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執(zhí)業(yè)藥師中醫(yī)基礎理論練習題

字號:


    一年一次的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你準備好了嗎?一起來試試,小編為你準備的2019執(zhí)業(yè)藥師中醫(yī)基礎理論練習題,希望能夠幫助你取得好的成績,歡迎嘗試。
    2019執(zhí)業(yè)藥師中醫(yī)基礎理論練習題
    一、最佳選擇題
    1.中醫(yī)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人體以( )為中心
    A.五臟
    B.六腑
    C.五體
    D.九竅
    E.四肢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人體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系統(tǒng),把六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全身組織器官聯(lián)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并通過精、氣、血、津液的作用,來完成人體統(tǒng)一協(xié)調的功能活動。
    2.根據中醫(yī)理論,“癥”“證”“病”三者含義不同,下列表述中屬于“證”的是
    A.氣虛血瘀
    B.心悸氣短
    C.胸脅脹滿
    D.噯腐吞酸
    E.胸痹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證”是機體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變的部位、原因、性質,以及邪正關系,能夠反映出疾病發(fā)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例變化的本質。A為證,BCD為癥,E為病。
    根據中醫(yī)理論,“病”、“證”、“癥”的概念不同,下列表述屬于病的是
    A.厭食
    B.噯氣
    C.脘痞
    D.腹脹
    E.便溏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病,即疾病的簡稱,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發(fā)病規(guī)律和病理演變的異常病變過程,具有特定的癥狀和體征。所謂“證”,是機體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變的部位、原因、性質,以及邪正關系,能夠反映出疾病發(fā)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的本質。癥,指疾病的外在表現,即癥狀。故本題中A為“病”,BCDE均為“癥”。
    『答題技巧』通過第三章“常見病辯證論治”所屬疾病可以很好的理解體會“癥”“證”“病”三者的含義不同。比如:感冒、咳嗽、泄瀉、便秘、積滯、厭食、鼻淵、乳癖、崩漏等均為“病”。而每個疾病對應不同的證候,比如“風寒犯肺”“氣虛血瘀”等均為“證”。同一疾病不同證候,對應的癥狀也是不同的。比如“噯氣”“噯腐吞酸”“脘腹脹滿”“腹脹便溏”等均為“癥”。
    3.下列疾病現象中屬于陰的是
    A.面色鮮明
    B.咳聲有力
    C.脈象滑數
    D.聲低氣微
    E.脈象洪大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以呼吸分陰陽,呼吸有力,聲高氣粗,多屬陽;呼吸微弱,聲低氣怯,多屬陰。
    4.“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體現了
    A.陰陽的消長平衡
    B.陰陽的互根互用
    C.陰陽的對立制約
    D.陰陽的相互轉化
    E.以上均包括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陰陽互用,即陰陽相互資生、相互促進的關系。陰陽在相互依存的基礎上,還體現為相互資生、相互促進的過程。即所謂“陽根于陰,陰根于陽,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
    5.“陰病治陽”的方法適用于
    A.陽偏盛證
    B.陰偏盛證
    C.陰偏衰證
    D.陽偏衰證
    E.陰陽俱衰證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陽虛不能制陰而造成陰盛者,屬虛寒證,不宜用辛溫發(fā)散藥以散陰寒,須用“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即用扶陽益火之法以消退陰盛,這種治療原則也稱為“陰病治陽”。
    6.以下表述中,屬于“子病犯母”的是
    A.肝病及心
    B.脾病及腎
    C.脾病及肺
    D.肝病及腎
