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語有許多題目組成,方便大家及時了解,下面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21考研英語(二):動詞的翻譯形式”,持續(xù)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xù)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2021考研英語(二):動詞的三種形式
三、注意動詞的“三態(tài)”
在英語中,動詞存在“三態(tài)”,即:時態(tài)、語態(tài)和情態(tài)。多多注意這“三態(tài)”,可以使理解更為準確,進一步優(yōu)化譯文。比如,2011年中的例句:Who would have thought, globally, the IT industry produces about the same volume of greenhouse gases as the world’s airlines do–roughly 2 percent of all CO2 emissions?這是全文的第一句,目的在于以問句的形式提出本文的主題,即IT產(chǎn)業(yè)溫室氣體的排放。對于我們廣大考生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嶄新的角度理解溫室氣體,因為談到溫室氣體,我們會想到汽車尾氣、非清潔能源的使用等原因,而很少會想到IT產(chǎn)業(yè)也會產(chǎn)生溫室氣體。那么問題就在于,如何才能把作者的這一意圖傳達出來?其實,從would have thought這一時態(tài)中已經(jīng)可以看出來了,這實際上對過去的一種虛擬,翻譯時把“過去沒有想過”這層意思翻譯出來即可,即“誰曾想過……?”,這里要注意的是依然沿用原文的問句形式,而不能直接翻譯成“誰也沒有想過……”,后句表現(xiàn)力稍差。
在2012年同樣出現(xiàn)這樣的考點,即They fear that it hurts their economies, depriving them of much-needed skilled workers who could have taught at their universities, worked in their hospitals and come up with clever new products for their factories to make.這篇文章講的是“人才流失”問題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影響,這種影響集中體現(xiàn)在這句話的翻譯上。They指的是“貧窮國家的政策制定者”,這句話前半句可以翻譯為:他們擔心這會危害本國經(jīng)濟,剝奪他們急需的技術性人才。who引導定語從句,修飾限定的是much-needed skilled workers,句中則使用了could have taught…worked…and come up with…,表示的是對過去的虛擬,傳達的意思是如果這些人才不移民,在本國可以做出的貢獻,可以翻譯為“本來可以……”,即這些人才本來可以在本國大學任教,在醫(yī)院工作,設計出智能的新產(chǎn)品以供工廠生產(chǎn)。
除了上面提到的“情態(tài)動詞+have+done”的形式外,英語(二)中??嫉臅r態(tài)還包括現(xiàn)在完成時。相比“情態(tài)動詞+have+done”,現(xiàn)在完成時比較簡單,一般情況下翻譯為“已經(jīng)……”或“一直……”??傊?,“三態(tài)”往往會傳達作者的言外之意,只有把它翻譯出來,表達才會準確、通順、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