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司法考試案例分析:經營者對預包裝食品標簽的審查責任

字號:


    2018年司法考試即將開始,小編在這里為考生們整理了2018年司法考試案例分析,希望能幫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出國留學網的及時更新哦。
    2018年司法考試案例分析:經營者對預包裝食品標簽的審查責任
    案情
    2016年1月20日,某市市場監(jiān)管局對某超市進行現(xiàn)場檢查時,發(fā)現(xiàn)某公司生產的“太古紅糖(赤砂糖)”正在銷售,該食品品名為太古糖純正紅糖,配料為赤砂糖。市場監(jiān)管局認為,該種紅糖產品包裝標簽所標示的品名與配料存在兩個不同專有名稱的違法情形。2016年5月24日,市場監(jiān)管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超市的行為系經營標簽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規(guī)定的食品,責令超市改正,沒收其違法所得和違法經營的食品,并處以罰款。
    分歧
    本案的爭議焦點是經營者對生產者提供的預包裝食品標簽的真實性是否承擔審查責任,有以下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法律未規(guī)定經營者在進貨時必須查驗預包裝食品標簽中的名稱與其真實屬性是否相同,經營者僅對自己提供標簽的真實性負責,故超市對涉案食品標簽中的名稱與其真實屬性不負進貨查驗義務。行政處罰對象應當是提供標簽的生產者。
    第二種觀點認為,即便不合法的標簽是由生產者造成,亦不能免除經營者銷售標簽不合法的預包裝食品的法律責任。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主要理由如下:
    1.經營者在進貨時對生產者提供的標簽負有查驗義務
    有人認為,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條僅要求食品經營者采購食品時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出廠檢驗合格證或者其他合格證明,并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并未要求經營者對食品標簽名稱與其真實屬性進行查驗。筆者認為,食品經營者除了應遵守第五十三條關于進貨查驗的規(guī)定,還應當受到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的制約。該條明確規(guī)定禁止經營不符合法律、法規(guī)或者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本案中,標簽顯示的紅糖與其真實屬性赤砂糖乃兩種專有食品名稱,該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法關于標簽的規(guī)定,應當禁止銷售。故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與“經營者對預包裝食品標簽中的名稱與其真實屬性不負履行進貨查驗義務”的觀點,無因果關系。
    2.食品安全法并未免除經營者銷售標簽不合法的預包裝食品的法律責任
    有人認為,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條的規(guī)定,生產經營者對其提供的標簽的內容負責,由于生產者的原因導致預包裝食品標簽不合法,經營者銷售此種食品并不承擔法律責任。筆者認為,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條僅系對標簽真實性的責任主體的規(guī)定,而非處罰對象的判斷依據。該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規(guī)定,生產經營標簽不符合該法規(guī)定的食品,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并給予相應處罰。故市場監(jiān)管局作出處罰決定應根據第一百二十五條的規(guī)定確定處罰對象。本案中,處罰對象不僅是提供紅糖標簽的生產者,作為經營者的超市亦系本案的處罰對象。
    綜上,涉案食品的標簽明顯不符合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和食品安全法的規(guī)定,超市作為經營者未盡到查驗義務,且不存在可以免于處罰的情形,故依法應當對該超市進行處罰,市場監(jiān)管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互聯(lián)網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