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初中讀書心得

字號:


    講述一個出生在舊社會大家庭的青年,在社會動蕩的年代,在封建禮教土崩瓦解的時代覺醒了。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家》初中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初中讀書心得(一)
    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巴金老先生寫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長大后閑來無事隨手還會翻翻這本書。
    小說中的人物有七十來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的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xué)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又有敢于向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剛烈丫頭鳴鳳,溫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向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實,《家》一書是寫在中國社會劇烈大變革時期一代青年走過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因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覺慧應(yīng)該是巴金老先生筆下具有一個代表性的新青年的一個典型人物。巴金曾在他的這個第十版序中這樣寫到:“一個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里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覺慧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有著新思想,看到了社會的弊端,他反對舊禮教。同時,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于反抗,并且最終沖出了那個封建禮教的大家庭的束縛,乘著不停東流的綠水走入了他向往的新生活。
    書中還有一個特別顯著的氣息:到處閃耀著青春的色彩。這種單純而自然的環(huán)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寫的那樣:“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終記?。呵啻菏敲利惖臇|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BR>    巴金老先生筆下的《家》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家》的那些子弟們正代表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最高統(tǒng)治者高老太爺。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機構(gòu)中腐-敗、貪婪的官員。那些官員仗著自己的官職,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chǎn)生了怨恨,對他也產(chǎn)生了無形的威脅。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的貪官,他們運用自己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家手中“榨錢”,行賄受賄是樣樣不缺。社會中也有像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的青少年,他們整日沉迷于網(wǎng)絡(luò)的虛擬世界,他們由于承受不了社會各方面的壓力自甘墮落。盡管有如此之多的“烏云”,但它永遠遮擋不裝太陽”的光輝。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nèi)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后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斗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在進步的,并不會因為有什么不進步的羈絆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么可以阻擋得了時代的潮流。在走過的途中,它會噴發(fā)出應(yīng)由的水花,這就會形成一股股奔騰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著唯一的海流去......
    《家》初中讀書心得(二)
