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場考試取得成功都離不開每日點點滴滴的積累,下面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20行測技巧:樸素邏輯不畏懼,教你快速確定選項”,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2020行測技巧:樸素邏輯不畏懼,教你快速確定選項
在歷年公務員考試行測之中,必然性推理一直占有穩(wěn)定的比例,其中,樸素邏輯題目在每年的考試中出現(xiàn)頻率較穩(wěn)定,也是同學們反映比較難解的題目,尤其在考試時間本就不夠用的情況下,沒有頭緒,耗時頗久。那么我們如何抓住重點,找準解題方向,縮短做題時間,更快選出答案呢?對于必然性推理中較難的樸素邏輯題目來說,掌握樸素邏輯突破口,靈活運用,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確定答案。下面,通過一道例題,教你如何快速解決樸素邏輯題目。
題目:甲、乙、丙、丁四人大學畢業(yè)后分別選擇了讀研、留學和工作。
已知:
①甲和另外一個人選擇了讀研;其他一人留學、一人工作;
②留學的畢業(yè)成績比丙的成績好;
③丁沒有選擇工作;
④丁的畢業(yè)成績不如丙。
由此可知:
A.和甲一起讀研的是丙 B.乙的畢業(yè)成績不如丁
C.乙選擇了留學 D.丙沒有選擇工作
對于這樣一道空間折疊的題目,需要我們對應元素關系,已知信息很多且對應關系復雜,很多同學認為無從下手,干脆放棄。其實不然,在樸素邏輯的題目中,核心思想——突破口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大部分問題。以上面的題目為例: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樸素邏輯的突破口包括:確定性、相對性。其中,確定性指的是確定性的信息,即對應情況數(shù)最少的信息,關聯(lián)性指的是關聯(lián)性的信息,即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或與已知確定的信息有關聯(lián)的信息。我們只需要在題目中找到類似信息,確定著手點,便可順著信息推出正確答案。
接著,我們一起來整理題干相關信息。通過①我們可以得知,甲選擇讀研,且與另一人共同讀研。通過②可知,留學生成績好于丙,且丙沒有留學。通過③可知,丁沒有選擇工作。通過④可知,丁的成績不如丙,且丁沒有留學。簡單整理:①甲且()讀研;②丙非留學;③丁非工作;④丁非留學。
最后,我們通過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題干信息中涉及最多次數(shù)的信息應該是丁的信息,共出現(xiàn)2次,其余人都只出現(xiàn)1次,我們可以從丁入手,這時可以看到,丁非工作且非留學,那么可以得到,丁只能選擇讀研,對應條件①,可知甲和丁讀研。接下來,通過條件②丙非留學,且讀研人已經確定為甲和丁,丙必然不讀研,可以推知,丙選擇了工作。最后只剩下乙和留學,所以乙選擇了留學。整理得出:甲和丁選擇讀研,丙選擇工作,乙選擇留學。綜上,我們不難判斷,本題的答案為C選項。
通過上面的題目大家會發(fā)現(xiàn),掌握樸素邏輯突破口,靈活運用,即使題干條件多且復雜,也可以快速找到著手點,并根據(jù)已知條件推出答案。因此,大家在面對樸素邏輯題目時,應克服固有恐懼心理,不要輕易放棄,認真學習并掌握方法,就可以快速鎖定答案,難題也會變成加分題。
行測判斷推理技巧:削弱力度比較中的易錯點
在行測考試中,削弱型題目經常需要進行選項的力度比較,才能選出最優(yōu)選項。我們比較常用的力度比較原則有:“必然大于可能”(語氣絕對的選項強于語氣較弱的選項);“直接大于間接”(直接指與題干關聯(lián)性強,可以直接證明結論不成立;間接指與題干關聯(lián)性不強,不能直接證明結論不成立,而是從其他角度降低結論成立的可能性)??墒穷}目中有時會出現(xiàn)把兩種比較原則混雜的情況,使考生不能確定到底哪個力度更強。下面小編通過具體的例子來分析。
例:為了提高學習成績,某班學生生病了也堅持在教室學習,但在高考中,該班學生沒有一個考上重點大學。由此可見,學習時間長導致考試成績差。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論證?
