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言命題是一種很重要的題型,小編為大家提供行測邏輯判斷:假言命題之“傳遞性”,請廣大考生通過例題來掌握這類題型!
行測邏輯判斷:假言命題之“傳遞性”
在公務員考試行測中,假言命題是一種很重要的題型,而這種命題在考察的過程中有時會以多個假言命題之間的關聯(lián),從而考察假言命題的“傳遞性”。為了幫助大家迅速準確地解決這類題型,小編在此給各位考生介紹一下這種題目的做題方式。
所謂假言命題的“傳遞性”指的是在假言命題的題目中會出現(xiàn)多個假言命題之間有關聯(lián)從而形成一連串的推理過程,然后判斷由此可以得出什么,比如“如果倉廩實或衣食足,則民知禮節(jié)或知榮辱。如果民知禮節(jié)或知榮辱,則或者國富,或者民強。如果民強,則百業(yè)興”。要想做好這種題目,首先要準確從題干中提煉邏輯語言,其次要明確假言命題的推理規(guī)則,即肯定前件定能推出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定能推出否定前件。
【例題1】只有實行依法治國,才能從根本上杜絕腐敗;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杜絕腐敗,我們終將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只有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們的事業(yè)才能擁有牢固的政治基礎。 根據(jù)以上陳述,可以推出的是( )。
A.如果實行依法治國,我們就能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B.如果從根本上杜絕腐敗,我們的事業(yè)就能擁有牢固的政治基礎
C.如果不實行依法治國,我們終將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D.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杜絕腐敗,就不能實行依法治國
【解析】選C。題干和選項中出現(xiàn)多組典型“邏輯關聯(lián)詞”,先翻譯后推理。翻譯題干:①從根本上杜絕腐敗→實行依法治國;②不能從根本上杜絕腐敗→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③我們的事業(yè)擁有牢固的政治基礎→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根據(jù)逆否等價可知:我們的事業(yè)擁有牢固的政治基礎→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從根本上杜絕腐敗→實行依法治國。A項:實行依法治國→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肯定后件無法推知確定性結論,故A項錯誤;B項:從根本上杜絕腐敗→我們的事業(yè)擁有牢固的政治基礎;推導方向錯誤,題干為:我們的事業(yè)擁有牢固的政治基礎→從根本上杜絕腐敗,故B項錯誤;C項:不實行依法治國→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是對“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實行依法治國”的逆否,能夠推出;D項:實行依法治國→從根本上杜絕腐敗,推導關系錯誤,題干為:從根本上杜絕腐敗→實行依法治國,故D項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例題2】某飾品店只有從廠家低于正常價格進貨,才能以低于市場的價格銷售飾品而獲利;除非該飾品店的銷售量很大,否則,其不能從廠家低于正常價格進貨;要想有大的銷售量,該飾品店就要滿足消費者個人興趣或者擁有特定款式的獨家銷售權。如果上述斷定為真,并且事實上該飾品店沒有滿足消費者的個人興趣,則以下不可能為真的是:
A.如果該飾品店不擁有特定款式的獨家銷售權,就不能從廠家購得低于正常價格的飾品
B.該飾品店通過滿百包郵費促銷的方法獲利
C.該飾品店雖然沒有擁有特定款式的獨家銷售權,但仍以低于市場的價格銷售飾品而獲利
D.即使該飾品店擁有特定款式的獨家銷售權,也不能從廠家購得低于正常價格的飾品
【解析】C。題干的邏輯關系:低于市場的價格銷售而獲利→低于正常價格進貨→銷量大→滿足消費者個人興趣或者擁有特定款式的獨家銷售權。結合已知條件“沒有滿足消費者個人興趣”和A項的前半句,否定了題干推理的后件,可推出否定前件,A項正確;B項可能為真;C項否定后件而肯定前件,為錯誤推理,不可能為真;D項也可能為真。故本題選C。
行測常識判斷:地理考點
一、識圖能力
近年地理考察愈加注重識圖能力,畢竟識圖乃地理學習之基本,且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突出與時政的匹配。
1.地震波圖
古往今來,地震是人類面臨的一大自然災害,而處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上的中國尤甚。數(shù)千年來,中國人力求認識并戰(zhàn)勝它。從古之張衡發(fā)明地動儀以求觀測地震方位,到今年我國發(fā)射第一個地震觀測衛(wèi)星張衡號對地震予以監(jiān)測,無一不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有可能考察考生對地震波圖的了解和識別。
預測題
1.下圖所示是人類模擬地震波發(fā)射示意圖。按照該圖所示,當橫波傳遞到C所處區(qū)域時,逐漸消失為零。由此可以推測地球此處組成部分是:

