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dá):邏輯填空必須要明確的“兩個角度”

字號:


    想要做好邏輯填空題,你就要了解它是怎樣出題的!小編為大家提供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dá):邏輯填空必須要明確的“兩個角度”,一起來看看吧!
    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dá):邏輯填空必須要明確的“兩個角度”
    邏輯填空可謂是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dá)中的一大難題,投入的備考時間不算少,但提升效果卻不明顯。其實,我們只要明確了邏輯填空是如何出題的,就能事半功倍。這就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兩個角度”,揭開邏輯填空的廬山真面目。
    【作者角度】
    “作者角度”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應(yīng)該知道,出題人在命制題目的時候并不會專門寫一則短文,而是“瀏覽”可用的文章。“可用文章”作者已經(jīng)寫好,“作者”事先并不知道自己寫的內(nèi)容會被采用,當(dāng)然更不會在寫作的時候“從幾個詞語中辨析最合適的一項”,“ta”一定是結(jié)合上下句意、整個文段話題自然順意寫出的。所以,我們在做此類題目的時候務(wù)必要從“作者角度”出發(fā),明確上下句意間的關(guān)系,明白整個文段談?wù)摰脑掝}。
    示例1:石油峰值論認(rèn)為,石油產(chǎn)量會達(dá)到最高點,之后不可避免地開始下降。石油峰值幾乎是確定的事,但仍然存在兩個問題:它究竟何時出現(xiàn)?世界是否能夠及時研發(fā)出代替能源?________的觀察家并不相信石油峰值會在2020年前出現(xiàn),但一些石油公司承認(rèn)他們此前夸大了地下石油儲量。因此。這更引起人們的________:我們可能已經(jīng)過了這個峰值。
    A.樂觀 擔(dān)憂 B.激進(jìn) 爭議
    C.冷靜 懷疑 D.理智 恐慌
    【解析】本題答案選A。
    看選項就能發(fā)現(xiàn),各詞語之間的差別還是很大的,所以重點在于從“作者角度”看材料,明白句意和其間的關(guān)系。第一句說的是石油峰值理論的具體內(nèi)容。第二句明確說明是有峰值是一定的,只是不清楚何時出現(xiàn)。之后“________的觀察家并不相信石油峰值會在2020年前出現(xiàn)”,意為“_________的觀察家其實是認(rèn)為石油峰值應(yīng)該在2020年之后”,也許是2030,也許是2050……那么,這樣的觀察家真的是“想的很美好”“看法很積極”,結(jié)合選項看,“樂觀”是“積極”之意,符合作者之意?!凹みM(jìn)”指急于變革和進(jìn)取;“冷靜”“理智”側(cè)重不感情用事。第一空,只有A符合文意。第二空,“這”指代前文“些石油公司承認(rèn)他們此前夸大了地下石油儲量”,總結(jié)“引號”后是第二空答案,“我們可能已經(jīng)過了這個峰值”表達(dá)的是人們的“擔(dān)憂”。
    【出題人角度】
    要知道,“作者”和“出題人”并非一人。對于作者寫成的材料,所用詞語一定是只有唯一正確的一個,出題人也是明白這一點的。那么如何考查考生能力呢?出題人就會在已知正確答案的前提下,設(shè)置三個迷惑項。這三個迷惑項,可能是某個空所有詞語都搭配但其他側(cè)重點與文意不符的,可能是某個空有些搭配有些不搭配的,也可能是有些空的感情色彩與文意不符的……總之,我們要在理解“作者角度”的基礎(chǔ)上,辨析出選項的差別,選出作者唯一所用的詞語。
