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執(zhí)拗期的教育心得

字號:


    “執(zhí)拗敏感期”是幼兒在3歲左右出現(xiàn)的秩序形成關鍵期中的其中一個敏感期,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幼兒執(zhí)拗期的教育心得”,供大家參考!
    幼兒執(zhí)拗期的教育心得
    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早期教育應該抓住孩子的大腦發(fā)育關鍵期進行。在0~7歲階段,存在感官發(fā)育關鍵期、動作發(fā)展關鍵期、語言發(fā)展關鍵期、對細微事物感興趣關鍵期、秩序形成關鍵期、規(guī)范建立關鍵期、閱讀、書寫關鍵期、學習文化關鍵期等8大關鍵期,可見在學前階段,抓住幼兒發(fā)展的關鍵期有多么重大的意義。這些孩子的成長關鍵期是由出生后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組成的。處于這時期的孩子會讓人感覺不再像以前那樣聽話了,而且經(jīng)常和大人“鬧獨立”,總是力圖擺脫大人的約束,因此又被稱為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
    一、“我已進入執(zhí)拗期”
    執(zhí)拗期特征一:我的事情我做主
    鏡頭一:在飯前,老師帶著寶寶們去洗手間洗手,準備吃飯。老師說:“請大家排好隊,老師過來一個一個幫大家洗。”可是仔仔就像沒有聽見老師的話,獨自走到水池邊,把水龍頭開得大大的,自己在努力洗手,結果把衣服袖子都洗濕了。
    處于執(zhí)拗期的寶寶思維先于行動,喜歡按照自己的意圖和要求做事,而且什么事都開始嘗試親力親為,不管自己是否有沒有做這些事的能力,先去做了再說。勺子還用不太好,也要潑潑灑灑地自己吃飯,不讓他做,就會哭鬧;衣服不會穿,要自己穿,穿不上惱火了,就發(fā)脾氣。這個階段的寶寶什么事情都是“我說了算”。
    執(zhí)拗期特征二:我不贊同你的意見
    3歲左右的寶寶往往會顯示出特別任性的一面,而且特別喜歡和大人對立。你說走快點,他就站著不動了;你說肉很有營養(yǎng)要多吃點,可他偏要把肉挑出來扔掉;你說這個東西不能碰,他卻偏偏要去碰。。。。。。反正大人說什么,他都持反對意見,而且自信地認為自己的觀點才是對的。這個階段的寶寶什么事情都是“按我說的做”。
    執(zhí)拗期特征三:我的最愛是個“不”
    “不”字大概是在寶寶執(zhí)拗期說得最多的一個字眼了。你問“好嗎?”他會說“不好”;你說“蜻蜓蜻蜓——”,他就接“不飛”;不管是生活中的事情還是學習過的兒歌,他們都喜歡將它變成反面的。
    執(zhí)拗期特征四:我的武器是“哭鬧”
    早寶寶的執(zhí)拗期,有很多的要求和表現(xiàn)在大人們看來是不可理喻的,但是,如果寶寶們的要求得不滿足,他們又會大哭大鬧。當大人們,尤其是父母們面對孩子的哭鬧時,總是以父母“投降”收尾,這就更是促進寶寶們的執(zhí)拗表現(xiàn)。
    鏡頭二:上課的時候濤濤搬著自己的小椅子,想坐老師身邊,可是老師卻把他的椅子放回到了圓圈上,安排他坐在其他寶寶的旁邊。濤濤立即開始哭鬧,再次搬起自己的小椅子,放到老師身邊。直到老師同意讓他坐他才安靜下來。
    二、“幫我度過執(zhí)拗期”
    孩子為什么在這一階段為會表現(xiàn)得性格固執(zhí)、脾氣急躁,還那么“擰”呢?有研究者提出:3周歲前孩子的思維特點是“直線型”的,而且“不可逆轉”。孩子們做某些事時,在他的頭腦中會形成預先的“設想”,這些如果有人打破他設想,他就會不可抑制地發(fā)火。
    寶寶的“反抗”心理,是獨立性個性品質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發(fā)育現(xiàn)象。此時,如果對寶寶橫加干涉或者責罵懲罰,寶寶可能會暫時變得聽話,但同時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則受到傷害,獨立性的發(fā)展便會停滯不前。正確的做法是: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對寶寶的合理行為與要求,既要滿足且要鼓勵;對寶寶的不合理要求則要采用適當方式加以引導,避免采用強硬手段。
    第一招:轉移注意力
    寶寶的注意力是非常容易分散的,極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后,很快會忘記剛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情境再現(xiàn):上課的時候,樂樂對于剛才老師提出的問題很有興趣,把小手舉得高高的,可是老師卻沒有請他回答。他生氣了,從座位上直接滑到了地板上,嘴巴噘得高高的,而且還“啊啊”直叫。老師見此情境,從背后拿出了一組裝在塑料袋里的操作材料,神秘地問大家:“你們知道里面是什么嗎?樂樂,你過來摸一摸,然后告訴大家?!睒窐愤B忙起身,走到老師身邊,高興地伸出小手來摸,“哈哈~,是有小動物的卡片?!彼吒吲e起摸到的小卡片,然后交給老師。老師請樂樂回到了位置上,樂樂重新開始認真地參與活動。
