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個人簡歷

字號:


    諸葛亮是歷史上有名的智者,你想更深入的了解一下他嗎?那不如一起看看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諸葛亮個人簡歷”,歡迎大家閱讀,供您參考。更多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出國留學(xué)網(wǎng)。
    諸葛亮個人簡歷
    諸葛亮(181年8月10日巳時,即辛酉年丙申月癸丑日丁巳時—234年10月8日),字孔明,三國時期蜀漢名相,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發(fā)明家。東漢末期徐州瑯琊陽都人(今山東省沂南縣)。青年時耕讀于南陽郡,地方上稱其臥龍、伏龍。后受劉備三顧茅廬邀請出仕,促成孫劉聯(lián)盟和建立蜀漢政權(quán)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劉備死后,諸葛亮受封爵位武鄉(xiāng)侯,輔佐劉禪,成為蜀漢政治、軍事上的實際領(lǐng)導(dǎo)者。先后五次率軍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時病逝于五丈原,追謚為忠武侯。后世常尊稱諸葛亮為武侯、諸葛武侯。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忠臣與智者之代表。
    生平事跡
    躬耕南陽
    諸葛亮父親諸葛圭早逝,諸葛亮與其弟諸葛均便由叔父諸葛玄撫養(yǎng)。后來朝廷選朱皓代替諸葛玄之職,而諸葛玄又與荊州牧劉表有舊交,便帶同諸葛亮前往依附。諸葛玄去世后,諸葛亮和弟弟隱居南陽臥龍崗,晴耕雨讀。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dāng)時的人對他的自評多不以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韜相信他的才干。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中原地區(qū)軍閥混戰(zhàn),士大夫大批來到荊州避戰(zhàn)。諸葛亮與當(dāng)時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結(jié)交。黃承彥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丑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聞你選擇妻子;我有一丑女兒,黃頭發(fā)、黑皮膚,而才華堪相配于你。)”諸葛亮答應(yīng)這門親事后,立即迎娶黃氏。當(dāng)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鄉(xiāng)間有諺語為證:“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丑女。”
    草廬對
    主條目:草廬對
    當(dāng)時,劉備依附于劉表,屯兵于新野。后來司馬徽與劉備會面時,表示:“儒生俗士,豈識時務(wù)?識時務(wù)者為俊杰。此間自有臥龍、鳳雛。(那些儒生乃見識淺俗之士,豈會認識時勢事務(wù)?認識時勢事務(wù)者才能成為英俊豪杰。此時間自然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tǒng))。)”亮又受徐庶推薦,劉備希望徐庶引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此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使他屈就致于此。將軍宜枉屈尊駕以顧望。)”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史稱“三顧茅廬”)。與亮相見后,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他提問:“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quán)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zhàn)略。這篇論說后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后大贊,力邀諸葛亮相助,于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guān)系也日漸親密。關(guān)羽、張飛等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fù)言?!标P(guān)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諸葛亮于208年時,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后數(shù)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
    過江作說
    當(dāng)時,劉表因妻家所影響,對長子劉琦漸漸不悅。劉琦十分敬重諸葛亮,數(shù)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shù),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迫使諸葛亮授以對策,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nèi)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劉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江夏的黃祖被孫權(quán)討死,劉琦便自薦為江夏太守,出走江夏。