    蘇雪林的《家》寫的瑣碎細致,細細地闡述了她對家的種種看法,從年少寫到中年再到老年,寫家的好處——生活的隨便和自由,也寫了家的累贅,然而最后以“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結(jié)尾,對于我們來說就顯得有點疏遠了。畢竟那個時代整個國土籠罩在火光里,浸漬在血海里,整個民族在敵人刀鋒槍刺下茍延殘喘。作為一名愛國者,蘇雪林便將小己的家的觀念束之高閣了。但對于我們來說,在一個太平盛世,作為一個普通人,想的更多的自然是自己的小家了。
    記得孩提時,對家最是眷戀。每每一放學(xué)就急著回家。路上再好的風(fēng)景也再不停留,只為了一回家就可以吃到媽媽燒的三鮮包,爸爸會在屋前教我騎自行車,當然還有每天準時播放的動畫片。青青的石板上,兩旁開滿野花的小石路上,記錄的是我回家匆忙的步伐和急切的心情。那時候我們還住在老房子里。說是老房子,也不是那種堂屋,更不是什么草房了。屋子是兩間三層,在那時候算得上大房子了。小時候總是最怕去3樓,一定要去必也一定要和大人一起上去。也不知是誰告訴我三樓上有怪物,反正當時就信以為真了。每次一上去,就全身緊張,心馬上提到了嗓子口。望著去三樓的樓梯總感覺陰森森的,感到一陣陣陰風(fēng)吹來??傁胫谌龢寝D(zhuǎn)彎處蹲著一只張著血盆大口的怪物,正等著我送上門當它的晚餐。這種恐懼一直持續(xù)了很久。雖然我已親眼看到了三樓上只有雜物,根本沒有什么會吃人的怪物,但我卻仍然不敢獨自一人去三樓。屋前是一大塊水泥地。一到收獲的季節(jié),地上曬滿了金燦燦的稻谷。大人們勞作,我們小孩子也跟著湊熱鬧,在地上跑來跑去,弄得稻谷蹦到石子路上去了,結(jié)果引來大人的一頓臭罵,便逃到離大人遠一點的地方接著玩,像打游擊似的,樂此不疲。農(nóng)閑時,地是空的,我們一大幫孩子就在上面跳牛皮筋,玩捉迷藏,跳房子,各種各樣的游戲,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記得不確切了,只是記得當時很快樂,很快樂。那時候村子里會請戲班來唱戲。記得我在二樓陽臺做作業(yè),沐浴著夕陽,耳邊傳來咿咿呀呀的唱戲聲,聽的不確切,但那種韻律和味道在記憶里確是極深刻的?,F(xiàn)在有時夢回,我總夢見自己還在那個老房里,在二樓的陽臺上,太陽緩緩下山,僅存的余暉曬在我背上,暖暖的很舒服。鉛筆被投射出長長的影子,落在黃黃的作業(yè)本上。遠處傳來柔和的唱戲聲和熱鬧的打鼓聲,我和著韻律也搖頭晃腦地哼幾句。向下望去,是一大片金黃金黃的稻子,滿目的金色,那樣燦爛。后來,造了新房子,老房子也被賣給了小叔家。新房子很大,我也擁有了自己的房間,然而總感覺少了點什么,總覺得家里空蕩蕩的。
    住校后搬到學(xué)校去住。開學(xué)前幾天是非常想家的。晚上打電話回家,聽到爸媽親切的聲音,眼淚竟不由自主地下來了,怎么也止不住了。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對家的眷戀變得很強烈。我自以為是個堅強獨立的人,可對著陌生的人,陌生的環(huán)境,我茫然了,我惶恐了,想趕快縮到一個稱為“家”的蝸牛殼里躲起來。不過和周圍的同學(xué)混熟以后,對家的想念就淡化了,回家也不是那么渴望了。有的時候反而覺得學(xué)校比較好,家里總會出現(xiàn)些許矛盾,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確實如此。但正如方令孺的《家》中寫到,即使生活帶來再重的負擔,再大的傷害,人還是像蝸牛一樣愿意背著沉重的殼行走。家里再怎么不好,卻總也割不斷對家的牽掛,總盼望著周五回家的那刻。
    如今,我已經(jīng)20歲了,即將擁有自己的家。很久以前就曾設(shè)想過自己將來的家會是怎樣。如蘇雪林所講,我也羨慕蘇髯公“湖山好處便為家”的生活。葺屋為舟,撐一支長篙,擘破三萬六千頃青玻璃,周覽七十二峰之勝?;蛘邠碛幸婚g小屋,其中必要有一書齋,不必有多精致,只要能讓我安心讀書就好。有書,有筆,有紙,足矣。屋旁最好有個園子,一半蒔花,一半種菜。午后,在樹蔭下放張?zhí)僖危荼宀?。躺在藤椅上小憩,聞著花香,看著天空中的云一朵朵飄過?;蛘吲跻痪頃遢p輕誦讀,領(lǐng)略其中趣味。吃飯時,炒一盤自家菜園種的小菜佐飯,清新可口。晚上,花前燈下,一卷陶然紙窗竹榻之間,抒紙伸笑,寫下我心里一些想說的話。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雖然我不想像劉伶一樣以屋為衣,赤身抱竹而歌,但也希望在自己家里能隨意自由。短衣赤腳,披襟當風(fēng),隨我高興。
    然而這個夢,好像盈盈含笑的朝顏花,被現(xiàn)實的陽光一灼,便立刻萎成一絞兒枯焦的淡藍了。
    其實我是極欣賞豐子愷對家的看法的。“我現(xiàn)在是負著四大暫時結(jié)合的軀殼而在無始以來種種因緣湊合而成的地方暫住,既然無‘家’,便到處為家?!蔽覀兤鋵嵅槐靥谝饽莻€物質(zhì)的家,即承載家的房子。如今房價這么貴,與其成為“房奴”,失去家所給予的溫暖自由,還不如到處為家。這是何其的大度。不過,我認為豐子愷所講也過于消極。身體只是個軀殼,不必在乎,但心卻必須找到一個可以棲息??康母蹫?,使我們不至于像孔子一樣被李零諷為喪家狗。但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又是如何的難。復(fù)雜的世界,添了繁華,卻也添了浮躁,失了寧靜,何處才有一個純潔清靜的地方可以安放我的心呢?
