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回答這些牛津大學的面試問題嗎?

字號:


    牛津大學的面試官會解釋面試者如何回答問題才能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出國留學網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牛津大學的面試問題以及面試官們對這些問題的解釋。充滿好奇心的大家可以一起來看看哦。
    其實牛津大學的面試官對你知道多少并不感興趣,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是你的想法。這就是為什么面試中問的問題從來都不是直截了當?shù)摹2贿^好在該大學發(fā)布了不同學科的樣題,并解釋了面試官問的問題背后真正的意圖。
    以下五個問題是由牛津大學的面試官挑選并解釋的。你能給牛津大學的學者留下深刻印象嗎? 可以試著自己回答哦!
    牛津大學面試問題的五個例子和解釋:
     1. 現(xiàn)代語言(法語)專業(yè):是什么使小說或戲劇具有“政治性”?
    海倫·斯威夫特是圣希爾達學院的一名面試官,她解釋道:“我提出了這樣一個總體問題——“是什么讓這件事具有政治性?”我們希望候選人開始思考一個人在申請這個標簽時意味著什么:它喚起了作品的哪些方面?是對內容還是風格的判斷?它本身能否被視為一種價值判斷?它作為一個標簽有多大用處?如果我們說所有的藝術實際上都是政治性的呢?如果一個作者否認他們的作品是政治性的,而評論家卻斷言它是政治性的,那又如何呢?這純粹是一個主觀解釋的問題嗎?”
    斯威夫特博士還說:“只要候選人們表現(xiàn)出愿意并有能力接受困難和新想法,他們就不會因為在談話過程中改變了主意而處于不利位置。”
    2. 醫(yī)學專業(yè):在英國,大約四分之一的死亡是由于某種癌癥,而在菲律賓,這一數(shù)字只有十分之一。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女王學院(Queen’s College)的面試官克里斯?諾伯里(Chris Norbury)表示:“這是一個典型的開放性問題,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彼忉尩溃骸耙恍┖蜻x人會問一些有用的澄清問題,比如‘這些數(shù)據(jù)來自哪里,它們有多可靠?,或者“這些地區(qū)的平均預期壽命是多少?”一些候選人會抓住英國典型生活方式的各個方面天生不健康這一觀點不放,這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討論話題。其他人,尤其是如果他們意識到菲律賓人的預期壽命大大低于英國人,就會意識到,其他死因在發(fā)展中國家更常見,這是導致問題中提到的差異的主要因素?!?BR>    根據(jù)諾伯里教授的說法,考慮這些問題可以顯示出你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溝通技巧和其他能力,這些都是牛津教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哲學專業(yè):你認為責備別人涉及到什么?
    圣安妮學院(St Anne’s College)的面試官伊恩?菲利普斯(Ian Phillips)表示:“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們不是在尋找正確答案,而是想知道候選人是否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例子和建議,并能夠批判性地、仔細地思考其含義?!?BR>    他接著說:“例如,許多候選人一開始就提出,如果A要責怪B,那么A就必須認為B做錯了什么。許多人還認為B實際上沒有做錯任何事。
    我們可以用這個開頭的建議來考慮一個簡單的責備理論:責備就是認為某人做錯了什么事。當人們將此歸咎于候選人時,大多數(shù)人都認識到,責備似乎不止于此。
    “這顯示了他們評估提案的能力,我們通常會要求他們用一個反例來說明他們的結論:一個案例中,有人認為有人做錯了,但并不責怪他們。然后,候選人將被鼓勵提出和測試有關指責性質的更復雜的建議。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責備包含了一個更復雜的判斷,而不僅僅是某人做錯了什么。另一些人可能會認為,真正的責備需要責備者有某種感覺:比如憤怒或怨恨。同樣,我們可以通過尋找反例來檢驗這些建議。
    根據(jù)菲利普斯教授的說法,一次好的面試會拋出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例子,展示出求職者的分析思維能力。
     4. 數(shù)學專業(yè):想象一個梯子靠在垂直的墻上,梯腳放在地上。梯子中間的橫檔在側面涂了不同的顏色,這樣我們從側面看梯子時就能看到它。當梯子掉到地板上時,中間的橫檔是什么形狀?
    基督教堂學院(Christ Church College)的面試官麗貝卡·科頓-巴拉特(Rebecca Cotton-Barratt)說,這個問題測試的是應試者是否能把無關緊要的信息抽象出來,并用數(shù)學來表示一種情況。雖然候選人經常描繪梯子墜落地面的階段,但正確的方法是使用方程來模擬墜落。
    科頓-巴拉特博士補充道:“如果他們被卡住了,我們會問他們梯子與墻壁和地板的形狀,他們最終會發(fā)現(xiàn)梯子在每個階段都形成了一個直角三角形。有些人可能會立即跳到畢達哥拉斯定理,并利用它找到答案(即它在地板與墻壁的交點上形成一個四分之一圓)?!?BR>    5. 實驗心理學專業(yè):一項大型研究似乎表明,在智商測試中,哥哥姐姐們總是比弟弟妹妹們得分高。為什么會這樣?
    凱特·沃特金斯是圣安妮大學的面試官,他說:“我們引導學生討論(這個問題)時思考科學因素如母親的年齡(母親年齡比較大的時候才生出弟弟妹妹這一因素是否對弟弟妹妹的智力有所影響?)和關于出生順序如何影響行為從而影響智商測試表現(xiàn)的觀察性分析。這可能會讓他們思考,作為哥哥或姐姐可能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比如,他們可能會認為,在哥哥或姐姐出生之前的幾年里,父母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會產生影響。然后,我們引入了進一步的附加條件,即這種影響在獨生子女中是不能被察覺的——這是作為年長的兄弟姐妹所特有的。最終,大多數(shù)學生得出這樣的結論:作為哥哥,必須教弟弟妹妹某些技能和知識類型,這對他們自己的認知技能有好處(實際上是學習兩遍)?!?BR>    盡管做出了詳盡的解釋,但沃特金斯教授表示,沒有正確的答案,面試官往往會對他們以前從未聽到過的新解釋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