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考試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數(shù)學推理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下面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行測資料分析中的單位陷阱”,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行測資料分析中的單位陷阱
不論是國考還是省考亦或是一些事業(yè)單位的考試,資料分析的考察一直是重中之重,而在資料分析的題目出題過程中,出題老師有時會在數(shù)據(jù)的單位方面設置一些陷阱,而我們如果沒有辨識出來的話,就很有可能會使得我們的計算出現(xiàn)錯誤。今天就帶大家來學習一下。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道例題。
例1.2018年中國棉花生產繼續(xù)較快增長,全國棉花種植面積為3352.3千公頃,增長4.9%;棉花單位面積產量為1818.3千克/公頃。
問題:2018年全國棉花總產量約為多少萬噸?

總結:通過這道題目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在資料分析的計算中如果不關注單位的變化,很有可能會使得最終的結果有誤。
接下來我們再把剛才這道題目的已知條件變化一下進行方法的鞏固練習。
例2.2018年中國棉花生產繼續(xù)較快增長,全國棉花種植面積為3352.3千公頃,增長4.9%;棉花單位面積產量為121.3千克/畝。
問題:2018年全國棉花總產量約為多少萬噸?

通過上面的兩道例題,相信各位同學對于我們資料分析題目中的陷阱有了一些了解。除此以外,我們還要在平時多一些積累,比如公頃和畝的換算,億和萬的換算,噸和千克的換算等等。所以在后期大家練習題目的時候一定要關注我們的單位變化,只有注意到了這一點,我們才能夠完美的避開陷阱,拿到分數(shù)。祝各位同學都能夠擁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識破出題老師的陷阱,最終拿到一個自己滿意的分數(shù)。
行測資料分析:尾數(shù)法突破復雜計算
行測資料分析中如何能夠盡快選出正確答案,除了大量做題提升計算能力之外,也需要采用一定的求解方法。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尾數(shù)法的常見應用。尾數(shù)法,就是利用多位數(shù)字中的末一位或者末幾位來確定答案的方法,多用于加減法精算。方法看似簡單,但是也有些細節(jié)需要注意:
1.小數(shù)位對齊。
2.加減混合運算時,先算加法后算減法。
一、例題展示
例1. 324.3+434.16+558.72+221.78=( )
A.1627.06 B.1538.96 C.1641.56 D.1552.76
【答案】B。解析:加法列式涉及一位或兩位小數(shù),選項均保留兩位小數(shù),則此列式是加法精算,故考慮尾數(shù)法進行計算。觀察選項末兩位各不相同,則取末兩位計算。注意小數(shù)位要對齊,則取的應是30+16+72+78,結果末兩位是96,選擇B。
例2. 8943.7-2713.32-4680.2-1388.78=( )
A.189.5 B.177.1 C.169.6 D.161.4
【答案】D。解析:減法列式涉及一位或兩位小數(shù),選項僅有一位小數(shù),這就存在兩種可能,一種是原式作減之后小數(shù)點后第二位是0,舍去了,另一種是小數(shù)點后第二位不是0,但是可以四舍五入舍去。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小數(shù)點后的第一位是能找到的,所以我們至少要算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注意小數(shù)位對齊,則分別取70-32-20-78,按照先加后減,只需計算70-(32+20+78),也就是70-30,末兩位是40,選擇 D。
例3. 8329.2-1237.5+2413.1-3621.9+1496.3=( )
A.7379.2 B.7874.4 C.7954.7 D.7357.3
【答案】A。解析:加減混合運算均是一位小數(shù),且選項也是一位小數(shù),是加減法精算,選項末一位不同,則取末一位計算,考慮先加后減,則(2+1+3)-(5+9),可得6-4,結果為2,選擇A。
二、舉一反三
