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北師大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篇一
1、在具體情景中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座”、“第幾層第幾號”、“第幾組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在平面中的相對位置,或根據(jù)平面位置確定物體。
2、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教學,產(chǎn)生對數(shù)學的親切感,朋友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學生操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動物王國舉行運動會,許多小動物都高高興興地參加了,你們看,都有誰呢?你喜歡哪一個小動物,能說說它的位置嗎?(出示電腦圖片)
二、學習新知。
播放電腦媒體課件:小猴(我在第一排第一個)小烏龜(我在第二排第三個)
聽了它們的話,你能找一找哪兒是第一排嗎?哪兒是第二排嗎?哪兒是第二排嗎?哪兒是第三排?第四排呢?那么第幾個應該從哪邊開始數(shù)呢?指著圖看看。
從上面的這幅圖上,我們知道了排數(shù)一般從前往后的,個數(shù)一般從左往右數(shù),要講清楚一個小動物的位置,就要說明它在第幾排,第幾個?(同時出示媒體課件)
三、試一試
1、小動物的位置講清楚了,那你自己的位置呢?同學們,從右往左數(shù),可以這樣確定,第一小組,第二小組,第三小組……第幾個一般從前往后數(shù)。
誰來試試說說自己的位置?
()在第3組第2座?()做在第4組第4座?
2、師里來了新同學,請同學們來幫他們找找位置?
根據(jù)給出的信息確定自己的'位置,在相應的位置上打“√”。
a同學:第3組第2座
b同學:第2組第5座
c同學:第4組第3個
電腦課件展示,集體校對。
四、闖關練習
1、電腦出示題目一:根據(jù)題目給出的消息,要求正確說出小動物所在的位置。出示電腦課件,學生觀察圖片。
2、怎樣才能很快找到座位,在小組交流。出示小朋友的電影票(第幾排幾號),學生回答正確后,進行表揚鼓勵。
3、找圖書。(幫圖書管理員來找圖書)說出什么書在第幾層第幾個,正確說出它們的位置。
4、找金幣。(出示翻板,回答正確后,給出尋寶提示。)
在給出的藏寶信息后,自己貼金幣制作尋寶圖,然后在尋寶區(qū)展開尋寶活動。
北師大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篇二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三冊課本第76頁例2、例3,課本第76頁“做一做”及練習十七第1題,數(shù)學教案-倍的認識。
教材分析:
“倍的認識”是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二)”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完7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掌握了“倍”知識,為今后利用乘法口訣解決“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及“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等數(shù)學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
2、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具體意義。
3、會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并能用這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投影儀、學具盒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課件)
2、學生活動。
師:上課前,老師請一些學生上來。
師叫3個女同學站在第一排,再叫6個男同學站在第二排(3個3個地站在一起)。
師:第一排有幾個女同學?(3個)
第二排有幾個3?(2個3)
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出課題:象這種情況,我們就說男同學是女同學的2倍。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道,學習“倍”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學3倍
帶著學生擺圓片。
第一行擺2個圓片。
學生邊擺邊說:第一行有()個圓片。
再在第二行擺6個圓片,(2個2個地擺)。
邊擺邊說:第二行有()個2。
師:我們就說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3)倍,3個2也可以說成2的3倍。
(2)用同樣的方法教學2倍、5倍、1倍。
學生討論后,每組請一個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第二行的數(shù)量是第一行的幾倍?應分兩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幾個?二是看第二行有幾個第一行的數(shù)量,就是第二行的數(shù)量是第一行的幾倍,小學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教案-倍的認識》。
2、鞏固“倍”的概念。
判斷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幾倍?學生解答時,教師要求學生說出想的過程。
(1)
(2)
3、教學例3。
(1)師:剛才我們學習了,第一行有2個圓片,第二行有3個2,那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2)師:如果只告訴我們第一行有2個圓片,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那么第二行有幾個2?同學們會擺嗎?下面,同學們自己動手擺擺看。
(3)小組討論:要求第二行有幾個圓片,應怎樣列式計算?為什么?
