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學教師資格證面試試題及答案13

字號:


    正在準備考試的你,考試欄目組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19年中學教師資格證面試試題及答案13,快來試試吧,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想知道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網(wǎng)站更新。
    2019年中學教師資格證面試試題及答案13
    你怎么理解為人師表?
    所謂“為人師表”,在我看來,至少要具備兩個方面:即“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所謂“學為人師”,就是要求:一方面,具有較高的文化業(yè)務水平,并且學而不厭;另一方面,能夠做到誨人不倦,堪為學生之師、家長之師、世人之師。
    “能為學生之師”,一方面,要求教師在文化上要具有合格或超標準學歷,在業(yè)務上能夠掌握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教育科學知識和心理科學知識。做到:學生有問必答,不問而應會者全知?,F(xiàn)今時代,新知識的涌現(xiàn)和舊知識的淘汰非常之快,而且未來必將愈益加快。過去,人們在學校中所學可充一生之用,如今,如果一個人自足自滿,閉塞視聽,拒絕接受新思想、新知識,用不了多久就會變得孤陋寡聞,這就將迫使我們教師必須對自己的知識結構及時作出明知的判斷,從多方面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不至于成為時代的落伍者。所以,一個教師如果沒有較高的業(yè)務水平,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就不能真正成為學生之師。當然,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如果教師不能做到誨人不倦,也不能成為稱職的人民教師。
    “能為家長之師”,就是:要求做到家長有問必答,不問而應會者全知。例如,在家教問題上,許多家長希望能很好地教育孩子,然而卻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此時,教師就應當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向家長傳授正確的教子方法。這時,教師就成了家長之師。如果教師自身沒有必要的家教知識,就不能成為家長之師。所以,從這點出發(fā),我們教師也應當加強自身修養(yǎng),以求真正成為家長之師。
    “能為世人之師”,就是:社會人士、有關單位,有求教于教師之事教師能基本能做到給予較為滿意的解答。當今社會,社會人士、有關單位,許多時候會有工作或生活中的許多疑難問題;在一般人的眼里,教師就是知識的化身,此時,他們往往會想到向教師請教。這時,教師就成了世人之師。如果教師知識過于片狹,不能給世人所問問題以比較圓滿的答復,就不配為世人之師。所以,教師必須具有較為廣博的知識或者是及時充實自己,才堪稱為世人之師。
    所謂“行為世范”,我認為至少應具備這樣幾個方面,即:能為學生之范、為家人鄰居之范、為家長之范、為社會之范。
    “為學生之范”,就是教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行來教育和影響學生,成為學生的典范。教師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首先應當是這種人,成為學生的榜樣;必須先受教育,躬行自明。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言行就是道德的標準。同時,青少年學生又具有“向師性”強、可塑性大的特點,他們往往把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化作自己學習的內(nèi)容,仿效的榜樣。因此,
    教師從思想到作風,從言行到舉止,處處都應帶頭做得最好,成為“學生之范”。
    “家人鄰居之范”,就是教師要以自己的模范言行教育和影響家人影響鄰居,使大家能夠從自己的言行舉止中,學習做人,學習行事,以自己的典范作用感染和影響大家,從而成為“家人鄰居之范”。
    “為家長之范”,就是要成為家長學習的榜樣,如在教育學生的態(tài)度上、在教育學生的方法上、在對教育的認識上,教師都應當以其博大的胸懷和科學的態(tài)度與知識,成為家長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成為“家長之范”。
    “為社會之范”,就是教師的言行要成為社會的典范。社會賦予了教師“為人師表”的特殊要求,是因為教師的言行對社會文明風尚的形成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教師常常被視為社會文明的匯集者和體現(xiàn)者,這就使得其思想道德、風度舉止,不僅對學生產(chǎn)生深遠影響,而且深深影響著學生家長和各行各業(yè)的人員,對整個社會風氣的凈化都產(chǎn)生重要影響。教師作為傳播人類文明的使者,在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中,更應注意為人師表,嚴格要求自己,從思想到生活作風,從言行到舉止,從心靈到外表都應體現(xiàn)教師應有的文明風度和良好精神面貌,以帶動社會各行業(yè)人員,成為凈化社會風氣的帶頭人,成為“社會之范”。
    綜上所述,我認為, “為人師表”,必須做到:既能“學為人師”,又能“行為世范”,這才能稱為一名稱職的人民教師。這就是我對“為人師表”的淺顯理解。
    談論自己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技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愿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總歸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庇纱丝梢?,溝通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作為教師,該怎樣引導師生之間的溝通,用什么方式溝通呢?下面我談一點淺見。
