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判斷推理:合理假設(shè) 助你解決行測“半真半假”題

字號:


    變化形式的半真半假類型題目讓人抓狂,小編為大家提供行測判斷推理:合理假設(shè) 助你解決行測“半真半假”題,一起來看看吧!
    行測判斷推理:合理假設(shè) 助你解決行測“半真半假”題
    在最近幾年的公務(wù)員考試行測中,樸素邏輯題目日漸成為邏輯判斷當(dāng)中的重難點(diǎn),而變形式的半真半假類型題目又是最讓人頭疼的。以往的半真半假題目,我們只需要找到矛盾即可,但是變形式的半真半假是很難找到矛盾點(diǎn)的。對于考公務(wù)員的小伙伴來說,這確實是難點(diǎn),但這也是一個拉開分差的好機(jī)會。而半真半假題目,在實際運(yùn)用的過程中,我們還是要用假設(shè)法以及矛盾思維去解決,但是這個假設(shè)必須是合理的,那么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道題目,讓大家感受一下半真半假類型題目其實也是很簡單的。
    【例題】
    三人在一起猜測晚會節(jié)日的順序。
    甲說:“一班第一個出場,二班第三個出場。”
    乙說:“三班第一個出場,四班第四個出場?!?BR>    丙說:“四班第二個出場,一班第三個出場?!?BR>    結(jié)果公布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預(yù)測都只對了一半。
    由以上可以推出,節(jié)目的正確出廠順序是:
    A.四班第一,三班第二,一班第三,二班第四
    B.二班第一,一班第二,三班第三,四班第四
    C. 三班第一,四班第二,二班第三,一班第四
    D.一班第一,二班第二,四班第三,三班第四
    【思維解析】:三句話當(dāng)中,預(yù)測都只對了一半,我們以往的思維是把語句歸類,找到2真1假和2假1真,可是這道題目很難找到所謂的2真1假和2假1真。而且題干信息這么復(fù)雜,那么我們何不換一種思路,直接去找題干當(dāng)中的矛盾點(diǎn)。在這個題目中,“一”和“三”出現(xiàn)最多,我們知道,當(dāng)信息出現(xiàn)最多的時候,也是我們能找到突破口的方式之一。那我們就以這個點(diǎn)作為突破,把“一”和“三”聯(lián)系起來去看題。丙說:“一班第三個出場”,若這句話為真,你會發(fā)現(xiàn),甲說“一班第一個出場”就為假話了(一個班只會有一個出場順序),同理,甲說:“二班第三個出場”,也是假話。那么我們再去回顧題干,每個人一半真話,一半假話,可這時的甲全是假話了,明顯與題干沖突,所以,丙說:“一班第三個出場”必為假話,那么“四班第二個出場”即為真話(利用一半真一半假的思維)。同理,乙說:“四班第四個出場”即為假話,則“三班第一個出場”即為真話。再往下推,甲說:“一班第一個出場”即為假話,推出“二班第三個出場”即為真話。這時,根據(jù)題干得知的正確出場順序就有了,即“三班第一個出場”,“四班第二個出場”,“二班第三個出場”。那么推出“一班第四個出場”。答案即C。
    小編認(rèn)為,在這類型題目中,我們使用的是矛盾加假設(shè),思維還是很常規(guī)的,關(guān)鍵在于找到那個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信息,即“一”和“三”的關(guān)系,其他類似題目也是同理。
    行測判斷推理:利用“矛盾”辨真假
    在公務(wù)員考試行測當(dāng)中有一種題型非常抓取眼球,那就是在題目中有人講真話、有人講假話。這就使得很多同學(xué)摸不清頭腦,找不著頭緒。這難道僅僅是一道腦筋急轉(zhuǎn)彎嗎?除了單純考查同學(xué)們夠不夠聰明以外,主要還要從《邏輯學(xué)》的角度進(jìn)行解題。換言之,即便有同學(xué)認(rèn)為自己不夠“聰明”,也大可不必著急,我們可以用小小的技巧將這類題一并拿下。這就是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解題方法——利用矛盾解真假話問題。
    一、例題展示
    一件盜竊刑事案件中,警方抓獲了甲、乙、丙、丁四名犯罪嫌疑人,對他們進(jìn)行質(zhì)問,他們是這樣說的:
