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公務員申論模擬考題:概述王景治河成功原因

字號:


    2019年公務員考試你計劃參加嘛,本網(wǎng)為你整理了2019年公務員申論模擬考題:概述王景治河成功原因,希望能幫助你,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本網(wǎng)站更新。
    2019年公務員申論模擬考題:概述王景治河成功原因
    【作答要求】
    “給定資料5”介紹了漢代王景治理黃河的思路和做法。請概括王景治河后黃河安瀾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簡明扼要,條理清楚。不超過200字。
    【給定資料】
    材料5
    東漢永平十二年,孝明帝令水利專家王景治黃(此前黃河已泛濫幾十年)。王景受命于危難之際,率幾十萬兵士民工,修汴渠治黃河,歷時一年,用費億錢。自王景治河后,河行新道,維持了900多年未發(fā)生大改道,是時,汴渠成為東通江淮的主要水道。王景的主要工作是修建了自滎陽至千乘的黃河大堤,治理了作為東漢漕運主要通道的汴渠。王景治河后,黃河相對安瀾800年,據(jù)分析,這與王景所選定的東漢故道河身較短、地勢較低,因而行河路線較優(yōu)有關;另外,“十里立一水門,令更相回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種利用沿河大澤放淤的工程措施,這對于延長行河年限也有一定幫助。以上所述主要是從治黃工程的角度看問題,但據(jù)黃河水文、植保專家的研究,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為黃河史上又一階段,其特點是黃河下游河患相對較少。在此期間,黃河中游地區(qū)大暴雨的記錄較少,這一時期黃河下游有分支,兩側又有較多湖泊洼地;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時黃河輸沙量的減少。否則,王景所開新河道(如汴水),也會很快被淤積,從而使河床不斷淤高,降低其泄洪能力。這一時期黃河輸沙量的減少并不是推論,而是有以下諸條事實,即在這一時期有關黃河水清的記載較多,且有“黃河清復清”的民謠。這一時期黃河輸沙量的減少主要歸功于黃土高原人口減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復。安史之亂后,農(nóng)牧界線又迅速北移到河套以北,大片草原又變?yōu)檗r(nóng)田,又一次加劇了水土侵蝕,導致黃河下游災害增多。五代、兩宋至元、明時期,農(nóng)牧界線一直游移于陜北和內(nèi)蒙之間,直至清乾隆之后,農(nóng)田植被更逐漸推移至陰山以北,這時整個草原幾乎全部為一年生農(nóng)作物所取代,水土流失非常嚴重,陜北風沙加劇,黃河下游水患頻仍。王景治河后黃河安瀾800年,他的“治黃”思路和做法很值得今人研究與借鑒。
    【參考答案】
    1.政府重視:投入大量人力、資金;
    2.科學治黃:(1)修卞渠;(2)所選東漢故道河身短、地勢低,行河路線較優(yōu);(3)實施利用沿河大澤放淤工程措施;
    3.自然環(huán)境改善:(1)中游大暴雨較少,下游有分支,兩側湖泊洼地多,下游河患相對較少;(2)黃河輸沙量的減少;(3)人口減少,植被得到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