    E.肺病及腎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五行相生順序是:木火土金水木……,對應五臟的相生順序是:肝心脾肺腎肝……。故A項肝病及心,屬于母病及子。B項脾病及腎,屬于相乘關系。C項脾病及肺,屬于母病及子。D項肝病及腎,屬于子病及母。E項肺病及腎,屬于母病及子。
    7.“見肝之病,知肝傳脾”,從五行的相互關系看,其所指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木侮土
    E.土侮木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五行相克順序是:木土水火金木……。正常情況下,是木克土。肝發(fā)生病變,影響到脾時,對應的關系是木乘土。
    8.下列屬于相侮傳變規(guī)律的是
    A.心病及脾
    B.脾病及肝
    C.脾病及心
    D.脾病及腎
    E.腎病及肺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五行相克順序是:木土水火金木……。對應的五臟相克順序是:肝脾腎心肺肝……。故A項心病及脾,屬母病及子。B項脾病及肝,屬相侮傳變。C項脾病及心,屬子病及母。D項脾病及腎,屬相乘傳變。E項腎病及肺,屬子病及母。
    9.李時珍提出的“元神之府”是指
    A.目
    B.心
    C.頭
    D.腦
    E.脈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人的思維、意識和情志活動以及記憶力等,都由腦的功能活動所主管,故有“腦為元神之府”之說。
    10.對維持呼吸深度起重要作用的臟是
    A.肝
    B.肺
    C.腎
    D.脾
    E.心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腎主納氣,腎中精氣充盛,攝納功能正常,則可見呼吸深沉平穩(wěn)。
    11.成人牙齒松動、過早脫落的根本原因在于
    A.腎陽虧乏
    B.命門虛寒
    C.腎精虧損
    D.腎陰虛衰
    E.腎氣不固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齒為骨之余”,牙齒是全身最硬的骨組織,牙齒的生長與脫落,與腎中精氣的盛衰密切相關。所以牙齒與骨同屬腎所主。腎精虧虛,則骨失所養(yǎng)而痿弱,易于骨折,牙齒松動而脫落。
    12.具有調節(jié)汗孔開合作用的氣是
    A.元氣
    B.宗氣
    C.營氣
    D.衛(wèi)氣
    E.中氣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衛(wèi)氣的功能是可以調節(jié)控制汗孔的開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維持體溫的恒定。
    13.脾的生理特點是
    A.喜燥惡濕主降
    B.喜燥惡濕主升
    C.喜潤惡燥主降
    D.喜潤惡燥主升
    E.喜濕惡燥主升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在生理上,脾屬陰,喜燥而惡濕,胃屬陽,喜潤而惡燥,脾氣主升,胃氣主降,一升一降,燥濕相濟,相互協(xié)調。
    14.臨床上治療血行不暢,如血瘀時,常分別配合行氣藥或補氣藥,體現了
    A.氣能生血
    B.氣能行血
    C.氣能攝血
    D.血能生氣
    E.血能載氣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氣能行血:血的循行,有賴于氣的推動。即有賴于心氣的推動,肺氣的宣發(fā)布散,肝氣的疏泄條達。臨床治療血行不暢的病證時,常分別配合理氣(行氣)或補氣等藥物。
    15.可以調節(jié)十二經氣血,稱為“十二經脈之?!钡氖?BR>    A.督脈
    B.任脈
    C.帶脈
    D.十二正經
    E.沖脈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沖脈,調節(jié)十二經氣血,故稱“十二經脈之?!?。
    16.容易發(fā)生濕滯、水腫、痰飲、瘀血等病癥的體質類型是
    A.陰虛質
    B.肝郁質
    C.偏陽質
    D.陰陽平和質
    E.偏陰質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具有偏陰質體質類型的人,對寒、濕等陰邪具有易感性,受邪發(fā)病后多表現為寒證、虛證;容易發(fā)生濕滯、水腫、痰飲、瘀血等病癥。在用藥上宜溫,忌用苦寒。
    17.某人形體偏瘦,面色紅潤,食欲旺盛,喜飲冷水,易出汗,性格外向,喜動好強,自制力較差,屬于
    A.偏陽質
    B.偏陰質
    C.陰陽平和質
    D.陰虛質
    E.氣郁質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根據患者癥狀描述,該患者體質類型為偏陽質。偏陽質者,代謝相對亢盛,身體偏熱,喜飲冷水,多動,好興奮。
    18.思慮過度,易導致
    A.肝失疏泄
    B.心氣紊亂
    C.腎氣虛弱
    D.脾氣郁結
    E.肺失宣肅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思則氣結,影響的是脾。指的是思慮勞神過度,傷及于脾,使脾不健運,運化無力,氣血化生無源。
