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比較構造法?小編為大家提供行測數(shù)學運算:比較構造法速解數(shù)量關系,希望大家好好理解,多多練習,爭取好好掌握!
行測數(shù)學運算:比較構造法速解數(shù)量關系
行測數(shù)學運算是考生們公認的較難的部分,但是,只要你有一顆善于觀察的心和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不同的眼睛,很多數(shù)學題目就迎刃而解了。小編認為,方程法需要設未知數(shù)、找等量關系、列方程、解方程,過程較為繁瑣,而比較構造法可以讓我們實現(xiàn)一個目標:只要觀察出不同,便可以得出答案。
一、什么是比較構造法
根據(jù)題干描述,快速找到或者構造出兩種不同的分配方案,并比較差異的一種方法。
二、找到方案并比較差異
為了比較方程法和比較構造法在難度上和做題時長上的區(qū)別,也為了讓大家更深刻的理解并熟練掌握兩種方法,下列例題均采用兩種計算方法來解題。
例1:某部門購進15包打印紙和20盒水筆,用去625元,若第二次購進同樣的打印紙10包和同樣的水筆20盒,用去550元。求一包打印紙的價格。
方法一:等量構造。
設一包打印紙x元,一盒水筆y元,則有15x+20y=625,10x+20y=550。解得x=15,y=20。則一包打印紙的價格為15元。
方法二:比較構造列出方案。
| 打印紙包數(shù) | 水筆盒數(shù) | 總價 | |
| 第一次 | 15 | 20 | 625 |
| 第二次 | 10 | 20 | 550 |
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買五包打印紙,總價少625-550=75元,可以發(fā)現(xiàn)總價的減少是由打印紙數(shù)量的減少造成的,所以一包打印紙的價格為75÷5=15元。
例2:某工程隊計劃在某一時間段內(nèi)修一條路,若每天修200米,則還剩下1000米;如果每天修250米,則可多修200米。問規(guī)定時間為多少天?
方法一:等量構造。
如果規(guī)定時間為x天,則有200x+1000=250x-200。解得x=24,則規(guī)定時間為24天。
方法二:比較構造列出方案。
| 每天修的路程 | 剩余路程 | |
| 第一次 | 200米 | 1000米 |
| 第二次 | 250米 | -200米 |
第二次比第一次每天多修50米,總共多修1200米,可以發(fā)現(xiàn)剩余路程的減少是有由每天多修路造成的,所以規(guī)定時間為1200÷50=24天。
三、構造方案并比較差異
如果題干中只存在一種方案,同時,元素之前又存在倍數(shù)關系,我們就可以通過倍數(shù)關系自行假設一種方案。
例:某單位食堂為大家準備水果,有若干箱蘋果和梨,蘋果的箱數(shù)是梨的箱數(shù)的3倍,如果每天吃2箱梨和5箱蘋果,那么梨吃完時還剩下20箱蘋果。問:吃完梨用多少天?
方法一:等量構造。
若吃完梨共用x天,則有2x×3=5x+20。解得x=20,則吃完梨共用20天。
方法二:比較構造列出方案。
| 梨 | 蘋果 | 剩余 | |
| 實際方案 | 2 | 5 | 20個蘋果 |
| 假設方案 | 2 | 6 | 0 |
假設方案比實際方案每天多吃1個蘋果,總共多吃20個蘋果,可以發(fā)現(xiàn)剩余蘋果數(shù)量的減少是由每天多吃的蘋果造成的,所以吃完梨一共用20÷1=20天。
行測數(shù)學運算:含有負效率的交替合作問題
依據(jù)往年的考試情況來看,行測考試中數(shù)量關系部分的工程問題和循環(huán)問題都是??嫉目键c。工程問題涉及到的題目類型比較少,主要包括普通的工程問題、多者合作問題、交替合作問題。針對前兩類題目,基本上運用特值法和方程就能解決,而對于交替合作問題,需要利用循環(huán)問題的解題方法,這就相當于將兩類題目綜合在一起來考察。這類題目算是數(shù)學運算這部分的簡單題目,只要出現(xiàn),是要求必須拿下的題目,當然需要同學們掌握這類題目的解題思想和解題方法。今天,小編就詳細解讀一下如何利用循環(huán)問題的解題步驟快速的解決含有負效率的交替合作問題。
一、母版題目:青蛙跳井
有一只青蛙在井底,白天向上爬10米,夜間又下滑6米,這口井深20米,這只青蛙需要多少天爬出井口?
