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參加心理咨詢師考試的考友們,出國留學網(wǎng)為您整理了“2018年三級心理咨詢師考試模擬試題”供您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您!祝您考試順利!更多有關心理咨詢師考試的信息,請關注本網(wǎng)站的及時更新!
2018年三級心理咨詢師考試模擬試題一
1.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 A )。
A.兒童期個體的心理發(fā)展
B.從嬰兒到成年的認知發(fā)展
C.個體從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發(fā)展現(xiàn)象
D.從出生到死亡的人格變化
2.狹義的心理發(fā)展是指( D )。
A.心理的種系發(fā)展
B.心理的種族發(fā)展
C.社會團體的心理發(fā)展
D.個體心理發(fā)展
3.個體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 A )。
A.人生全過程各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發(fā)展特點
B.人生全過程各個年齡階段的認知發(fā)展特點
C.從動物到人的心理變化
D.從幼兒到成人的心理變化
4.心理發(fā)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B )。
A.人群中每個人的心理發(fā)展水平是不一樣的
B.人一生的心理發(fā)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進的
C.各種心理過程的發(fā)展速率不同
D.人一生各個階段智力發(fā)展的速率不同
5.第一發(fā)展加速期是指( A )。
A.從出生到幼兒期
B.從幼兒期到童年期
C.從童年期到青春期
D.從青春期到青年期
6.第二發(fā)展加速期是指( C )。
A.幼兒期
B.童年期
C.青春發(fā)育期
D.青年期
7.心理發(fā)展進程表現(xiàn)為( D )。
A.只有連續(xù)性,沒有階
B.只有階段性,沒有連續(xù)性
C.既沒有連續(xù)性,又沒有階段性
D.既有連續(xù)性,又有階段性
8.普萊爾(w.Preyer)是( B )的奠基人。
A.科學心理學
B.科學兒童心理學
C.科學發(fā)展心理學
D.科學社會心理學
9.科學兒童心理學的奠基人是( C )。
A.馮特
B.奧爾波特
C.普萊爾
D.弗洛伊德
10.科學兒童心理學建立的時間為( B )年。
A.1879
B.1882
C.1900
D.1905
11.科學兒童心理學建立的標志是( C )。
A.達爾文于1876寫成《一個嬰兒的傳略》
B.馮特于1879年在德國萊比錫成立心理學實驗室
C.普萊爾于1882年出版《兒童心理》一書
D.霍爾于1922年出版《衰老:人的后半生》
12.發(fā)展心理學取代“兒童心理學"的重要標志是( A )。
A.1957年美國的《心理學年鑒》用“發(fā)展心理學"取代“兒童心理學”作為章的名稱
B.20世紀30年代美國出版了《發(fā)展心理學》
C.20世紀30年代美國出版了《發(fā)展心理學概論》
D.1 922年霍爾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
13.在短的相同時間段內,同時考查不同年齡組群被試者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和發(fā)展水平,以了解隨年齡增長被試組間的心理變化。這種研究方式叫( A )。
A.橫斷研究
B.縱向研究
C.個案研究
D.因果研究
14.最常用的設計方式是( A )。
A.橫斷研究
B.縱向研究
C.個案研究 D組群研究
l5.在較長的時間系列內對被試個體或同一被試組群進行定期的系統(tǒng)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隨時間進程而發(fā)生的連續(xù)變化。這種研究方式叫( B )。
A.橫向研究
B.縱向研究
C.相關研究
D.因果研究
16.橫斷研究和縱向研究相結合的交叉設計,其特點包括( A )。
A.兼有橫斷研究和縱向研究兩方面的優(yōu)點
B.兼有橫斷研究和縱向研究兩方面的缺點
C.是一種完美無缺的設計方式
D.在無法實施橫斷研究或縱向研究后迫不得已選擇的一種研究方式
17.遺傳決定論的代表人物是( B )。
A.達爾文
B.高爾頓
C.華生
D.施太倫
18.環(huán)境決定論的代表人物是( C )。
A.達爾文
B.高爾頓
C.華生
D.施太論
19.相互作用論的代表人物是( A )。
A.皮亞杰
B.普萊爾
C.吳偉士
D.施太倫
20.皮亞杰的心理發(fā)展觀認為心理起源于( C )。
A.先天的成熟
B.后天的經(jīng)驗
C.動作
D.吸吮
21.動作或活動的結構或組織叫( A )。
A.圖式
B.同化
C.順應
D.平衡
22.主體將環(huán)境刺激信息納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圖式之中,以加強和豐富原有的認知結構。這個過程叫( B )。
