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數(shù)量關系技巧:巧用盈虧思想求平均

字號:


    在考場上人與人拉開差距的除了平常的知識點的積累,還有面對考試題型能夠有一個更好的解答思路,下面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行測數(shù)量關系技巧:巧用盈虧思想求平均”,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行測數(shù)量關系技巧:巧用盈虧思想求平均
    在行測考試中,盈虧思想一直以來都貫穿于考試題目當中。而求解平均數(shù)問題往往可以用到盈虧思想來解答。為避免學員們遇到平均數(shù)問題要列方程、解方程,解題速度沒有那么快,跟大家介紹一下盈虧思想。熟練掌握盈虧問題以后,可以快速處理問題。
    一、盈虧思想的含義
    所謂盈虧思想就是利用盈余和虧損分析問題的思想。盈余和虧損是相對的,通常我們選擇平均數(shù)作為標準,多了叫盈余,少了叫虧損。
    二、盈虧思想的核心
    多的量和少的量相等;根據(jù)題目條件分析盈余與虧損之間的關系,求解題目。
    三、盈虧思想在平均數(shù)問題中的應用
    例1:一次模擬考試中,五個人的成績分別為:80分、84分、90分、96分、100分,計算五個人的平均分為多少?
    A.88 B.89 C.90 D.91
    【解析】選C。根據(jù)盈虧思想,我們可以假設平均分為何90分,再進行盈虧分析。
    80 84 90 96 100
    -10  -6  0 +6 +10
    由此可以得到,多出的總分和少的總分相等,所以平均分為何90分。
    例2:甲乙丙丁四人的平均分是84分,已知甲乙兩人的平均分是72分,乙丙兩人平均分是76分,乙丁兩人的平均分是80分,那么丁考了多少分?
    A.94 B.96 C.98 D.100
    【解析】選D。由題可知:①甲+乙+丙+丁=84×4=336;②甲+乙=72×2=144;③乙+丙=76×2=152;④乙+丁=80×2=160。由②+③+④-①=2乙=120,則乙=60,由④可得丁=160-60=100。
    例3:某學生參加了六次測驗,第三、四次的平均分比前兩次的平均分多 2 分,比后兩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幾分?
    A.1 B.2 C.3 D.4
    【解析】選A。六次測驗中第三、四次的平均分比前兩次的多2 分,比后兩次的少 2 分,則前兩次的平均分比后兩次的平均分少4 分,得到:
    (一)+(二)=(五)+(六)-4×2......①
    又因為后三次的平均分比前三次的平均分多 3 分,得到:
    (一)+(二)+(三)=(四)+(五)+(六)-3×3......②
    由②-①可知,(四)-(三)=1,即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