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容選言命題的推理規(guī)則主要用于解決問法為“由此可以推出”這類題型,題干敘述過程中出現相容選言命題的常見關聯詞。小編為大家提供行測邏輯判斷:相容選言命題推理規(guī)則解題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行測邏輯判斷:相容選言命題推理規(guī)則解題技巧
公務員行測考試必然性推理部分中的相容選言命題推理規(guī)則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知識點,在考試中可能單獨考察,也可能與假言命題結合在一起考察。相容選言命題的推理規(guī)則主要用于解決問法為“由此可以推出”這類題型,題干敘述過程中出現相容選言命題的常見關聯詞。作為必然性推理部分的重點內容,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這部分知識。
1、明確相容選言命題推理規(guī)則的規(guī)則要點:當相容選言命題為真時,否定其中一個支命題,另一個支命題必然為真。要正確理解該規(guī)則要點,并通過多次做題熟練運用該理論。
【例1】若“李寧能考上北大,或者王路能考上北大?!睘檎妫依顚帥]考上北大,那么下面哪項判斷為真?
A.王路考上了北大 B.王路沒有考上北大
C.兩人都沒考上 D.不能確定
【答案】A項。
解析:首先看到題干論述出現標志關聯詞“或”,并且題干當中還給我們否定了相容選言命題中的一個支命題,那么這個時候我們可考慮應用相容選言命題的推理規(guī)則。結合題干“李寧能考上北大,或者王路能考上北大”為真,且第二個條件否定了“李寧能考上北大”這一支命題,則另外一個支命題“王路能考上北大”為真,因此本題選擇A項。
2、綜合型題目指的就是將聯言命題選言命題等綜合在一起出題的時候,那么我門在解題過程中注意將每一個命題進行標準形式的轉化,然后依據不同形式命題不同的推理規(guī)則解決問題,請看下面的例題。
【例2】如果國民生產總值提高了并且民眾消費心理變化了,那么蔬菜的供應將大幅增加;如果國民生產總值沒有提高,或者蔬菜供應將大幅增加,那么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將沒有保障;如果蔬菜供應大幅增加,那么或者農民增收,或者社會福利增加。而事實上,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獲得了保障。
由此可見:
A.農民增收了 B.社會福利增加了
C.民眾的消費心理可能沒有發(fā)生變化 D.民眾的消費心理變化了
【答案】C項。
解析:本題為聯言命題、選言命題、假言命題相結合的題目,難度較大。但是大家不要慌,我們就是按部就班一句話一句話的翻譯即可。第一個句可寫成標準形式:國民生產總值提高且民眾消費心理變化→蔬菜供應增加;第二句為國民生產總值沒有提高或蔬菜供應大幅增加→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沒有保障;第三句:蔬菜供應大幅增加→農民增收或社會福利增加;除此之外還有第四個獨立條件“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獲得保障”,可利用第四句帶入第二句,再結合著我們根據假言命題推理規(guī)則,可得出“國民生產總值提高且蔬菜供應未大幅增加”,再根據得出的結論結合第一句,利用假言命題推理規(guī)則得出“國民生產總值未提高或民眾消費心理未發(fā)生變化”為真;根據得出的兩個結論及相容選言命題推理規(guī)則?!皣裆a總值提高”為真否定了“國民生產總值未提高貨民眾消費心理未發(fā)生變化”中一支命題,則另外一個支命題“民眾消費心理未發(fā)生變化”為真,因此本題選C項。
行測邏輯判斷:加強型題目
面對行測判斷推理中的加強型題目,很多考生容易出現糾結項,小伙伴們也就容易做錯,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一起看一下,這類題目的特點和解題技巧。
一、題型判定
此類題型主要是通過問法來確定題型,常見的問法是:
“為使上述論證成立,最需要補充以下哪項作為前提:”
“為使上述論證成立,下列選項必須必須為真的是:”
“上述論證還需基于以下哪項作為前提:”
當出現上述問法即為前提型題目,可以按照加強型題目的思路進行解題,接下來小伙伴們就來和我一起來了解一般加強型的解題技巧吧。
