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大全

字號:


    許多同學想了解初中物理的知識點,那么初一物理有哪些知識點呢?快來了解一下吧。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一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大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一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大全
    聲現象
    1.聲音的發(fā)生: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
    2.聲音的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
    3.聲速: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米/秒。聲音在固體傳播比液體快,而在液體傳播又比空氣體快。
    4.利用回聲可測距離:S=1/2vt
    5.樂音的三個特征:音調、響度、音色。(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與發(fā)聲體的頻率有關系。(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跟發(fā)聲體的振幅、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系。
    6.減弱噪聲的途徑:(1)在聲源處減弱;(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3)在人耳處減弱。
    7.可聽聲:頻率在20Hz~20000Hz之間的聲波:超聲波: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
    8.超聲波特點: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聲能較集中。具體應用有:聲吶、B超、超聲波速度測定器、超聲波清洗器、超聲波焊接器等。
    9.次聲波的特點:可以傳播很遠,很容易繞過障礙物,而且無孔不入。一定強度的次聲波對人體會造成危害,甚至毀壞機械建筑等。它主要產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發(fā)、海嘯地震等,另外人類制造的火箭發(fā)射、飛機飛行、火車汽車的奔馳、核爆炸等也能產生次聲波。
    光現象知識點
    1.光源:自身能夠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條件:孔要足夠小特點:倒立、相似、與小孔形狀無關。
    3.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米/秒。
    4.我們能看到不發(fā)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鏡面反射VS漫反射:鏡面反射:平行光照射到光滑界面時,反射光線依然平行。
    漫反射: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界面時,反射光線向四面八方散開。
    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鏡成像特點:
    (1)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2)像與物體大小相等;
    (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4)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另外,平面鏡里成的像與物體左右倒置。
    7.實像:由光線匯聚而成;虛像:一種視覺感覺,并不是由實際光線匯聚而成。
    8.平面鏡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3)增大視覺空間。
    9.平面鏡在生活中使用不當會造成光污染。
    10.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凸鏡,發(fā)散光線)和凹面鏡(凹鏡,匯聚光線),它們都能成像。具體應用有:車輛的后視鏡、商場中的反光鏡是凸面鏡;手電筒的反光罩、太陽灶、醫(yī)術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鏡是凹面鏡。
    1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fā)生變化的現象。
    12.光的折射規(guī)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13.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的。
    14.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藍。
    物態(tài)變化
    1.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的工具是溫度計,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2.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1攝氏度的規(guī)定:把冰水混合物溫度規(guī)定為0度,把一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guī)定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為1℃。
    3.常見的溫度計有(1)實驗室用溫度計;(2)體溫計;(3)寒暑表。
    體溫計:測量范圍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溫度計使用:(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溫度計示數穩(wěn)定后再讀數;(4)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xù)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tài)。
    6.熔化:物質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熔化。要吸熱。
    7.凝固: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凝固。要放熱.
    8.熔點和凝固點:晶體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凝固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9.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qū)別: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拓展閱讀:初一物理下冊知識點
    認識力
    1.力(F):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速度或者運動方向)
    3.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
    1N大約是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
    測量和表示力
    6.實驗室測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彈簧測力計。
    7.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彈簧測力計的用法:
    第一步:校零
    第二步:認清量程和分度值
    第三步:使彈簧的伸長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條直線上
    第四步:讀數
    9.力的示意圖就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
    畫法:第一:找作用點,第二:畫箭頭(力越大線越長),第三:標出字母和大小
    重力
    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11.重力方向:豎直向下;
    重垂線是根據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點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重力大小和物體質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單位是N,m表示質量,單位是Kg)
    g=9.8N/Kg,含義:質量為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時取10N/kg)
    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14.滑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產生的摩擦叫滑動摩擦。
    15.滑動摩擦力(f):滑動摩擦中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叫滑動摩擦力。
    16.摩擦力產生的條件:粗糙表面、物體要接觸,物體間要有相對運動(滑動),或者物體間有相對運動的趨勢。
    17.滑動摩擦力方向:阻礙物體相對運動。
    18.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實驗
    (1)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2)實驗要求:用彈簧測力計測摩擦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