    208年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后,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dāng)陽長坂坡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quán)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亮主動請纓出使向?qū)O權(quán)求救。到達柴桑后,諸葛亮面見孫權(quán),先用二分法給孫權(quán)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原抗衡,不如早與之絕”,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dāng),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孫權(quán)反問諸葛亮為何劉備不投降,諸葛亮便抬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jié),絕不投降,以向?qū)O權(quán)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quán)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也擔(dān)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zhàn)斗。諸葛亮最后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guān)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xí)水戰(zhàn),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的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quán)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zhàn)。諸葛亮便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在赤壁之戰(zhàn)大敗,回師北還。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于十二月平定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駐于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zé)調(diào)整賦稅,充實軍資。211年,益州牧劉璋派軍議校尉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蕩寇將軍關(guān)羽、討虜將軍張飛等鎮(zhèn)守荊州。至下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云等入蜀助陣,留關(guān)羽負責(zé)荊州防務(wù),并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并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zé)鎮(zhèn)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漢中之戰(zhàn)時,諸葛亮在成都替前線屢敗屢戰(zhàn)的劉備提供資援。220年,魏王曹丕稱帝。221年,群臣聽聞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yīng),諸葛亮用耿純游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于是劉備才答應(yīng)。劉備稱漢中王后,諸葛亮官拜丞相錄尚書事,假節(jié)。同年車騎將軍領(lǐng)司隸校尉張飛被部下暗殺,再領(lǐng)司隸校尉。
    臨終托孤
    222年八月,劉備在東征孫吳,意圖奪回荊州,失敗,撤退至永安(詳見夷陵之戰(zhàn)?)。諸葛亮反對東征計劃,主張與孫吳結(jié)盟對抗曹魏,大嘆可惜法正逝去,認為法正若在,必能制止劉備東征,即使劉備東征,若有法正跟隨,戰(zhàn)局也不至如此頹喪。223年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尚書令李嚴一起托付后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涕泣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劉備又要劉禪和其他兒子“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BR>    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12],開設(shè)相府辦公。不久,再領(lǐng)益州牧,政事上大小事務(wù),劉禪都依賴于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qū)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君甫逝,先不發(fā)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
    南征北伐
