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公共基礎政治知識:選舉制度總結

字號:


    選舉制度都有哪些考點?你掌握了多少?小編為大家提供公務員公共基礎政治知識:選舉制度總結,一起來學習一下吧!祝大家備考順利!
    公務員公共基礎政治知識:選舉制度總結
    選舉制度在我們的公職考試中經(jīng)常涉及,接下來我們就其中的核心考點進行相應的總結,希望大家能夠掌握記憶。
    一、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條件
    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最基本的政治權利,是公民參與國家管理的基礎和標志。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三個條件:1、中國公民;2、年滿18周歲;3、未被剝奪政治權利。例如,中國公民年滿18周歲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句話就是錯誤的,缺少政治權利這一條件。
    二、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
    根據(jù)《憲法》規(guī)定:不設區(qū)的市、市轄區(qū)、縣、自治縣、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設區(qū)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均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概括起來就是,縣鄉(xiāng)兩級直接選舉,選民選代表,國省市三級間接選舉,代表選代表。
    三、選舉的主持
    縣鄉(xiāng)兩級直接選舉,設定專門的選舉委員會主持選舉,選舉委員會受縣級人大常委會的領導,省市人大常委會的指導;國省市間接選舉,本級人大代表的選舉由本級人大常委會主持。例如杭州市人大代表的選舉是由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主持,由杭州市下面各個區(qū)縣的人大選舉產生。各級人大代表的選舉均實行差額選舉,且實行不記名的秘密投票制度。
    四、委托選舉
    《選舉法》第三十八條規(guī)定:選民如果在選舉期間外出,經(jīng)選舉委員會同意,可以書面委托其他選民代為投票。每一選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過三人。通過此條可以看出委托選舉有四個條件:1、經(jīng)過選舉委員會確認;2、書面委托;3、受托人也需具備選民資格;4、受托人最多接受三人委托
    例題分析:
    下列關于我國選舉制度說法正確的是?
    A.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年滿18周歲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B. 市轄區(qū)的人大代表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C. 選民可以通過電話方式委托選舉
    D 選舉實行秘密投票即不公開投票
    【答案】B。解析:A項,中國公民年滿18周歲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缺少政治權利這一條件,錯誤;B項縣鄉(xiāng)兩級人大代表直接選舉,正確;C項,委托選舉必須采用書面方式委托,錯誤;D項,選舉實行秘密投票,秘密投票指的是無記名投票,錯誤。故本題正確選項為B。
    通過此題可知,選舉制度這一塊的考查比較固定,出題的點最主要的在于選民條件、選舉方式、委托選舉這三個部分,將這些理解記憶便能夠做對相關題目,得到相應的分數(shù)。
    公務員公共基礎政治知識:政權組織形式
    在公職考試中憲法里有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就是國家的一系列制度。其中一項重要的考查點就是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要想拿到相關題目的分值,就要掌握其內容以及與其他制度的區(qū)別,把握好其本身的概念特點。
    政權組織形式簡稱政體,是指國家政權的組建方式,即特定社會的統(tǒng)治階級按照一定的原則具體組成并代表國家系統(tǒng)地行使權力的國家政權機關體系。
    《憲法》第二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薄叭嗣裥惺箛覚嗔Φ臋C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钡谌龡l第一款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边@些規(guī)定表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組織形式。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是指以民主集中制為原則,由人民選舉代表組成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并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和監(jiān)督其他國家機關,統(tǒng)一管理國家事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jiān)督的制度。依據(jù)憲法的規(guī)定,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有以下的主要特征:
    第一,以民主集中制為國家權力組織與活動的基本原則。第二,由民主選舉產生的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構成國家權力機關體系。第三,全國和縣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設立常務委員會。第四,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和監(jiān)督其他國家機關。第五,在人民代表大會統(tǒng)一行使國家權力的前提下,各國家機關分工負責、各司其職,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和監(jiān)督其他國家機關,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受人民的監(jiān)督。
    例題分析:
    1.我國的政體是( )。
    A.人民民主專政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xié)商制度
    D.社會主義制度
    【答案】B。解析:我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黨制度為多黨合作與政治協(xié)商制度,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所以,本題應該選B項。
    通過此題可以發(fā)現(xiàn)國家制度喜歡考種類,一一對應就能取得高分,切記不能張冠李戴。
    公務員公共基礎政治知識:哲學
    一、唯物主義的歷史形態(tài)和唯心主義的基本類型判斷
    此部分大多數(shù)是以古文例句的形式來判斷或者區(qū)分屬于哪種觀點。所以此部分建議大家從基本的概念入手,抓住關鍵詞。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一種或幾種實物。如,水是萬物的始基;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氣者,理之依也;五行說等。
    2.主觀唯心主義。它主張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如,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物是觀念的集合;人是萬物的尺度;萬物皆備于我;我思故我在;吾心即宇宙;心外無物等。
    3.客觀唯心主義。它主張脫離物質世界,并在人之外而獨立存在的“客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如,盤古開天地;上帝創(chuàng)世紀;理在事先;老子的“道”;絕對觀念論等。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
    1.二者的區(qū)別: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個性,是有條件的,是相對的。
    2.二者的聯(lián)系: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xiàn)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特殊性必然與普遍性相聯(lián)系而存在。另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在一定范圍、時間內是普遍性的東西,在另一范圍、時間內則變成特殊性的東西,反之亦然。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方法論意義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們運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一切事物;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在分析事物時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認識事物時,必須要經(jīng)過從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多次反復,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認識、深化認識。
    三、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
    1.實踐決定認識(要注意(2)(3)兩者的區(qū)分)
    (1)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
    (2)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3)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4)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注意: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主要是以實踐作為原點來推動認識的發(fā)展。比如三次科技革命所帶來的的蒸汽機、發(fā)電機以及計算機推動了我們對新事物的從新認識。而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則是把尋求新的認識作為原點來促進實踐的發(fā)展。比如,為了認識更廣闊的宇宙空間,我們需要先進的科技手段來作為物質基礎,因此“天眼”FAST出現(xiàn)能夠帶領我們了解更廣闊的的宇宙。
    2.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
    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具有兩重性:正確的認識對實踐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錯誤的認識則對實踐起消極的阻礙作用,甚至導致實踐的失敗。
    以上就是,就是給大家分析近幾年統(tǒng)考中常見的哲學考點。在最后的沖刺階段,希望大家有重點的去復習,高效的復習。最后預祝大家在2019年事業(yè)單位統(tǒng)一考試中取得滿意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