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肝炎的方法

字號: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及時預防和治療都很重要。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治療肝炎的方法”,歡迎大家閱讀,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治療肝炎的方法 及早期肝炎的預防
    一、早期肝炎的預防
    肝炎病人如果能在早期自我發(fā)現(xiàn),不僅能得到及時治療,防止肝硬化及肝癌的發(fā)生,而且也能減少傳播給家人及其他人的機會。那么怎樣才能盡早的發(fā)現(xiàn)肝炎病人,首先須了解一下肝炎的早期癥狀及具體表現(xiàn):
    肝炎的早期癥狀及表現(xiàn),如:食欲減退,消化功能差,進食后腹脹,沒有饑餓感;厭吃油膩食物,如果進食便會引起惡心、嘔吐,活動后易感疲倦。小孩癥狀是精神差,不愛玩耍,常想睡覺;尿液顏色發(fā)黃呈濃茶色,病情嚴重者皮膚、眼睛、孔膜均發(fā)黃;大便顏色呈灰白色,是陰寒性黃疸的表現(xiàn);渾身無力,感覺發(fā)冷,體溫生高39度,肝區(qū)疼痛而且肝變大。早期癥狀類似感冒,如:發(fā)燒、體虛、惡心、嘔吐、肌肉痛、頭昏、頭痛、腹痛、而且通常有黃疽。
    總之,肝炎的早期癥狀是多種多樣的。不要輕易認為疲乏、發(fā)熱都是因感冒而引起;食欲減退、上腹不適都是因胃病而引起或認為是神經衰弱、胃腸炎等。
    當出現(xiàn)上述癥狀時,應仔細尋找原因,如排除了其它疾病引起,應首先考慮有肝炎的可能,及時去醫(yī)院做肝功能和病原學的檢查??傊畬τ诟喂δ軝z查項目一定不能忽視,要做到及早發(fā)現(xiàn)及早治療才能避免肝病的惡化及肝硬化肝癌的發(fā)生。
    二、季節(jié)性肝炎的治療
    季節(jié)性肝炎主要指甲型和戊型肝炎,全年散發(fā)并有顯著地冬春季高峰;非季節(jié)性肝炎主要指乙型、丙型、丁型肝炎,全年散發(fā)但無顯著地季節(jié)性高峰。需要強調的是,雖然散發(fā)性甲型和戊型肝炎有顯著地冬春季高峰,但流行性甲型和戊型肝炎常發(fā)生在熱帶的雨季和亞熱帶/溫帶的夏秋季。散發(fā)指患者的絕對發(fā)生人數(shù)居于歷年來的一般水平,并且不同患者的發(fā)病不存在關聯(lián)性;流行指患者的絕對發(fā)生人數(shù)顯著多于歷年來的一般水平,并且不同患者的發(fā)病存在關聯(lián)性。
    甲型和戊型肝炎的基本傳播方式是糞-口傳播。甲型肝炎病毒只感染人類和有限的靈長類動物;但戊型肝炎病毒的宿主范圍更加廣泛,不僅感染人類和靈長類動物,還感染家畜、家禽和牲畜,如豬、雞、馬等。病毒在肝細胞中復制,經毛細膽管排入膽道再進入腸道,隨感染者的糞便排出體外。在已知的五個肝炎病毒中,甲型肝炎病毒的環(huán)境抵抗力最強,在酸性、堿性和低溫環(huán)境中均能長期存活,但對紫外線敏感;而戊型肝炎病毒的環(huán)境抵抗力相對較弱,離開腸道的弱堿性環(huán)境后迅速死亡,但凍存可長期存活。因此,散發(fā)性甲型肝炎的主要傳播方式包括接觸傳播、食品傳播;而散發(fā)性戊型肝炎的主要傳播方式限于食品傳播。流行性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主要傳播方式均水體傳播。通過被糞便污染的手和物品造成的傳播,分別稱為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被糞便污染的食品造成的傳播,謂之食品傳播;通過被糞便污染的水體造成的傳播,謂之水體傳播。