    二、配伍選擇題
    【19~20】
    A.陰中求陽
    B.陽中求陰
    C.寒者熱之
    D.扶陽益火
    E.滋陰壯水
    19.“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對應的治法是
    20.“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對應的治法是
    『正確答案』D、E
    『答案解析』
    19.若陽虛不能制陰而造成陰盛者,屬虛寒證,不宜用辛溫發(fā)散藥以散陰寒,須用“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即扶陽益火之法,以消退陰盛。這種治療原則也稱為“陰病治陽”。
    20.陰虛不能制陽而致陽亢者,屬虛熱證,一般不能用寒涼藥直折其熱,須用“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即用滋陰壯水之法,以抑制陽亢火盛。這種治療原則亦稱為“陽病治陰”。
    【21~22】
    A.肺    B.心
    C.肝    D.脾
    E.腎
    21.“生痰之源”是指
    22.“貯痰之器”是指
    『正確答案』D、A
    【23~24】
    A.肝     B.脾
    C.肺     D.心
    E.腎
    根據中醫(yī)藏象學說
    23.主統(tǒng)血的臟是
    24.主藏血的臟是
    『正確答案』B、A
    【25~26】
    A.心  B.肝
    C.脾  D.肺  E.腎
    25.某女,41歲。閉經半年余,妊娠反應陰性,體檢無其他疾病,來醫(yī)院就診。辯證為沖任虧虛、天癸早衰。根據藏象理論,與天癸密切相關的臟是
    26.某女,35歲,經常情志抑郁,善太息,食少納呆,月經不調,診斷為郁證。根據藏象理論,主司疏泄、條暢氣機的臟是
    『正確答案』E、B
    『答案解析』
    25.腎精能化生“天癸”。所謂“天癸”,是隨著腎中精氣不斷充盈,所產生的具有促進入體生殖器官發(fā)育成熟和維持人體生殖功能作用的精微物質。
    26.肝主疏泄,指肝氣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進而調暢精血津液的運行輸布、脾胃之氣的升降、膽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活動等作用。
    【27~28】
    A.實中夾虛
    B.虛中夾實
    C.真虛假實
    D.真實假虛
    E.因虛致實
    27.某男,40歲。腹?jié)M痛拒按,潮熱譫語,但下利清水。辯證為熱結旁流,病機為“大實有羸狀”,屬于
    28.某男,62歲。腹脹腹痛,時脹時止,食少便溏。自行服用氣滯胃痛顆粒,癥狀不減。辯證為脾失健運,病機為“至虛有盛候”屬于
    『正確答案』D、C
    『答案解析』
    27.因實邪結聚,阻滯經絡,氣血不能外達,可導致真實假虛證,稱為“大實有羸狀”。
    28.因臟腑的氣血不足,運化無力,可導致真虛假實證,稱為“至虛有盛候”。
    【29~30】
    A.陰陽偏盛   B.陰陽互損
    C.陰陽偏衰   D.陰陽格拒
    E.陰陽亡失
    29.身熱反欲蓋衣被,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脈微欲絕,病機屬于
    30.冷汗淋漓,四肢厥逆,神情淡漠,脈微欲絕,病機屬于
    『正確答案』D、E
    『答案解析』
    29.陰陽格拒——陰盛格陽:臨床除可見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脈微欲絕等癥狀外,又可見陽浮于外之癥,如身熱反不惡寒(但欲蓋衣被)、面頰泛紅等假熱之象,應屬真寒假熱之證。
    30.陰陽亡失——亡陽,臨床多見冷汗淋漓、肌膚手足逆冷、精神疲憊、神情淡漠,甚則見昏迷、脈微欲絕等癥狀。
    【31~33】
    A.風邪     B.濕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
    31.六淫中致病季節(jié)性最強的邪氣是
    32.六淫中為百病之長的邪氣是
    33.六淫中易致瘡癰的邪氣是
    『正確答案』C、A、E
    『答案解析』
    31.六淫中暑邪致病只存在夏季,其他六淫則可四季為患。
    32.風邪為百病之長,常挾他邪共同致病。
    33.火邪易生風動血而致瘡癰。
    【34~36】
    A.氣能生血    B.氣能攝血
    C.氣能行血    D.血能載氣
    E.血能生氣
    34.氣滯引起血瘀的理論基礎是
    35.氣虛引起血虛的理論基礎是
    36.“氣隨血脫”的理論基礎是
    『正確答案』C、A、D
    『答案解析』
    34.氣滯引起血瘀,氣行不暢出現氣滯,導致血行不暢出現血瘀,說明血的循行,有賴于氣的推動,即有賴于心氣的推動。體現的是氣能行血的關系。
    35.氣虛引起血虛,體現的是氣能生血的關系。精可以轉化為血,亦需氣的作用,因此說,氣能生血。氣旺,則化生血的功能亦強;氣虛,則化生血的功能亦弱,甚則導致血虛。