    有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期望在書中找到我的精神安放之所,但是放眼當今文壇,有多少“御用文人”,有多少變成了期期艾艾的兩棲動物,還有幾人保持著如汪曾祺一樣如水般澄澈的眼睛,還有多少如水一樣的文字可以安撫我們煩躁的心?難道真的只有去古文經(jīng)典中尋找心靈的棲息地了嗎,我們真的落到這個可悲的地步了嗎?于丹評《論語》,評《莊子》,而當經(jīng)典也被扭曲以后,我們還剩下些什么呢,當經(jīng)典失去原有的意義,我們的精神要去哪里安放?
    我不禁想問一句,我的家呢?
    《家》初中讀書心得(三)
    一個具有時代性的作品。講述一個出生在舊社會大家庭的青年,在社會動蕩的年代,在封建禮教土崩瓦解的時代覺醒了??吹搅朔饨ㄉ鐣θ诵缘膲阂?,殺人的禮教。鮮活的,青年的生命,做了毫無價值的犧牲品。而一種麻木、忍耐、怯懦、退讓加上封建的衛(wèi)道,卻仍在絞殺更多鮮活的生命。青年終于忍無可忍,憤而出走了,成個這個家庭的叛徒。
    距離那個時代遠了,不讀書,那都是些無法想見的故事。我現(xiàn)在只是隱約記得小時候,時常聽到要破除封建迷信的話。至于封建迷信,只以為是一些不好的東西,大概跟狐仙有關(guān)的,至于是否一定要破除,到從來沒想過。《紅樓夢》有不少人說是封建社會女性的悲劇,可我懷疑作者是否有這么高的思想素質(zhì)。他只是作為一個小說家,把他一生的富貴和辛酸寫在紙上。至于抨擊封建禮教,反抗封建思想,我想曹雪芹不會的,那些只是后人的評說。即便書中確有這樣的影子,那也不是因為這個目的;即便是有這個想法,也不會這么清晰明確和堅決??伞都摇穮s是為了反抗而寫的一部書。
    巴金本來就生在一個反抗的年代。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犧牲的何止幾代人。歷史的車輪碾過,轍子里滿是漿血。禮教造成的悲劇又何止幾樁,萬千的人在其中受苦,卻又令人驚異地維護和宣揚著這種禮教。魯迅是一針見血的,“滿紙的仁義道德”只看見“吃人、吃人”,吃人的人也終將被人吃。但我還是驚訝,幾千年一直都是這樣,談不上反抗。曹雪芹不是真正的反抗。真正的反抗是在帝國轟然倒塌,思潮開始涌入麻木的中國,從一批不肯簡單地上吊作犧牲品的人開始。巴金生在一個反抗的年代,他寫的這部小說就是為了反抗。
    這本書我不敢說他寫的很好。但題材是很好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尤其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會產(chǎn)生怎樣驚人的效果!可想而知,會掀起一個潮流,激勵一代青年,點亮一代人的思想,所以說這個作品屬于那個時代?,F(xiàn)在讀起來,是一種遙感了,畢竟在他們的努力下,時代變了。
    小編精心推薦
    讀書心得體會 | 讀后感 | 讀書筆記
    
    小編精心推薦
    讀書心得體會 | 讀后感 | 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