    人類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主要患病人群分別為青少年和中青年,老年人甲型肝炎少見但戊型肝炎常見。甲型和戊型肝炎的潛伏期(從感染到發(fā)病的時間)分別為3~8周和2~6周。最初均表現(xiàn)為發(fā)熱、乏力和食欲下降,嚴重者可出現(xiàn)惡心、嘔吐;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發(fā)熱的頻度分別為80%和40%;體溫很少超過39℃,持續(xù)時間多為1~2天,少數(shù)為3~5天,個別可達1周。乏力和食欲下降持續(xù)的時間通常分別為5~7天和7~10天。部分患者在發(fā)病后1周左右出現(xiàn)尿色加深,呈紅茶色,同時皮膚、鞏膜黃染。出現(xiàn)和不出現(xiàn)皮膚、鞏膜黃染者分別稱為黃疸型和無黃疸型肝炎;如果乏力、食欲下降進行性加重超過3周,皮膚、鞏膜黃染進行性加重超過2周,應考慮重型肝炎的可能。重型肝炎的進一步發(fā)展可出現(xiàn)危型肝炎,是導致肝炎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類型。甲型和戊型肝炎的自然病程分別為2~4周和4~8周;病死率分別為0.1%~0.3%和1%~3%。
    一旦被診斷為季節(jié)性肝炎,均需住院治療。住院的目的有三:
    第一,隔離的需要,甲型和戊型肝炎均為法定傳染病,其傳染期為發(fā)病后3~6周,隔離治療有助于防止疾病傳播和保護親友;
    第二,對癥和支持治療的需要,對癥治療可以減輕痛苦,支持治療有助于疾病恢復;
    第三,觀察病情的需要,有重型肝炎傾向的患者,早期發(fā)現(xiàn)和早期治療可阻止疾病進展和減少死亡風險。季節(jié)性肝炎通常不需要抗病毒治療。
    季節(jié)性傳染病的特異性預防措施有二:在高峰季節(jié)期間,如果與感染者有接觸,可采取被動免疫的方式,即接種免疫球蛋白來減少發(fā)病;在高峰季節(jié)之前,沒有與感染者接觸時,可采取主動免疫的方式,即接種疫苗來防止被感染。接種免疫球蛋白對甲型肝炎有預防作用,但對戊型肝炎無預防效能。目前已經有可用的有效的甲型肝炎疫苗,但還沒有被證實有效的戊型肝炎疫苗。因此,甲型肝炎可通過主動和被動免疫來預防,但戊型肝炎還沒有可靠的主動和被動免疫方法。預防季節(jié)性肝炎,特別是戊型肝炎的非特異性預防措施,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特別是勤洗手和吃熟食仍然是最基本的預防措施。
    三、重型肝炎的治療
    重肝的基本治療原則是: 營養(yǎng)與支持治療是基礎, 并發(fā)癥(感染、出血、腦病) 的防治是重點, 內科-人工肝- 肝移植綜合治療模式的選擇與應用是降低總體病死率的出路。早期強調及時診斷和早期治療, 努力遏制病情進展; 中期強調并發(fā)癥防治, 力爭為肝臟再生與自發(fā)恢復創(chuàng)造時間; 晚期則應正確處理并發(fā)癥, 積極為肝移植創(chuàng)造條件。
    1 基礎治療
    重型肝炎患者應收住重型肝炎監(jiān)護病房密切監(jiān)護。未昏迷患者的飲食以低蛋白、低脂、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維生素為主?;杳曰颊邞帽秋暪?,給予無蛋白流質 ,完全蘇醒 2周后,可逐漸增加蛋白質飲食。靜脈補充者以葡萄糖為主,可適當補充中 -長鏈脂肪乳,盡量保證熱量約 2000kcal/d。由于個別患者應用脂肪乳后出現(xiàn)血清膽紅素增高,該藥不宜長期使用,用量控制在 1g/(kg·d)以內。重型肝炎患者常存在低蛋白血癥、凝血功能障礙、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等,應及時糾正。
    2 減少肝細胞壞死,促進肝細胞再生
    目前使用的保肝、護肝藥物品種繁多,療效不一 ,在重型肝炎治療方面應用較多的有下列藥物:
    ①胰高血糖素 -胰島素聯(lián)合療法:有抗肝細胞壞死 ,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作用。常用劑量為 1mg胰高血糖素 + 10U正規(guī)胰島素 + 100g/L葡萄糖注射液 500ml靜脈滴注,1次 /d,10~ 14d為一個療程,注意滴注速度不宜太快;
    ②前列腺素 (PG)E1:可改善肝內循環(huán),抑制磷酸脂酶對肝細胞的破壞,抑制TNF的釋放,促進肝細胞的再生。PGE1的副作用較大,不易耐受,現(xiàn)已少用。最近,人們采用脂質體包裹PGE1(凱時 ),副作用明顯減輕,有效血藥濃度時間延長。常用劑量為 20~ 40μg加入 50g/L萄糖液中緩慢靜滴,或用微泵泵注,1次 /d, 7~ 14d為一療程;
