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試即將開始,出國留學網為考生們整理了“2018年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案例分析習題”,希望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考試資訊,請關注小編的及時更新哦。
2018年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案例分析習題四
【案例1】王某的行為構成什么罪?
被告人王某(男,43歲,某市公安分局行政拘留所看守人員),查明被告人在2000年8月18日,被告人王某在某市公安局看守所值班時,違反公安人員執(zhí)行任務時嚴禁飲酒的規(guī)定,私自將該所招待修建工人喝的白酒倒出半碗(約3兩)自飲,醉倒在值班室的床上。由于被告人玩忽職守,造成關押在該所7號監(jiān)號內的葉某、余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砸爛窗戶后潛逃的嚴重后果。事件發(fā)生后,武裝民警和該所干警搜捕時,被告人仍在熟睡。直到市公安局領導聞訊趕到該所,才將被告人喚醒。
問:被告人王某的行為構成什么罪?是玩忽職守罪?還是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
【參考答案】
本案被告人的行為構成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所謂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玩忽職守,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脫逃,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其特征是:
(1)本罪的主體為特殊主體,即司法工作人員,而且主要是指負有監(jiān)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職責的人員。本案被告人王某身為公安分局看守所的看守員,符合本罪的犯罪主體要件。
(2)本罪在主觀方面是過失,即應該預見自己不負責任、玩忽職守行為可能發(fā)生在押人員的脫逃,造成嚴重后果,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fā)生在押人員脫逃,造成嚴重后果。本案被告人王某對造成18名在押人員脫逃所持的心理態(tài)度即過失,即他不希望造成被押人員脫逃的結果,卻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
(3)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由于嚴重不負責任的玩忽職守行為,致使在押人員實際脫逃,造成嚴重后果。本案被告人在值班時違反公安人員執(zhí)行任務時嚴禁飲酒的規(guī)定,放棄職守,造成18名在押人員潛逃的嚴重后果,符合本罪所要求的客觀要件。
綜上所述,被告人王某的行為完全符合新刑法第400條第2款所規(guī)定的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
逃罪的構成要件,應以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定罪處罰。
【案例2】是否應追究洪某的刑事責任?
張某,男,1972年10月出生。1987年8月21日,張見一女孩(10歲)在塘邊放牛,張強行要牽牛玩水。女孩未理,即刻騎上牛背回家。張怒,用手中鋤柄趕牛下塘,欲使女孩受驚,發(fā)泄不滿。不料牛入深水后,女孩驚慌落水,張見狀頗為得意,后見女孩沉沒,急忙下水營救未果,女孩被溺死。請問:
(1)張某的行為與被害人被溺死有無因果關系?
(2)表現(xiàn)為什么樣的罪過形式?
(3)應否追究張某的刑事責任?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張某的行為與被害人被溺死有因果關系。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指,只有當具有結果發(fā)生的實在可能性的某一現(xiàn)象已經合乎規(guī)律地引起某一結果的發(fā)生時,才能確定某一現(xiàn)象與所發(fā)生的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本案張某趕牛入水,與騎在牛背上的女孩落水,有直接的必然的聯(lián)系。這是因為,迫使女孩騎牛入水,就存在著發(fā)生女孩落水的實在可能性。在牛入深水的條件一出現(xiàn),女孩落水被溺死的危害結果便發(fā)生了。因此,張的行為與被害人落水被溺死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2)張某趕牛入塘是故意的,但對女孩落水是沒有料到的,并且應當預見但沒有預見到女孩落水后溺死,以至發(fā)現(xiàn)女孩沉沒,才急忙下水營救未果。這種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的心理態(tài)度,就是疏忽大意的過失。
(3)根據(jù)題意張某1982年10月出生,案發(fā)時(1997年8月31日)不滿16歲。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除了犯故意殺人、故意致人重傷、搶劫、放火、等罪外,不滿16歲不應負刑事責任。本案張某不屬于故意殺人,故不應追究其刑事責任。
【案例3】對單位犯罪應如何認定和處罰?
凌某,男,45歲,某省某市前進印刷廠廠長。凌某為扭轉企業(yè)虧損局面,先后兩次安排本廠工人非法制作上海霞飛日用化工廠已注冊的“霞飛”化妝品商標印版,并為其他廠家印制假冒“霞飛”商標標識等10余套,非法獲利10萬余元。
請問:何為單位犯罪?對單位犯罪應如何認定與處罰?