(4)教師引導學生小結:要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1、課本第76頁:“做一做”練習。
先讓讓學生弄清題意,再讓學生獨立地操作學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后列式計算。
2、課本第78頁第1題。
學生練習時,多舉一些實例,結合操作學具,讓學生明白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的道理。
3、小組討論: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知識?
四、全課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北師大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篇三
1、了解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征,研究和差問題解答的一般方法,并準確解答。
2、借助線段圖進行分析,理解用假設法將和差問題轉化,完整口述思路。
3、優(yōu)選方法,體會和差問題在解決生活實際中的作用。(拓展)
4、營造民主、愉悅的學習氛圍,探求問題特征與解答方法。(情感)
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系,能較熟練地列方程解"和差問題"。
從不同角度探究解題的思路,初步體會利用等量關系分析問題的優(yōu)越性。
(意圖:感知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征: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差,求大數(shù)與小數(shù))
寫數(shù)猜數(shù):
學生選擇1-9中的任何一個數(shù),寫在卡片上,算出與同桌卡片上數(shù)的和與差。填入統(tǒng)計表中。(同桌學生報數(shù),全班猜數(shù),教師輸入,指導學生驗證)
揭示課題:
共同特征: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差,就能找到大數(shù)和小數(shù)。我們把這類題型稱為和差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生活中的和差問題。
(意圖:借助線段圖,通過小組探究,理解假設法進行轉化的三種方法)
1.情景研究:
理解畫形結合圖的意思,明確大數(shù)是蘋果,小數(shù)是桔子。小組開展探究活動。
ppt三種方法配合進行分析與匯報。體會三種假設的過程,感悟轉化思想。
方法一:假設拿去了4個蘋果,還有10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shù)就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小數(shù)桔子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個數(shù)。
方法二:假設再拿來4個桔子,就有了18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shù)也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大數(shù)蘋果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蘋果的個數(shù)。
啟發(fā):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不同點是第一種方法是和+差,第二種方法是和—差;相同點是都用了假設轉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將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將總數(shù)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蘋果個數(shù),用7-2算出桔子個數(shù)。這也是巧妙運用假設,將平均數(shù)運用到和差問題的解答中。
完整板書,規(guī)范學生對綜合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再理解方法:
大數(shù)—差=小數(shù)的2倍,再除以2=小數(shù)
小數(shù)+差=大數(shù)的2倍,再除以2=大數(shù)
3.嘗試應用:
小強和爸爸年齡和45歲,爸爸比小強大25歲,爸爸和兒子各多少歲?
(1)讀出兩個信息與問題,課件展示線段圖,學生空畫。
生:假設法
生:(和+差)÷2=大數(shù)(和-差)÷2=小數(shù)
4.鞏固方法,準確填數(shù):
回到猜數(shù)游戲,用假設法求出大數(shù)與小數(shù):和168,差32。和999,差111。
引導學生根據(jù)數(shù)據(jù)對第一組選擇(和+差)÷2=大數(shù)的方法,對后一組選擇(和-差)÷2=小數(shù)的方法。
師:生活中還有許多和差問題。
1、小強在本單元測試中語文數(shù)學的平均成績是96分,數(shù)學比語文多8分。語文和數(shù)學各得幾分?(一題多變,你能有幾種轉化的方法。再判斷分析。)猜測語文與數(shù)學分數(shù)。理解平均分數(shù)的意義。
對方法a進行反思和質疑。尋找錯誤的原因。
c、數(shù)學:96+8÷2=96+4=100(分)
d、語文:96-8÷2=96-4=92(分)怎樣理解8÷2?