    參見:諸葛亮南征、諸葛亮北伐及五丈原之戰(zhàn)
    225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 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60人。后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13] 討伐雍闿、孟獲,諸葛亮采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闿軍,再打敗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蜀漢以南中的豐富資源為國家提供軍用,充實國庫,同時訓(xùn)練士兵,準備北伐。
    227年三月,諸葛亮向劉禪上《出師表》,表明心跡,發(fā)兵沔陽,準備北伐。228年春天,諸葛亮率領(lǐng)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數(shù)次北伐期間和魏軍互有勝敗,但多數(shù)因運糧不繼而無功而返。
    234年春,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jù)武功五丈原,與魏大都督司馬懿對渭南對峙。諸葛亮每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于渭南河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諸葛亮自至,數(shù)次挑戰(zhàn)。司馬懿亦表固請戰(zhàn)。使衛(wèi)尉辛毗持節(jié)以制之。姜維對諸葛亮說:“辛佐治仗節(jié)而到,賊不復(fù)出矣?!敝T葛亮曰:“彼本無戰(zhàn)情,所以固請戰(zhàn)者,以示武于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茍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zhàn)邪!”諸葛亮使人至司馬懿處,司馬懿問諸葛亮寢食及其事之煩簡,不問戎事。諸葛亮使對司馬懿說:“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所啖食不至數(shù)升。”司馬懿說:“亮將死矣?!毕喑职儆嗳铡F淠臧嗽?,諸葛亮患疾病重,于軍中逝世,享年五十四歲。楊儀等整軍而出,百姓奔走相告司馬懿,司馬懿追出。姜維命令楊儀反旗鳴鼓,若將向司馬懿者,司馬懿乃退,不敢追逼。于是楊儀結(jié)陣而去,入谷然后發(fā)喪。司馬懿之退,百姓為之諺稱:“死諸葛走生仲達?!被蛞愿嫠抉R懿,司馬懿說:“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BR>    歷史功績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杰出政治家,被稱譽為集忠、義、智、勇于一身,是中國歷史上智慧神的化身。后人對諸葛亮評價頗高,“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成為無數(shù)仁人志士的座右銘。
    諸葛亮之忠誠,備受后世推崇。在劉備托孤后,諸葛亮對后主劉禪盡心盡力,凡事親力親為,憂國忘家,于《出師表》中表明心跡,直至最后自己食少事煩,病死軍中。在割據(jù)政權(quán)中,諸葛亮總攬朝政十余年,既不斂財,也不營謀私利或名位,以興復(fù)漢室為任。另一位托孤重臣李嚴 (蜀漢)曾寫信給諸葛亮,希望他受賜九錫,但是諸葛亮拒絕,表示不能為漢室收復(fù)中原就不算有功。
    諸葛亮曾上表指出自己沒有多余財產(chǎn),只有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賜封,就算兒子都是自給自足,自己沒有一點多余的財產(chǎn)。果然,諸葛亮直至死時也是如此,甚至在臨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時只需要挖洞一個,棺木能夠放進去便足夠,自己則穿著平常的服裝即可,不須要其他配葬物。諸葛亮死后30年,他的長子諸葛瞻和長孫諸葛尚一起在蜀漢保衛(wèi)戰(zhàn)中戰(zhàn)死沙場。
    諸葛亮在政治上有更為突出的成績,除了在《隆中對》提出了劉備政權(quán)長期戰(zhàn)略外交規(guī)劃外,早期經(jīng)常為劉備足食足兵。等到他開始獨掌蜀漢軍政大權(quán)以后,則以法為根本,到后來在朝內(nèi)作八務(wù)、七戒、六恐及五懼訓(xùn)誡各臣,而朝外亦民風(fēng)樸實,賞罰分明,突出法制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極為罕見。他鼓勵其他朝臣以集思廣益的態(tài)度進諫。他又敢于接受問責(zé)、承認錯誤,在第一次北伐時,因為誤用與他最為親密的馬謖而失敗,他后來上表自責(zé),自貶降官,及對馬謖進行處分?!度龂尽纷髡哧悏鄣母赣H因為馬謖兵敗,連坐,被髡(髡刑:剃發(fā)),但是他對諸葛亮的評價卻是“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諸葛亮在技術(shù)發(fā)明上亦有靈巧的表現(xiàn),如改良連弩。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陣圖,直至唐代將領(lǐng)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藝術(shù)造詣
    書法
    諸葛亮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書法流派紛呈,風(fēng)格多樣,書法藝術(shù)趨向成熟的時代。在他出生前四年,漢靈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首次把書刻文字稱作“書法”。