    ③促進肝細胞再生的藥物:促肝細胞生長素可促進肝細胞DNA合成及肝細胞增殖,并抑制TNF的釋放,有減輕肝細胞壞死,修復肝組織及抗肝纖維化等作用。臨床觀察表明,早期應用效果較好,似可降低病死率。劑量為 100~ 200mg/d ,靜脈滴注,直至患者病情明顯好轉;
    ④解毒護肝藥:如還原型谷胱甘肽;其結構含有活性巰基,可與過氧化物、超氧離子等毒性物質結合,阻斷其對肝細胞的損傷作用。
    3 免疫調節(jié)治療
    3 . 1 免疫抑制劑治療 早年有較多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重型肝炎的報道,各家療效不一,一直存在爭議,近年來有趨于否定的趨勢。但最近也有報道,如果適應證選擇適當,部分病例可取得一定的效果。通常選擇發(fā)病早、病情進展迅速,而無并發(fā)證的急性或亞急性重型肝炎患者,采用中等劑量、短療程激素療法。有報道應用大劑量甘利欣治療早期重型肝炎并獲得較滿意的效果。甘利欣具有類激素樣作用,可迅速抑制重型肝炎強烈的免疫病理反應,阻斷肝細胞的繼續(xù)壞死,而無腎上腺皮質激素引起繼發(fā)感染和出血的危險。經驗是:早期大劑量應用, 6 0~ 8 0ml/d,分 1~ 2次靜脈滴注,病情改善后逐漸減量。需要注意的是,甘利欣有水、鈉潴留的副作用,在使用過程中應密切觀察。
    3. 2 免疫增強劑治療 近年來研究較多的是胸腺肽,其可糾正重型肝炎患者異常的免疫功能并減少繼發(fā)感染的發(fā)生,但療效仍有爭議。小牛胸腺肽或豬胸腺肽用量為 10~ 20mg/d,療程 2~ 3個月。胸腺肽α1(日達仙 )每次 1 .6mg ,皮下注射 ,療程 12d。個別患者應用胸腺肽后,病情有加重的傾向,因此,在重型肝炎的急性炎癥期要慎用。
    4 抗病毒治療
    在我國,重型肝炎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引起,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病毒復制,因此,對重型肝炎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是人們一直關注的問題。INF -α由于副作用明顯,使用后常見病情惡化,大多數(shù)學者不主張應用于重型肝炎的治療。膦甲酸鈉 (foscarnet)治療重型肝炎近期HBV-DNA陰轉率較高,但反跳明顯,現(xiàn)應用較少。目前報道較多的是拉米夫定 (lamivudine)和阿德福韋 (adefovir)。
    拉米夫定為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其主要抗病毒機制是抑制HBV的反轉錄酶和聚合酶,有效阻止病毒核酸的合成,從而抑制HBV -DNA復制。因其抑制HBV作用較強,副作用較低,已有一些應用于重型肝炎治療的報道。但是,拉米夫定容易引起HBV發(fā)生YMDD等變異而產生耐藥性,導致肝功能的再次損害,對免疫受損的患者也可引起重型肝炎。阿德福韋是一種新的核苷類抗病毒藥物 ,可抑制HBV -DNA多聚酶,其作用位點與拉米夫定不同,對耐拉米夫定的HBV也產生較好的抑制作用,目前已被較廣泛地應用于拉米夫定耐藥株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研究和治療,獲得較好的效果。
    最近,一些學者已將阿德福韋應用于拉米夫定耐藥株引起的重型肝炎的治療,證明其能夠抑制對拉米夫定耐藥的HBV的復制 ,并成功地使重型肝炎患者病情恢復,部分患者不再需要進行肝移植。因此有學者建議 ,對拉米夫定耐藥株引起的重型肝炎應及早應用阿德福韋治療。恩替卡韋: 一種環(huán)戊基鳥苷類似物,是HBVDNA 聚合酶的有效抑制劑,可抑制病毒DNA 復制的啟動和延長步驟。它可以選擇性地抑制HBV DNA ,而對其他DNA 病毒抑制作用較小或無。體內和體外實驗均表明,該藥物對LVD 耐藥的病毒株也有明顯的抗病毒作用??共《局委煹臅r機:
    (1) HBV DNA 定性為陽性或者定量結果為5log以上;
