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作為公務員的考試科目之一,有些題型需要你充分發(fā)揮想象能力,這讓許多考生很是摸不著頭腦,下面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技巧:感情色彩一致性巧解邏輯填空”,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技巧:感情色彩一致性巧解邏輯填空
在行測備考過程中,很多同學做邏輯填空僅僅憑借“語感”,總是模棱兩可,非常糾結,最終導致容易的題目也沒有時間完成。其實,邏輯填空考察語境分析以及詞語辨析的能力,不能僅僅靠語感。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利用感情色彩一致性來解決邏輯填空。
一、 感情色彩
含義:詞語中按感情色彩來分,可以分為褒義詞、中性詞、貶義詞。有些詞表明說話人對有關人和事物的贊美、褒揚,稱之為“褒義詞”,如“漂亮、成果、果斷”等;有些詞表明說話人對有關人和事物的輕蔑、貶斥,稱之為“貶義詞”,如“丑陋、后果、武斷”等;還有一些詞,既沒有褒義詞,又沒有貶義色彩,屬于中性詞,如“面貌、結果、決斷”等。
二、 做題原則
尋找空缺處對應信息,保持整體文段感情色彩一致。
【例1】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深刻分析了我們今天所共同面對的風險挑戰(zhàn):當今世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________ 存在;各種傳統(tǒng)和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不斷 ________ ;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不斷有新的表現(xiàn);文明沖突、文明優(yōu)越等論調不時 ________ 。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依舊 顯現(xiàn) 撥云見日 B.仍然 出現(xiàn) 激濁揚清
C.依然 涌現(xiàn) 沉渣泛起 D.仍舊 浮現(xiàn) 振臂高呼
【解析】C。文段選自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上的談話,分析了我們共同面對的風險挑戰(zhàn):霸權主義、安全威脅、逆全球化以及文明沖突等等。文段整體情感色彩偏消極,則第三個空也需要體現(xiàn)消極的意義。A項“撥云見日”撥開云霧,見到太陽,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里頓時明白,與“論調”搭配不當,感情色彩偏中性,排除;B項“激濁揚清”沖去渾水,讓清水揚起來,比喻清除壞的,發(fā)揚好的,屬于褒義詞,感情色彩不符合 排除;D項“振臂高呼”指舉起手歡呼,形容非常高興,屬于褒義詞,感情色彩不符合,排除;C項“沉渣泛起”比喻已經(jīng)絕跡了的腐朽、陳舊事物又重新出現(xiàn),屬于貶義詞,符合文意,感情色彩一致。第一空,帶入驗證,霸權主義依然存在,第二空,代入驗證,“涌現(xiàn)”指在同一時期大量、突然地出現(xiàn),放在這里指安全威脅不斷出現(xiàn),符合文意。因此,選擇C項。
【例2】打開書本,一股久違了的墨香撲面而來;摩挲紙張,淡淡的凹凸感非常舒服。味覺、視覺、觸覺頓時都活泛起來,連腦細胞也顯得格外活躍。讀累了,就閉眼歇一歇,順便回味剛讀過的情節(jié),思考作者的______ ;看到精彩的描寫和精辟的議論,就反復重讀、吟詠再三,讀到妙處更是 ______ 。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春秋筆法 彈冠相慶 B.言外之意 低頭折節(jié)
C.弦外之音 額手稱慶 D.微言大義 擊節(jié)贊嘆
【解析】D。文段主要講述讀書需要深入思考,反復重讀妙處。我們可以鎖定第二個空作為突破口,橫線處搭配“妙處”且橫線前“更”表示遞進,程度前輕后重,需要體現(xiàn)讀到妙處,不僅要反復去讀,還可能發(fā)出由衷的贊嘆,應體現(xiàn)出積極的感情色彩。A項“彈冠相慶”,指官場中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屬于貶義詞,與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B項“低頭折節(jié)”,指喪失氣節(jié),屈服于他人,屬于貶義詞,與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C項“額手稱慶”,指慶幸,形容令人稱快的事情,文段并沒有體現(xiàn)“慶幸”之意,不符合文意,排除。D項“擊節(jié)贊嘆”,形容對別人的詩文或藝術等的發(fā)出由衷的贊賞,符合文意,體現(xiàn)出褒義色彩,保留。第一空,代入驗證,“思考作者的微言大義”,指精微的語言體現(xiàn)深刻的道理,符合文意。因此,選擇D項。