    甲:是乙作的案
    乙:是丁和我一起作的案
    丙:丁是案犯
    ?。翰皇俏易鞯陌?BR>    四句話只有一句是謊言,如果以上為真,則:
    A說假話的是甲,作案的是丙
    B說假話的是丙,作案的是乙
    C說假話的是丁,作案的是乙和丁
    D說假話的是乙,作案的是乙
    【解析】 第一步:分析題干。共有四個人參與對話,根據(jù)問法能確定有一句為謊言,意為有三句話為真話。
    第二步:確定假話所在的范圍。觀察對話,丙、丁兩人的話都圍繞“丁”展開。關(guān)于丁是不是罪犯的問題,無非就只有兩種情況,要么他是罪犯,要么他不是罪犯。不可能同時存在他既是罪犯又不是罪犯的情況。說明丙說的“丁是案犯”和丁說的“丁不是案犯”必須有一句是真話,有一句是假話。確定假話出自丙或丁兩人之中。
    第三步:分析其他條件。既然一句假話的范圍已經(jīng)鎖定,那么甲乙兩人說的都是真話,即是乙做的案,并且是乙和丁一起做的案。此時已經(jīng)能確定選項C。
    第四步:確定假話。乙和丁都是罪犯,丁卻說自己不是罪犯,說明丁說了假話,其他三人為真話。答案選C。
    【總結(jié)】回顧一下這道題的解題思路,當(dāng)我們通過問法能確定一道題為真假話問題時,就可以去鎖定一句真話或假話所在的范圍。根據(jù)本題,“丁是罪犯”和“丁不是罪犯”不可能同時為真,我們將其稱之為矛盾。在今后的真假話解題過程中,我們都可以利用找矛盾的思路。第一步是找矛盾,此時只能確定這一對矛盾中必有一真一假,并不能確定誰真誰假;第二步繞開矛盾看看其他條件,根據(jù)甲乙兩人的話得到確定的信息“乙丁都是案犯”;第三步再回到矛盾中驗證,確認(rèn)丁所說的“丁不是案犯”違背了確定信息。這三步我們可簡單記做“一找二繞三回”。
    二、實戰(zhàn)演練
    某公司發(fā)生一起貪污案,在對所有可能涉案人員進(jìn)行排查后,四位審計人員各有如下結(jié)論:
    甲:所有人都沒有貪污。
    乙:張經(jīng)理沒有貪污。
    丙:這些涉案人員不都沒有貪污。
    ?。河械娜藳]有貪污。
    如果四位審計人員中只有一個人斷定屬實,那么下列哪項是真的?
    A.甲斷定屬實,張經(jīng)理沒有貪污
    B.丙斷定屬實,張經(jīng)理沒有貪污
    C.丙斷定屬實,張經(jīng)理貪污了
    D.丁斷定屬實,張經(jīng)理貪污了
    【解析】根據(jù)一找二繞三回,來確定四句話當(dāng)中的矛盾。那么問題來了,在這道題當(dāng)中矛盾好像并不是馬上能鎖定,因此補(bǔ)充一下題外話,題干中的四句話均為直言命題。
    直言命題三對矛盾:所有A是B 矛盾 有些A非B
    所有A非B 矛盾 有些A是B
    某個A是B 矛盾 某個A非B
    現(xiàn)在觀察題干來尋找矛盾,能夠確定甲“所有人都沒有貪污”和丙“這些人不都沒有貪污(有些人貪污)”為矛盾,兩者之間必有一真一假。題中共有一句真話,因此乙和丁為假話,即張經(jīng)理貪污,所有人都貪污。得出甲是假話,丙為真話。選C。
    三、鞏固訓(xùn)練
    在某次稅務(wù)檢查后,有四個工商管理人員有如下結(jié)論:
    甲:所有個體戶都沒有納稅。
    乙:服裝個體戶陳老板沒有納稅。
    丙:個體戶并非都沒有納稅。
    ?。河械膫€體戶沒有納稅。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斷定屬實,則以下哪項是真的?
    A.丁斷定屬實,陳老板未納稅
    B.丁斷定屬實,但陳老板納了稅
    C.丙斷定屬實,陳老板納了稅
    D.甲斷定屬實,陳老板沒有納稅
    【解析】
    一找。找矛盾,甲丙為矛盾,其中必有一真一假。
    二繞。繞開矛盾看其他。一人講真話,說明乙丁為假話。那么事實上陳老板納稅了,所有人都納稅了。
    三回?;氐矫苤序炞C。甲說所有人都沒納稅為假話,丙說的有些人納稅了為真話。
    綜上所述,選C。
    面對真假話問題,“矛盾”一直都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小編希望同學(xué)們能夠巧用矛盾解題,不再畏懼真假話問題。最后祝各位考生一舉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