    諸葛亮喜愛書法;在青少年時代就進行過刻苦的訓(xùn)練,能寫多種字體,篆書、八分、草書都寫得很出色。 南朝?梁陶弘景所著《刀劍錄》記載:“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采金牛山鐵,鑄八鐵劍,各長三尺六寸,……并是孔明書作風(fēng)角處所?!?。虞荔《古鼎錄》記載:“諸葛亮殺王雙,還定軍山,鑄一鼎,埋于漢川,其文曰:定軍鼎。又作八陣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書?!?“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于漢川鑄一鼎,名克漢鼎,置丙穴中,八分書……又鑄一鼎于成都武擔(dān)山,名受禪鼎;又鑄一鼎于劍山口,名劍山鼎。并小篆書,皆武侯跡?!?“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義作二鼎,一與魯王,文曰: ‘富貴昌,宜侯王。,一與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隸書,高三尺,皆武侯跡。”北宋時周越所著《古今法書苑》也記載:“蜀先主嘗作三鼎,皆武侯篆隸八分,極其工妙?!薄?BR>    宋徽宗宣和內(nèi)府的《宣和書譜》卷13記載:諸葛亮“善畫,亦喜作草字,雖不以書稱,世得其遺跡,必珍玩之”。又說:“今御府所藏草書一:《遠涉帖》?!边@說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宮內(nèi)府還珍藏有諸葛亮的書法作品。 南宋陳思《書小史》記載:諸葛亮“善其篆隸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極,混合陰陽’等字,殊工”。
    我們知道,諸葛亮在常德一帶活動的時間,是在赤壁大戰(zhàn)之后,戰(zhàn)事十分緊張頻繁,可是他仍然不忘臨池揮毫,其對書法藝術(shù)的執(zhí)著愛好可見一斑。
    繪畫
    唐朝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寫道:“諸葛武侯父子皆長于畫?!睆垙┻h還在其《論畫》一書中,記載了當(dāng)時繪畫收藏與銷售的情況。他說:“今分為三古以定貴賤,以漢、魏三國為上古,則趙岐、劉褻、蔡邕、張衡、曹髦、楊修、桓范、徐邈、曹不興、諸葛亮之流是也?!睆囊陨蟽啥斡涊d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確具有非凡的繪畫才能。他的畫作既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如南中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又有神奇而豐富的想象(如神龍等),而且構(gòu)圖宏偉,場面博大。
    諸葛亮還掌握了多方面的繪畫技巧,他不僅能畫天地、日、月,而且能畫各種建筑、車馬、動物和人物。能掌握如此全面的繪畫技巧的畫家,在中國繪畫史上也是不多見的。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諸葛亮作畫絕不是出于個人的閑情逸致,他的繪畫藝術(shù)總是為他的政治和軍事目的服務(wù)的。諸葛亮對工藝美術(shù)也十分喜愛,而且有很深的造詣。陳壽在《進諸葛亮集表》中說諸葛亮“工械技巧、物究其極”。袁宏《漢紀論》也說:“亮好治官府、次舍、橋梁、道路?!碧貏e是史籍中關(guān)于諸葛亮制作木牛流馬、設(shè)計八陣圖的記載,更足以證明他對工藝技術(shù)有非常精深的研究,其中工藝美術(shù)的設(shè)計與制作,也是他十分重視的一個方面。
    近代學(xué)者朱啟鈐在《絲繡筆記》中記述了下面一個故事: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諸葛亮率兵南征,到達大小銅仁江交匯處。探馬報告:當(dāng)?shù)卣餍卸灰?。諸葛亮立即派人帶著大量絲綢,深入到苗族人民之中,教他們用光滑的絲織品給病人做衣服和被褥,防止痘瘡破裂后再次感染,以便使病人較快地恢復(fù)健康。從此,苗族人民和蜀漢人民之間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此后,諸葛亮便鼓勵和指導(dǎo)苗族人民栽桑養(yǎng)蠶,學(xué)習(xí)繅絲織綢。他還親自為苗族同胞設(shè)計繪制絲織圖案紋樣。
    又據(jù)《黎乎府志》記載:古州的苗族人民,學(xué)習(xí)了蜀錦工藝以后,織成了五彩絨錦,他們把這種錦命名為“武侯錦”,以紀念諸葛亮發(fā)展蠶桑生產(chǎn),推廣絲織工藝和絲綢工藝美術(shù)事業(yè)的功績。 諸葛亮治蜀后,非常重視蜀錦的生產(chǎn),曾頒布教令說:“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惟仰錦耳。”他還親自植桑養(yǎng)蠶,在《臨終遺表》中他說:“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余饒。”由于他的身體力行和大力提倡,蜀錦生產(chǎn)有了很大的發(fā)展。據(jù)《蜀中廣記》記載:當(dāng)時益州生產(chǎn)的蜀錦,還遠銷吳國和魏國,連魏國宮廷里都喜歡使用蜀錦。據(jù)說魏文帝曹丕看到輝煌富麗的蜀錦,曾贊嘆說: “前后每得蜀錦,殊不相愧。”
    音樂
    諸葛亮精通音律,喜歡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樂修養(yǎng)。