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技巧:詞在于積累,題在于方法
公務員考試行測中言語理解中的那些選詞題讓我們愛過、恨過、惆悵過。直接的問題就是對詞語的把控力不足,簡單點就是不認識,或見過不熟。所以,詞語的積累是我們做好邏輯填空題目的基礎,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想要做的出飯,就得先有米。今天就帶大家來學習一下。
【例題1】云南在西、巴蜀在北,貴州有著說不盡的歷史。這片西南中國的廣袤土地,呈現(xiàn)了華夏山河的_______、見證了中國革命的風云際會、記錄了多民族文化的交流激蕩。現(xiàn)在,貴州正在以綠色發(fā)展謀求生態(tài)紅利,率先推進了中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地方探索。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 A.海晏河清 B.淵渟岳峙 C.鐘靈毓秀 D.瑕瑜互見
【解析】分析一下文段:“呈現(xiàn)了華夏山河的_______、見證了中國革命的風云際會、記錄了多民族文化的交流激蕩”,并舉三句話,革命的風云際會,民族文化的交流激蕩,不難發(fā)現(xiàn)該橫線處應該填入一個可以修飾華夏山河特點的詞,但一看選項……發(fā)現(xiàn)四個詞有三個都不認識,這怪誰?只能怪自己平常積累不足。所以我們要認清現(xiàn)實,從現(xiàn)在開始努力積累成語,積少成多,厚積薄發(fā)??傆腥藛柪蠋熢趺捶e累,做題啊!做完這道題是不是就可以多認識四個成語。
【答案】C。A項海晏河清:晏:平靜。黃河水清了,大海沒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B項淵渟岳峙:比喻人的品德如淵水深沉,如高山聳立。C項鐘靈毓秀:鐘:凝聚,集中;毓:養(yǎng)育。凝聚了天地間的靈氣,孕育著優(yōu)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輩出。D項瑕瑜互見: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比喻優(yōu)點、缺點都有。四個詞里可以和華夏山河搭配使用的只要C,故此題選C。
如果四個詞都認識,這就是一道送分題。
在我們有了一定積累后,我們也難以避免的遇到一些生詞,怎么辦呢?叫大家一個小方法:避生就熟法。顧名思義,這個方法就是幫助大家遇到疑難生詞時,跳過生詞從熟悉的詞語人手的方法。一空型的題目中遇到生詞看似不可回避,但生詞未必是答案。我們不要畏懼生詞,從熟悉的選項人手,對于自己有把握的詞語進行準確判斷。多空型的題目,可優(yōu)先從其他空人手,避免與生詞正面交鋒。
【例題2】科學的發(fā)展和進步往往____于科學假說,科學理論發(fā)展的歷史就是假說的形成、發(fā)展和假說之間的競爭、更迭的歷史。面對茫茫人類歷史源頭,面對_______、虛虛實實的人類文明歷史遺存,科學假說同樣至關重要。他_______地將歷史、文化、人性、環(huán)境視角的“聚光燈”匯集在一起,形成了屬于他的一盞“無影燈”,并以這樣的視角照射幽暗的歷史深處,從而解析出一些可能接近歷史本源的朦朧真相。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BR> A.發(fā)軔 鳳毛麟角 含英咀華
B.肇始 吉光片羽 獨辟蹊徑
C.濫觴 汗牛充棟 苦心孤詣
D.開端 如火如荼 毛舉細故
【答案】B
【解析】“科學的發(fā)展和進步往往____于科學假說”,后文指出科學理論發(fā)展的歷史就是假說的形成、發(fā)展和假說之間的競爭、更迭的歷史。所以第一空應該填入“開始”于科學家說,但觀察選項除了開端認識其他詞都不熟,所以我們可以跳過第一空先來看第二空。二空修飾歷史存留,C項汗牛充棟形容藏書多,D項如火如荼形容氣勢旺盛或熱烈均不能修飾歷史存留,排除C、D。第三空形成了屬于他的一盞“無影燈”,空處應該填入他獨有的,獨辟蹊徑符合含義,確定該B項。
這個方法會用了么?
這道題目做出來了,但我們的學習還沒結束,還記得么,我們需要積累詞語。1.發(fā)軔:拿掉支住車輪的木頭,使車前進,比喻新事物或某種局面開始出現(xiàn);2.肇始:發(fā)端,開始;3.濫觴:江河發(fā)源的地方水很淺,只能浮起酒杯。后指事物的開始或起源。觴:古指酒杯。這三個詞都有開始的意思。4.含英咀華:口中含著花細細咀嚼。比喻讀書時細細琢磨領會文章的精華。5.苦心孤詣:費盡心思鉆研或經(jīng)營。6.毛舉細故:煩瑣地列舉細小的事情。
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技巧:轉折真的是你以為的那樣嗎?
