生路上邁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