    示例2:有人分析過成功學(xué)的基本講義和慣用詞,發(fā)現(xiàn)它們幾乎就是人類世界已知的公理。不能否認(rèn),從這些廉價、方便、________,但又貌似永遠(yuǎn)正確的道理中,我們似乎獲得了營養(yǎng)甚至是前進(jìn)的動力;但如果一味地________于所謂的“成功之道”,放棄了對生活的體驗和思考則有可能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與自己最初的夢想________。
    A.唾手可得 沉迷 漸行漸遠(yuǎn)
    B.輕而易舉 沉浸 南轅北轍
    C.手到擒來 沉湎 大相徑庭
    D.一蹴而就 沉溺 相去甚遠(yuǎn)
    【解析】本題答案選A。
    同樣地,秒看選項就能發(fā)現(xiàn)詞語之間意思差別較小,做對的關(guān)鍵是站在“作者角度”考慮“出題人”的意圖,即辨析選項的差別。第一空所填詞語要能做定語修飾“道理”,由此可排除“一蹴而就”。第二空,選項意思一致,區(qū)別在于“褒貶”,而由文段中的“所謂的‘成功之道’”可知,應(yīng)填入貶義詞,由此排除褒義的B項“沉浸”。第三空說的是“放棄……”就“與自己最初的夢想”越來越遠(yuǎn)了,填入“漸行漸遠(yuǎn)”符合文意;“大相徑庭”側(cè)重兩者之間的差別,與文意不相符。
    小編認(rèn)為,從上述兩道題目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角度”和“出題人角度”是我們解決邏輯填空題目的總體原則,只要抓住這個本質(zhì),定能達(dá)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dá):巧用指代詞搞定語句排序題
    在最近兩年公考行測中,語句排序題目的難度逐漸增加的趨勢,很多考生是談其色變,今天教育專家就來跟廣大考生分享一個做語句排序題目的解題技巧,幫大家搞定語句排序題目。這個方法就是我們可以觀察題目中有沒有一些標(biāo)志詞。有哪些詞語能成為我們的標(biāo)志詞呢,今天先給大家介紹第一個標(biāo)志詞:指代詞,例如:這、那、此、其等等這些我們常見的指代詞。如果題目中的這幾句話中出現(xiàn)了指代詞,那么我們可以去找它的指代對象,一般都是先出現(xiàn)指代對象再出現(xiàn)指代詞,且指代詞一般遵循就近指代的原則,也就是指代對象緊鄰指代詞。我們通過一道題目來讓大家體會一下:
    ①在遼闊的關(guān)東大地,三大怪之一是姑娘叼個大煙袋,舊時老一些的女人都是略有一支兩支的
    ②另外,一支煙袋往出一伸,往往把家里上下或祖上的繁華氣派也一并展覽
    ③大眼袋中間為柄,柄須中空,一頭上裝煙的鍋子,這鍋子比銅錢大得多,另一頭是煙嘴
    ④這煙袋還有一用,就是用來打小孩,小孩不聽話,即使那祖母本來坐的有幾尺遠(yuǎn),也能伸出煙袋打到
    ⑤在上一個年代里生活的女人,也未必是人人都愛煙袋,也許只是風(fēng)氣使然
    ⑥此地?zé)煷刂秆b了煙的長柄器具,而非男人們隨身攜煙之口袋,有一尺或者兩尺多長,拇指頭粗細(xì)。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⑤①③⑥④②
    B.④③⑥①⑤②
    C.①⑥③⑤②④
    D.③⑥⑤④②①
    【解析】C。通過觀察這六句話發(fā)現(xiàn),第六句的開頭有一個“此地”這個指代詞,此時我們可以嘗試去尋找它的指代對象。這時切忌每一句的去看,我們要結(jié)合選項,我們看四個選項,A選項⑥前是③,B選項⑥前也是③,C選項⑥前是①,D選項⑥前③,所以⑥之前只存在兩種可能①或者③。因此我們只需要看這兩句即可。只有第一句提到了這個地點--------關(guān)東大地,所以⑥句前就是①句,首先鎖定答案C,然后我們在把整個C選項通讀,發(fā)現(xiàn)完全符合我們作者的行文脈絡(luò),所以本題選C。
    小編認(rèn)為,通過這個題目大家可以看到如果題目中出現(xiàn)了指代詞,我們可以嘗試找它的指代對象,同時我們在結(jié)合四個選項,一步就能鎖定正確答案,達(dá)到秒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