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西游記》中的這篇故事,你的心中有怎樣的想法呢?下面是由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打白骨精內(nèi)容概括及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打白骨精內(nèi)容概括
一天,他們來到一個叫白虎嶺的地方。這地方到處是奇形怪狀的石頭,連一戶人家也沒有。唐僧肚子餓了,便讓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剛走,唐僧他們就被一個叫白骨精的妖怪發(fā)現(xiàn)了。妖怪自言自語∶“真是好運氣,聽人說,吃一塊唐僧肉就能夠長生不老?!?BR> 白骨精看見唐僧身邊有八戒和沙僧保護,就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年輕漂亮的村姑,抓了一些癩哈蟆和一些長尾蛆,用了法術(shù),變成米飯和炒面筋,裝在竹籃里,走到唐僧面前,說是為還愿特地來請他們吃的。唐僧半信半疑,那八戒卻嘴饞,接過籃子就準(zhǔn)備吃。就在這時,剛好孫悟空化齋回來了,用火眼金睛仔細一看,發(fā)現(xiàn)是一個妖怪變的女子,舉棒便要打。唐僧趕忙攔住悟空,但是,哪里得攔??!悟空趁唐僧一不留神,一棒打去。沒想到那個妖怪也有點本領(lǐng),用了一個法術(shù),扔下一具假的尸體,自己化作輕煙逃走了。
唐僧責(zé)怪悟空不該打死人。悟空拿過竹籃,讓唐僧看里面的癩哈蟆和長尾蛆,唐僧這才堅信那村姑是個妖怪。豬八戒沒有吃成飯,心里很不高興,說這是悟空使的障眼法,變了些癩哈蟆,長尾蛆來騙師父。唐僧居然堅信了,念起緊箍咒,疼得悟空滿地打滾。悟空求唐僧饒他,唐僧本來就心慈,看在師徒情份上,答應(yīng)這一次饒了他。于是,師徒四人又上路了。但是那個白骨精這時卻又想出了一條毒計,她搖身一變,又變成了一個七、八十歲的老太婆,柱著拐杖,哭著向他們走了過去。孫悟空睜大火眼金睛,見又是白骨精變的,一句話也不說,舉著棒子就打。那個妖怪還是用了個法術(shù),扔下一具假的尸體在路邊,自己逃走了。
唐僧嚇得差點從立刻掉下來,一氣之下,一口氣把緊箍咒念了二十遍,要趕走悟空。孫悟空頭疼得厲害,向師父求饒∶“師父如果不好我了,就請把頭上這個箍取下來。”但是唐僧只學(xué)過緊箍咒,又沒學(xué)過松箍咒,怎樣能取得下來,沒有辦法,只好答應(yīng)再饒悟空一次,反復(fù)囑咐他不準(zhǔn)再把人打死。悟空連忙點頭答應(yīng),扶著唐僧上了馬,繼續(xù)上路。白骨精不甘心唐僧就這樣走了,又變成一個白發(fā)老公公,來找他的妻子和女兒。雖然悟空早已認(rèn)出他是妖怪,但是害怕師父又念咒語,就沒有立刻動手。那白骨精卻把唐僧拉下馬來,說是要到官府去告他。悟空急了,掄棒就要打,沒想到那妖怪卻躲到唐僧的背后。
悟空見師父護著那妖精,就念動咒語,叫來本地的山神和土地神,讓他們在空中攔住妖怪,然后舉起棒子就要打。唐僧見他又要打人,氣得念起了緊箍咒,痛得悟空倒在地上。白骨精見了,便在一旁偷偷地冷笑。悟空忍著疼,掙扎起來,一棒子打死了妖怪。被打死的妖怪現(xiàn)了原形,成了一堆白骨,在脊梁骨上還刻有“白骨夫人”四個字。悟空把這些指給唐僧看。唐僧這才有點堅信。不料,八戒這時卻在一邊插嘴∶“大師兄是怕師父念咒,才用了法術(shù),變出副白骨來騙人的?!?BR> 唐僧一聽,十分生氣,不管悟空怎樣求饒,沙僧怎樣說情,必須要把悟空趕走,并且寫了一張貶書,遞給悟空。悟空見師父已經(jīng)下定決心,長嘆一聲,轉(zhuǎn)身握住沙僧的手,含著淚說∶“好好保護師父,如果遇到妖怪,就說我是他的大徒弟,妖怪就不敢傷害師父了?!?BR> 孫悟空走后,白骨精將波月洞化成天王廟,唐僧、沙僧中計就擒,八戒乘隙逃走,去花果山請孫悟空來救師父。孫悟空雖被貶回山,仍不忘取經(jīng)大業(yè)和師父的安危,準(zhǔn)備下山。見八戒來求援,立即趕往波月洞。途中,孫悟空打死前去赴宴的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自己變成老妖模樣來到洞內(nèi),伺機搭救師父。在筵前,孫悟空為用事實教育唐僧,設(shè)計誘使白骨精重又變化成村姑、老嫗和老丈的模樣,使唐僧目睹妖怪的本來面目,痛悔自己不該亂發(fā)善心,不分人妖,逐走孫悟空。這時,孫悟空現(xiàn)出本相,經(jīng)過激戰(zhàn),消滅了白骨精及眾妖魔。師徒四人經(jīng)過此番磨難,重又踏上征途。
三打白骨精讀后感
《西游記》對于我來說是銘記于心的了,我小時候看電視,長大后看文言美繪版的書,雖說電視劇已經(jīng)看過許多遍了,但終歸還是被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所吸引。我最愛看的部分是《三打白骨精》。
這篇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一座高山上,山里住著一個妖精,人稱“白骨夫人”,行者出去摘桃,白骨精見時機成熟,變做一個美貌的村姑,被行者趕回來一棒打死,她便留下一具假尸首,本人逃走了。第二次又變成一個老太太,又被行者識破,第三次,行者叫眾神在半空中作證,成功的殺死白骨精。唐僧原本就對行者半信半疑,經(jīng)八戒說三道四,貶了行者,讓行者回花果山。
經(jīng)過這篇,我不由為行者叫慘,他是誠心誠意的跟著唐僧,可唐僧卻不知其心。咱們不能像唐僧一樣,亂聽讒言,要以眼前的理想為根據(jù),聽信他人的讒言,會使本人喪失許多人才和機會。
讀了這篇,我糊涂了,既然唐僧那樣對待行者,那為什么行者還那么不舍得離開唐僧?讀了這篇,我決定要學(xué)習(xí)行者那種對徒弟忠心耿耿,絕無一心的精神,雖說他生性暴躁,可對那些有救命之恩的人是寧死也不背叛他們。讀了這篇,我覺得作者吳承恩是想借行者來教會咱們?nèi)绾巫鋈?。如果一個對你不忠心的人來到你身邊,網(wǎng),你么你隨時都有風(fēng)險,等到你哪一天老了的時候,那他就會對你圖謀不軌;而一個忠實的人就不會這么做,他會對你加倍的照顧即便你老了,他仍然會對你忠心耿耿,等你臨終時,他也不會離開你。
《西游記》是一艘輪船,讓咱們遨游大海;是一個階梯,讓咱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是一座燈塔,照亮了我人生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