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公共基礎法律知識:共同犯罪

字號:


    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小編為大家提供公務員公共基礎法律知識:共同犯罪,一起和小編來復習一下吧!希望大家能好好掌握這個知識點!
    公務員公共基礎法律知識:共同犯罪
    一、概念
    《刑法》第25條規(guī)定:“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痹诟拍钪行枰⒁鈨牲c:1.二人以上包括二人;2.二人以上過失犯罪不是共同犯罪。
    典型例題:(判斷)共同犯罪是兩人以上共同犯罪。(×)
    二、 構成條件
    (一)主體
    共同犯罪的主體必須都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
    案例引導:1.張三邀請13歲的侄子跟他一塊兒去搶劫,弟弟同意并前往。此情形不構成共同犯罪,因為年滿14周歲才能成為搶劫罪的犯罪主體。此處張三單獨構成搶劫罪。2.老王對工友老張恨之入骨,讓精神病小李將老張砍成重傷。此情形亦不構成共同犯罪,因為小李是精神病,無法辨認自己的行為,不具備刑事責任能力。此處老王單獨構成故意傷害罪,是間接正犯。
    (二)主觀方面
    主觀方面要求各共同犯罪人必須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謂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過意思聯(lián)絡,認識到他們的共同犯罪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決意參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的心理狀態(tài)。
    下列情形由于主體不具備共同的犯罪故意而不成立共同犯罪:
    1.同時犯不構成共同犯罪。所謂同時犯,是指沒有共同實行犯罪的意思聯(lián)絡,而在同一時間針對同一目標實行同一犯罪。案例:張三到首富家盜竊時,碰見了另一正在盜竊的人,各自偷完后離開。
    2.同時實施犯罪而故意內容不同,不構成共同犯罪。案例:張三和李四都與王五有仇,相約去教訓王五。但張三是重打他一頓,而李四想殺了他。張三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李四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
    3.實行犯過限,過限部分不構成共同犯罪。案例:張三與李四相約去王五家盜竊,張三在外面望風時,李四在屋內實施了強奸行為。張三的行為僅構成盜竊罪。李四的行為構成盜竊罪和強奸罪。二人構成盜竊罪的共犯,強奸罪不構成共犯。
    4.事前無通謀,事后窩贓銷贓不構成共同犯罪。案例:張三偷來一臺電腦,找到好友李四幫其售出。由于張三在盜竊前并未與李四協(xié)商分工,無意思聯(lián)絡,張三單獨構成盜竊罪。李四的行為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三)客觀方面
    客觀方面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須要共同的犯罪行為。所謂共同的犯罪行為,是指各犯罪人為追求同一危害社會結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實施的相互關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為。在發(fā)生危害結果時,其行為均與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三、 共同犯罪的種類
    (一)主犯
    《刑法》第26條規(guī)定:“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狈缸锛瘓F是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需注意犯罪集團的人數(shù)為三人以上,包括三人。區(qū)別于共同犯罪的二人以上。此外,必須是較為固定的組織。組團實施某一犯罪后散伙,不屬于犯罪集團。
    案例:張三打算實施入戶盜竊,自己踩點之后找李四幫其望風。張三在盜竊中起主要作用,是主犯。
    (二)從犯
    《刑法》第27條規(guī)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鄙鲜霭咐?,李四的行為構成共同盜竊的從犯。對于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三)脅從犯
    《刑法》第28條規(guī)定:“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jié)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毙枳⒁?,被脅迫參加犯罪,但在犯罪過程中積極主動,發(fā)揮主要作用,則不構成脅從犯,而構成主犯。
    (四)教唆犯
    《刑法》第29條規(guī)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BR>    在掌握教唆犯時,需注意一下幾點:1.故意唆使本沒有犯罪意圖的人犯罪,構成教唆犯。2.教唆犯不一定是主犯。3. 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公務員公共基礎法律知識:關于“被害人承諾”的那些事兒