不少考生在做行測言語理解片段閱讀時,看到轉折詞就感覺松了口氣,覺得重點一定在轉折之后,只要看轉折之后的內容就可以了。確實有的題目出現(xiàn)轉折詞,只看轉折詞之后的內容便能得出正確答案。但是,也有些題目,如果在概括的時候只概括轉折詞之后的內容,是無法得出答案的。通過一道例題來具體說明一下。
例:經(jīng)常有人說,“頂花帶刺”黃瓜要少吃,兒童吃了會引起性早熟。事實上,黃瓜的花基本上是雌雄同株異花,可以不經(jīng)過授粉、受精,結出“頂花帶刺”的黃瓜。冬春季節(jié)的“頂花帶刺”黃瓜,除黃瓜自身特性外,有的是使用氯吡脲造成的。氯吡脲是國家允許在黃瓜上使用的植物性激素。冬春季黃瓜植株生長緩慢,雌花數(shù)量多,坐果率低,因此,常常在開花當天用濃度約為50毫克/升的氯吡脲藥液涂抹花柄,以增加產(chǎn)量。氯吡脲與動物激素在性質、作用機理等方面完全不同,它對包括人在內的動物是不產(chǎn)生作用的。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黃瓜“頂花帶刺”存在兩類不同的情況
B.“頂花帶刺”黃瓜從生物機理上看是安全的
C.吃“頂花帶刺”黃瓜不會引起性早熟
D.氯吡脲是國家允許在黃瓜上使用的植物性激素
【解析】文段首先以“經(jīng)常有人說”引出一種關于“頂花帶刺”黃瓜會引起兒童性早熟的傳言,“事實上”之后通過對黃瓜“頂花帶刺”成因的分析,對上述傳言進行了駁斥。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說明吃“頂花帶刺”黃瓜不會引起性早熟。C項表述與此相符,當選。A、D兩項均為文段部分內容,B項“安全的”表述籠統(tǒng),文段主要說的是其不會引起“性早熟”。故本題選C。
通過這道例題考生們不難發(fā)現(xiàn),文段先是提出了一個觀點,轉折后具體說明該觀點不成立的兩種情況。所以,文段重點是反駁該觀點。此時如果只看轉折之后的內容往往會誤選A或B。諸如此類的題目還有不少,在此無法一一列舉,但想向各位考生強調的是,現(xiàn)在公考題目非常靈活,不要誤以為有轉折詞,重點就在轉折詞之后,一定要結合題目,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技巧:你真的理解了嗎?
在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題目中,有一種題目叫做詞語理解題,這類題目一般的提問方式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文中這指的是…;對劃線詞理解正確的是…那么如何又快又準的把握詞語含義選出正確答案呢,可能我們就需要對其解題思路有所了解和認知。小編在此進行深入分析。
1、解題思路
它是基于對材料的宏觀把控,并聯(lián)系語境分析的,因此解題順序與技巧為:
①確定提問方式
②回歸原文,找出所問詞句在原文中的位置,結合前后文理解
③分析選項作答
2、根據(jù)考察類型,將詞語理解題分為
①指代類:這、那、他/她/它(們),要符合就近原則,舉例:愛我的人我不愛,我愛的人她不愛我。“她”指的是誰?
②概念類:一些概念類的詞,如轉基因作物如何如何(列舉幾個特點),下列對轉基因作物理解不正確的是_______。這類概念理解需要我們分析材料,定位概念有哪些,綜合歸納考察對信息的整合篩選能力。
③修辭類:這類就需要結合修辭自身的特點,比如比喻、指代等。
要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換言之就是對其比喻或指代的對象有深刻把握,根據(jù)其喻體判斷其本體。下面我們來看一道例題。
【例題精講】跟石頭和金屬相比,木質砧板從表面上看也是硬邦邦一塊,可“內心”很柔軟,內部的植物纖維雖緊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細微的空隙。這使它在受到劇烈沖擊時,內部結構發(fā)生彈性微調,既能避免與刀刃硬碰硬傷及刃口,又能吸收一部分沖擊力,不會讓刀刃在接觸板面的一剎那,由于反彈力過大而“劍走偏鋒”發(fā)生側滑,在連續(xù)切割,比如剁餡、切絲時尤為明顯。文中的“這”指的是木質砧板的( )
A.外觀形態(tài) B.材料來源 C.結構特點 D.制作工藝
【解析】C。分析文段可知,文段中出現(xiàn)了指代詞“這”,說明橫線處的詞義應該與這之前的內容相近,根據(jù)就近原則,可知“這”所指代的對象為前文所述內容,即“內心”很柔軟,內部的植物纖維雖緊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細微的空隙,那換言之也就是要填入表示結構特點的選項,結合答案選擇C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