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一級建造師《公路工程》考點預習匯總【六】

字號:


    在一建模擬考試中成績總是忽高忽低,是重點沒抓住還是在考試中發(fā)揮失誤?下面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20一級建造師《公路工程》考點預習匯總【六】”,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2020一級建造師《公路工程》考點預習匯總【六】
    考點:中央分隔帶施工
    一、中央分隔帶的開挖
    當路面基層施工完畢后,即可進行中央分隔帶的開挖,先挖集水槽后挖縱向盲溝,一般采用人工開挖的方式。開挖的土料不得堆置在已鋪好的基層上,以防止污染并應及時運走。
    二、防水層施工
    溝槽開挖完畢并經驗收符合設計要求后,即進行防水層施工,可噴涂雙層防滲瀝青。防滲層瀝青要求涂布均勻,厚薄一致,無漏涂現象,涂布范圍應是中央分隔帶范圍內的路基及路面結構層。(PVC防水板)
    三、縱向碎石盲溝的鋪設
    2.反濾層可用篩選過的中砂、粗砂、礫石等滲水性材料分層填筑,目前高等級公路多采用土工布作為反濾層。
    3.(3)土工布的接長和拼幅需采用平搭接的連接方式,搭接長度不得小于30cm。
    四、埋設橫向塑料排水管
    1.路基施工完畢后,即可進行埋設橫向塑料排水管的施工。
    2.基槽開挖。溝底坡度應和路面橫坡一致。
    3.鋪設墊層。墊層采用粒徑小的石料,如石屑、瓜子片等,鋪設厚度應保持均勻一致,保證墊層頂面具有規(guī)定的橫坡。
    4.埋設塑料排水管。
    埋設要求:一端應插入中央分隔帶范圍內的縱向排水溝盲溝位置,另一端應伸出路基邊坡外。橫向塑料排水管的進口須用土工布包裹,防止碎石堵塞。
    接頭處理:當塑料管不足一次埋設的長度時,需用套接。
    5.溝槽回填
    五、緣石安裝
    2.路緣石應在路面鋪設之前完成。
    3.預制緣石應鋪筑設在厚度不小于2cm的砂墊層上,砌筑砂漿的水泥與砂的體積比應為1:2。
    2020一級建造師《公路工程》考點預習【二】
    考點:路肩施工
    一、土路肩施工
    培土路肩施工方案(填方路基):
    1.準備下承層:即具有經檢驗合格的底基層面。
    2.施工流程:備料→推平→平整→靜壓→切邊→平整→碾壓。
    二、硬路肩施工
    硬路肩的設計標高常見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硬路肩與車行道連接處標高一致,可將硬路肩視為行車道的展寬;另一種是硬路肩的頂面標高低于相連的行車道,這種情況應先攤鋪硬路肩部分,寬度應比要求的寬5cm左右,保證與行車道路面有一定的搭接,以免搭不上需人工找補。攤鋪行車道表面層時,攤鋪機靠硬路肩一側的端部應使用45°的斜擋板,以減少碾壓時邊緣坍塌或發(fā)生較大的側移,并盡量使邊緣順直、平齊。
    【真題2017】培土路肩的施工流程正確的是( )。
    A.備料→平整→靜壓→推平→切邊→平整→碾壓
    B.備料→平整→靜壓→推平→碾壓→切邊→平整
    C.備料→推平→平整→靜壓→切邊→平整→碾壓
    D.備料→推平→靜壓→平整→碾壓→平整→切邊
    【答案】C
    【解析】培土路肩施工流程:備料→推平→平整→靜壓→切邊→平整→碾壓。
    【真題2014】培土路肩施工流程為:備料→推平→平整→X→Y→平整→碾壓,其中X、Y工序分別是( )。
    A.回填、切邊
    B.切邊、回填
    C.靜壓、切邊
    D.切邊、靜壓
    【答案】C
    【解析】土路肩施工工作流程:備料→推平→平整→靜壓→切邊→平整→碾壓。
    2020一級建造師《公路工程》考點預習【三】
    考點:無機結合料基層裂縫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1.混合料中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比例偏大;集料級配中細料偏多,或石粉中性指數偏大。
    2.碾壓時含水量偏大。
    3.成型溫度較高,強度形成較快。
    4.碎石中含泥量較高。
    5.路基沉降尚未穩(wěn)定或路基發(fā)生不均勻沉降。
    6.養(yǎng)護不及時、缺水或養(yǎng)護時灑水量過大。
    7.拌合不均勻。
    二、預防措施
    (一)石灰穩(wěn)定土基層裂縫的主要防治方法
    1.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質,采用塑性指數較低的土或適量摻加粉煤灰。
    2.摻加粗粒料,在石灰土中適量摻加砂、碎石、碎磚、煤渣及礦渣等。
    3.保證拌合遍數。控制壓實含水量,需要根據土的性質采用最佳含水量,避免含水量過高或過低。
    4.鋪筑碎石過渡層,在石灰土基層與路面間鋪筑一層碎石過渡層,可有效避免裂縫。
    5.分層鋪筑時,在石灰土強度形成期,任其產生收縮裂縫后,再鋪筑上一層,可有效減少新鋪筑層的裂縫。
    6.設置伸縮縫,在石灰土層中,每隔5~10m設一道縮縫。
    (二)水泥穩(wěn)定土基層裂縫的主要防治方法
    1.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質,采用塑性指數較低的土或適量摻加粉煤灰或摻砂。
    2.控制壓實含水量,需要根據土的性質采用最佳含水量,含水量過高或過低都不好。
    3.在能保證水泥穩(wěn)定土強度的前提下,盡可能采用低的水泥用量。
    4.一次成型,盡可能采用慢凝水泥,加強對水泥穩(wěn)定土的養(yǎng)護,避免水分揮發(fā)過大。養(yǎng)護結束后應及時鋪筑下封層。
    5.設計合理的水泥穩(wěn)定土配合比,加強拌合,避免出現粗細料離析和拌合不均勻現象。
    三、治理措施
    1.可采用聚合物加特種水泥壓力注入法修補水泥穩(wěn)定粒料的裂縫。
    2.加鋪高抗拉強度的聚合物網。
    3.破損嚴重的基層,應將原破損基層整幅開挖維修,不應橫向局部或一個單向車道開挖,以避免板邊受力產生的不利后果,最小維修長度一般為6m。維修半剛性基層所用材料也應是同類半剛性材料。
    4.一般情況下,石灰土被用于底基層時,根據其干縮特性,應重視初期養(yǎng)護,保證基層表面處于潮濕狀態(tài),防止干曬。在石灰穩(wěn)定土施工結束后,要及早鋪筑面層,使基層含水量不發(fā)生大的變化,以減輕干縮裂隙。
    【真題2017】能有效防治水泥穩(wěn)定土基層裂縫的措施有( )。
    A.采用塑性指數較高的土
    B.控制壓實含水量,根據土的性質采用最佳含水量
    C.在保證水泥穩(wěn)定土強度的前提下,盡可能增加水泥用量
    D.一次成型,盡可能采用快凝水泥
    E.加強對水泥穩(wěn)定土的養(yǎng)護,避免水分揮發(fā)過大
    【答案】BE
    【解析】水泥穩(wěn)定土基層裂縫的主要防治方法:(1)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質,采用塑性指數較低的土或適量摻加粉煤灰或摻砂。(2)控制壓實含水量,需要根據土的性質采用最佳含水量,含水量過高或過低都不好。(3)在能保證水泥穩(wěn)定土強度的前提下,盡可能采用低的水泥用量。(4)一次成型,盡可能采用慢凝水泥,加強對水泥穩(wěn)定土的養(yǎng)護,避免水分揮發(fā)過大。養(yǎng)護結束后應及時鋪筑下封層。(5)設計合理的水泥穩(wěn)定土配合比,加強拌和,避免出現粗細料離析和拌和不均勻現象。
    2020一級建造師《公路工程》考點預習【四】
    考點:橋梁的組成與類型
    一、橋梁組成
    

