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申論寫作技巧:文章結構如何布局

字號:


    掌握方法做事永遠都是事半功倍,國考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下面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20申論寫作技巧:文章結構如何布局”,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2020申論寫作技巧:文章結構如何布局
    對于申論文章而言,好的結構就如同一副好的骨架,可以使你的文章結構清晰、觀點準確,今天給大家介紹常見的三種文章寫作結構:
    一、四段二分式
    顧名思義就是四個段落兩個分論點。什么情況下寫成四段二分的結構呢?在這里通過兩個題干帶著大家先一起來感知一下:
    例1:針對給定資料2中劃線部分,“何時做加法,何時做減法,是一門公共管理的藝術,需要智慧,需要眼光,需要技巧,更需要視野。加法或是減法,不一樣的切入角度,體現(xiàn)不一樣的心態(tài)和思維邏輯,直接決定了最終的成敗”,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例2:參考給定資料,圍繞“海洋的保護與開發(fā)”,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我們通過分析題干會發(fā)現(xiàn),題干中給了兩個明確的主題詞:“加”和“減”;“開發(fā)”和“保護”,這種情況下就建議大家將文章寫為四段二分結構,這是最符合題干原意和命題人意圖的寫法。如果覺得只寫兩個分論點操作難度大,那么可以在開頭下一段或結尾上一段寫一個過渡段來論證二者關系,這樣可以減輕分論點論證的壓力。整體結構為:
    段1:開頭
    段2:論證兩個主題詞間的關系
    段3:論述主題詞①
    段4:論述主題詞②
    段5:結尾
    過渡段如何寫呢?在這里教給大家一個小技巧,我們暫且先將兩個主題詞以A和B代替:首先我們可以先解釋A指什么、B指什么;然后再運用假設的方式論述如果只有A沒有B會怎么樣、如果只有B沒有A會怎么樣;最終得出結論:所以A與B在一起會更好。按照這樣的方寫作法給大家舉兩個例子,就拿上述兩個例題來看:
    例1:“加”指的是要規(guī)范管理、優(yōu)化服務,讓民眾享受到更好的社會治理水平;“減”指的是簡政放權,權力下放,給社會發(fā)展以新生的空間和社會力量。如果我們一味地只會增加服務和規(guī)范管理而不懂得簡政放權,市場就沒有發(fā)展地后勁社會也沒有動力。反之,如果我們一味地權力下放沒有政策的助力和保駕護航,我們也會在這種不良地惡性競爭中規(guī)避掉公共管理真正想要達到的初心和目的。因此,公共管理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既要做“加”,也需要做“減”,在加與減的協(xié)奏中開啟社會治理的新篇章。
    例2:“開發(fā)”是指我們要從海洋經(jīng)濟中提升整體的經(jīng)濟發(fā)展實力;“保護”指的是珍惜現(xiàn)有的海洋資源并保護住現(xiàn)有的海洋生態(tài)。如果只開發(fā)不保護,海洋資源最終會枯竭,人類也會因為自己的行為而自嘗苦果;如果只保護不開發(fā)則不符合當前的發(fā)展形勢,也是一種對資源的浪費。因此,發(fā)達國家的實踐經(jīng)驗以及當下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形式告訴我們:真正的海洋經(jīng)濟需要真正做到科學開發(fā)、合理保護。
    二、五段三分式
    如果題干沒有明顯的兩個分論點的提示或其他特殊要求,那么五段三分是我們最推薦大家寫的一種文章結構。從三個分論點的論證難度、字數(shù)安排包括考官的喜好來說,這更適合大家考試。那么這種結構下各部分的字數(shù)應該如何分配呢,我們建議開頭字數(shù)可以在150字左右,結尾部分100-150字即可,當然這個字數(shù)并不是絕對的,只要大家開頭和結尾不要寫太長、太啰嗦就行,三個分論點間字數(shù)盡量均等,每個250字左右即可。
    三、六段三分式
    是五段三分式的一種變型,它比五段三分多一個過渡段。過渡段的位置可以是開頭下一段或結尾上一段。此時這個過渡段要怎么寫?如果是開頭下一段,建議大家第一段可以寫成績/問題加觀點,過渡段再對例子或含義進行解釋說明。也就是說第一段寫的是宏觀一些的,第二段對具體內容進行填充。第二種寫法:文章第一段整體寫成績,第二段轉折寫問題加分析,最后亮明觀點也是可以的。如果在結尾上一段加過渡段就是對結尾的再一次總結。在這里也要和大家強調一下,如果過渡段寫的好那會很吸睛,但如果寫的一般或寫不好則會破壞整體結構,那就不如不寫。所以六段三分式并不適合所有人,大家要慎用。
    申論寫作技巧:三個小錦囊,提升寫作能力
    大家正在2020省考緊鑼密鼓的備考中,關于申論,很多同學會產(chǎn)生一個疑問,我的小題可以通過刷題進行提升,但是作文要怎么辦啊?確實作文作為很多同學心中的“老大難”問題,讓人難過令人頭禿,今天就為大家傳達幾個提升申論作文的小錦囊。
    一、明確邏輯,做好基礎框架