某省2006年在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yè)投資15.45億元,比上年增長21.9%;第二產業(yè)投資3439.08億元,增長22.3%;第三產業(yè)投資4019.17億元,增長18.4%。工業(yè)投資3391.17億元,增長22.2%;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yè)472.14億元,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yè)197.71億元,通用設備制造業(yè)248.59億元,分別增長50.4%、40.7%和56.2%。
問題:2006年該省第一、二、三產業(yè)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是( )億元。
A.7377.8 B.7473.7 C.7743.5 D.7932.4
【答案】B。解析:直接將一、二、三產業(yè)投資作和,投資總額為15.45+ 3439.08+ 4019.17,加法列式涉及小數(shù)點后兩位,選項僅有小數(shù)點后一位且各不相同,采用尾數(shù)法計算,小數(shù)點后兩位相加,45+08+17,結果末兩位為70,即小數(shù)點后第一位為7,選擇B。
行測資料分析:文字型材料解讀技巧
在我們省考中有這樣的一類題目,讓廣大考生對它是又愛又恨,這一類題目就是資料分析,這類題目是幾乎所有考生都要重視并愿意為之付出時間,可最后很多人卻在這一類題目中浪費了大把的時間,這一類題就叫做資料分析,而浪費大把時間的地方主要還是材料太多、太復雜、太亂!所以我們今天來了解一下如何快速解讀資料分析的材料。只有在最短的時間,最高效的完成題目,才能確保最后的結果會讓自己滿意。今天就帶大家來學習一下。
資料分析里面的材料類型基本分為四種:文字型、表格型、圖表型、綜合型,而綜合型材料是前三種的隨機組合。而在我們考試中文字型材料往往是必考的一種材料,所以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這些材料類型中最讓我們頭疼的一種——文字型材料的閱讀。
文字型材料,從結構上來說,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分段型的文字材料,另一種是不分段型的文字材料。分段的文字材料主要是并列結構,閱讀的時候主要把握每一段的主旨即可,找數(shù)據(jù)直接定位原段落。不分段的文字型材料一般為總分結構,我們看了第一句話就可以整體把握方向。但是有一點困難就是整體看上去全部雜糅在一起,找數(shù)據(jù)更讓人頭疼。這時候,除了我們的圈畫法——圈畫時間和統(tǒng)計指標外,還可以看單位和標點符號。
看單位的作用在哪呢?我們來舉個簡單的例子:
例、“2012 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1267 千公頃,增長0.6%。主要糧食作物品種中,稻谷、玉米的播種面積實現(xiàn)增長,分別達到30297 千公頃和34949 千公頃,而小麥播種面積為24139 千公頃,比2011 年減少131 千公頃。
2012 年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6261 萬人,比上年增加983 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6336 萬人,增加473 萬人。住戶中外出農民工12961 萬人,比上年增加377 萬人,增長3.0%;舉家外出農民工3375 萬人,增加96 萬人。本地農民工9925 萬人,增加510萬人,增長5.4%.”
上面這個材料分為三段,看單位我們發(fā)現(xiàn)三段主要單位分別為:萬噸、千公頃、萬人??瓷先シ浅C髁?。題目有一個是“2012 年,除三大主要糧食作物外,我國其他糧食播種面積為多少千公頃?”,由于單位是“千公頃”,我們可以直接定位到第二段。這就是看單位的妙處。
看標點符號意義何在呢?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從輸出地看,東部地區(qū)農民工11191 萬人,比上年增加401 萬人,東部地區(qū)農民工占農民工總量的42.6%;中部地區(qū)農民工8256 萬人,比上年增加314 萬人,中部地區(qū)農民工占農民工總量的31%;西部地區(qū)農民工6814 萬人,比上年增加268 萬人,西部地區(qū)農民工占農民工總量的26.0%。”
這段話里面最明顯的就是“;”,而這個符號表示并列結構。閱讀的時候我們只需要看“;”后的關鍵詞即可,不用費勁去找統(tǒng)計指標。比如上述材料“;”后面的名詞“中部”、“西部”。這樣會比較節(jié)約時間。
教育相信大家在看完之后會對材料有一些基本的認識,對于不同的材料還是要有不同的解讀方式,同時材料解讀也要考察到我們日常對材料的積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