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紅樓導游詞

字號:


    紅樓最初是清政府設立的湖北咨議局局址,咨議局是清朝末年,為了預備君主立憲,而在各省設置的議事咨詢的民意機構,以下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武漢紅樓導游詞,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
    歡迎各位來辛亥革命博物館參觀!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由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一次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由于1911年是農歷辛亥年,所以把這場革命稱為辛亥革命。大家知道嗎?這場革命首先就是在我們湖北武昌爆發(fā)的。各位來到的所在,正是中國一段舊歷史的終點,也是中國一個新紀元的開端。通俗地講,這里推翻了清朝,開創(chuàng)了民國,打倒了皇帝,催生了總統(tǒng)。
    我館位于武昌,背靠蛇山,面向首義廣場,占地約28畝。它的主體建筑就是各位眼前看到的這幢房子,因為它紅墻紅瓦,人們稱之為紅樓。
    紅樓最初是清政府設立的湖北咨議局局址,咨議局是清朝末年,為了預備君主立憲,而在各省設置的議事咨詢的民意機構,它的建筑風格摹仿西方議會大廈,1910年建成。1911年10月10日也就是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孫中山先生領導下的湖北地區(qū)的革命黨人,成功地發(fā)動了武昌起義。第二天,就在這兒組建了鄂軍都督府,都督府發(fā)布文告,宣布建 立中華民國。義聲所播,全國響應,從而一舉結束了帝制, 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紅樓因此被譽為“民國之門”。
    在紅樓后面,這組灰色的房子叫議員公所,是當年咨議局議員們生活起居場所。目前在復原維修之中,沒有對外開放。樓前是同心廣場,寓意是“兩岸一心,和平統(tǒng)一”。
    1961年,紅樓經(jīng)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jīng)過多年的建設,我館已成為紀念辛亥革命的標志性景點和全國有名的教育基地。
    我館布置有兩個基本陳列:一個是以鄂軍都督府舊址,也就是紅樓為載體,布置的《鄂軍都督府舊址復原陳列》,各位將會看到鄂軍都督府成立初期的機構和格局;另一個是布置于西配樓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它展現(xiàn)了武昌起義的歷史過程。
    我們首先從《舊址復原陳列》開始。
    從《格局圖》中,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到軍政府成立初期的政府組織結構,這是非常簡單的政府雛形了。共設五個部,即參謀部、軍令部、軍務部、民政府、外交部,還有黎都督起居室、總監(jiān)察長室、各部稽查長室等,但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地方政府,卻改變了中國近代歷史的進程。
    鄂軍都督府會議廳原來是咨議局議事堂。武昌起義第二天,也就是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黨人和起義官兵在此集會,推舉原清軍第21混成協(xié)統(tǒng)領黎元洪為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