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孟子》心得體會

字號: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xué)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下面是由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小編帶來的“讀《孟子》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讀《孟子》心得體會
    孟子是亞圣,集儒家大成,孔子是首創(chuàng)私學(xué),盡管儒思想并非孔子首創(chuàng),卻是在孔子那里發(fā)揮到極至。生于孔子一百多年后的孟子,以孔子為大圣,遵循孔子的一套禮儀廉恥,然而孟子并非凡夫俗子,只懂得硬抄照搬,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孟子是擺脫了孔子的羈絆,形成了獨立的人格,比如在一些人事看法上等。
    孟子講人性,講仁義,講建功立業(yè),講人性之善,猶水之就下也,講仁者無敵,講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浩然正氣。然而,孟子終歸是太完美無瑕主義了,他相信孔子的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但是他是否明白人在其位必有無可奈何的事?就像一個獄官,也許他并不想殺人,但這殺人就是他的工作,他能為不殺人而餓死自己殺自己嗎?就像一個士兵,也許他每天都在祈禱和平,是個和平主義者,但雙方一旦開戰(zhàn),他便不可做個后退的懦夫!這就是身不由己。
    在王道上,他也說:為政難,不得罪于室,但是矛盾無處不在,當(dāng)為政與室出現(xiàn)了問題怎么辦?孟子是甘心做個委屈求全的客卿嗎?我想不是的,一個堪稱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的人怎么會甘受眼辱,他比孔子勇敢,有魄力,所以他不甘,反抗,游說。但以上矛盾是不在孟子的能力范圍內(nèi)的,孟子會講一系列的治國口號,治國方略,會在被蒙蔽的黑暗中找出些解決方案來,知道民心向利,于是觀君王飽民腹,順民志,但縱觀所有,那一套套看似完美的寶鑒卻在戰(zhàn)國風(fēng)云的時代黯然失色,不是別的,只因為他境界太高,是那些注重眼前利益的人所無法理解的。要不怎么說,一個人愈是人類,那么他就愈不被他同一時代的人所理解,接受,他不容于那個時代。因為他的言行并不是準(zhǔn)備給這一時代的人看的,而只是把這些廣告當(dāng)作整個人類的一部分右言的,所以他所做所為所言也許不是那時代人所熟悉的色彩、氣味,所以他是這樣的格格不入。
    于是孟子孤獨了,他失望于君王的頑固不化,疾恨社會上淬的異學(xué)怪論,他痛惜,他辯論,他惆悵,他不平,但是一個沒有實權(quán)只體力行的傳教士如何能改變這混亂的世界呢?思前想后,唯有一招反求諸己。
    努力修養(yǎng)好自己的品性,以便成家、立業(yè)救國,一步步,腳踏實地,禁欲好人之不為,從而實現(xiàn)人有所為,這睚是我們現(xiàn)代所說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孟子是偉大的,他已認(rèn)識到世間最虛偽最脆弱的傲慢莫過于國家的傲慢,民族的傲慢,不立足于根本,空想連篇是毫無用處的,因為如若一個人為他的國家,民族而傲慢,正說明他于本身是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資本,他用普照的陽光來遮蓋自己的影子,反而使他自己更加渺小,不然的話,他就不必求助于和他的千萬同胞所分享的那份資本了!
    孟子的最終思想還是回到人上來了。人這個自我獨立的思想主體是被幾千年來所嚴(yán)重忽略的,焚書坑儒,文字獄,愚民政策,這些努力遏制人類思想,禁欲人類欲望的工具,鈍化,麻木了人之所為人最根本又最崇高的權(quán)力。將大欲、大功、大利這些全民性的東西強加于個人身上,讓人做不能又想為的事,最終的結(jié)果是:全面提升導(dǎo)致了全面挫敗。人們在無能面前注定了他必然失敗,無數(shù)失敗中失去了信心,失去了人格,只是萎萎地道出了不如守中的中庸之道。
    當(dāng)?shù)孛嫦蛳滤莸臅r候,地面上的人感覺不到自己在下降,只看著天空在越升越高,這就是沒有把人當(dāng)作人的結(jié)果,人們在信仰偉大文化的時候,應(yīng)該如孟子一般涉及到人這一本質(zhì)上來,想想自己應(yīng)當(dāng)如何,應(yīng)當(dāng)怎么做。
    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好高鶩遠(yuǎn)。生活也許是苦悶的,生命也許是枯燥的,人在世上也許永遠(yuǎn)也達(dá)不到自己的理想境界,但不要灰心。在這世上,人有太多的限制,太多的無奈,太多的無能為力,可是,我們應(yīng)當(dāng)慶幸的是,我們還是人,或者說是被看作是人,卻體會人作為人的崎嶇,也是一種無限的幸福,在自我滿足和幸福中,奢望更多的東西。
    小編精心推薦
    讀書心得體會 | 讀后感 | 讀書筆記
    
    小編精心推薦
    讀書心得體會 | 讀后感 | 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