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公務員行測資料分析技巧:增長率混合問題解題技巧

字號:


    任何一場考試取得成功都離不開每日點點滴滴的積累,下面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20公務員行測資料分析技巧:增長率混合問題解題技巧”,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2020公務員行測資料分析技巧:增長率混合問題解題技巧
    根據(jù)最新國考大綱變化,目前資料分析考查中更強調材料整合和數(shù)據(jù)的綜合運用能力,而弱化對于計算的考查,因此對于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黻P于資料分析中的??碱}型—增長率混合的相關內容講解, 不妨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這道題:
    例1:15年全國電子產品進口額為1547.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1%,出口額2754.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1%。
    問:15年全國電子產品進出口額同比增長( )?
    A10% B11.9% C13.0% D15.6%
    【分析】
    本題類比上述思維,出口增長率(15.1%)和進口增長率(10.1%)混合得到進出口增長率(?%),則進出口增長率應該在10.1%~15.1%之間取值,但是結合選項會發(fā)現(xiàn)B、C兩項均在此范圍內,此處就需要第二個結論。
    不妨再來類比一下,一杯海水中加入一滴淡水,雖然混合之后濃度會下降,但是下降會微乎其微,說明什么呢?還是濃度混合問題,整體濃度應該再部分濃度中間取值,但是最終整體濃度會靠近“量”更大的。
    【解析】
    關聯(lián)上述結論,最終進出口增長率應該更靠近于“量”大的,那么到底什么“量”大呢,增長率混合中這個“量”實際是指基期值,也就是說混合后整體增長率應更靠近于基期值更大,但是一般情況下,現(xiàn)期值更大的基期值也更大,故可用現(xiàn)期值大小來近似看作“量”的大小,本題中出口現(xiàn)期值更大,故增長率更靠近于出口,結合選項13.0%更靠近于出口增長率,當選C。
    總結:靠近“量”大的:
    整體增長率更加靠近于“量”大的,“量”本指基期值,但一般可用現(xiàn)期值大小來替代比較(一般情況下現(xiàn)期值與基期值大小關系相同)。
    例2:10年全國鐵礦產量為14354億噸,同比增長10.5%,其中,上半年產量為8967億噸,同比增長9.1%。
    問:10年下半年鐵礦產量同比增長( )?
    A8.9% B10.5% C11.9% D12.9%
    【解析】
    本題中上半年鐵礦產量增長率(9.1%)和下半年鐵礦產量增長率(?%)混合后得到全年增長率(10.5%),全年增長率應該在上半年增長率和下半年增長率中間取值,則可推下半年增長率>10.5%,結合選項C、D兩項均在此范圍內,故還需考慮“量”誰更大,上半年鐵礦產量為8967億噸,而全年鐵礦產量為14354億噸,可知下半年鐵礦產量大約多5000左右,其小于上半年鐵礦產量,故最終全年增長率(10.5%)應更靠近于上半年年增長率(9.1%),結合選項可知,若為下半年增長率為11.9%,則10.5%正好位于9.1%和11.9%中間不偏不倚,故應選擇更大的12.9%,當選D。
    總結:
    1、 整體在中間:
    兩個(或多個)部分增長率混合為整體增長率時,整體增長率在兩個(或多個)部分增長率中間范圍取值
    2、靠近“量”大的:
    整體增長率更加靠近于“量”大的,“量”本指基期值,但一般可用現(xiàn)期值大小來替代比較(一般情況下現(xiàn)期值與基期值大小關系相同)。
    經過以上2道例題的講解,大家結合以上兩點總結可解決大部分資料分析中的增長率混合問題,大家通過適當練習后就能掌握這種方法,另外增長率混合中所有結論也可以類比到比重、平均數(shù)混合中運用,運用過程與增長率混合相似。
    2020省考筆試行測資料分析比重比較小妙招
    在各省公務員考試行測中,比較比重大小都是一重要考點。但是考生做這類比較大小題目往往正確率不高或速度較慢等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今天就帶領各位考生探究比較比重大小的技巧。
    