A.2 B.3 C.4 D.5
【答案】C。解析:此題屬于交替合作問題中的一種特殊題目,即存在負效率的交替合作問題。白天向上爬10米可看作效率為10,夜間向下滑6米可看作效率為-6,一個循環(huán)周期時間為1天,效率和為10-6=4,如果直接用20÷4=5,即5天可爬到井口。但實際上,第一天青蛙爬了4米,距離井口16米〉10;第二天,爬了8米,距離井口12米〉10米;第三天爬了12米,距離井口8米〈10米,則青蛙在第四天即可爬出井口,因此青蛙爬出井口需要4天。
二、解題步驟總結
1.明確循環(huán)方式,確定一個循環(huán)周期。
2.確定每個循環(huán)周期中的效率峰值,峰值即為一個循環(huán)中的效率可達到的最大值。
3.明確一個循環(huán)周期的效率和。
4.確定完整周期數(shù):(工作總量-峰值)÷效率和,商若為小數(shù),向上取整。
5.分析完整周期以外的剩余工作量。
例:母題解析
可直接用20-10=10,再用10÷4=2…2,明確有3個完整周期,用是3×1=3天、3個完整周期完成的工作量為3×4=12,剩余工作量為8,僅需1天即可完成,共需1+3=4天
三、例題詳解
例題:一水池有甲乙兩根進水管,丙一根排水管。空水池時,單開甲水管,5小時可將水池注滿;單開乙水管,6小時可將水池注滿;單開丙水管,4小時可排空水池。如果按甲、乙、丙、甲、乙、丙…的順序輪流各開1小時,要將水池注滿需要多少個小時?
A.12小時45分 B.19小時36分 C.22小時36分 D.25小時45分
【答案】B。解析:依照題目信息,是交替合作問題,可設工作總量為60,甲乙丙的注水效率分別為12、10、-15。一個循環(huán)周期時間為3小時,效率和為12+10-15=7,峰值為22。完整周期數(shù)為(60-22)÷7=5.x,因此共有6個完整周期。完整周期以外的剩余工作量為60-6×7=18,所需時間t=6×3+1+6/10小時,即為19小時36分鐘,因此選B。
以上為工程問題中特殊的交替合作問題的具體解題步驟,希望大家掌握,仔細推敲理解題目,快速解決這類題目,將這類題目變成自己的可快速拿分的題目。
行測數(shù)學運算:用對技巧 行測同素分堆不用愁
很多考生在行測作答的過程中,總是習慣性的自動跳過排列組合的題目,認為特別的難,所以直接放棄答題。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尤其對于一些有特征的題目,是可以根據(jù)題目特征總結出一定規(guī)律的,因此這類問題是可以挑出來做答的。而同素作答分堆就屬于這類可以作答的題目,那么什么樣的問題是同素分堆問題呢?小編來為大家揭曉:
例1:將15個相同的蘋果全部分給3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都分到了蘋果,問一共有多少種分法?
A 90 B 91 C 92 D 93
【解析】在這道題目當中有同素分堆問題的三個特征的信息:第一,所要分的蘋果是相同的;第二,蘋果被全部分完;第三,每個小朋友都分到了蘋果。在處理這類型的問題時,大家可以這樣進行。

小編精心為您推薦:
行測數(shù)學運算備考輔導:特殊計數(shù)問題
行測數(shù)量關系備考輔導:速解抽屜問題
行測邏輯判斷備考輔導:假言命題之從屬關系
| 行測真題 | 行測答案 | 行測答題技巧 | 行測題庫 | 模擬試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