    第二招:拒絕加安慰
    寶寶提出的要求,如果沒有危險,如果無關緊要,如果在我們的接受范圍之內,那么能滿足的就盡量滿足。當寶寶提出所謂的大人認為是無理要求時,可以用眼神、手勢、簡單否定等方式讓他懂得,這個要求老師不同意。不過,在拒絕他這個要求的同時,要給他適當?shù)臇|西滿足他。
    情境再現(xiàn):每次出去做早操的時候,樂樂總是搶著排第一的位置,今天也不例外。雖然今天他上完廁所出來后,我們已經(jīng)排好了隊伍,可是他還是走到了最前面,想排第一。這樣別的寶寶可不同意了,要求樂樂按順序排隊。老師支持其他寶寶的意見,也要求樂樂排到隊伍后面。樂樂可不干,抓著老師的腳,蹲在地上。這回好了,大家誰也走不了了。老師說:“排隊的時候大家都要遵守秩序的,先來的先排,速度慢了就排后面。你想排第一明天就速度快一點?!睒窐愤€是蹲著不動?!皹窐?,請你幫老師把等會兒要用的話筒拿到操場上好嗎?”配班老師舉著話筒對樂樂說。樂樂走到配班老師身邊,拿起話筒,排到了隊伍的最后面,跟著隊伍來到操場上。
    第三招:巧用游戲
    游戲是每一個寶寶都喜歡的活動,有些時候通過一些游戲的方式就可以巧妙的幫助我們應對寶寶的執(zhí)拗行為。比如,在走樓梯時,寶寶一邊走,一邊玩,不僅危險,而且全班的隊伍可能會因為一個寶寶沒有好好走樓梯而“全線崩潰”,這時可以采取“開火車”的游戲,讓沒有好好走樓梯的寶寶當火車頭,其他寶寶當火車的車廂,這樣“火車頭”一定賣力的帶好整列火車。
    第四招:曉之以理
    寶寶處于執(zhí)拗期時,老師、家長往往很頭痛,通常也會脾氣暴躁,面對寶寶沒有耐心。其實在面對寶寶的執(zhí)拗行為時,大人要首先靜下心來分析寶寶的行為,平時要鼓勵孩子把想法說出來。積極與寶寶溝通,了解寶寶為什么想這么做,嘗試跟寶寶講道理,讓寶寶明白大人的用心和大人的理由。不要認為寶寶小,什么都不懂,沒有自己的想法。
    情境再現(xiàn):雖然樂樂平時很好動,可是午睡的時候他卻是極其安靜。每天,他都早早地睡著??墒墙裉觳恢罏槭裁矗恢痹诖采吓纴砼廊?,老師坐在他身邊陪著,他還是不好好睡。老師問他“今天為什么不睡?”他說:“我就是不想睡?!崩蠋熡终f:“午睡的時候是我們養(yǎng)足精神的時候,這樣下午做游戲的時候就有力氣了。而且,睡覺的時候我們正在慢慢長高呢!”可他還是不安分地動來動去的。在老師不懈的追問下,樂樂說:“早上媽媽送來的時候說中午來接我的。怎么還沒來呢?”原來,樂樂在等媽媽來接呢!可是媽媽并沒有把這件事告訴老師,所以老師安慰說:“你安心睡吧,媽媽一來,我馬上叫醒你。”聽了老師的話,樂樂終于安靜了下來,不一會兒就睡著了。
    第五招:妙用表揚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每個人都喜歡得到贊揚。對于剛剛入園不久的3歲左右的寶寶們,老師的贊揚對她們及其重要。所以,老師要不吝嗇自己的贊揚,在發(fā)現(xiàn)寶寶們的一點點進步后,大大的表揚寶寶。比如,寶寶不愿吃蔬菜,如果她愿意喝蔬菜湯了,老師就可以說:“今天她都喝了蔬菜湯了,相信下次,她就會吃這種有營養(yǎng)的蔬菜了。”到了第二次吃同樣的蔬菜,如果老師再次表揚她上次的表現(xiàn),相信這次她一定會開始嘗試吃蔬菜了。
    第六招:盡情宣泄
    經(jīng)驗告訴我們:當遇到不平事的時候,大多數(shù)人都有宣泄的渴望。人們將令人煩惱、怨恨、悲傷或憤怒的事情發(fā)泄出來,就會有一種如卸重負的感覺。這種發(fā)泄和傾訴,是人們謀取心理平衡的一種需要。孩子也是這樣,當我們無法幫助寶寶平復情緒時,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他盡情宣泄。
    情境再現(xiàn):某天,妞妞媽媽有重要的事,所以早早的把妞妞送來幼兒園。妞妞很不高興,因為早晨她最喜歡的動畫片還沒看完就被媽媽送來了。妞妞死死地抓著媽媽的衣服,不讓媽媽走,老師抱都抱不著她。媽媽走了,妞妞哭得更厲害了,老師怎么勸說都沒有用。最后,老師帶著妞妞回到教室里,讓她坐在能關注到的一個角落里,“如果你心里實在難受的話,就坐在這兒好好哭吧,等哭好了,再來跟小朋友一起玩?!辨ゆぞ妥谀抢镆恢笨蓿?分鐘以后,哭聲小了很多,5分鐘以后妞妞只是掛著淚水傷心地看著大家,10分鐘以后,妞妞站起來,搬起小椅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開始跟小朋友一起游戲。
    育兒專家說:這個成長階段是無法避免的,對進入這一階段的孩子,教師、家長應給予更多關注與耐心,了解孩子的想法,盡量讓他的預想得到實現(xiàn),這對孩子的智力發(fā)展和情感的滿足有很大的好處,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時時體會到關愛,幫助他們平穩(wěn)渡過這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
    小編精心推薦
    心得體會范文 | 心得體會怎么寫 | 心得體會格式
    
    小編精心推薦
    心得體會范文 | 心得體會怎么寫 | 心得體會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