    除以上技巧之外,比較比重大小還有一種考法—比較現(xiàn)期比重和基期比重的大小。若分子增長率>分母增長率,則現(xiàn)期比重>基期比重;若分子增長率=分母增長率,則現(xiàn)期比重=基期比重;若分子增長率<分母增長率,則現(xiàn)期比重<基期比重。接下來我們來一起做一些題目吧。
    例題:2012年,全年糧食產量58957萬噸,增產3.2%。其中,夏糧產量12995萬噸,增產2.8%;早稻產量3329萬噸,增產1.6%;秋糧產量42633萬噸,增產3.5%。其中,主要糧食品種中,稻谷產量20429萬噸,增產1.6%;小麥產量12058萬噸,增產2.7%;玉米產量20812萬噸,增產8.0%。
    問題:2012年,主要糧食品種產量占全年糧食產量的比重高于上年的有( )個。
    A.0 B.1 C.2 D.3
    【答案】B。解析:2012年主要糧食品種產量的增長率大于全年糧食產量的增長率(3.2%)的只有玉米產量增產8.0%,故只有1個,選擇B。
    行測可能性推理之解釋型:光明正大“找借口”
    看到“找借口”三個字,我們腦海中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找由頭推卸責任,沒有什么好感,但是在我們公職類的考試中,我們卻可以光明正大地“找借口”,不僅不會被詬病,反而還能幫我們拿分。這是因為在這類考試中有一種解釋型的題目,往往在題干中給出看似矛盾的現(xiàn)象,要求我們找理由、“找借口”使之變得合理??此泼艿默F(xiàn)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少見,白居易也有這么一句名句: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敏銳的同學已經發(fā)現(xiàn)了,這個句子中的“衣正單”和“愿天寒”就是看似矛盾的現(xiàn)象,當然,解釋起來也并不難:一方面,這位賣炭翁家貧,故在寒冬仍然衣衫單薄;另一方面,他以賣炭為生,希望炭賣得好,而天氣越寒冷炭才賣得越好,所以他就算穿得少也希望天氣寒冷。其實,我們做解釋型的題目也是這樣,先找到矛盾的現(xiàn)象,然后找到合理的理由即可。同學們看到這兒可能會覺得這種題目隨便做就可以拿分,沒有難度。但是,隨便找的理由可能是經不起推敲的,我們在進行解釋的時候還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行,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哪些原則可以讓“借口”變得更加合理。
    1、兼顧性
    兼顧性意味著不能以否認矛盾現(xiàn)象中的任何一方為代價進行解釋。也就是要接受題干所設定的所有基本事實,不能懷疑或削弱任何一方。
    例如:老師說上課不能遲到,照理說你不會遲到才對,但是事實上你遲到了,該如何解釋?
    有人會說鬧鐘沒響,起晚了;有人會說路上扶老奶奶過了個馬路,耽誤了時間;還有人會說昨晚沉迷學習不能自拔,導致今天早上心力交瘁起床失敗……這些理由,我們很多人可能從小就會,信手拈來,能不能解釋這個現(xiàn)象呢?當然可以!但是如果你梗著脖子對你的老師說一句“老師你沒說上課不能遲到哇”,還可以解釋嗎?當然是不可以的,因為我們的解釋是要使“老師說過這句話”和“你遲到了”這兩個事實合理地同時存在,如果你說老師沒有說過這句話,那就否認了其中一個事實的存在,違背了出題者的意圖。
    2、相關性
    相關性意味著正確的選項應與題干中盡可能多的基本事實有關系。
    例如:一個身高1.8米的壯漢被人發(fā)現(xiàn)淹死在平均水深0.5米的池塘里,報紙?zhí)嵝讶藗兟糜螘r應注意安全,尤其注意地形環(huán)境的安全。該如何解釋?
    看到這個現(xiàn)象,有些同學可能覺得難以置信:一米八的大個兒怎么會淹死在這么淺的水池里呢?當然,也有些同學反應很快:他可能醉酒了一頭栽進池塘了,或者他可能是被人謀殺的……似乎都有道理。個別同學還會提出“池塘底部可能有高有低,而這個壯漢的落水點是遠遠深于小河平均深度的地方”,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個理由更加合理一些,因為題干的矛盾是由高度造成的,而這個理由就是從高度這個方向來解釋的,而且“池塘底部有高有低”也能夠解釋題干中提到的“注意地形環(huán)境的安全”,所以這個解釋與題干中的基本事實都有關系,更加合理。
    3、普遍性
    普遍性意味著常識性,即人所共知、被廣泛接受,也就是我們的解釋不能夠不符合常理。
    例如:一個成年人被人發(fā)現(xiàn)淹死在平均水深0.5米的池塘里,該如何解釋?
    相比上一個例子,這個例子只說了“成年人”,但是沒有提到這個成年人的身高,有些同學可能一看就很高興,覺得沒提到身高那就好辦了,可以解釋為“這個成年人身高0.5米”,那他跌進池塘后水都淹過頭頂了,淹死在池塘里就解釋得通了。但是同學們可以思考一下:成年人身高0.5米是否是符合常理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世界上身高最低的成年人也不止0.5米,那么像這樣的選項我們就不選。
    行測類比推理技巧:組成關系
    類比推理這種題型在行測考試中每年都會有考查,一般情況下會考查10道題目,有些同學在做這部分題的時候自我感覺良好,會覺得比較簡單而且很快速就能做出答案,但是有的時候正確率并不是很高,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解做題時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一個點:組成關系。
    組成關系指的是整體跟部分之間的關系,滿足A是B的一部分則為組成關系。比如“汽車”和“輪胎”,輪胎是汽車的一個部分,有的時候選項可能會有多個都是組成關系,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詳細分析題干間的關系,例如:
    【示例1】 汽車:倒車雷達 汽車:發(fā)動機
    “汽車”跟”“倒車雷達”是整體跟部分的關系,同樣“汽車”跟“發(fā)動機”也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但是二者有區(qū)別, “倒車雷達”是“汽車”的非核心部分,沒有它汽車依然可以工作。但是 “發(fā)動機”是“汽車”的核心部分,沒有它汽車無法工作。所以有的組成關系的題目我們需要考慮整體與核心或者非核心關系。
    【示例2】五音:工:商 人體:心臟:腦袋
    “五音”分為“宮、商、角、徵、羽”所以五音與工、商,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其中工、商是分不出核心的。心臟跟腦袋都是人體的一部分,心臟跟腦袋都是人體核心部件,所以腦袋與心臟之間是并列關系,那么在考察組成關系時我們需要考慮能不能分出核心,或者核心部件之間可能存在并列關系。
    ( )對于 汽車 相當于( )對于 人體
    A.發(fā)動機:心臟
    B.倒車雷達:腦袋
    C.汽油:肌肉
    D.手剎:眼睛
    【解析】答案:A。括號式用帶入排除法,A選項帶入發(fā)動機是汽車的一部分,且發(fā)動機為汽車的核心部件為汽車提供動力。心臟帶入驗證,心臟是人體的一部分,同樣是核心部件為人體提供動力關系一致保留。B選項帶入倒車雷達是汽車的一部分,腦袋同樣是人體的一部分,但是腦袋是人體核心原件,但是倒車雷達不是,關系不一致排除。C選項汽油為汽車提供能量,但是肌肉沒有此對應關系排除。D選項手剎是汽車的一部分,且控制汽車???,眼睛是人體的一部分但是沒有此對應關系排除,答案選擇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