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三國演義讀后感800字范文

字號:


    三國演義這本書不愧是我國四大名著,人生不看后悔系列,跟西游記、紅樓夢、水滸傳共稱為四大名著,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0三國演義讀后感800字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0三國演義讀后感800字范文(一)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度龂萘x》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度龂萘x》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tǒng)治集團相互斗爭為主要描寫內(nèi)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tài)。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xiàn)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tǒng)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取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fā)現(xiàn)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020三國演義讀后感800字范文(二)
    《三國演義》真乃一部大氣磅礴的好書!
    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孫權(quán)、劉備。
    《三國演義》中給曹操的評價著實不高,他不是“英雄”是“奸雄”;不僅是“賊”,而且是“國賊”;諸如此類。但我不這么認為。
    在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時,他說袁術是“冢中枯骨”,袁紹是“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說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說張繡、張魯、韓遂等人為“碌碌小人”。我原本以為,這只是一種蔑視、一種霸氣,但讀到后面,這些話全部應驗,由此可見,曹操看人的眼光實在很準。他的武將“李典、樂進、典韋、于禁、許褚”等個個是猛將,全都死心塌地地跟著他出生入死,為曹操打了無數(shù)的勝仗,成為曹軍中的中流砥柱。他的文臣“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劉曄、滿寵、呂虔”等人則幾乎全是北方最優(yōu)秀的文臣、軍師,這些人中許多是從曹操的敵人那里過來的,由此可見曹操求賢若渴的程度無人能及,單從這方面說,他比劉備更占據(jù)“人和”。
    小時候聽別人說曹操占盡了“天時”,看過書之后才懂,因為曹操在消滅袁紹的時候?qū)嶋H上已經(jīng)占據(jù)了北方(其他軍閥往往自相殘殺、兩敗俱傷),這樣他就有機會休養(yǎng)生息、恢復經(jīng)濟,而且北方人口眾多,所以曹操的軍隊也得以迅速擴充至五十多萬,真是占盡了天時。
    再說孫權(quán),孫權(quán)相比于曹操、劉備,優(yōu)勢在于他擁有父親、哥哥留給他的富饒的江南大地和眾多的賢臣良將。這使得他成為一個“繼承者”而非“創(chuàng)業(yè)者”,但繼承者絕不可無能,孫權(quán)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他獨具慧眼,提拔了“呂蒙、陸遜”等一大批智勇雙全的將軍,不但奪回了荊州、還讓蜀國元氣大傷,成功坐穩(wěn)了第二把交椅。我覺得孫權(quán)長人之處還在于他的韜光隱晦,他主動受魏文帝冊封為“吳王”,避免了與魏的再次戰(zhàn)爭,得以壯大實力。孫權(quán)占據(jù)地利又認真經(jīng)營,使得吳國穩(wěn)穩(wěn)地成為三國之中最長壽的國家。
    最后說說劉備,劉備起初就不斷遭遇戰(zhàn)爭,沒有建立起穩(wěn)固的根據(jù)地,兵將都少得可憐,占領益州后又丟了荊州,總之非常艱難,但劉備打著漢代宗室的旗號,依仗著諸葛亮、五虎上將等的鞠躬盡瘁,在紛亂的東漢也為自己謀得的一席之地。創(chuàng)立了蜀國,建國之后,蜀魏還是打個不停,他們拼的是消耗,但劉備忘了蜀國的經(jīng)濟、軍事力量跟魏國差得太遠了,拼消耗怎能抵得過魏國?這就導致諸葛亮、姜維為此奮斗一生、無所進展。再加上個孬種皇帝劉禪,蜀國就這么完了!成為三國中最短命的皇帝。其實劉備可以讓關羽先撤出荊州修養(yǎng)生息、積累實力,鞏固孫劉聯(lián)盟,那樣歷史也許就要重寫了。
    《三國演義》里蘊涵的東西太多了,這只是我對這三個人物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三國演義》不但在中國家喻戶曉,而且被世界上很多國家作為軍事教材,我以后還要不斷翻看、不斷發(fā)現(xiàn)他的價值。
    2020三國演義讀后感800字范文(三)
    人是有競爭意識的動物。古往今來,多少國家為了競爭領地而爆發(fā)戰(zhàn)爭,最終結(jié)果總是強大的國家贏得地盤,而衰弱國家要么被強國吞并,要么被縮小地盤?!度龂萘x》講的就是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戰(zhàn)爭。
    《三國演義》的主要內(nèi)容是這樣的:東漢末年,天下紛亂。先是宦官把持朝政,后是黃巾作亂。曹操、劉備、孫權(quán)等人為了一統(tǒng)天下,各自建立了魏、蜀、吳國,之后便是三國鼎立的階段,于是漢朝滅亡。此后,各國一直在為爭奪領地而爆發(fā)戰(zhàn)爭。諸葛亮病亡后,魏國勢力越來越大,不久,蜀國于魏景元四年(263年)滅亡。接著,泰始元年,司馬炎改國號為大晉。最后,在太康元年(280年)大晉滅吳國。