借助線段圖來理解。選擇合理的算式。
今天你記憶最深的是什么?評價同學或老師。
學習總結: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差,求這兩個數(shù)的問題就是和差問題。解和差問題的策略很多,用假設法將大數(shù)轉化成小數(shù),(和-差)÷2=小數(shù);或者將小數(shù)轉化成大數(shù),(和+差)÷2=大數(shù);巧用平均數(shù)移多補少等。
1.轉化成3個大強
2.轉化成3個小強
3.轉化成3個爸爸
讓我們在音樂中帶著思考,將假設轉化的思想,將優(yōu)化選擇的策略帶回家,去解決更多的數(shù)學問題。
北師大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篇一
1、在具體情景中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座”、“第幾層第幾號”、“第幾組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在平面中的相對位置,或根據(jù)平面位置確定物體。
2、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教學,產(chǎn)生對數(shù)學的親切感,朋友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學生操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動物王國舉行運動會,許多小動物都高高興興地參加了,你們看,都有誰呢?你喜歡哪一個小動物,能說說它的位置嗎?(出示電腦圖片)
二、學習新知。
播放電腦媒體課件:小猴(我在第一排第一個)小烏龜(我在第二排第三個)
聽了它們的話,你能找一找哪兒是第一排嗎?哪兒是第二排嗎?哪兒是第二排嗎?哪兒是第三排?第四排呢?那么第幾個應該從哪邊開始數(shù)呢?指著圖看看。
從上面的這幅圖上,我們知道了排數(shù)一般從前往后的,個數(shù)一般從左往右數(shù),要講清楚一個小動物的位置,就要說明它在第幾排,第幾個?(同時出示媒體課件)
三、試一試
1、小動物的位置講清楚了,那你自己的位置呢?同學們,從右往左數(shù),可以這樣確定,第一小組,第二小組,第三小組……第幾個一般從前往后數(shù)。
誰來試試說說自己的位置?
()在第3組第2座?()做在第4組第4座?
2、師里來了新同學,請同學們來幫他們找找位置?
根據(jù)給出的信息確定自己的'位置,在相應的位置上打“√”。
a同學:第3組第2座
b同學:第2組第5座
c同學:第4組第3個
電腦課件展示,集體校對。
四、闖關練習
1、電腦出示題目一:根據(jù)題目給出的消息,要求正確說出小動物所在的位置。出示電腦課件,學生觀察圖片。
2、怎樣才能很快找到座位,在小組交流。出示小朋友的電影票(第幾排幾號),學生回答正確后,進行表揚鼓勵。
3、找圖書。(幫圖書管理員來找圖書)說出什么書在第幾層第幾個,正確說出它們的位置。
4、找金幣。(出示翻板,回答正確后,給出尋寶提示。)
在給出的藏寶信息后,自己貼金幣制作尋寶圖,然后在尋寶區(qū)展開尋寶活動。
北師大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篇二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三冊課本第76頁例2、例3,課本第76頁“做一做”及練習十七第1題,數(shù)學教案-倍的認識。
教材分析:
“倍的認識”是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二)”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完7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掌握了“倍”知識,為今后利用乘法口訣解決“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及“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等數(shù)學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
2、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具體意義。
3、會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并能用這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投影儀、學具盒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課件)
2、學生活動。
師:上課前,老師請一些學生上來。
師叫3個女同學站在第一排,再叫6個男同學站在第二排(3個3個地站在一起)。
師:第一排有幾個女同學?(3個)
第二排有幾個3?(2個3)
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出課題:象這種情況,我們就說男同學是女同學的2倍。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道,學習“倍”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學3倍
帶著學生擺圓片。
第一行擺2個圓片。
學生邊擺邊說:第一行有()個圓片。
再在第二行擺6個圓片,(2個2個地擺)。
邊擺邊說:第二行有()個2。
師:我們就說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3)倍,3個2也可以說成2的3倍。
(2)用同樣的方法教學2倍、5倍、1倍。
學生討論后,每組請一個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第二行的數(shù)量是第一行的幾倍?應分兩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幾個?二是看第二行有幾個第一行的數(shù)量,就是第二行的數(shù)量是第一行的幾倍,小學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教案-倍的認識》。
2、鞏固“倍”的概念。
判斷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幾倍?學生解答時,教師要求學生說出想的過程。
(1)
(2)
3、教學例3。
(1)師:剛才我們學習了,第一行有2個圓片,第二行有3個2,那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2)師:如果只告訴我們第一行有2個圓片,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那么第二行有幾個2?同學們會擺嗎?下面,同學們自己動手擺擺看。
(3)小組討論:要求第二行有幾個圓片,應怎樣列式計算?為什么?