    申論作文中,很多同學會產(chǎn)生寫什么?寫不出來?等等焦慮,其實這個問題解決的終極辦法是——邏輯。如果說申論作文是一個人的話,那么邏輯就是基本的骨架。從作文的開頭、分論點、結尾,可以說作文中的每一個大段的寫作部分都存在內在的體系。如果你掌握了寫作的基本構架,先寫什么、后寫什么的問題就解決了。
    那么邏輯從何而來呢?其實申論作文本質上是一個神似“證明題”的過程,就是剝絲抽繭一步一步推出最終觀點的過程。如果說同學們自身的邏輯思維很縝密,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推理過程結合材料中得出分論點的推理過程進行陳述,但是切記邏輯不要過長否則會影響語言的精煉性;如果是自身邏輯性比較一般的同學,可以考慮多閱讀范文,從中扒取優(yōu)秀文章的內在結構,運用到自己的論證中來。
    二、精煉語言,完善外在形式
    如果是邏輯是申論作文的內在骨架,那么語言就是申論作文的外在顏值了。很多同學對于作文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初高中需要利用華麗的辭藻進行堆砌的階段,但是申論作文其實不然。公務員考試作為國家選擇公職人員的途徑,在申論作文中需要考查的也是成為公職人員的基本能力。那么,辭藻的華麗并不是首要的標準。同學們可以聆聽一下國家的政府工作報告或者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的講話,就可以發(fā)現(xiàn)并沒有多么復雜的表述,語言精練才是明確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練習中提升語言的凝練,摒棄湊字的“注水”行為。
    當然精練是第一步,還需要的就是了解“政府語言”,把日常用語、抒情用語甚至一些方言、網(wǎng)絡用語都排除在外,通過日常聽新聞、看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的發(fā)言論述,養(yǎng)成書面用語說話、陳述的習慣,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讓你在表達中自然而然的符合要求。
    三、了解政策,充實內在靈魂
    有了基本的框架、外在的顏值,一個人的有趣最終是需要體現(xiàn)在內在的靈魂上。申論作文作為申論考試中分值占比最大的題型,對于同學們的考查就不僅限于單純的摘抄、選取材料的基本能力,更是對于一個話題能否體現(xiàn)你的認知、思考角度的深層次考查。那么對于國家政策內容的理解就非常重要了。關注領導人講話、關注重要會議精神,并且能夠進行理解應用,把作文考察的主題和民生國情政策相聯(lián)系,成就真正的高端選手。
    因此,關注國家官方平臺發(fā)布的政策解讀,把每一個精神聯(lián)系到我們的生活實際,進而聯(lián)系到作文的中心思想上,成就一篇有形有靈的好文章。
    申論備考名言佳句:習近平主席談精準扶貧篇
    1.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xiāng)。
    2.要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
    3.中國一直是世界減貧事業(yè)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
    4.我們堅持開發(fā)式扶貧方針,把發(fā)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既扶貧又扶志,調動扶貧對象的積極性,提高其發(fā)展能力,發(fā)揮其主體作用。
    5.扶貧必扶智,教育扶貧是根本。
    6.扶貧開發(fā)工作依然面臨十分艱巨而繁重的任務,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形勢逼人,形勢不等人。
    7.扶貧開發(fā)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
    8.發(fā)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貧困地區(qū)要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把種什么、養(yǎng)什么、從哪里增收想明白,幫助鄉(xiāng)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9.欠發(fā)達地區(qū)和發(fā)達地區(qū)一樣,都要努力轉變發(fā)展方式,著力提高發(fā)展質量和效益,不能“撿進籃子都是菜”。
    10.群眾擁護不擁護是我們檢驗工作的重要標準。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xiāng)親們是哭還是笑。要是笑就說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們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