    (2) 應早期、及時用藥,研究觀察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應用拉米夫定(LVD) 治療,可以獲得較高的存活率,而對于晚期患者,并不能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病死率;
    (3) 應在黃疸水平不特別升高的情況下用藥: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在重型肝炎患者膽紅素水平上升至20mg/ dl (342μmol/ L) 前應用LVD 進行抗病毒治療,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但在膽紅素水平超過此值時,治療效果不佳;
    (4) 如果是出現(xiàn)LVD 耐藥的患者應盡早行其他抗病毒藥物替代治療,如阿德福韋(ADV) 等,以免加重病情,并有學者建議有1~3 個月的藥物交迭期,尤其對于有肝硬化的患者。
    5、 人工肝支持治療
    人工肝臟是借助體外機械、化學或生物性裝置, 暫時及部分替代肝臟功能, 從而協(xié)助治療肝功能不全、肝衰竭或相關肝臟疾病的方法。目前根據(jù)其組成和性質主要可分為3 類:(1) 非生物型又稱物理型,主要通過物理或機械的方法進行治療, 包括血漿置換、血漿膽紅素、氨及藥物灌流吸附、血液濾過、分子吸附再循環(huán)系統(tǒng)(MARS) 等;(2) 生物型, 將生物部分, 如同種及異種肝細胞與合成材料相結合組成特定的裝置, 患者的血液或血漿通過該裝置進行物質交換和解毒轉化等;(3)混合生物型, 由生物與非生物型結合組成的具有兩者功能的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也有人認為, 血漿置換等方法, 在去除有害物質的同時, 補充了凝血因子等生物活性成分, 可單獨歸為一類, 即中間型或過渡型人工肝, 但三型分類法可能更簡明和被普遍認可。
    人工肝的用途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通過人工肝支持, 為重型肝炎或早期肝衰竭時的肝細胞再生創(chuàng)造時間, 使可逆性肝損傷患者肝功能得到恢復, 從而渡過危險期避免肝移植;
    (2) 通過暫時改善患者身體狀況與生化凝血指標等手術條件, 減緩病情進展, 延長生存時間, 從而為肝移植創(chuàng)造條件和時間。人工肝是重型肝炎肝移植的重要橋梁, 及肝移植后的最初無功能狀態(tài)的輔助措施;
    (3) 作為輔助措施有助于行肝極量切除術, 或作為肝臟特殊或應激情況下的輔助治療手段。如有了人工肝的支持, 一個肝癌患者瘤灶切除的范圍可能適當放大、切除更徹底, 剩余的肝臟可通過人工肝支持避免肝衰竭。
    人工肝技術發(fā)展迅速, 今后趨勢將從單一治療模式向多種方法聯(lián)合或序貫應用發(fā)展, 包括非生物型人工肝方法的聯(lián)合應用、非生物人工肝和生物人工肝結合的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的應用。國內外人工肝治療重型肝炎肝衰竭的臨床應用顯示, 病情早中期治療效果好于晚期, 該方法用于治療重型肝炎肝衰竭是安全可行的, 患者癥狀減輕, 生存時間延長, 存活率提高, 等待肝移植的機會增加, 血膽紅素及血氨水平顯著降低, 肝功能指標改善, 顱內壓下降, 腦水腫減輕, 意識障礙及肝性腦病改善。但不同人工肝配合藥物治療重肝肝衰竭的確切效果仍有待于大樣本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的證實。尤其生物人工肝目前正在臨床試驗階段,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正在觀察。
    6 、肝臟移植
    肝移植是肝衰竭的最終和最有效的治療手段。近年來采用核苷類似物、高效價抗乙肝免疫球蛋白進行移植前后抗病毒治療明顯提高了HBV 感染所致的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的成功率, 甚至徹底清除了體內乙肝病毒。目前該技術基本成熟, 移植的成功率穩(wěn)步提高。但由于肝移植費用昂貴、供體缺乏, 在我國的應用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