    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記述。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绷?xí)鑿齒《襄陽耆舊記》:“襄陽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父吟》,因名此山為樂山?!?《中興書目》記載:“《琴經(jīng)》一卷, 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謝希夷 《琴論》也記有:“諸葛亮作《梁父吟》?!薄遁浀刂尽酚涊d:“定軍山武侯廟內(nèi)有石琴一,拂之,聲甚清越,相傳武侯所遺?!睆?以上記載就足以看出:諸葛亮在音樂方面有著很全面的修養(yǎng)和很 鬲的藝術(shù)成就。他既長于聲樂——會吟唱;又長于器樂——善操琴;同時他還進行樂曲和歌詞的創(chuàng)作,而且還會制作樂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僅如此,他還寫有一部音樂理論專著——《琴經(jīng)》。
    家族成員
    祖先
    ? 諸葛豐,漢元帝時任司隸校尉,他以執(zhí)法嚴格、性情剛直見稱。
    父親
    ? 諸葛圭,東漢末年為太山郡丞。于諸葛亮幼年已死。
    兄弟姊妹
    ? 諸葛瑾,諸葛亮之兄。東吳大將軍、左都護、豫州牧、宛陵侯。兄弟二人于公事上都不帶親屬感情。
    ? 諸葛均,諸葛亮之弟。為蜀漢官吏,官至長水校尉。
    ? 諸葛亮有兩位姊姊,長姊嫁給襄陽望族蒯氏蒯祺,二姊嫁給龐德公之子龐山民。
    夫人
    ? 黃夫人,名士黃承彥之女,劉表的外甥女,民間相傳名黃月英、黃綬、黃碩。
    子女
    ? 諸葛喬,本為兄長諸葛瑾次子,后成為諸葛亮養(yǎng)子。官至翊武將軍,早逝。
    ? 諸葛瞻,諸葛亮長子。歷任騎都尉、羽林中郎將;射聲校尉、侍中、尚書仆射加軍師將軍;行都護、衛(wèi)將軍、平尚書事等職,在魏滅蜀之戰(zhàn)?中,涪城一役中戰(zhàn)死
    ? 諸葛懷,諸葛亮幼子。晉太傅王覽建議朝廷,召錄漢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職,惟諸葛懷未至。經(jīng)查訪得知,原打算給諸葛懷封爵,他推辭說生活可以自給,無才干補閏,愿終老于家。晉帝同意了他的請求。
    孫子
    ? 諸葛攀,諸葛喬之子。因諸葛恪被殺,無嗣,便回吳作諸葛瑾之后。
    ? 諸葛尚,諸葛瞻長子。與父親諸葛瞻在涪城一役中戰(zhàn)死。
    ? 諸葛京,諸葛瞻次子。264年,與諸葛攀之子諸葛顯移居河?xùn)|,在晉朝仕官。根據(jù)裴松之《三國志注》,諸葛京依著他的才能,被任命為郿(今陜西眉縣)令,而晉朝大臣山濤也稱過諸葛京為郿令時政績可稱,應(yīng)予拔擢。諸葛京最后官至江州刺史。
    ? 諸葛質(zhì),諸葛瞻幼子。
    從父
    ? 諸葛玄,本為豫章太守,后投靠劉表,照顧諸葛亮和諸葛均。
    堂兄弟
    ? 諸葛誕,三國時曹魏大臣和重要將領(lǐng),官至征東大將軍,后在壽春發(fā)動叛亂反抗司馬昭,兵敗被殺。
    其他
    清朝張澍《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中還記載諸葛亮第三子諸葛懷、諸葛瞻第三子諸葛質(zhì)及諸葛亮之女諸葛果,但史學(xué)研究者張崇琛認為這些人物均屬虛構(gòu),并不存在。
    人物評價
    中國三國時代蜀漢政治人物及軍事家諸葛亮,當(dāng)時及后世頗有評價和月旦。
    《三國演義》神化諸葛亮軍事指揮才能,歷史上諸葛亮軍事才能不如其政治才能。
    相比起諸葛亮政治才能杰出,其軍事才能稍遜,但作為軍事家,得到歷代兵家認可。在《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中,唐太宗與李靖多次提到諸葛亮治軍之法與八陣圖,評價極高,并表明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評價是“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唐朝時,評選諸葛亮與張良、韓信、白起等九位歷代兵家為武廟十哲。諸葛亮軍事著述眾多,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對中國軍事界有一定貢獻。
    漢末三國司馬徽:“儒生俗士,豈識時務(wù)?識時務(wù)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臥龍、鳳雛?!?BR>    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孫權(quán):“丞相受遺輔政,國富刑清,雖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無以遠過?!薄爸T葛丞相德威遠著,翼戴本國,典戎在外,信感陰陽,誠動天地,重復(fù)結(jié)盟,廣誠約誓,使東西士民咸共聞知。”
    孟獲:“公,天威也,南人不復(fù)反矣?!?BR>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
    劉曄:“諸葛亮明于治而為相?!?BR>    楊洪:“西土咸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BR>    馬良:“尊兄應(yīng)期贊世,配業(yè)光國,魄兆遠矣。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于以簡才,宜適其時。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閉于聽,世服于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wèi)之聲,并利于事,無相奪倫,此乃管弦之至,牙、曠之調(diào)也。”
