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亞洲大學排名采用泰晤士高等教育有效而經過時間考驗的公式,并根據地區(qū)特定的大學特點進行調整排名的方法,出國留學網將為您介紹詳情。
亞洲大學排名是使用相同的13個經過精心校準的績效指標,提供最全面和平衡的比較,受到學生、學者、大學領導、行業(yè)和政府的信任。但是,權重是經過特別重新校準的,以反映亞洲大學的優(yōu)先事項。
各項性能指標均分為五個方面:教學(學習環(huán)境); 研究(聲譽,收入和名聲); 引用(研究影響); 國際視野(員工,學生和研究)和行業(yè)收入(知識轉移)。
指標一:教學(學習環(huán)境):25%
聲譽調查:10%
員工與學生比例:4.5%
博士與學士的比例:2.25%
博士學位授予學術人員比例:6%
大學收入:2.25%
最新的學術聲譽調查(每年一次)是在2018年1月至3月期間開展的,該指標將審查教學大學的聲望。我們一直在努力確保跨學科和國家的反應平衡傳播。凡學科或國家有過多或過少表示,THE的數據團隊加權的反應,更密切地反映學者的實際分布情況。2018年的數據與2017年的調查結果相結合,提供了20,000多份回復。
除了了解一個大學如何致力于培養(yǎng)下一代學者之外,大部分研究生研究生還建議提供最高水平的教學,這對畢業(yè)生有吸引力并有效地發(fā)展它們。該指標是標準化的,以考慮到大學獨特的學科組合,反映出博士獎的數量因學科而異。大學收入根據學術人員數量進行調整,并按購買力平價進行標準化。它表明了大學的一般狀況,并廣泛了解學生和員工可用的基礎設施和設施。
指標二:研究(數量,收入和聲譽):30%
聲譽調查:15%
研究收入:7.5%
研究生產力:7.5%
根據對年度學術聲譽調查的回應,該類別中最突出的指標著眼于大學在同行中卓越研究的聲譽。
研究收入根據學術人員,數字進行調整,并根據購買力平價進行調整。這是一個有爭議的指標,因為它可能受到國家政策和經濟環(huán)境的影響。但收入對于世界級研究的發(fā)展至關重要,而且由于其中大部分都受到競爭的影響,并通過同行評審來判斷,我們的專家認為這是一個有效的衡量標準。該指標完全標準化,以考慮到每所大學的獨特主題概況,反映出科學科目的研究資助往往大于最高質量的社會科學,藝術和人文科學研究的獎學金。
為了衡量生產率,我們計算了Elsevier每個學者的Scopus數據庫索引的學術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數量,按大學規(guī)模進行了縮放,并針對主題進行了標準化。這使人們感覺到大學能夠在高質量的同行評審期刊上發(fā)表論文。今年,我們設計了一種方法,可以在大學宣布沒有工作人員的科目上發(fā)表論文。
指標三:引文(研究影響):30%
我們的研究影響指標著眼于大學在傳播新知識和思想方面的作用。我們通過捕捉全球學者引用大學出版作品的平均次數來研究研究影響。今年,我們的biblio-metric數據供應商Elsevier檢查了6,790萬次引用,涉及14,100萬篇期刊文章,文章評論,會議論文集以及五年內出版的書籍和書籍章節(jié)。這些數據包括Elsevier的Scopus數據庫和2013年至2017年間所有索引出版物索引的超過25,000種學術期刊。還收集了2013年至2018年六年期間對這些出版物的引用。
引文有助于向我們展示每所大學對人類知識總和的貢獻:它們告訴我們哪些研究突出,已經被其他學者所接受和建立,最重要的是,在全球學術界分享了這些知識。社區(qū)擴大我們理解的界限,不論紀律。數據通過生成的論文總數來標準化,以反映不同學科領域之間引用量的變化。這意味著大型大學或那些具有傳統(tǒng)高引用數的受試者中具有高水平研究活動的大學不會獲得不公平的優(yōu)勢。我們將國家調整和非國家調整的引用分數的原始衡量指標混合在一起。
在2015-16學年,我們排除了1000多位作者的論文,因為他們對少數大學的引文分數產生了不成比例的影響。在2016-17,我們設計了一種重新整理這些論文的方法。通過與Elsevier的合作,我們開發(fā)了一種新的分數計數方法,確保所有學術界都是這些論文作者的大學將獲得至少5%的論文價值,并且那些提供論文的貢獻者最多的大學相應的更大貢獻。
指標四、國際展望(員工,學生,研究):7.5%
國際與國內學生比例:2.5%
國際與國內員工比率:2.5%
國際合作:2.5%
大學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師的能力是其在世界舞臺上取得成功的關鍵。
在第三個國際指標中,我們計算了一所大學的研究期刊總出版物的比例,這些出版物至少有一位國際合著者并且獎勵更高的數量。該指標被標準化以考慮大學的學科組合,并使用與“引文:研究影響”類別相同的五年窗口。大學通過創(chuàng)新,發(fā)明和咨詢幫助工業(yè)的能力已成為當代全球學院的核心使命。此類別旨在通過查看大學從行業(yè)獲得的研究收入(根據PPP進行調整)獲得多少研究收入,并根據其雇用的學術人員數量進行調整,從而獲取此類知識轉移活動。
指標五、行業(yè)收入:7.5%
該類別表明企業(yè)愿意為研究支付的程度以及大學在商業(yè)市場中吸引資金的能力,這是制度質量的有用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