    橋梁組成
    

    上部結構
    

    又稱橋垮結構,主要承重結構
    

    下部結構
    

    橋墩、橋臺和基礎
    

    支座系統(tǒng)
    

     
    

    附屬設施
    

    橋面系(橋面鋪裝、排水防水系統(tǒng)、欄桿、燈光照明等)、伸縮縫、橋頭搭板和錐形護坡
    

    二、相關尺寸術語
    

    橋梁術語
    

    區(qū)分點
    

    凈跨徑
    

    梁式橋:設計洪水位上相鄰兩個橋墩(或橋臺)之間的凈距
    拱式橋:每孔拱跨兩個拱腳截面最低點之間的水平距離
    

    計算跨徑
    

    有支座的橋梁:橋跨結構相鄰兩個支座中心之間的距離
    拱式橋:拱圈(或拱肋)各截面形心點的連線稱為拱軸線,計算跨徑為拱軸線兩端點之間的水平距離
    

    總跨徑
    

    各孔凈跨徑之和,反映橋下宣泄洪水的能力
    

    橋梁全長
    

    橋梁兩端兩個橋臺的側墻或八字墻后端點之間的距離
    

    橋梁高度
    

    橋面與低水位或橋下線路路面之間的高差
    

    橋下凈高
    

    設計洪水位、計算通航水位至橋跨最下緣之間距離
    

    建筑高度
    

    橋上行車路面(或軌頂)標高至橋跨結構最下緣之間的距離
    

    凈矢高
    

    拱頂截面下緣至相鄰兩拱腳截面下線最低點之連線的垂直距離
    

    計算矢高
    

    從拱頂截面形心至相鄰兩拱腳截面形心之連線的垂直距離
    

    矢跨比
    

    也稱拱矢度,計算矢高與計算跨徑之比
    

    涵洞
    

    宣泄堤下水流的構造物。建造涵洞處路堤不中斷
    單孔跨徑<5m的結構物
    

    三、橋梁的分類
    (一)按橋梁的結構分類
    

     
    