    隔壁老王是遠近聞名的腫瘤專家。某天他主管的一名病人突然心臟絞痛,經過檢查,腫瘤淋巴已經由肺部轉移到心臟,并且在不斷惡化。病人難以忍受疼痛,跪地求饒,懇求老王能賜他“一劑良藥”,早點歸天。而老王也深知這種病情大概能活兩三天的樣子。面對苦苦求情,老王還是答應了病人生前的最后一個愿望。最終法院以故事殺人罪,判處老王十二年有期徒刑。
    面對此案例,很多同學非常不理解,認為醫(yī)生為病人減輕痛苦,面對只能活兩三天、病人苦苦哀求的情況,他的做法根本就是幫助病人,怎么能構成犯罪,甚至于坐牢十二年?因此,我們來談談關于被害人承諾的那些事兒,也就是有效地被害人承諾應該滿足的條件。
    第一,承諾者對于被侵害的法益具有承諾權限。一般來講,承諾者只能承諾自己的個人法益,不能對于國家利益或者他人的法益進行承諾,而且即使是自己的法益,只能承諾財產、名譽、自由、輕傷害,重傷害和生命是不能承諾的。也就是說在上一個案例中,癌癥病人是承諾自己生命權限是無效的,因此,并不構成有效的被害人承諾,法院的判決是公正公平的。
    第二,承諾者對于承諾的內容必須有足夠的理解能力。例如,即使在征得不滿十四周歲幼女的同意,與其發(fā)生性關系的情況下,行為人任然構成強奸罪。
    第三,承諾必須是被害人真實意思表示。也就是說被欺詐和脅迫下做出的承諾、戲謔性承諾是無效的。例如,婦女翠花身無長技,找工作屢屢被拒,于是在一次KTV醉酒的時候,開玩笑說,如果朋友王八一幫自己找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自己愿意委身于他。結果王八一真的幫他找了一份工作,并且要求翠花實現(xiàn)承諾。面對此種情形,我們有理由認為翠花的承諾不是她的真實意思表示。
    第四,承諾作出的時間,必須早于傷害結果出現(xiàn)之前,最遲與傷害結果同時發(fā)生。結果發(fā)生之后的承諾也就是事后承諾,如果先前的行為已經構成犯罪,那么事后承諾絕對無效。
    第五,被侵害的范圍不能超出承諾的范圍。例如,張三同意李四砍掉自己的一根小手指,結果李四砍了張三一條腿,李四的行為成立故意傷害罪。
    公務員公共基礎法律知識:提著“民事糾紛”找衙門
    一、 一般地域管轄的通常規(guī)定:原告就被告
    要點提示: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xù)居住1年以上的地方,住院就醫(yī)的不算。判斷是否構成經常居住地時,須同時滿足一個積極要件和一個消極要件:積極要件指起訴時仍住在這里,且已經連續(xù)居住1年以上;消極要件指不是看病就醫(yī)。
    例題:張三的住所地在A市B區(qū),2016年2月,張三前往B市C區(qū)開了一家超市并長期居住在超市頂層的閣樓里。2017年6月,因為市容改造,張三的超市被劃入房屋拆遷的范圍,于是張三關閉了超市并前往B市D區(qū)的北方烹飪學校學習烹飪。2017年9月,居住在A市B區(qū)的李四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張三返還借款5萬元。本案應當由哪一法院管轄?
    A、 A市B區(qū)法院管轄
    B、 B市C區(qū)法院管轄
    C、 B市D區(qū)法院管轄
    D、 A市B區(qū)法院或B市C區(qū)法院管轄
    【答案】A。解析:本題時間和地點較多,此時需要靜下心來,不要被題干中的多余信息干擾,先定位李四起訴時張三的居住地在哪,根據(jù)題干可知被起訴時張三住在B市D區(qū),且該地僅居住了3個月,因此沒有形成經常居住地。張三在B市C區(qū)居住了一年四個月,但是起訴時已經不在該地,因此不符合經常居住地的兩個要件。沒有經常居住地時以住所地為所在地,因此張三的所在地為A市B區(qū),由該地人民法院管轄。
    被告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住所地是指其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不明確的,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注冊地或者登記地為住所地。
    二、被告和原告所在地均不明確:原告就被告
    (一)當事人的戶籍遷出后尚未落戶:有經常居住地的,由該地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由其原戶籍所在地法院管轄;
    (二)雙方當事人均被監(jiān)禁或被采取強制性措施的,仍原告就被告。但是究竟由被告原住所地管轄還是被監(jiān)禁地,取決于被監(jiān)禁或被采取強制性措施的時間是否超過1年;
    (三)夫妻雙方離開住所超過1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被告居住地法院管轄。
    小編精心為您推薦:
      公務員公共基礎科技知識: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
      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中國古代的一些重要關口
      公務員公共基礎:歷史當中的以訛傳訛火燒阿房宮
    
公務員報考指南 公務員報考條件 公務員報名入口 行測專題 申論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