    張裔:“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BR>    司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亮慮多決少?!薄傲林敬蠖灰姍C,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quán),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BR>    楊戲:“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quán)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fēng),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nèi),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于未夷?!?BR>    習(xí)隆、向充:“況亮德范遐邇,勛蓋季世?!?BR>    劉禪:“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托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征,神武赫然,威鎮(zhèn)八荒,將建殊功于季漢,參伊、周之巨勛。如何不吊,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謚,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jié)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xiāng)侯印綬,謚君為忠武侯?;甓徐`,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張悌:“諸葛、司馬二相,遭值際會,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漢,或冊名於伊、洛。丕、備既沒,后嗣繼統(tǒng),各受保阿 之任,輔翼幼主,不負然諾之誠,亦一國之宗臣,霸王之賢佐也。”
    兩晉南北朝陳壽:“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quán)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
    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zé)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 之內(nèi),咸畏 而愛之,刑政雖峻 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勸戒明也??芍^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yīng)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傅玄:“諸葛亮誠一時之異人也。治國有分,御軍有法,積功興業(yè),事得其機,入無余力,出有余糧,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鎮(zhèn)之?!?BR>    袁準:“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fēng),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shù)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
    司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郭沖:“亮權(quán)智英略,有逾管﹑晏,功業(yè)未濟,論者惑焉,條亮五事隱沒不聞于世者,寶等亦不能復(fù)難。扶風(fēng)王慨然善沖?!?BR>    張輔:“諸葛孔明達治知變,殆王佐之才?!?BR>    常璩:“治國以禮民無怨聲,不濫用私刑,沒尚有余泣?!?BR>    王羲之:“荀、葛各一國佐命宗臣,觀其轍跡,實奇士也。然荀獲譏于憂卒,意長恨恨,謂其弘濟之心,宜被大道;諸葛經(jīng)國達治無間然,處事而無玷累,獲全名於數(shù)代。至於建鼎足之勢,未能忘已,所謂命世大才,以天下為心者,容得爾乎?”
    崔浩:“夫亮之相劉備,當(dāng)九州鼎沸之會,英雄奮發(fā)之時,君臣相得,魚水為喻,而不能與曹氏爭天下,委棄荊州,退入巴蜀,誘奪劉璋,偽連孫氏,守窮踦?區(qū)之地,僣號邊夷之間。此策之下者,可與趙他為偶,而以為管蕭之亞匹,不亦過乎?謂壽貶亮非為失實。且亮既據(jù)蜀,恃山崄之固,不達時宜,弗量勢力。嚴威切法,控勒蜀人;矜才負能,高自矯舉。欲以邊夷之眾抗衡上國。出兵隴右,再攻祁山,一攻陳倉,疏遲失會,摧衄而反;后入秦川,不復(fù)攻城,更求野戰(zhàn)。魏人知其意,閉壘堅守,以不戰(zhàn)屈之。知窮勢盡,憤結(jié)攻中,發(fā)病而死。由是言之,豈合古之善將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者乎?”
    隋唐兩宋王通:“若諸葛亮不死,則禮樂大興?!?BR>    王勃:“于是諸葛適在軍中,向令帷幄有謀,軍容宿練,包左車之際,運田單之奇,曹懸兵數(shù)千,夜行三百。軸重不相繼,聲援不相聞,可不一戰(zhàn)而禽也?坐以十萬之眾,而無一矢之備,何異驅(qū)犬羊之群,餌豺虎之口?故知應(yīng)變將略,非武侯所長,斯言近矣。”
    杜黃裳:“然事有綱領(lǐng)小大,當(dāng)務(wù)知其遠者大者;至如簿書訟獄,百吏能否,本非人主所自任也。昔秦始皇自程決事,見嗤前代;諸葛亮王霸之佐,二十罰以上皆自省之,亦為敵國所誚,知不久堪;魏明帝欲省尚書擬事,陳矯言其不可;隋文帝日旰聽政,令衛(wèi)士傳餐,文皇帝亦笑其煩察。為人主之體固不可代下司職,但擇人委任,責(zé)其成效,賞罰必信,誰不盡心。”