    橋型
    

    受力特點
    

    形式
    

    基本體系
    

    梁式橋
    

    抗彎
    

    簡支梁、懸臂梁、固端梁和連續(xù)梁
    

    拱橋
    

    抗壓,水平有推力
    

    單鉸拱、雙鉸拱、三鉸拱和無鉸拱(常采用)
    

    剛架橋
    

    梁與柱的剛性連接
    

    剛架分直腿剛架與斜腿剛架。用于跨徑不大的城市橋或公路高架橋和立交橋
    

    懸索橋
    

    受拉
    

    其主要構造是:纜、塔、錨、吊索及橋面,一般還有加勁梁。(大跨)
    

    組合體系
    

    連續(xù)剛構
    

    梁和剛架相結合
    采用懸臂施工法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體系
    

    梁、拱組合體系
    

     
    

    斜拉橋
    

    由承壓的塔、受拉的索與承彎的梁體組合
    

    (二)橋梁的其他分類
    

    分類方式
    

    包括內容
    

    按用途劃分
    

    公路橋、鐵路橋、公路鐵路兩用橋、農橋、人行橋、運水橋(渡槽)及其他專用橋梁
    

    按橋梁全長和跨徑的不同
    

    特殊大橋、大橋、中橋和小橋
    

    按主要承重結構所用的材料劃分
    

    圬工橋、鋼筋混凝土橋、預應力混凝土橋、鋼橋和木橋等
    

    跨越障礙的性質
    

    跨河橋、跨線橋(立體交叉)、高架橋和棧橋
    

    上部結構的行車道位置
    

    上承式橋、下承式橋和中承式橋
    

    【習題】對于簡支梁橋所屬的梁式橋體系,梁作為承重結構是以它的( )來承受荷載的。
    A.抗壓能力
    B.抗拉能力
    C.抗折能力
    D.抗彎能力
    【答案】D
    【解析】梁式體系是古老的結構體系。梁作為承重結構是以它的抗彎能力來承受荷載的
    2020一級建造師《公路工程》考點預習【五】
    考點:橋梁基礎分類和受力特點
    橋梁基礎按施工方法可分為擴大基礎、樁基礎、管柱、沉井、地下連續(xù)墻等。
    一、擴大基礎
    擴大基礎是由地基反力承擔全部上部荷載,將上部荷載通過基礎分散至基礎底面,使之滿足地基承載力和變形的要求。擴大基礎主要承受壓應力,一般用抗壓性能好,抗彎拉、抗剪性能較差的材料(如混凝土、毛石、三合土等)建造,適用于地基承載力較好的各類土層。
    擴大基礎按其施工方法分為機械開挖基坑澆筑法、人工開挖基坑澆筑法、土石圍堰開挖基坑澆筑法、板樁圍堰開挖基坑澆筑法。
    二、樁基礎
    樁是垂直或微斜埋置于土中的受力桿件,它的橫截面尺寸比長度小得多,其所承受的荷載由樁側土的摩阻力及樁端地層的反力共同承擔。
    三、沉井
    沉井基礎是一種斷面和剛度均比樁要大得多的井筒狀結構,是依靠在井內挖士,借助井體自重及其他輔助措施而逐步下沉至預定設計標高,最終形成的一種結構深基礎形式。
    特點:
    (1)沉井基礎施工時占地面積小,坑壁不需設臨時支撐和防水圍堰或板樁圍護,與大開挖相比較,挖土量少。
    (2)對鄰近建筑物的影響比較小,操作簡便,無需特殊的專業(yè)設備。
    (3)沉井承受較大的上部荷載。
    (4)沉井基礎剛度大,有較大的橫向抗力,抗振性能可靠,尤其適用于豎向和橫向承載力大的深基礎。
    沉井基礎按其制造情況可分為就地澆筑下沉沉井、浮式沉井。
    四、地下連續(xù)墻
    地下連續(xù)墻是采用膨潤土泥漿護壁,用專用設備開挖出一條具有一定寬度與深度的溝槽,在槽內設置鋼筋籠,采用導管法在泥漿中澆筑混凝土,筑成一單元墻段,依次順序施工,以某種接頭方法連接成的一道連續(xù)的地下鋼筋混凝土墻。
    地下連續(xù)墻具有多功能性,可適用于各種用途,通常可作為基坑開挖時防滲、擋土,或擋水圍堰,或鄰近建筑物基礎的支護,或直接作為承受上部荷載的基礎結構。地下連續(xù)墻可用于除巖溶和地下承壓水很高處的其他各類土層中施工。
    地下連續(xù)墻分類如下:
    (1)按成墻方式可分為樁排式、壁板式、組合式;
    (2)按挖槽方式大致可分為抓斗式、沖擊式、回轉式。
    【真題2016】關于橋梁擴大基礎特點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主要承受壓力
    B.不能承受彎矩作用
    C.適用于地基承載力較好的土層
    D.由地基反力承擔上部荷載
    【答案】B
    【解析】擴大基礎抗彎拉能力差,而不是不能承受彎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