    自此,三國歸于晉帝司馬炎。古代人們競爭領地,現(xiàn)在人們競爭學習。其實學習和打仗的道理是一樣的:優(yōu)勝劣汰。于是,我與我的同學開始了學習上的“戰(zhàn)爭”。五年級下學期開學后,學習“戰(zhàn)場”上的火藥味挺濃。我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袁婧怡。誰知學期伊始,她數(shù)學期初卷和英語一單元卷竟然連得兩個滿分,給我了一個下馬威,嚇得我心驚膽戰(zhàn)。
    還好袁婧怡的后勁不足,過了幾天她的成績馬上一落千丈,給了我超越的機會。我心想:袁婧怡的弱點就是成績不穩(wěn)定,一會好,一會差;我的成績雖然不十分出眾,但是成績一直不錯,而且很穩(wěn)定。我要保持這個狀態(tài),打個漂亮的翻身仗。你看,學習真跟打仗似的,得有勇有謀。轉(zhuǎn)眼間,半個學期過去了,我的成績一直在優(yōu)、良之間徘徊,下半學期,袁婧怡的成績穩(wěn)定起來,似乎已經(jīng)察覺出期末臨近了,期末考試要是考砸了,她的家長肯定沒好臉色給她看。于是,她比平時更努力用功了。在她的帶動下,我也用功起來。我們倆開始了暗暗斗爭,覺得非分出個高下不可。
    終于,期末考試這一難關被我們攻克了。我和袁婧怡的成績都很不錯。我懸了一個學期的心終于放下了。三國時期,多少英雄好漢為了幫助祖國統(tǒng)一天下而灑熱血;二十一世紀,多少學子為了將來的美好生活而寒窗苦讀。只有努力與別人競爭,未來才能更加美好!
    2020三國演義讀后感800字范文(四)
    今年寒假,我又在圖書館中借閱了一本書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的戰(zhàn)爭,最終晉國奪取天下的故事。這本書中刻畫的個個都是英雄豪杰,但書中令我有深刻的感受的只有幾位。
    首先是諸葛亮。他本是山中的一個隱士,后來經(jīng)過劉備的真誠邀請,才出山擔任劉備的軍師的。他出山后,一直為劉備出謀劃策,每次蜀國經(jīng)典的戰(zhàn)役都是經(jīng)過他的指揮才會成功的,比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等。
    第二是趙云,當年曹操帶領百萬大軍襲來,他為了能保住劉備的家人安全,不惜用他那強大的武器,單槍匹馬,殺死曹軍數(shù)位猛將,幾十位兵士,令曹操看了還不禁贊嘆說:趙云真是勢不可擋呀!
    第三是劉備,他從當年的桃園三結(jié)義就可以看出他的有情有義,在之后的戰(zhàn)斗中有看出他富有愛心,當年曹操打的他落花流水,棄城敗逃,而他在逃跑路上還關心著老百姓,讓他們與他一起走。劉備有一個缺點,也是他的優(yōu)點重情義,在關羽被東吳所殺時,不聽勸告,導致進攻東吳時被火燒連營,西蜀實力大衰,令日后的北伐都不能成功!
    暑假重讀這本書,令我明白了許多:只要取長補短,移多補少,就能戰(zhàn)勝一切的攔路虎!
    2020三國演義讀后感800字范文(五)
    《三國演義》是一部章回體小說,記錄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的社會動蕩和蜀漢、曹魏、東吳三個政治集團的戰(zhàn)爭紛爭。
    我想對幾個主要人物進行簡單點評。
    劉備:創(chuàng)立蜀漢時具有雄才大略,重用賢才,如諸葛亮、關羽、張飛等,有三顧茅廬為證。但是最后不該因私仇而舉兵伐吳,導致蜀漢與東吳的聯(lián)盟決裂,并將蜀漢的強大基業(yè)付之一炬。
    諸葛亮:他雖然足智多謀,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通人和,隱居山林,但被劉備請出了山。從此他對蜀漢忠心耿耿,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后出師表》)為證。但是他不該六次北伐,終究耗盡蜀國人力、財力。他自己也操勞過度,病死在五丈原。就像清代趙藩所寫成都武侯祠“攻心”聯(lián)所說“能攻心則反側(cè)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zhàn);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
    關羽:他同劉備一樣有雄才大略,重情義。他被曹操留在軍中時,仍然有“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思想。他時不時也有一兩條奇計,如水淹七軍。但最后沒有執(zhí)行諸葛亮“北據(jù)曹操,東和孫權(quán)”的策略,結(jié)果導致荊州失守,他自己也命喪黃泉。
    張飛:同關羽一樣重情義,但是為人粗魯,好酗酒。不過,他也有“張飛穿針”的時候,比如“智擒嚴顏”。不過他也因酗酒傷了自己是性命。
    曹操:以奸相成名。他野心勃勃,陰險狡詐。在三國勢力里扮演邪惡者的角色。他同劉備一樣,重用賢才,手下人才濟濟。他善于聽取他人建議,但是有時也容易輕敵,如赤壁之戰(zhàn)。不過有時他也十分小心謹慎,打了很多勝仗,統(tǒng)一了北方,結(jié)束了北方長久的戰(zhàn)亂。這是他的歷史功績。不過他多疑猜忌,以至于害死了華佗。
    司馬懿:比曹操更陰險狡詐,但是也像諸葛亮一樣,前期對魏國忠心耿耿。在蜀漢的多次北伐中,他與諸葛亮斗智斗勇,平分秋色,但最后還是以司馬懿的勝利而告終。他也有謙虛謹慎的時候,看到諸葛亮的八卦陣,諸葛裝神,以及諸葛亮的條條奇計,他自嘆不如。他最善于防守,最擅長等待。
    總之,三國人物,有陰險有忠厚,有奸詐有忠義,有勇將有謀臣……各種性格的人物風云際會,應有盡有。因此,讀一次《三國演義》,就讓人大飽一次眼福。
    
三國演義讀后感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800字 1000字 1500字 2000字 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