【參考答案】
根據(jù)刑法第30條的規(guī)定:“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guī)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睋?jù)此,單位犯罪是指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為本單位謀取利益,按單位的意志決定實施的犯罪。構成單位犯罪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單位犯罪的主體是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
(2)為本單位謀取利益,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如果單位內部成員假借單位名義實施犯罪牟取個人私利的,不是單位犯罪,而只能是單位成員的個人犯罪。
(3)必須是經單位決策機構作出的決定或由負責人決定的。若不是單位決策機構或負責人員決定的,應以個人犯罪論處。
(4)構成單位犯罪,必須有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刑法第31條的規(guī)定:“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备鶕?jù)本條規(guī)定,對單位犯罪一般采用“雙罰制”。本案中,凌某身為企業(yè)法定代表人,無視國家法律,安排工人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情節(jié)嚴重,其行為構成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罪,應依法對其判處刑罰,并對其所在單位判處罰金。
【案例4】二審法院裁定撤銷原判重審的依據(jù)是什么?
被告人:張某,男44歲,某銀行營業(yè)部出納股股長。
張某從1995年10月到1997年元月,利用職務之便,采取收款不入賬,涂改賬單日期等手段,共挪用儲戶存款334筆,累計金額人民幣770萬元,并用作賭博活動。1997年元月案發(fā),張某將41萬元的銀行會計做賬憑據(jù)銷毀,攜款潛逃。檢察機關迅速追捕,于1997年元月3日將張某抓獲并決定拘留。在拘留的當天,張某聘請了一名律師,到檢察機關了解張某的罪名,要求會見張某。檢察機關告訴了律師張某涉嫌貪污罪、挪用公款罪、賭博罪。安排了律師會見張某,并由辦案人員在場。元月10日逮捕了張某,1997年2月18日移送起訴,張某的辯護律師到審查起訴部門查閱,復制該案的移送《移送起訴意見書》、證據(jù),要求同張某通信。并申請檢察機關向證人收集有關該案的證據(jù)。1997年3月14日檢察機關以貪污罪、挪用公款罪對張某提起公訴。人民法院于1997年3月14日開庭審理,當天貼出布告,公布案由等,審判結束后判決張某死刑。辯護律師征得被告人同意后提出上訴,二審法院采取調查詢問的方式審理后,依法撤銷原判,發(fā)回原審法院重審,原審法院另行組成合議庭判決張某死刑,執(zhí)行死刑時采取了注射的方法。
(1)判斷正誤并簡述理由:
①檢察機關對張某抓獲并決定拘留。
②張被拘留的當天律師介入案件,律師提出了解罪名,會見犯罪嫌疑人。
③移送起訴后,張某的辯護律師查閱,復制《移送起訴意見書》、證據(jù),要求與張某通信,申請檢察機關向證人收集有關該案的證據(jù)。
(2)簡答:
①根據(jù)此案,張某的上訴理由是什么?
②二審法院裁定撤銷原判,發(fā)回重審的依據(jù)?
③檢察機關是否超期拘留?
【參考答案】
(1)判斷正誤及其理由如下:
①正確。
《刑事訴訟法》第132條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中符合本法第六十條、第六十一條第四項、第五項規(guī)定情形,需要逮捕、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人民檢察院作出決定,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
②正確。
《刑事訴訟法》第96條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甭蓭熢趥刹殡A段的權利主要有:一是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二是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關案件的情況。
③錯誤。
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36條規(guī)定,辯護人在審查起訴階段:
第一,有權查詢、摘抄、復制本案的訴訟文書、技術性鑒定材料,但對證據(jù)材料不允許查閱。
第二,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會見和通信。
第三,《刑事訴訟法》第36條規(guī)定辯護律師經證人或者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同意,可以向他們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也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jù),或者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某些案卷材料對辯護人公開,以利于辯護人提出應予不起訴或是退回補充偵查的辯護意見,為辯護做準備。從偵查階段的保密性特點考慮,證據(jù)材料不能公開。
(2)簡答題:
①因刑事訴訟法對上訴的實質條件未作限制性規(guī)定,只要符合法定條件,有權提出上訴的人員,以書面或口頭聲明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或裁定并要求上級法院進行二審,在有效的期限內提出,就必然引起第二審程序。一般可以提出上訴的理由是一審裁判事實不清楚,根據(jù)不足或沒有根據(jù),適用法律不當,定罪,定性不當或量刑,偵查,起訴或程序不合法等。此案張某上訴理由是:違反刑事訴訟法有關公開審判的規(guī)定。
②依據(jù)《刑事訴訟法》第191條規(guī)定,第二審法院發(fā)現(xiàn)第一審人民法院的審理有下列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訴訟程序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原判,發(fā)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第一條違反本法有關公開審判規(guī)定的,根據(jù)審判公開原則的要求,凡是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在開庭3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以便群眾能夠到庭旁聽;定期宣判的案件,也應當先期公告。此案在審判的當天才貼出公告沒有先期公布,因此違反了有關公開審判的規(guī)定,這種情形只要發(fā)生,就必須撤銷原判,發(fā)回重審。
③檢察機關沒有超期拘留。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134條的規(guī)定,檢察院對自己受理的案件刑事拘留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14日。
【案例5】楊某違反了憲法的哪些規(guī)定?
