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如何巧妙避開那些陷阱

字號:


    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大家提供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如何巧妙避開那些陷阱,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好好學習,順利應對考試!
    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如何巧妙避開那些陷阱
    資料分析在行測試卷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所以如果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準確地找到答案十分必要。但是命題人并不會輕易的讓大家選出正確答案,通常都會設置小障礙小陷阱,那么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容易設置陷阱的地方,從而使得大家避免犯錯。
    陷阱一:時間
    時間是大家極易犯錯的點,比如材料給的時間是2015年,而題目所求的指標是2014年,其實就是求基期值。
    例1:2015年1-10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4359元,同比增長10.6%。10月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279億元,同比11.0%。
    問題:2014年10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多少億元?
    A.244359 B.28279 C.220939 D.25477
    【解析】答案:D 。2015年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279億元,所求為2014年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即基期值,用28279除以(1+11%)得到25477。
    其他的情況是材料中的圖表是全年的數(shù)據,但問題中只求部分時間點的數(shù)據,同學不注意時間會將全年數(shù)據都帶入列式中。所以時間的小陷阱大家只要多留意題目本身就不會出錯。
    陷阱二:細節(jié)
    一、不能準確地判斷所求指標
    1.增長量與增長率。
    如:高收入戶人均純收入與上年相比增長對快的年份是?所求為增長最快年份,那么就是增長率最大的年份??谠E就是快慢描述的是速度也就是增長率,多少表述的是增長量。
    2.百分數(shù)與百分點
    百分點是百分數(shù)相減作差得到,實際上也是百分數(shù),但在資料分析中要讀作百分點。
    例:201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568845億元,比上年實際增長7.7%。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56957億元,第二產業(yè)增加值249684億元,第三產業(yè)增加值262204億元。第一產業(yè)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0.0%。第二產業(yè)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3.9%。第三產業(yè)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6.1%。
    問題: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yè)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第二產業(yè):
    A.高2.2個百分點 B.高2.2% C.高3.2個百分點 D.高3.2%
    【解析】答案:A。所求量為第三產業(yè)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與第二產業(yè)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差值,也就是兩個比重的差值。因為比重都是百分數(shù),所以所求量是兩個百分數(shù)的差。又因為百分數(shù)作差要讀作百分點,所以選項B、D排除。又因為材料中最后一句可知第二產業(yè)增加值、第三產業(yè)增加值分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3.9%、46.1%,繼而答案選擇A。
    二、不能夠準確進行單位換算
    1.億和萬的換算
    1億=10000萬
    2.百分數(shù)的換算
    9%=0.09,太多的同學把1+9%寫成1.9了。實際上是1.09,一定要注意這個百分數(shù)的換算。
    三、不能夠準確理解語言表述
    如:保持穩(wěn)定,意思是基本維持不變。
    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意思是已知的數(shù)據中是一年比一年大,且未知的數(shù)據也有變大的傾向。
    有時上升有時下降,意思是在已知數(shù)據中變化不唯一,有時變大有時變小。
    行測資料分析:取勝關鍵在于作答時間
    行測資料分析專項整體來說難度不大,但是考生仍然有很多困擾,如閱讀量大,列式慢,計算太麻煩,甚至由于試題順序的設置很多人來不及做資料分析。以上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一個問題,如何節(jié)約作答時間,下面小編給各位考生講解如何節(jié)約時間:
    1.閱讀
    在幾種不同類型的材料中,考生最為頭疼的就是文字型材料,常常陷入如英語閱讀理解一樣的兩難窘境,究竟是先讀材料還是先讀題。在這一點上,考生們需要明白:資料分析中有很多數(shù)據出現(xiàn),如果先通讀全篇,基本上讀完就忘記了,所以則對于后續(xù)讀題和做題并沒有明顯的幫助,無形之中就會浪費很多時間,效率極低。而如果先看題,再回到原文一一找數(shù)據,則面對眾多數(shù)據會眼花繚亂。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花半分鐘時間瀏覽全文,將文中出現(xiàn)的時間以及名詞重點圈定,后面的數(shù)據無需留意和記憶,接下來每讀一題按照其關鍵詞回到之前做好標記的原材料中進行定位,從而選擇該題所需的數(shù)據。
    2.列式
    很多考生在做題時都感覺到,如果擁有足夠的時間,基本上都能把式子列出來,但是計算會花費更多的時間,所以列式順利與否決定了你做某道題的進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加快列式的速度,就要對資料分析的考點掌握透徹,即每個基本概念涉及到的公式及公式的變形都要記住,熟練到讀完題立刻聯(lián)想到公式并代入數(shù)據的程度。
    3. 計算
    不少考生只要是遇到計算類的問題,列完式子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開始埋頭苦算,直到自己失去耐心,對于要和時間賽跑的資料分析環(huán)節(jié)來說,是很不可取的。做資料分析題目的核心思想應該是重觀察,輕計算。因為我們的目的是將正確選項選出來,而不是把最終結果計算出來,而且四個選項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更無需精算。因此,做資料分析題時,要充分利用選項,同時掌握一些基本的估算技巧,這樣可以節(jié)約很多的時間。常用的估算方法有:尾數(shù)法,首數(shù)法,特征數(shù)字法、有效數(shù)字法等等。
    4.做題順序
    在資料分析的解題過程甚至在整個行測試卷的答題過程中,考生們都要懂得放棄,行測考試并不是要求考生把所有題目全部做對,而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找出自己會做的題并且把它們做對,因此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你不會做的題目上,在這一點上,資料分析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這部分的題只要做了就能保證一定的正確率,所以考生不必按照考卷的順序最后做,完全可以在考試中段留出一定的時間來拿下它們。
    行測資料分析的答題技巧需要考生要在備考復習的過程中逐步積累、鞏固和提高,最重要的還是多練,從而熟能生巧。
    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拉動增長和貢獻率
    拉動增長和貢獻率是行測資料分析的考點之一,這兩個概念在平常的生活中接觸較少,考察的不多,對于大部分考生來說并不理解這二者的含義和解法。下面,小編就講述一下這二者的具體考法以及它們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一、考察“拉動增長”
    拉動增長用于分析某部分的增長量拉動整體增長程度的指標,一般指整體中某部分的增長量與整體基期值得比值,通俗的說法就是某個部分的增長量將整體的增長率拉動上升或下降幾個百分點。表述為:拉動……增長……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