二、技巧講解及真題再現
此類題型的題干特點與一般加強型一樣,給出一個前提條件不足的推理或論證,論證過程中存在漏洞,但是,兩類題目的考察思維不同,通過問法,大家也能發(fā)現,前提型要求考生找到缺少的前提,補充完整,使論證成立。所以,一般加強型題目可以從直接加強論據、直接支持結論、在前提與結論之間建立聯系等幾個方面考慮;而前提型需要從前提與結論之間建立聯系進行解題,主要解題方法如下:
搭橋法:是指建立論據與結論中存在明顯跳躍性概念間的聯系。如:小明學習好,所以,他能夠被評為三好學生。在這句話中論據是“小明學習好”,結論是“他能夠被評為三好學生”,怎么就能由“小明學習好”得到“他能夠被評為三好學生”呢?那就得建立跳躍性概念“學習好”和“三好學生”之間的聯系,因此,所要補充的前提就是“學習好的人就能被評上三好學生”。
【例題】:格陵蘭島是地球上最大的島嶼,形成于38億年前,大部分地區(qū)被冰雪覆蓋。有大量遠古的巖石化石埋藏在格陵蘭島地下,它們的排列就像是一個整齊的堤壩,也被稱為蛇紋石。通過這些蛇紋石,人們可以斷定格陵蘭島在遠古時期可能是一塊海底大陸。
補充以下哪項作為前提可以得出上述結論:
A.這些蛇紋石化石的年代和特征與伊蘇亞地區(qū)發(fā)現的一致,而后者曾是一片海底大陸
B.蛇紋石是兩個大陸板塊在運動中相互碰撞時擠壓海底大陸而形成的一種巖石
C.蛇紋石中碳的形狀呈現出生物組織特有的管狀和洋蔥型結構,類似于早期的海洋微生物
D.由于大陸板塊的運動才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新的大陸,在板塊運動發(fā)生之前,地球上絕大部分地區(qū)是一片汪洋大海
【答案】B。解析:首先通過問法,確定為前提型,然后明確論據、論點,論據可概括為“格陵蘭島有蛇紋石”,論點為“格陵蘭島可能是海底大陸”。跳躍的概念為“蛇紋石”和“海底大陸”,建立兩者間關系,所要補充的前提就是“有蛇紋石就意味著是海底大陸”,排除C、D兩項,A項中以伊蘇亞地區(qū)進行類比,力度不如B項強;故答案選B。
綜上所述,大家會發(fā)現,題目并不難理解,要注意運用邏輯思維,明確解題方法,正確區(qū)分選項。
公務員行測:樸素邏輯不用怕 學會方法走天下
很多同學遇到樸素邏輯的題目總會有點犯愁,這題到底想考什么?感覺什么條件都還沒給怎么就結束了!不要迷茫,不要彷徨,解決樸素邏輯題目有妙招!接下來,小編結合例題進行講解和分析。
【例題】:幼兒園馬老師和三個小朋友情情、可可和安安一起玩“猜一猜,我最棒”游戲,馬老師對小朋友們說:“我把手中的紅球、黃球和藍球分別放在這個柜子的三個抽屜里,請你們猜一猜每只抽屜里放的是什么顏色的球?猜對了獎勵小紅花!”然后,她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把三只球分別放在三個抽屜里,小朋友猜的情況如下:情情說:紅球在最上層的抽屜,黃球在中間抽屜??煽烧f:紅球在中間抽屜,藍球在最上層的抽屜。安安說:紅球在最底層的抽屜,黃球在最上層的抽屜。老師告訴她們,每人都只猜對了一半。請問:紅球、黃球和藍球各在哪一層抽屜里( )
A.紅球在中間抽屜,黃球在最上層的抽屜,藍球在最底層的抽屜B.紅球在中間抽屜,黃球在最底層的抽屜,藍球在最上層的抽屜C.紅球在最上層的抽屜,黃球在最底層的抽屜,藍球在中間抽屜D.紅球在最底層的抽屜,黃球在中間抽屜,藍球在最上層的抽屜
【答案】:D。解析:大家一起來觀察題干條件,每個人說的一句話中,有半句真半句假,需要我們據此來判斷哪個顏色的球放在哪個抽屜,這種題型叫做“半真半假”,題目呈現出的特點為:題干條件告訴我們,每個人說的話中,有半句真話,半句假話,問事實是怎樣,考察信息的對應。做題方法:看是否有一個人說的半句話,和另外一個人說的兩個半句的話真假性相關,如果有,那么這半句話一定為假。
例如:1.甲是A
2.甲是B,乙是A
此時,若“甲是A”為真,則“甲是B,乙是A”兩個半句都為假,不滿足半真半假,所以據此可斷定假設不成立,那么事實就是“甲是A”為假。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上面的題目,尋找這類突破口,發(fā)現情情說的“紅上”和可可說的“紅中,藍上”真假性都相關,所以斷定“紅上”為假。既然半真半假,則另外半句一定為真,也就是“黃中”為真,所以選擇D選項。當然其它兩個顏色也可以確定,因為“黃中,所以”安安“黃上”為假,則另外半句“紅底”為真,對應的藍色一定在上層,依舊符合D選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