    杜牧:“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颎,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梁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當(dāng)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nèi),功后成於外?!?BR>    孫樵:“武侯死殆五百載,迄今梁漢之民,歌道遺烈,廟而祭者如在,其愛于民如此而久也。”
    尚馳:“至令官書廟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內(nèi),每有風(fēng)行草動,狀帶威神,若歲大旱,邦人禱之,能為云為雨,是謂存與沒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貴于生。”
    呂溫:“大勛未集,天奪其魄。至誠無忘,炳在日月,烈氣不散。長為雷雨?!?BR>    何去非:”孔明有立功之志,而無成功之量;有合眾之仁,而元用眾之智。故嘗數(shù)動其眾而亟于立功。功每不就,而眾已疲。此孔明失于所以用蜀也。“
    聶文豹:“古今論孔明者,莫不以忠義許之。然余兄文龍,嘗考其顛末,以為孔明之才,謂之識時務(wù)則可,謂之明大義,則未也。謂之忠于劉備則可,謂忠之于漢室則未也?!?BR>    蘇軾:“密如神鬼,疾如風(fēng)雷。進不可當(dāng),退不可追。晝不可攻,夜不可襲。多不可敵,少不可欺。前后應(yīng)會,左右指揮。移五行之性,變四時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
    洪邁:“諸葛孔明千載人,其用兵行師,皆本于仁義節(jié)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BR>    章如愚:”至于三國,各自據(jù)其土而成鼎峙之勢,亦諸人之力也。故在魏,則荀攸、賈詡之算無遺策,郭嘉、劉曄之才策謀畧,管寧之淵雅高尚,毛玠之典選清正;在吳,則周瑜、魯肅之儔入為腹心,出為股肱,甘寧、凌統(tǒng)之徒奮其威,黃蓋、蔣欽之屬宣其力;在蜀,則諸葛孔明之長于治國,費祎、董允之志慮忠純,向?qū)欀孕芯?,皆一時之人杰也?!?BR>    陳亮:“孔明之治蜀,王者之治也?!薄翱酌?,伊周之徒也?!痹髑鍎⑵睿骸耙讯T豪割據(jù),士大夫各欲擇主立功名,如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諸葛亮、龐統(tǒng)、魯肅、周瑜之徒,爭以智能自效?!?BR>    陳元靚:“德圖王,臥龍徐起。北伐南征,渭濱瀘水。周旋兩朝,勤勞一紀。星墮中軍,英雄巳矣 。”
    努爾哈赤:“人臣身秉國釣,因循從事,不能申明教令,誡諭君下,則無知之民,罹于法者必多。若各盡厥職,明法度,以訓(xùn)國人,使不罹于刑戮,則君心嘉悅,眷顧日隆,如所謂皋陶、伊尹、周公、諸葛亮、魏徵諸臣生膺顯爵,沒垂令聞,斯于臣職為無負耳!”
    陳子龍:“自漢以后,文武漸分,然猶有虞詡、諸葛亮、周瑜、陸遜、司馬懿、羊祜、杜預(yù)、溫嶠、謝玄、韋睿、崔浩、李靖、裴行儉、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韓琦、李綱、虞允文之徒奮策儒素建功閫外,為時宗臣。彼豈必有摶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過深明古今之事,能決機宜之便耳?!?BR>    康熙帝:“諸葛亮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BR>    屈大均:“漢唐以來善兵者率多書生,若張良、趙充國、鄧禹、馬援、諸葛孔明、周瑜、魯肅、杜預(yù)、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經(jīng),翩翩文雅,其出奇制勝如風(fēng)雨之飄忽,如鬼神之變怪?!?BR>    乾隆帝:“諸葛孔明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約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無我,忠故無私,無我無私,然后志氣清明而經(jīng)綸中理?!?BR>    曾國藩:“公以丞相而兼元帥,凡宮中府中以及營中之事,無不兼綜,舉郭、費、董三人治宮中之事,舉向?qū)欀螤I中之事,殆皆指留守成都者言之。其府中之事,則公所自治,百司庶政,皆公在軍中親為裁決焉?!?BR>    王維新:“兩漢以來無雙士、三代而后第一人?!苯F(xiàn)代孫中山:“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夠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夠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吳魏鼎足而三?!?BR>    毛澤東:“其始誤于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guān)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BR>    錢穆:“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后世,一如兩漢?!?BR>    小編精心推薦閱讀
    個人簡歷范文 | 個人簡歷怎么寫 | 個人簡歷格式 | 個人簡歷下載 | 個人簡歷模板
    
    小編精心推薦閱讀
    個人簡歷范文 | 個人簡歷怎么寫 | 個人簡歷格式 | 個人簡歷下載 | 個人簡歷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