楊某,男,52歲,某村黨支部書記。該村有兩戶村民的羊被盜,懷疑是本村兩名村民所為,便報告給村黨支部書記楊某。楊某命治保主任把其中的一名村民叫到村部詢問,并派人向鄉(xiāng)里報告。當晚,楊某對這名村民辱罵、踢打、刑訊逼供。這個村民交代了偷羊的過程。為追查其他戶失羊的事,又將這個村民捆綁起來,威脅說:“不老實就把你吊到梁上去!”時已深夜,楊某見這個村民不承認再有偷羊的事,便將他鎖在小屋里。次日,楊某與支部副書記提繩持棍對這名村民威脅逼供。但該村民仍不承認再有偷羊的事,于是繼續(xù)被關在磨房內。下午2時,這個社員自縊身亡。當?shù)胤ㄔ阂婪ㄗ肪苛藯钅车男淌仑熑巍?BR> 請問:楊某違反了憲法的哪些規(guī)定?
【參考答案】
我國憲法第37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準或人民法院決定,并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楊某違反了上述規(guī)定,因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案例6】甲、乙的行為構成了什么罪?
A市某公司業(yè)務員甲某和本公司另一名業(yè)務員乙某代表公司按合同接受4萬打進口某產品時,兩人發(fā)現(xiàn)有溢袋現(xiàn)象,即港商多發(fā)了200打。甲某讓乙某不要把這一情況告訴別人。幾天后,甲某將200打該產品賣給B市個體商經營者丙某,單價為200元,并要丙將貨款4萬元匯到C市甲原工作過的C市外貿公司賬上。然后,甲某經多方疏通關系,從C市外貿公司賬戶上提走了4萬元現(xiàn)金,甲某與乙某二人平分了4萬元。后港方發(fā)現(xiàn)多發(fā)了貨,找到A市光明公司,遂案發(fā)。案發(fā)后,甲某與乙某對上述事實供認不諱。請問:
(1)如果光明公司是國有公司,則甲某與乙某構成了什么罪?
(2)如果光明公司全部股東均為私人,則甲某與乙某的行為構成了什么罪?
【參考答案】
(1)如果光明公司是國有公司,則甲某與乙某構成了貪污罪。
(2)如果光明公司全部股東均為私人,則甲某與乙某的行為構成了職務侵占罪。
本案涉及的法律要點是公司業(yè)務人員非法占有公司財物的行為構成貪污罪與職務侵占罪的界限,以及200打溢貨之歸屬的問題。貪污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為。職務侵占罪,是指公司、企業(yè)或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
兩罪的主要區(qū)別在于:
①犯罪對象不同。貪污罪侵犯的是公共財產;而職務侵占罪侵犯的是私有財產。
②犯罪主體不同。貪污罪的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即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而職務侵占罪的主體是非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
在本案中,200打溢貨與光明公司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呢?這是解決本案的關鍵。顯然,從民事法律關系來看,200打溢貨的產生無論是出于港方的錯誤,還是光明公司的錯誤,光明公司對200打溢貨物均不具有所有權,所有權仍屬于港方,因而,光明公司構成了不當?shù)美?。不當?shù)美侵笩o法律上的原因,因一定事實而致他人受損,自己取得財產上的利益。在本案中,甲與乙的收貨的行為是光明公司的法人行為,而非他們個人的行為。所以,光明公司對港方負有返還不當?shù)美?。從而,港方可基于請求權要求光明公司返還原物,如果原物受損,則將由光明公司賠償,也就是說,當港方因溢貨問題找到光明公司時,承擔責任的是光明公司,而不是接受委托的甲某與乙某,因此,甲某與乙某偷賣200打溢貨的行為侵犯了光明公司的財產所有權。從而,甲某與乙某的行為構成了貪污罪或者職務侵占罪,具體是哪一個罪,取決于甲某與乙某是否具有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