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國家馬來西亞,匯集了各個國家的美食,是世界聞名的美食之都。前往馬來西亞旅游,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告訴你馬來西亞旅游吃什么?歡迎閱讀。
1. 咖哩叻沙湯面 (Curry Laksa)
咖哩叻沙,其實(shí)就是咖哩湯面。
中馬人稱之為咖哩叻沙,
檳城人則稱之為咖哩面。
其湯底是以各式香料
(如辣椒、南姜、蒜蓉、蝦米、香茅等 )
多個小時熬出來的濃味辣湯,
加上椰汁是其經(jīng)典之處。
湯底熬好,放入面條,
配以魚丸、豆腐卜、蚶等,
有的還會加滑雞 (上圖) 、叉燒。
2. 蝦面 (Har Mee)
蝦面,
顧名思義,是以蝦為主的湯面。
湯底是用大量蝦頭蝦殼,
還有豬骨和冰糖熬出來的,加入辣味。
面為主食,蝦和肉絲為配料。
辣得來,蝦味很濃很鮮,
喜歡蝦的朋友這道湯面,
你會喜歡。
3. 亞三叻沙(Assam Laksa)
亞三叻沙(Assam Laksa)是其中必點(diǎn)的美食之一,
檳城的亞三叻沙(Assam Laksa)
入選2011年CNN全球Top 50美食第7名,
可見它的名譽(yù)度有多高了!
湯頭濃郁不寡淡,
粉條軟糯很綿彈,
而且它是清真食品哦。
4. 炒粿條 (Char Kway Teow)
粿條,是河粉的另一個名稱。
馬來西亞華人習(xí)慣稱炒粿條為 char kway teow,
好像是以潮州/閩南話發(fā)音,
有些人譯音為“炒貴刁”。
雖說名為炒粿條,
大部分人喜歡的吃法是面條和粿條一起炒。
5. 肉骨茶 (Bak Kut Teh)
肉骨茶起源于吉隆坡附近的一個港口 – 吧生。
據(jù)說,
古時的吧生港口聘有很多華人做苦工。
為了補(bǔ)充體力,
興起了一種用各種藥材、
豬骨和豬肉久熬出來的湯,拌飯吃。
所以,名為“肉骨”。
6. 豬肉粉
滑滑流口的粿條加入用豬骨熬出來的清湯內(nèi),
和一般濃口味的大馬食物比較起來,
顯得清淡樸實(shí)得多。
不敢吃煎炒熱辣毒的食物的朋友,
粿條湯是首選。
7. 云吞干撈面
港式云吞面講究湯的鮮甜和云吞餡的豐美。
馬來西亞云吞的肉餡沒港式的肥大,
盛云吞的湯也不是主角。
馬來西亞云吞面講究的似乎是撈汁的美味和獨(dú)特。
另外,
加料云吞干撈面很常見,
滑雞、燒雞、姜鴨、叉燒、燒肉、冬菇雞腳、咖哩干撈、
各式各樣,
任君“加料”!除了撈汁,
其他材料的豐富美味,
也是評估馬來西亞云吞面的條件。
8. 海南雞飯
海南雞以及雞內(nèi)臟,肉質(zhì)鮮甜,香氣十足。
雞肉爽滑帶點(diǎn)皮,煮得透亮,
不是肉雞那種綿柴的口感,
雞肉盤底全是醬油,
再蘸著自制的醬料,
雞油飯粒粒飽滿,
在加上鹵雞腳或雞蛋,
依然是一頓相當(dāng)豐盛的午餐或晚餐。
9. 娘惹糕(Kuih)
娘惹糕是一款馬來西亞點(diǎn)心,
有多種顏色,
形狀嬌小,
一口就可以吞下去。
10. 曼煎糕(Apam Balik)
曼煎糕是一款甜食煎糕,
傳統(tǒng)口味一般由糖、
花生和玉米煎制而成,
新口味也在逐漸形成
11. 炸香蕉糕
炸香蕉糕是馬來著名的一道美食。
油炸的香蕉有助于香蕉內(nèi)的天然糖分解,
使香蕉更甜。
馬來西亞的一些還會在表面涂上一層奶油面糊,
愛吃甜食的游客千萬不要錯過哦。
12. Ais kach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