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正處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強,教師應當注意了解幼兒的每一個優(yōu)點和長處,發(fā)現(xiàn)幼兒的每一點進步。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一篇關于幼兒園中班教案:學會表達愛,僅供參考。更多文章盡在出國留學網(wǎng)。
活動背景:
《給媽媽的甜蜜》是小班主題“我愛我家”下的一次語言活動,此活動以一個關于表達愛的故事為主線,以小松鼠給媽媽和外婆送禮物為線索,讓孩子們在感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長輩的愛的同時也學會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愛的情感。這也是我園語言項目組的一次活動,本學期我們語言項目組的重點研究是關于集體活動中的提問與回應的問題,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重點關注了教師的提問與回應。
實錄一:
活動開始,教師笑瞇瞇地問道:“巧克力是甜的,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甜甜的呀?”孩子們零星地舉起手,第一個孩子說:“豆沙是甜甜的。”教師予以肯定:“對,豆沙是甜的?!钡诙€小朋友說道:“棒棒糖?!苯處燑c點頭說道:“恩,棒棒糖也是甜的。”第三個孩子說道:“草莓是甜甜的。”第四個孩子說道:“蘋果是甜甜的。”……這時老師又問道:“剛說的草莓、蘋果都是水果,除了這些還有什么是甜的?”
實錄二:
在播放第三段前,教師問道:“你們猜猜看,小松鼠和媽媽會送什么禮物給奶奶呢?”一個孩子說道:“可能是蘋果。”教師予以肯定后又問:“除了吃的以外還會送什么?”又一個孩子說:“棒棒糖。”老師無奈又說:“剛才說了除了吃的?”第三個孩子說道:“送衣服?!苯處熣f道:“送暖暖的禮物。”播放第三段后,教師問道:“媽媽給外婆送了什么禮物?”一個孩子說:“媽媽給外婆送了圍巾?!苯處熁貞溃骸澳愕男⊙劬吹恼孀屑殻瑡寢屗土艘粭l長長的軟軟的圍巾。”
分析:
從以上的實錄中,可以看出教師的提問還是比較開放性和針對性的,給了幼兒一定的思考空間。教師也比較尊重孩子,在回應幼兒的時候基本采取肯定鼓勵的回應,但是在回應上還是需要再思考。
1、回應要有提升性
在實錄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重復孩子的話還是比較多的。對于孩子的回答只有單純的重復,沒有及時提升孩子零散的經(jīng)驗。在活動中孩子說的方面大多是水果等,教師在后面進行了追問,可是效果并不明顯。如果在孩子說道水果的時候,教師就提升:“原來水果也是甜甜的。除了水果還有什么也是甜的呢?”我想這樣就給孩子一個明確的方向,這比出現(xiàn)問題了再去解決要事半功倍。
2、回應要有針對性
有時候,我們教師知道要去回應孩子,但是回應的內容往往缺乏針對性。實錄中也可以看出孩子完整回答的并不多,有一個孩子回答道:“媽媽給外婆送了圍巾。”教師的回應是:“你的眼睛看的真仔細。”其實如果這時候教師說道:“你的話說得真完整。”那么勢必給下面的孩子一種暗示,那么孩子在表達方面就會注意要完整表達了。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教學計劃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教學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