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中國待的時間長自然適應(yīng)國內(nèi)的方方面面了,出國留學肯定會有不習慣。出國留學網(wǎng)整理了中英之間授課與考試的差異,為去英國的留學生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授課方式差異
●Seminars
每一個Seminar班級大概由20位學生組成。一般討論課會在Lecture后的一周內(nèi)進行,也有些是兩周一次。一節(jié)Seminar時長一個小時,有的是一個半小時。
Seminar討論的都是跟上一節(jié)Lecture相關(guān)的知識,為了能夠應(yīng)對老師的各種題目并且更好地參與到和其他學生的討論中,我們必須提前認真做好準備,閱讀材料,查找信息等。
形式比較輕松隨意,大家圍坐成一圈,或三四個人組成一個小組,就老師提出的一些問題或具體情況進行討論。討論過后,老師會聽每一個小組的討論結(jié)果,或者小組選派一名至多名成員進行自我陳述Presentation,老師會就討論過程的表現(xiàn)和結(jié)果給出評分。
●Lectures
由一名或多名教授或講師為學生講解專業(yè)知識、學術(shù)理論等,一般會選擇階梯教室或空間較大的房間,老師會采用幻燈片、多媒體等多種方式進行展示。
大學的講座課一般為時1至3個小時,信息量很大,講課速度也較快,要求學生快速消化知識。授課老師會讓你中途休息10到15分鐘,可以去上洗手間或是買杯咖啡提神。
當然,老師在課前會布置閱讀要求,并且會在課上就閱讀材料中的問題展開討論,因此課前的閱讀尤為重要,否則就會跟不上。
●Tutorials
每個學生都會被分配至一位老師或?qū)W院研究員做他的個人導師,導師會不定時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得到他學習進程的反饋。
英國大學老師不會每天都在學校,有自己的Office Hour,所以接待的學生數(shù)量有限。一旦本周的輔導時間貼出來,就要抓緊去預約。
導師會從學期一開始就詢問、輔導、跟進學生畢業(yè)論文的情況,包括確定論文題目、每階段的研究方法、最終成文等各個方面。
老師也會相應(yīng)開放自己的輔導時間表,學生可以預約輔導時間。一般時間在15分鐘-半小時不等,可以就任何問題與老師交流。
●Workshops
理論研究的專業(yè)很少設(shè)置這種課程側(cè)重于實踐操作的專業(yè)則大部分時間都在實驗室、計算機房度過。這類課程可能會是學習一個輔助軟件、設(shè)計一個模型、進行一次實驗等等。
人數(shù)相對較少,課時不定,老師也不一定參加。學生會根據(jù)課上的知識和操作教材的指導,自己或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項任務(wù),最后也可能被要求完成實驗報告或項目匯報。
●Field Trips
英國大學的建筑、考古、城市規(guī)劃等專業(yè),會不定期安排實地考察,學生會前往不同的國家或城市。而理工、醫(yī)藥、新聞等專業(yè)也會安排學生前往行業(yè)公司或工廠進行參觀訪問,讓學生對真實企業(yè)環(huán)境和工作流程有所了解。
考試制度的差異
在英國大學的考試制度中,絕大多數(shù)都只采取一種形式——主觀題。作為英國精英教育的代表,劍橋大學的校長樂思哲明確表示:“如果只考封閉式的問題,那考試只會變成死記硬背的記憶測試,我們想做的,遠不止是記憶測試,我們更希望知道學生怎么想,怎么構(gòu)建自己的想法?!彼杂逃芙^那些可以連蒙帶猜、只有標準答案的封閉式問題。
雖然在這種英式考核制度下,學生不需要死記公式和定理,但這并不意味著考試難度降低了。在這樣的考核制度下,難度非但沒有降低,反而提升了,因為學生需要對知識有著更強的駕馭能力,并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使用這些公式和定理,而且還要知道使用它們的目的,并用大段的文字去論述為什么要選擇這個公式,并采取適當?shù)难芯糠椒ㄈシ治鲞@個公式所得出的結(jié)果。英國大學也非常人性化,知道這是個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wù),所以會給學生一個多月的時間去做研究、寫論文,但由于英語不是中國人的母語,所以對于中國學生來說,時間仍然很緊。
寫論文的過程中,中國學生的那些壞習慣也需要快速改變。每一個英國大學都有著非常強大的論文檢測系統(tǒng),一旦抄襲網(wǎng)上的文章或者別人的文章被查實,學生將被處以非常嚴重的處罰,甚至遣返。即使引用相關(guān)定理和理論,也不能照搬教科書。英國老師對此有過非常精辟的評論:“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你對這個問題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只是照抄別人的定理和理論,那我直接去看教科書就行,何必花時間看你寫的論文?更何況這些定理和理論并不一定完全正確?!?BR> 雖然英國中學與英國大學有所不同,但是在英國中學的考核體系中,論述題所占的比例也非常大。英國中學也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研究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