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網為考生們整理了“2018年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強化習題答案”,希望能幫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考試資訊,請關注小編的及時更新哦。
2018年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強化習題答案(4)
【案例一】杜前的擔保義務是否解除?
農民杜海以做藥材生意為由向其表哥江濤借3萬元錢,江濤為了保險起見,提出讓杜海找個保人,杜海找了同村村民杜前作保人,江濤與杜海于1991年3月10日簽訂了書面合同,合同中寫明還款期限1年,到期不還由杜前代還,杜向前在合同上簽了字,江濤當即將3萬元錢交給了杜海,杜海用借來的錢買了一輛舊卡車,其余的錢都用吃、喝、嫖、賭,杜前見他不好好做生意,就提出不愿再為杜海擔保,杜海表示同意,并于1991年12月5日達成解除擔保的協(xié)議。還款期限到了,江濤正準備找杜海還錢時,聽說杜海出了車禍,車毀人亡。江濤就要求杜海的妻子承擔其夫生前債務,其妻拒絕承擔,她說:“杜海借錢的事我根本就不知道,他平時從不給家里錢,有時還從家里拿錢?!庇谑墙瓭叶徘?,要求杜前替杜海還錢,杜前說他早已與杜海達成解除擔保的協(xié)議,并將協(xié)議書拿給江濤看。江濤無奈,只得向法院起訴,要求杜前承擔保證責任。經法院調查,杜海買的舊卡車已被撞毀。杜海有兩個未成年的子女,其家庭共有財產主要有5間瓦房價值5000元。請問:
(1)杜前的擔保義務有無解除?為什么?
(2)本案如何處理?
【參考答案】
(1)杜前的擔保沒有解除。因為保證合同是由保證人和主合同的債權人簽訂的,不是保證人與被保證人簽訂的,所以保證人與被保證人達成解除擔保的協(xié)議并不能發(fā)生解除保證合同的效力,原保證合同仍然有效,杜前仍應按合同規(guī)定,在杜海不能還債時,代替杜海履行還債義務。
(2)杜海所欠債務屬于個人債務,應有其個人財產承擔,他妻子沒有替他還債的義務,因為他是以自己的名義借款,借款并未用于家庭生活,其個人財產兩間瓦房,價值2500元,不足以清償債務,所剩余債務由杜前代為清償。
【案例二】彩電的所有權是否已經轉移?
1988年8月,張某委托鄰居劉某為其買一臺彩電,劉某又將此事委托給好友蔣某。蔣某托人打聽到徐某有一臺彩電欲出售,蔣某與徐某取得聯(lián)系,約好到徐某家看電視機。經試看,雙方商定成交價1700元,先交700元,待試看10天無問題后即付另1000元。蔣某交給徐某700元后,即將彩電取走。蔣某將彩電交給劉某,劉某將700元錢給了蔣某。劉某將彩電交給張某,并告訴張某:“這臺彩電是我委托蔣某買,我先給你墊上了700元,如果試看10天無問題再付另1000元?!睆埬痴f:“謝謝你了,我現(xiàn)手頭沒那么多錢,我先給你500元,另200元下次一起給?!眲⒛痴f:沒關系。張某試看七天電視出了故障,張某告訴劉某要求將彩電退掉,劉即轉告了蔣某,當蔣某找到徐某時,徐某卻稱電視機已交,買賣已成立,他不僅拒絕收機退款,反而要求蔣某交另1000元。劉某得知徐某拒絕退款后,就要求張某還他200元。
張某以劉某擅自委托為由拒絕還款。在交涉毫無結果的情況下,張某訴到法院。要求徐某退款,法院受理此案后,委托有關部門對彩電進行鑒定,結論是該機相當陳舊并且已經報廢,屬自然損壞。
請問:
(1)該彩電的所有權是否已經轉移?為什么?
(2)本案如何處理?
