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看誰抓得多》課后反思

字號:


    活動中這兩個目標中都蘊涵了數(shù)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主動探索的經(jīng)驗獲得和對事物歸納總結能力的提高,體驗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以下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看誰抓得多》課后反思,歡迎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出國留學網(wǎng)查看。
    教材分析:
    《看誰抓得多》是大班建構式課程中的一個科學活動,本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是幼兒生活中常會遇到的事情。而《綱要》中也指出把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依據(jù),所以本次活動非常適合大班的幼兒探索。在平時的活動中孩子們往往只注重于對物體的抓握動作的反復操作,而忽視了對一些規(guī)律性東西經(jīng)驗的提升,在這個活動中,不僅讓孩子操作,也讓孩子記錄,更讓孩子從中觀察、比較、分析,從而得出結論。讓孩子在做的過程中體驗科學規(guī)律,使本來無意識的操作變?yōu)榱擞幸庾R的探索,使活動變得生動有趣。
    活動情況:
    一、目標定位:
    1.學習用數(shù)字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
    2.學習多角度地思考問題,能有計劃地進行活動。
    二、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觀察操作材料,了解操作材料的特點。(教室分別提供雪花片、小積木和塑料插片)
    (二)怎樣玩,引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教室介紹操作要求:讓孩子在每種積木中抓一把,然后數(shù)一數(shù)多少個,并做記錄。要求自己的記錄能讓別人看懂。
    (三)集體操作,學習記錄。
    幼兒自由操作并記錄。幼兒操作期間教室做巡回觀察。
    (四)交流發(fā)現(xiàn)。
    1.請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情況。
    2.觀察怎樣的記錄方式更恰當。
    3.發(fā)現(xiàn)因玩具大小不同所以抓的數(shù)量多少也不同。教室小結:玩具大抓得少,玩具小抓得少。
    4.教師操作抓玩具,并數(shù)一數(shù),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同樣的玩具手的大小不同抓得玩具多少也不同。手大抓得玩具多,手小抓得玩具少。
    (五)第二次操作。
    1.教師提出要求:如何讓自己能抓到更多的積木。
    2.幼兒操作。
    3.交流總結
    活動反思:活動中這兩個目標中都蘊涵了數(shù)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主動探索的經(jīng)驗獲得和對事物歸納總結能力的提高,體驗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在科學教育中,討論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但是,討論的時機選擇在操作的不同時間,就會對幼兒的具體操作及思維活動起不同的作用。在本次活動中我一直猶豫于是否該告訴幼兒記錄的方法。在第一次活動時我沒有告知,發(fā)現(xiàn)孩子們剛開始記錄時有些盲目,所以在第二次執(zhí)教時我還是讓幼兒做適當?shù)挠懻撛撊绾斡涗?,讓幼兒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注重了幼兒之間經(jīng)驗的交流與分享,通過這些碰撞來激發(fā)孩子思維的火花讓孩子帶著目的去操作。通過操作之后讓孩子們自己驗證了怎樣的記錄方式更恰當。在科學活動中教師提出的要求一定要簡潔精煉,在第二次操作時我沒有給孩子們提出要求,只是在操作之后讓孩子們說說怎樣抓得更多,所以孩子們有些答不上來。如果把這個要求放到第二次操作活動之前效果會更好一些。另外科學活動中教師的小結也是不可少的,這是對幼兒知識經(jīng)驗的總結與提煉??偟膩碚f,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是挺高的,目標達成度也還不錯!
    小編精心推薦
    科學教師工作總結 |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 科學教學反思
    
    小編精心推薦
    科學教師工作總結 |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 科學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