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學沒有級別上的名次排列,幾乎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特點。很多中國學生喜歡去德國讀本科,下面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給大家?guī)砹?018德國本科留學實用攻略,希望能幫到你。
德國大學類型一覽:
一、大學(Universitaet, Hochschule):
又稱為綜合大學或學術大學,是學科較多、專業(yè)齊全、強調系統(tǒng)理論知識、教學科研并重的綜合大學。這類大學內設工科、理科、文科、法學、經(jīng)濟學、社會學、神學、醫(yī)學、農(nóng)學以及林學等學科。它包括:理工大學和工業(yè)技術大學、師范大學/學院,以及行政、體育學院等。
二、應用科技大學(Fachhochschule,F(xiàn)H):
德國的應用科技大學(FH)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針對綜合大學學習時間較長,學習內容偏重理論的特點,特別開設的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主的高等院校。這類高校學習時間一般為四到五年。課程設置除必要的基礎理論外,多偏重于應用,不設一般意義上的文科類專業(yè)。畢業(yè)時獲得應用科技大學碩士Diplom(FH)學位。近年來,應用科技大學的畢業(yè)生愈來愈受到社會和企業(yè)的歡迎。
三、藝術大學(Kunsthochschule, Kunstakademie)和音樂學院(Musikhochschule):
其中包括戲劇學院(Theaterhochschule)和電影學院(Filmhochschule)等。
德國高等學校的學位制度
德國大學學位制度與其他國家不同。德國不設學士學位,其最低學位為碩士學位,也即:自然及工程技術科學碩士和人文及社會科學碩士;最高學位為博士學位。
一、碩士學位(Magisterartium)
Magister這個詞來自拉丁文,原意是“教師”,它曾經(jīng)作為所有系科的最高學位和全權高校教師的職業(yè)稱呼,與博士頭銜毫無差別。到了17世紀時,它只作為教師的職業(yè)稱呼,而到了19世紀中葉,這個詞在德國消失。1957年以來,Magister作為人文及社會科學碩士學位,重新被引入當時的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并一直沿用至今。人文科學和部分社會科學專業(yè)的學生,只要通過人文及社會科學碩士考試,即可被授予人文及社會科學碩士學位。與自然及工程技術科學碩士不同,其所學的專業(yè)并不附加在學位之前,而是一律通稱人文及社會科學碩士(Magisterartium)。
二、 博士學位(Promotion)
博士學位是德國的最高學位。而德國的“特許任教資格”并非學位,它是一種專為博士設立的資格考試。通過該考試的博士,就擁有在高校任教的資格,具備了成為教授的基本條件。與我國的高校體制不同,德國的大學沒有“博士點”的概念,所有的大學教授都可以是博士生導師。因此,從理論上講,凡是獲得碩士學位的學生,都可以在德國大學申請攻讀博士學位(Promotion),通常不需要進行資格考試。但前提條件是申請人必須成績優(yōu)秀,還必須先找一個德國的博士生導師,在中國稱為“Doktorvater”或“Doktormutter”(教授)。博士生導師向申請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建議論文題目,或者接受攻讀博士學位學生建議的論文題目。
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溫馨提醒:
德國大部分高校是由國家資助的,也有幾所高校由基督教會或天主教會資助。除此之外,目前還有國家承認學歷的約120多所私立大學,其中大部分是應用科學大學。不過,目前德國絕大部分的學生選擇了在公立高校注冊學習,只有百分之五的學生選擇進入私立大學學習。其原因主要是部分私立學校需要學生繳納高昂的學費,但兩類高校的教學質量并無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