1.【答案】A。中公解析:地震波中的橫波一般借助于固態(tài)進行能量傳遞,圖中C處區(qū)域是地球的地核部分,由橫波消失為零可以推測出此處為液態(tài)巖漿。故本題答案選A。
2.兩分兩至日
秋分是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的組成之一。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并作為今后一段時間三農(nóng)建設的主要工作。為配合此戰(zhàn)略的實施,我國從2018年開始將每年的秋分定為中國農(nóng)民豐收節(jié)。從行測角度可能考察考生對兩分兩至日的了解和識別。
預測題
2.下圖所示是地球公轉示意圖。當我國北方大多數(shù)地方處于降雨較多的季節(jié)時,可能地球公轉至該圖________處。

2.【答案】A。中公解析:當?shù)厍蚬D至A處時是夏至日,北半球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此時我國處于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北方處于降雨較多的季節(jié)。故本題答案選A。
二、自然地理
古代科舉考試,尚且要求學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自然地理者,以氣候為主、天文為輔。
1.中國氣候
氣候,是一個地區(qū)常年平均的降水、氣溫等狀況。在近幾年的考試中,氣候幾乎每年都出現(xiàn)于考試當中,不外乎是考察考生對基本氣候知識的掌握能力。
預測題
3.下圖所示是我國河流內(nèi)流區(qū)和外流區(qū)示意圖。該圖所示我國西北部大部分地區(qū)的河流屬于內(nèi)流區(qū),由于該地無法受到________的影響此地區(qū)河流大多數(shù)雨季較短、降水較少,易逐漸消失于沙漠之中。

A.西南季風 B.東南季風 C.西北季風 D.東北季風
3.【答案】B。解析:我國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qū),降水主要受到夏季風,即東南季風的影響。東南季風所影響地區(qū)的河流雨季較長、降水較多、多為外流河,但其受到山脈阻擋,無法深入內(nèi)陸地區(qū)。故本題答案選B。
2.天文地理
地球自轉帶來的影響——時差。地方時是每一條經(jīng)線上的時間,即每條經(jīng)線均有自己的地方時??荚囍型且阎辰?jīng)度的地方時,求另一經(jīng)度的地方時。
預測題
4.青島的小明在寒假期間計劃到歐洲某國旅游,假設其出發(fā)時間是北京時間(東經(jīng)120度)1月2日12點,問此時歐洲某國(東經(jīng)30度)地方時是:
A.1月1日24點 B.1月2日6點
C.1月2日18點 D.1月2日24點
4.【答案】B。解析:由于地球自轉導致東邊時間早于西邊,因此計算原則是東加西減(所求點在已知點東邊則加時間差,在已知點西邊則減時間差)。時間差如何確定標準?即按照地球自轉速度,經(jīng)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jīng)度每隔1°,地方時相差4分鐘。因此,上述則是東經(jīng)30度在東經(jīng)120度的西邊,采取西減原則。相差時間是90×4=360分,即6小時。那么東經(jīng)30度的地方時是1月2日6點。故本題答案選B。
來源:中公教育
小編精心為您推薦:
行測定義判斷:巧用定義名稱
行測言語題答題技巧:“大隱隱于形”
行測假言命題“推理規(guī)則”題型歸納
行測答題技巧:邏輯判斷可能性推理其實沒有那么難
| 行測真題 | 行測答案 | 行測答題技巧 | 行測題庫 | 模擬試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