(4)教師引導學生小結:要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1、課本第76頁:“做一做”練習。
先讓讓學生弄清題意,再讓學生獨立地操作學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后列式計算。
2、課本第78頁第1題。
學生練習時,多舉一些實例,結合操作學具,讓學生明白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的道理。
3、小組討論: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知識?
四、全課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北師大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篇三
1、了解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征,研究和差問題解答的一般方法,并準確解答。
2、借助線段圖進行分析,理解用假設法將和差問題轉化,完整口述思路。
3、優(yōu)選方法,體會和差問題在解決生活實際中的作用。(拓展)
4、營造民主、愉悅的學習氛圍,探求問題特征與解答方法。(情感)
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系,能較熟練地列方程解"和差問題"。
從不同角度探究解題的思路,初步體會利用等量關系分析問題的優(yōu)越性。
(意圖:感知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征: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差,求大數(shù)與小數(shù))
寫數(shù)猜數(shù):
學生選擇1-9中的任何一個數(shù),寫在卡片上,算出與同桌卡片上數(shù)的和與差。填入統(tǒng)計表中。(同桌學生報數(shù),全班猜數(shù),教師輸入,指導學生驗證)
揭示課題:
共同特征: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差,就能找到大數(shù)和小數(shù)。我們把這類題型稱為和差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生活中的和差問題。
(意圖:借助線段圖,通過小組探究,理解假設法進行轉化的三種方法)
1.情景研究:
理解畫形結合圖的意思,明確大數(shù)是蘋果,小數(shù)是桔子。小組開展探究活動。
ppt三種方法配合進行分析與匯報。體會三種假設的過程,感悟轉化思想。
方法一:假設拿去了4個蘋果,還有10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shù)就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小數(shù)桔子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個數(shù)。
方法二:假設再拿來4個桔子,就有了18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shù)也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大數(shù)蘋果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蘋果的個數(shù)。
啟發(fā):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不同點是第一種方法是和+差,第二種方法是和—差;相同點是都用了假設轉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將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將總數(shù)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蘋果個數(shù),用7-2算出桔子個數(shù)。這也是巧妙運用假設,將平均數(shù)運用到和差問題的解答中。
完整板書,規(guī)范學生對綜合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再理解方法:
大數(shù)—差=小數(shù)的2倍,再除以2=小數(shù)
小數(shù)+差=大數(shù)的2倍,再除以2=大數(shù)
3.嘗試應用:
小強和爸爸年齡和45歲,爸爸比小強大25歲,爸爸和兒子各多少歲?
(1)讀出兩個信息與問題,課件展示線段圖,學生空畫。
生:假設法
生:(和+差)÷2=大數(shù)(和-差)÷2=小數(shù)
4.鞏固方法,準確填數(shù):
回到猜數(shù)游戲,用假設法求出大數(shù)與小數(shù):和168,差32。和999,差111。
引導學生根據(jù)數(shù)據(jù)對第一組選擇(和+差)÷2=大數(shù)的方法,對后一組選擇(和-差)÷2=小數(shù)的方法。
師:生活中還有許多和差問題。
1、小強在本單元測試中語文數(shù)學的平均成績是96分,數(shù)學比語文多8分。語文和數(shù)學各得幾分?(一題多變,你能有幾種轉化的方法。再判斷分析。)猜測語文與數(shù)學分數(shù)。理解平均分數(shù)的意義。
對方法a進行反思和質疑。尋找錯誤的原因。
c、數(shù)學:96+8÷2=96+4=100(分)
d、語文:96-8÷2=96-4=92(分)怎樣理解8÷2?
借助線段圖來理解。選擇合理的算式。
今天你記憶最深的是什么?評價同學或老師。
學習總結: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差,求這兩個數(shù)的問題就是和差問題。解和差問題的策略很多,用假設法將大數(shù)轉化成小數(shù),(和-差)÷2=小數(shù);或者將小數(shù)轉化成大數(shù),(和+差)÷2=大數(shù);巧用平均數(shù)移多補少等。
1.轉化成3個大強
2.轉化成3個小強
3.轉化成3個爸爸
讓我們在音樂中帶著思考,將假設轉化的思想,將優(yōu)化選擇的策略帶回家,去解決更多的數(shù)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