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源于心,愛,生于情。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出國留學(xué)網(wǎng)整理了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簡短),歡迎參考。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1
田義華,女,廣元市元壩區(qū)沙壩鄉(xiāng)紅寨村九組村民。2008年9月,在外打工的田義剛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癥。經(jīng)過醫(yī)院診治,醫(yī)院提出要延續(xù)生命必須換腎。對田義剛來說,如果不能早日進行腎移植,他的生命只能以分鐘計數(shù)了。當他的妹妹田義華得知后,毅然決定把自己的一個腎捐給哥哥。她的決定遭到其丈夫堅決反對,并提出捐腎就離婚。田義華沒有因此而改變,一方面她不斷和丈夫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積極實施自己決定;此舉終究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她不僅捐出了一個腎,還把全部存款拿來支付換腎手術(shù)費用,拯救了哥哥的生命。田義華也是遠近聞名的孝順媳婦。其公公去世得早,丈夫又長年在外打工,她便擔(dān)負起了照顧孩子和患病婆婆的重擔(dān)。婆婆一直以來身體不太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口齒不清楚,行動不便。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而田義華悉心照料著婆婆,毫無怨言,無悔付出,為老人喂飯,梳頭,端屎端尿……十多年如一日,直到婆婆去世。她用無私的雙手托起了婆婆的老年生活,她用自己善良的心照亮了家里的每一個角落。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2
董昌友,男,1949年出生,中共黨員,鄂城區(qū)澤林鎮(zhèn)余山下村村民。其父在三年自然災(zāi)害期間,把毫無血緣關(guān)系的孤寡老人接到家中當自己的母親一樣照顧,父親去世后董昌友夫婦接過愛心和孝心的接力棒。為了方便照顧老人,他們將自己的母親送到三弟家贍養(yǎng)。
家里條件拮據(jù),他們寧愿自己餓著肚子干活也要讓老人吃上米飯;家里無錢買藥治療老人腎炎,董昌友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親自到白雉山采摘草藥,一采就是10年,老人在董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腎炎奇跡般的痊愈了。老人怕拖累董昌友一家曾幾次想絕食自殺,董昌友夫妻那幾天輪流日夜守在她身邊,耐心開導(dǎo)老人。為了讓老人解開心結(jié),董昌友夫婦專門用人力車拖著老人到城里、西山公園等處游玩。他們把老人當成自己的親奶奶,50多年來,接力悉心照料老人至103歲。
董家兩代人孝行善舉感動眾生,董昌友被評為鄂州市第二屆“孝老愛親模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