【參考答案】
(1)該彩電的所有權并未轉移。蔣某與徐某在簽訂買賣合同時,雙方約定,試看10天無問題后,才交另1000元,這也就是說,雖然彩電已經交付,但是雙方約定財產所有權轉移是附條件的,該條件就是“試看10天無問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84條的規(guī)定:財產已經交付,但當事約定財產所有權轉移附條件的,在所附條件成就時,財產所有權方為轉移。本案中,張某試看7天電視就出問題,所附條件未成就,所有權就未轉移,因此,徐某應將700元錢返還給張某,張某也應將彩電退還給徐某。
(2)劉某的轉委托是有效的,因此,劉某將張某委托其代買彩電一事轉托給蔣某,雖然事先未征得張某同意,但是,當劉某將彩電交給張某并告訴張某轉委托蔣某代辦后,張某未表示異議,而且還交了500元錢,張某的行為足以表明他對劉某的轉委托行為已經默認。
(3)徐某應將700元返還給張某,張某應將彩電退還給徐某,張某應返還劉某墊付的200元錢。
【案例三】 何某可以以作者身份署名嗎?吳某、胡某、何某是一個教研室的教師。吳、胡二人合寫一本《民主思想史》的教材,共6章,兩人約定每人寫3章,各章獨立構成一個專題。兩人經過半年時間寫完。何某幫忙進行校對,發(fā)現(xiàn)吳某的某些觀點和自己曾經在《社會發(fā)展論》中闡述的觀點一致,只是論證角度不同而已。何某又幫助聯(lián)系了出版社。出書之后,吳、胡二人發(fā)現(xiàn),書封頁上作者署名為吳、胡、何三人。吳某認為何某沒有參加創(chuàng)作,不是作者,不能以作者身份署名。何某則認為吳某在書中論證的觀點很多都和自己的觀點一致,況且自己也為出書做了大量工作,有權以作者身份署名。爭論尚未有結果,胡某將自己抄寫的三章另書發(fā)表,吳某知道后認為胡某侵犯了他的著作權,即將何某和胡某告之法院。請問:
(1)《民主思想史》一書的作者是誰?
(2)何某能以“吳某和自己觀點一致”為由以作者身份署名嗎?何某能以“為《民主思想史》一書校對和聯(lián)系出版社”為由以作者身份署名嗎?
(3)胡某是否侵犯了吳某的著作權?
【參考答案】
(1)作者是吳某、胡某。
(2)何某不能用上述兩個理由以作者身份署名。
(3)胡某沒有侵犯吳某著作權。
著作權的客體是作品,其根本性質在于它是思想及情感的表現(xiàn)物,而不是思想和情感本身。因此何某認為“吳某和自己觀點一致,自己也是著作權人”是錯誤的。根據《著作權法》之規(guī)定:創(chuàng)作作品的人是作者。而創(chuàng)作是指直接產生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智力活動。為他人創(chuàng)作進行組織工作,提供咨詢意見、物質條件或者其他輔助工作,因此何某不是作者,不能以作者身份署名,但其為本書出版付出了勞動,可獲得相應的報酬。該書作者只能是參加創(chuàng)作的吳某和胡某。
吳、胡二人按照約定共同創(chuàng)作,該作品是合作作品。合作作品的著作權一般由全體合作人共同享有,未經其他合作人同意,某個合作人不能隨意行使著作權。但也有特殊情況存在,《民通意見》第135條規(guī)定:“合著作品……,其中各組成部分可以分別獨立存在的,各組成部分的著作權(版權)由各組成部分的作者分別享有。”因此各部分作者對合著作品中獨立存在的作品可以依法處分,不受其他著作權人同意與否的限制,本案即適用此種情況。吳、胡二人所寫各章各成專題,獨立存在,完全可以分離開來,故吳、胡二人均可對自己所著部分行使著作權,包括:署名、發(fā)表、修改、保持作品完整使用并獲得報酬。
| 司法考試題庫 | 司法考試輔導 | 司考一卷資料 | 司考二卷資料 | 司考三卷資料 | 司考四卷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