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司法考試快開始啦!小編在這里為考生們整理了2018年司法考試《刑法》章節(jié)考點預習,希望能幫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考試資訊,請關注出國留學網的及時更新哦。
2018年司法考試《刑法》章節(jié)考點預習:緊急避險
緊急避險
【相關法條】
第二十一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fā)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一款中關于避免本人危險的規(guī)定,不適用于職務上、業(yè)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知識要點】
分洪是緊急避險的適例。
緊急避險的本質是避免現(xiàn)實危險、保護較大或同等法益。
注意:刑法理論界的傳統(tǒng)觀點認為,緊急避險行為所引起的損害應小于所避免的損害。
1.正在發(fā)生現(xiàn)實危險
(1)危險的來源:自然力量、動物侵襲、危害行為。
(2)危險的限定:現(xiàn)實危險不包括職務上、業(yè)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所面臨的對本人的危險。
(3)危險的現(xiàn)實性:客觀存在的危險正在發(fā)生。
2.假想避險
客觀上不存在現(xiàn)實危險,但行為人錯誤地認為存在現(xiàn)實的危險,進而實施避險行為的,是假想避險。對于假想避險,按照事實認識錯誤的原則處理。
3.出于不得已而損害另一法益
(1)不得已:對于正在發(fā)生危險,沒有其他合理的方法排出危險,只能損害另一較小或者同等法益,才能保護面臨危險的法益。
(2)損害另一法益:通常是指損害第三者的法益,而不是針對危險來源本身造成損害。法律敎育 網
4.避險意圖
注意:為了保護非法利益,不允許進行緊急避險。例如,脫逃犯為了逃避公安人員的追捕而侵入他人住宅,不能認定為緊急避險,而成立非法侵入住宅罪。
5.沒有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
(1)保護的利益大于損害的利益也有可能超過必要限度。例如,為防止森林火災蔓延,根據具體情形,砍伐10米左右的樹木制造隔離帶即可,但行為人下令砍伐樹木500米以制造隔離帶。
(2)不得已損害同等法益的,也不一定超過了必要限度。因為如果保護甲法益的唯一方法就是損害同等的乙法益,那么,這種行為就沒有實質利益,整體上沒有法益侵犯,難以成立犯罪。
避險過當:避險行為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避險過當不是獨立罪名,不能定"避險過當罪",也不能定"避險過當致人重傷罪"、"避險過當致人死亡罪"等。對于避險過當?shù)?,應當酌情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附:正當防衛(wèi)和緊急避險的簡要比較:
侵害或風險 應對措施 結論
人的不法侵害(甲殺乙) 乙反擊甲 正當防衛(wèi)
乙轉嫁危險于丙 緊急避險
動物侵害 甲唆使狗咬乙或甲過失使狗咬乙 乙反擊狗 正當防衛(wèi)
乙轉嫁風險于丙 緊急避險
野狗自發(fā)咬乙 乙反擊狗或轉嫁風險于丙 緊急避險
自然災害 乙防御災害或轉嫁風險于丙 緊急避險
【經典考題】(2009年試卷二第4題)甲遭乙追殺,情急之下奪過丙的摩托車騎上就跑,丙被摔骨折。乙開車繼續(xù)追殺,甲為逃命飛身跳下疾駛的摩托車奔入樹林,丙一萬元的摩托車被毀。關于甲行為的說法,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屬于正當防衛(wèi) B.屬于緊急避險
C.構成搶奪罪 D.構成故意傷害罪、故意毀壞財物罪
解析: 本題主要考核正當防衛(wèi)與緊急避險的區(qū)分問題。
1.本案中甲的行為是指"奪走丙的摩托車并致丙摔成骨折"以及"致使丙的摩托車被毀"的行為,該行為侵犯了丙的利益,而丙是無辜的第三者,不屬于不法侵害人,所以甲的行為不可能是正當防衛(wèi)。A選項錯誤。
2.甲遭到乙追殺,面臨正在發(fā)生的生命危險,為了避免這一危險,不得已損害了第三者丙的利益,該行為盡管奪走、毀壞了丙的財物并導致丙受傷,但卻保護了甲的生命,即保護的法益大于犧牲的法益,所以屬于緊急避險行為。B選項正確。
3.既然甲的行為屬于緊急避險行為,那么該行為就不具有違法性,也就不可能成立搶奪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毀壞財物罪。CD選項錯誤。
本題正確答案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