    一、愛心是基礎
    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賞這句名言,在教育工作中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而且還關心他們的生活,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心能驅使教師以最大的耐心和韌勁克服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挖掘自身的潛能,教師的愛,對學生的發(fā)展也是一種巨大的動力,有了這種愛,師生之間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和仰慕心理,從而把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上。
    二、師生溝通中的口語藝術
    語言是人類交往、溝通的工具。師生溝通的藝術實際上也就是師生間的語言交流藝術。為了適應師生溝通中的不同情景和學生的各種差異,教師除了要重視語言的表達內(nèi)容外,還要重視表達語言的技巧。
    (1)幽默
    幽默是人際關系中必不可少的“潤滑劑”。人們都喜歡幽默的交談和幽默的話語。具有幽默的教師一走進學生中間,學生就會感到快樂,溝通也就通暢了。
    (2)委婉
    在師生的溝通中,教師的話雖然完全正確,但學生卻因為礙于情感而感到難以接受,這時直言不諱效果一般就不好了。如果把話語磨去一些“棱角”,使對方在聽話時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許就能既從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老師的意見了。
    (3)含蓄
    如一位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介紹一位因犯錯誤逃學剛來報到的學生時說:“由于大家都知道原因,某同學終于在今天回到了自己班級……”這種說法既不傷同學的面子也沒有被全班同學誤解為包庇,還可以采用“反語”,“模糊”,“沉默”等說話藝術。
    三、積極聆聽
    聽學生講話時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師生溝通失敗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溝通,需要耐心的聆聽對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師對學生的積極聆聽的態(tài)度,可以使學生覺得受到重視并肯定自己的價值,要避免當學生在講話時,急于表達自己的反應,后注意力不集中在對方的講話上,打斷學生的講話等。然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的例子:學生:數(shù)學對我而言太難了。老師:數(shù)學并不難學,你的問題是,第一次遇到困難你就放棄努力了,現(xiàn)在再試試看。這是教師與學生在溝通時不愿意先聆聽,急于將學生本來自己需要去解決的問題歸結到自己馬上要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答案上,這就導致了師生溝通的敗筆。
    李老師對于上課不聽課的同學有兩個絕招,第一是讓他們起來回答問題,第二是讓他們站起來聽一節(jié)課,對此你怎么看?
    李老師對于上課不聽講的同學進行懲罰是不妥當?shù)摹4朔N簡單粗暴的方式易激起學生的反抗情緒和逆反心理。不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維護,更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激發(fā)。因此,我認為想要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教師要不斷完善授課水平、提高課堂駕馭能力,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才能使課堂生動有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首先,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是保證學習氣氛輕松、和諧的前提。平時注意一言一行都關心愛護學生,把“微笑”帶進課堂,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充分發(fā)揮民主,創(chuàng)造輕松的環(huán)境,讓每一名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其次,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要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堂課。備課時熟練掌握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全部內(nèi)容,并能夠在課堂上靈活運用。真正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目標”。
    最后,教師的注意力除投放在講課的思路之外,更多的應放在學生身上,這樣意味著對學生的了解、重視和關愛。同時根據(jù)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不斷調整自己的語速、節(jié)奏和知識點,使知識的傳授緊緊圍繞學生的感受。
    總之,上一堂課容易,上一堂學生喜歡的課很難。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勇于探索和嘗試,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收獲無限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