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的定義是什么?小編為大家提供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經濟知識:理解財政政策,沒有掌握好的同學,請仔細復習以下內容!
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經濟知識:理解財政政策
一、財政政策的定義
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運用國家預算和稅收等財政手段,通過對國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來實現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平衡的一種經濟政策。財政政策被稱為“自動穩(wěn)定器”,亦是“內在穩(wěn)定器”。要了解財政政策的內容,必須先了解財政的基本構成。財政政策主要有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構成。
注意:財政政策調節(jié)的是需求側。
理解:之所以叫“自動穩(wěn)定器”是因為在經濟繁榮向好的時候,稅收自然而然會增多,稅收增多就是一種抑制效果。在經濟形勢不太好的時候,全社會都沒有什么太多的經濟收入,所以收稅自然而然會變少,稅收少就會起到一定的擴張效果。
易錯點:貨幣政策的執(zhí)行主體為中央銀行,如我國中央銀行為中國人民銀行,美國中央銀行為美聯儲。對比:財政政策的制定和執(zhí)行主體為政府。
1.財政收入
財政收入,是指政府為履行其職能、實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需要而籌集的一切資金的總和。主要包括稅、利、債、費四個部分。下面重點談一談稅。
稅的含義
指稅收,它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按照法律預先規(guī)定的標準,強制地、無償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稅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三個特征。
理解:稅收是我國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方式。我們可以說,要想調節(jié)財政收入,只要通過調整稅收就基本可以達到效果。所以在做題的時候可以把稅收和財政收入劃個約等于號。
三個特征的理解:
強制性。國家讓你交你必須交,不交就是違法,不交少交就是某冰冰?!爱斈耆輯邒哚樤哪切┤丝磥矶际菈娜恕薄?BR> 無償性是指在我們交稅的同時,國家沒有立即給予同等的物質回報(雖然最終是用之于民)。
固定性就是說稅收收多少都是不會輕易更改的,沒有權威部門出面、沒有經過法定程序,不能隨意更改稅率。
2.財政支出
財政支出是指通過國家預算安排用于各方面的支出。
二、財政政策的運用
在經濟蕭條(通貨緊縮)時,采用擴張性的調控政策,要減少稅收,提高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在經濟過熱(通貨膨脹)時,采用緊縮性的調控政策,要提高稅率、減少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
理解:經濟低迷蕭條時候:少收稅,對于消費者來說可支配收入多了,能多用消費拉動經濟;對于企業(yè)來說,經營成本下降,減輕負擔,更有活力。政府多支出,可以通過大型基建拉動各個產業(yè);可以通過保障刺激居民消費欲望。從而擴張經濟。反之亦然。
這部分知識要在理解的基礎之上記憶,才能取得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的效果。
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經濟知識:宏觀調控目標經濟增長的復習策略
在日常的授課過程中,經常聽到這樣的疑問“經濟學是不是很難,高中、大學基本沒接觸過與經濟有關的知識,所以經濟學是不是不好學”這樣的疑問首先就在心態(tài)上打了退堂鼓,這樣的想法顯然是有所欠缺的。首先經濟學在日常的授課過程中,講授方式本身是很有意思的,老師會用生動的例子,講授復雜的知識,化難為易;其次這部分是授課過程中學生聽得比較有興趣的,最后這部分知識不用死記硬背,只要理解,多次重復就會終身受用。那么我們今天就梳理一下宏觀經濟學中宏觀調控目標中經濟增長的相關知識點。
在詳細剖析知識點之前,首先考生需要從宏觀上把握一下宏觀調控的目標有:經濟增長、增加就業(yè)、穩(wěn)定物價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我們經常把他們稱為:兩增一穩(wěn)保平衡。今天我們只要關注的是這其中最主要的目標:經濟增長。
在宏觀經濟學中,經濟增長通常被定義為產量的增加,這里產量既可以表示為經濟總產量,也可以表示為人均產量。通常是一國一定時期內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勞務總量的擴大。表現為GDP總量或人均量的增加,不考慮社會福利以及個人幸福。我們一般用GDP和GNP來衡量經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GDP),指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地區(qū))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國民生產總值(GNP)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qū)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時期所擁有的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包括商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這其中的考點在于“如何核算的問題”,GDP是指無論是哪個國家的人,只要在核算國的土地上生產出的產值都算為GDP;GNP是指只要是核算國的常住人口,無論在哪個國家都算核算國的GNP。所以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地域概念,而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個國民概念。在計算GDP和GNP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的是“最終產品”,最終產品是指直接賣給消費者的,不會再利用該產品進行再生產的物品的產值。
例題:李明是生產面粉的企業(yè)家,今年他的企業(yè)生產了160噸面粉,其中100噸直接賣給了消費者,60噸賣給了面包廠,請問今年在核算李明這家面粉廠的GDP時,應該用哪一個數值( )。
A.160噸 B.60噸
C.100噸 D.40噸
【答案】C.
【解析】 在計算GDP和GNP的過程中,最終產品是指直接賣給消費者的,不會再利用該產品進行再生產的物品的產值。100噸很明顯是符合這個情況的,如果核算160噸,后期在核算面包廠的GDP時還會核算一次60噸,所以這60噸被計算了兩次,不符合我們的最終產品的定義,所以本題答案為C。
所以考生在復習過程中,除了要在宏觀上把握相關知識點之外,我們會發(fā)現,經濟學的知識點中重點細節(jié)問題還是比較多的,這也是考生在考試過程中比較容易忽略的,所以整體把握之后,再關注細節(jié),只有這樣,才能應對出題靈活的經濟學知識。
小編精心為您推薦:
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經濟知識:匯率及相關知識
事業(yè)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重要國際組織大盤點
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法律知識:關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相關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