    36.血為氣之母,是指血是氣的載體。血虛者,可以進一步引起氣虛。血脫者,氣亦隨脫。體現的是血能載氣的關系。
    三、綜合分析選擇題
    【37~40】
    某患者因工作緊張,近來連續(xù)熬夜后,出現失眠多夢,健忘恍惚,口苦口干,舌生潰瘍等表現。按照藏象理論,回答以下問題。
    37.該患者病變所影響的臟腑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腎
    38.該病應屬哪項臟腑功能失常所致
    A.肝主疏泄
    B.肺主治節(jié)
    C.心主血脈
    D.心主神志
    E.脾主升清
    39.與該臟腑相關的開竅是
    A.脾開竅于口
    B.心開竅于口
    C.胃開竅于口
    D.脾開竅于舌
    E.心開竅于舌
    40.患者若伴隨腰膝酸軟、遺精等,說明臟腑間哪種關系失調
    A.心脾相交
    B.心肝互藏
    C.心腎相交
    D.肝腎同源
    E.心肝同源
    『正確答案』A、D、E、C
    『答案解析』
    37“失眠多夢”定位在心,說明心發(fā)生病變。
    38.患者“失眠多夢,健忘恍惚”,說明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
    39.心開竅于舌,舌為心之外候,又稱“舌為心之苗”。
    40“腰膝酸軟、遺精”定位在腎。正常情況下,心火必須下降于腎,助腎陽以溫腎水,使腎水不寒;腎水必須上濟于心,助心陰以濡心陽,使心火不亢,如此維持心腎陰陽水火協(xié)調平衡,稱“水火既濟”“心腎相交”。
    【41~43】
    某女性患者,產后常汗出而惡風,易于感冒,體倦乏力。依據氣理論,回答以下問題。
    41.該病主要應屬哪種氣的功能失調
    A.宗氣
    B.營氣
    C.衛(wèi)氣
    D.元氣
    E.中氣
    42.患者汗出過多主要是因為氣的哪項功能失常
    A.推動作用
    B.溫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氣化作用
    E.固攝作用
    43.患者易于感冒主要是因為氣的哪項功能失常
    A.推動作用
    B.防御作用
    C.溫煦作用
    D.氣化作用
    E.固攝作用
    『正確答案』C、E、B
    『答案解析』
    41.衛(wèi)氣具有護衛(wèi)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和調節(jié)控制汗孔的開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維持體溫的恒定的功能,通過患者“易于感冒”可以說明,衛(wèi)氣的功能失調。
    42.氣的固攝作用,可以體現在固攝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腸液等正常物質分泌和排泄,防止其無故外泄和流失,從而維持體內水液代謝的相對平衡。故患者汗出過多,體現的是氣的固攝作用失常。
    43.氣具有防御和抵抗各種邪氣的功能。當氣的防御和戰(zhàn)勝邪氣的力量減弱,正氣不足,外邪得以侵襲機體,容易受邪而病變,出現感冒等疾病。故體現的是氣的防御作用失常。
    【44~45】
    患者,女,18歲,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發(fā)熱汗出、皮膚灼熱、頭暈、惡心、嘔吐、胸悶心煩。
    44.患者的癥狀屬于哪種邪氣侵犯人體
    A.風邪
    B.寒邪
    C.暑邪
    D.濕邪
    E.火邪
    45.六淫之中,只有外感而無內生的邪氣是
    A.風邪
    B.寒邪
    C.暑邪
    D.濕邪
    E.燥邪
    『正確答案』C、C
    『答案解析』
    44.患者的癥狀屬于暑邪侵襲人體。
    45.暑邪是六淫中唯一一種只有外感而無內生的邪氣。
    四、多項選擇題
    46.癥見寒象的患者,其病機可能是
    A.陽虛
    B.陰虛
    C.陽盛
    D.陰盛
    E.陰陽兩虛
    『正確答案』ADE
    『答案解析』陽虛則寒,病機屬虛寒證。陰盛則寒,病機屬實寒證,兩者表現的癥狀均有寒象。陰陽兩虛或者以陰虛為主陽虛為輔,或以陽虛為主,陰虛為輔,可以表現出陽虛的虛寒之象。B陰虛則熱,C陽盛則熱,表現的癥狀均為熱象。
    47.對脾的“志液體華竅”正確的描述有
    A.在志為思
    B.在液為涎
    C.在體合肉
    D.開竅于口
    E.其華在唇
    『正確答案』ABCDE
    『答案解析』脾在志為思,在液為涎,在體合肌肉,主四肢,在竅為口,其華在唇。
    48.未病先防中培養(yǎng)正氣,提高抗病能力的方法是有
    A.控制疾病傳變
    B.注意生活起居
    C.重視精神調養(yǎng)
    D.加強身體鍛煉
    E.人工免疫
    『正確答案』BCDE
    『答案解析』培養(yǎng)正氣,提高抗病能力的方法有:
    ①重視精神調養(yǎng)。
    ②加強身體鍛煉。
    ③注意生活起居。
    ④人工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