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研政治史綱時間軸:1840年-1919年

字號: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有哪些大事呢?考研政治頻道為大家提供2019年考研政治史綱時間軸:1840年-1919年,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
    2019年考研政治史綱時間軸:1840年-1919年
    下面看一看1840年—1919年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大事:
    一、1840年—1919年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一)主要矛盾
    此時中國的主要矛盾為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這就決定了中華民族的兩大歷史任務——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
    為此,農民階級進行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地主階級的先進分子進行了洋務運動,而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了維新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了辛亥革命,這些斗爭雖然從不同程度上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
    但客觀上由于敵人力量的強大,主觀上各革命階級的局限性的影響,這些斗爭最終都走向失敗。
    注意:農民階級——小生產者的局限性;地主階級——落后生產關系的代表;民族資產階級——軟弱性導致的兩面性(革命性與妥協(xié)性)。
    (二)重要時間節(jié)點及周年紀念
    1、1842年,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鴉片戰(zhàn)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fā)生質的變化。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逐漸開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1865年,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當時國內最大的兵工廠上海江南制造總局。(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3、1885年馮子材指揮清軍取得鎮(zhèn)南關大捷,但最終以“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而告結束。說明中國腐敗的社會制度是近代中國反侵略戰(zhàn)爭屢遭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
    4、1895年
    (1)中日《馬關條約》簽訂,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給日本。
    (2)《馬關條約》規(guī)定允許外國人在中國辦工廠,標志著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由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的轉變。
    (3)瓜分中國狂潮由此開始,民族意識開始普遍覺醒。
    (4)甲午戰(zhàn)爭一役,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標志著以“自強”、“求富”為目標的洋務運動的失敗。
    5、1898年,戊戌維新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開放一定程度的言論、出版、結社自由,使資產階級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權利,促進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發(fā)展。
    6、1905年
    (1)中國同盟會成立,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個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政黨,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同盟會的綱領為三民主義:
    ①民族主義即民族革命,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族主義的缺陷:一方面沒有明確的反帝綱領。
    ②民權主義即政治革命。內容是“創(chuàng)立民國”。民權主義的缺陷:忽略了廣大勞動群眾在國家中的地位,難以使人民的民主權利得到真正的保證。
    ③民生主義即社會革命。內容為“平均地權”。民生主義的缺陷:沒有正面觸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難以成為發(fā)動群眾的理論武器。
    (2)關于革命與改良的辯論: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這是雙方論戰(zhàn)的焦點。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實行共和。③要不要進行社會革命。
    7、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南京臨時政府是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革命政權。從政權的組成人員看,資產階級革命派在這個政權中占有領導和主體的地位。從南京臨時政府制定的政策看,各項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愿望和利益,在相當程度上也符合廣大中國人民的利益。
    8、1915年
    (1)新文化運動的刊物《新青年》提出的基本口號是民主和科學。
    (2)五四以前的新文化運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啟蒙運動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
    (3)五四以前的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新文化同封建主義舊文化的斗爭,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xù),以磅礴的氣勢沉重打擊了封建專制主義。
    (4)五四以前的新文化運動為以五四運動為開端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創(chuàng)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條件。
    小編精心為您推薦:
     考研政治復習資料
      考研時事政治匯總
      考研政治大綱解析
      考研政治歷年真題
      考研政治歷年答案
    
考研大綱 考研經驗 考研真題 考研答案 考研院校 考研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