A.如果不堅持學習,該班考試成績可能更不理想
B.該班同學學習態(tài)度好
C.生病了休息不會耽誤考試成績
D.該班同學考試發(fā)揮不好
【答案】A。解析:題干的情形是堅持學習了,考生成績差;A項說明如果不堅持,成績更差,通過對比證明了堅持學習對于學習成績是有好處的,直接否定了結論,可以削弱;B項不能證明學習時間長對考試成績的影響,不能削弱;C項說的是休息不會耽誤成績,但題目討論的是堅持學習會不會耽誤成績,話題不一致,無關;D項說明該班同學可能是因為發(fā)揮不好導致的成績差,從而削弱了“學習時間長”這個原因,可以削弱,但是D項不能直接否定“學習之間長”對成績的影響,因此是間接的削弱,所以力度最強的是A項。
上面這道題目可能引起考生糾結的點是,B項中出現(xiàn)了“可能”二字,而D項沒有出現(xiàn),所以不知道該從哪個角度去進行比較。這時,我們可以遵循先內容,后形式的原則,從內容上優(yōu)先判斷,發(fā)現(xiàn)B是直接削弱,D是間接削弱,因此B強于D 。如果從內容上力度相當,再去從形式上(語言表達強弱)上進行對比。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判斷時的失誤。類似的題目其實并不少見,需要考生多總結,多思考,才能真正學懂,學會。
行測備考:資料分析閱讀速度如何提高
在行測備考過程中,大家經常會面臨時間不夠做題做不完的情況,而資料分析較長的材料就是其中影響做題速度的一大難關。在經過一定時間的備考之后,資料分析往往列式和計算已經掌握的不錯,但是做題還是做不完,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一起了解下如何提高閱讀速度。
讓我們來思考第一個問題:我們?yōu)槭裁葱枰喿x?
我們之所以需要閱讀主要是因為做題需要尋找數(shù)據(jù)進行列式,而我們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先讀題再去材料里找數(shù)據(jù),這就是我們的第一個誤區(qū)??雌饋砗孟裎覀冎徽伊祟}所需要的數(shù)據(jù),節(jié)省了時間,但其實因為每道題我們不知道數(shù)據(jù)在哪都要從頭開始找,無形之中反而浪費了時間。因此提高我們閱讀速度的第一步就是要養(yǎng)成先瀏覽材料再做題的習慣。
讓我們來思考第二個問題:瀏覽時都瀏覽哪些內容?
材料里有時間,有統(tǒng)計指標,有數(shù)據(jù)。在我們做題之前我們并不知道我們會用到哪些統(tǒng)計指標的數(shù)據(jù),因此瀏覽時注意數(shù)據(jù)是不可取的。在我們?yōu)g覽過程中,我們會根據(jù)材料類型的不同有側重點的瀏覽材料。比如文字型材料側重于時間和每段主要統(tǒng)計指標。對統(tǒng)計指標的了解幫助我們讀完題目可以更快的定位數(shù)據(jù)所在位置,節(jié)省時間。
讓我們來思考第三個問題:題干閱讀時如何更快理解?
題干不長的時候往往沒有什么題干閱讀上的問題,但是題干一長有時就不能很快反映過來這道題在問什么。原因往往是由于在讀題過程中主干提取不出來,主干的提取能讓我們更好的理解問題。
例:2018年,某省實現(xiàn)工業(yè)增加值18847.8億元,同比增長14.9%。其中輕、重工業(yè)分別實現(xiàn)增加值6271.6億元、12576.2億元,依次同比增長12.1%和16.2%。
問題:2017年,該省輕工業(yè)增加值占全年工業(yè)增加值的比重約為百分之幾?
材料中時間是2018年,涉及到某省工業(yè)增加值和輕、重工業(yè)分別增加值三個指標。題干閱讀時第一步看時間,2017年,時間和材料中不一致,是求基期。第二步,抓題干主干信息,一個指標(該省輕工業(yè)增加值)占另一個指標(全年工業(yè)增加值)的比重約為百分之幾,問的一個指標占另一個指標的比重,所以考查的是基期比重。第三步,結合指標定位數(shù)據(jù)所在位置看給了哪些數(shù)據(jù)然后列式即可。
因此,在資料分析閱讀中,可以在做題前花不到一分鐘先瀏覽下材料的時間和主要統(tǒng)計指標,閱讀題干時主抓時間和主干信息明確考點,來提高閱讀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