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研究生申請之中,可能會有學生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跟其他的學生在各方面都差不多,但自己得到了別拒信人卻能被錄取。現(xiàn)在出國留學網(wǎng)就給大家講講這種情況。
1、引薦信內不夠積極
如果自己的推薦信只是隨意找一位老師來給自己寫的,那么所得的結果自然是不太好。當大家和許多條件差不多的學生在一起申請的時候,那推薦信是普通還是優(yōu)秀自然能決定自己是可以拿到offer還是拿到拒信。
所以在準備推薦信的時候要全身心的投入進去,和給自己寫推薦信的教授認去好好的溝通并且給任何能用得上的資料。總之別覺得引薦信是沒有用處的。
2、太注意GRE分數(shù)
在以往有很多的學生都習慣用很多的時間去備考這個GRE。但學生們不該是為了考GRE才去準備。在美國這里確實也有一些碩士的課程不允許GRE分數(shù)太低。假如自己的目標是名校,那么GRE分數(shù)肯定是比較高的的。
但是在碩士總體的課程中,很多人都過度夸張GRE的作用了。學生們用很多的時間去備考,但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得到類似的分數(shù),最后只有一小部分的時間能去準備其他的。但其實只需大家能有在條件范圍內的成績就已經(jīng)可以了,接著就能去做其他的申請,不需要想著刷高分。相對于GER,像是個人陳述這樣甚至比它更有用,還不如把時間用在這些準備上。如果大家覺得自己能在較短的時間里去準備好這些,那其實是表示自己并沒有覺得這些申請資料跟GRE是一樣重要。
3、沒有準備好某一個項目的動機陳述
自己所要讀的碩士項目,最好都準備一份優(yōu)秀的動機陳述。而且在學校的官網(wǎng)一般也會告知學生們要解釋為什么想到這里讀這個碩士項目。但每年都有學生不在意這一條,或者是直接套一個模板。而且在這個動機陳述中要仔細的說明自己想學的理由,比如是因為學院的研討視野等等這些?;蛟S學生們都確定了自己想開展的方向,但兩所大學在項目上必然都有些不一樣,所以是不能隨便套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