A.整合
B.同化
C.順應
D.平衡
23.主體已建立的認知結構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或創(chuàng)造新的認知結構,以適應環(huán)境的需要。這個過程叫( C )。
A.整合
B.同化
C.順應
D.平衡
24.皮亞杰認為影響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基本因素包括( A )。
A.成熟、經(jīng)驗、社會環(huán)境和平衡
B.圖式、同化、順應和平衡
C.圖式、物理經(jīng)驗扣數(shù)理一邏輯經(jīng)驗
D.成熟、經(jīng)驗、同化、順應
25.皮亞杰把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劃分為( C )個階段。
A.2
B.3
C.4
D.5
26.處于感知運動階段的兒童的特征主要是( A )。
A.只限于對當前直接感知的環(huán)境施以動作
B.開始能夠運用語言或符號來代表他們經(jīng)歷的事物
C.獲得了守恒概念
D.思維具有可逆性
27.客體永久性是指( D )。
A.客體是永久存在的
B.前運算階段兒童具有的思維特征
C.客體的耐用性
D.當某一客體從兒童視野中消失時,兒童知道該客體并非不存在了
28.泛靈論是指( A )。
A.兒童認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B.兒童認為所有動物都是有生命的
C.兒童認為所有生物都是有生命的
D.兒童的思維還沒有掌握守恒的概念
29。皮亞杰所說的守恒是指( B )。
A.客體永久性
B.不論事物的形態(tài)如何變化,兒童都知道其本質是不變的
C.物質的總能量是不變的
D.物質的形態(tài)不會改變
30.皮亞杰把兒童道德認知發(fā)展階段劃分為( C )。
A.信任一懷疑、自主一羞恥、主動一內疚、勤奮一自卑
B.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C.前道德判斷階段、他律道德判斷階段、自律道德判斷階段
D.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后習俗水平
31.處于前道德判斷階段的兒童的特征主要是( A )。
A.尚不能進行道德判斷
B.注重行為的后果
C.注重行為的動機
D.以父母的標準進行判斷
32.處于自律道德判斷階段的兒童的特征主要是( D )。
A.尚不能進行道德判斷
B.進行道德判斷時主要依據(jù)行為的物質后暴
C.道德判斷受兒童自身以外的價值標準所支配
D.道德判斷受兒童自己的主觀價值標準所支配
33.艾里克森把人格發(fā)展分為( D )個階段。
A.3
B.4
C.6
D.8
34.艾里克森劃分人格發(fā)展階段的標準是( B )。
A.力比多
B.心理社會危機
C.自我的調節(jié)作用
D.心理防御機制
35.艾里克森認為嬰兒前期(0歲--2歲)的主要發(fā)展任務是( A )。
A.獲得信任感,克服懷疑感
B.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恥感
C.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
D.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
36.艾里克森認為嬰兒前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A )。
A.希望品質
B.意志品質
C.目標品質
D.能力品質
37.艾里克森認為嬰兒后期(2歲.--4歲)的主要發(fā)展任務是( C )。
A.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
B.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
C.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恥感
D.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
38.艾里克森認為嬰兒后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C )。
A.希望品質
B.意志品質
C.目標品質
D.能力品質
39.艾里克森認為幼兒期(4歲~7歲)的主要發(fā)展任務是( B )。
A.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
B.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
C.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恥感
D.獲得親密感,這無獨感
40.艾里克森認為幼兒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C )。
A.希望品質
B.意志品質
C.目標品質
D.能力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