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桃花心木教案設計桃花心木課文板書設計篇一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是我國臺灣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語言樸實流暢、寓意深刻。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huán)境中經(jīng)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文章從描寫桃花心木的形狀很特別開始,引出桃花心木樹苗和種樹人,再寫作者觀察種樹人種樹的奇怪現(xiàn)象,最后寫作者與種樹人的談論。種樹人的話,使作者受到感動,明白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的道理,點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在描寫和敘述中轉承自然流暢,由作者的疑問引出種樹人的一番話,使作者受到啟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
編選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抓住重點句段,聯(lián)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從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種樹人的話和“我”從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體會到作者介紹種樹的經(jīng)驗、道理和方法僅是一個比喻,其目的是為了說明育人之道。
學情分析
通過幾年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能初步讀懂課文內容,但是學生對人生的哲理還是缺乏實際的生活體驗。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對自己有啟發(fā)的語句。
3、通過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體會文章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把握文章的表達順序。
2、引導學生提有價值的問題。
3、圍繞問題,學習理解具體語句,對重點部分進行深入理解。
4、討論交流,探究種樹人奇怪做法原因。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種樹人的用心,理解作者從中領悟的道理,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從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諦。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句段,聯(lián)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難點:
讓學生先自讀,勾畫出對自己有啟發(fā)的語句,并反復研讀,仔細體會,然后小組交流,重點體會課文不是單純寫樹木,而是借樹木的生活來比喻有的成長。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關圖片,這是什么植物?學生交流搜集的關于桃花心木的資料,加強對桃花心木的了解。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作者介紹)
師:的確,林清玄的散文總是讓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一篇蘊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書:桃花心木)
3、同學們第一眼看到“桃花心木”這一題目,首先想到的上什么呢?
二、學習生字,讀熟課文(對學)
1.讀準生字的字音,畫出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個別不理解的新詞用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檢查預習情況,同學互檢。
3.練習把課文讀熟。
三、整體感知,初步感悟(群學)
1.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邊讀課文邊思考,不懂的詞語和句子做上標記。
3.小組交流反饋自學成果,合作解答疑難問題。
第二課時
一、自主品讀,理解課文
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組內討論解答。
二、引領研讀,感悟道理(展示)
◇課件出示:樹苗種下以后,他總是隔幾天才來澆水。奇怪的是,他來的天數(shù)并沒有規(guī)律,有時三天,有時五天,有時十幾天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的少。
種苗人偶爾會來家里喝茶,他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時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種。
1.指名用疑惑的語氣朗讀種樹人奇怪的舉動。
◇種樹人是怎么說的呢?他的話又是什么意思呢?
1.種樹的人笑了,他說(生讀……)
2.他為什么笑呢?體會體會讀出種樹人當時的心情。
3.說說“語重心長”是什么意思?
◇課件出示: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演化了對環(huán)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1.這里的“不確定”與前面的“不確定”有什么不同?(樹木的“不確定”……,人的“不確定”指……。)
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為什么生活在艱苦環(huán)境的人往往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讀出自己不的感受。(贊美、感激、欣慰、驕傲--)
三、拓展延伸,感悟表達
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借物喻人的文章嗎?它們是借什么喻什么的呢 ?
桃花心木教案設計桃花心木課文板書設計篇二
師:我們學過很多的古詩。下面,我要請同學們用打節(jié)拍的方式把一首古詩打給我聽,不是用你們唱英語歌這樣。誰背誦一首古詩給我聽,隨便什么詩。
(生背誦《望廬山瀑布》)
(師生齊鼓掌)
生:玩過。
師:我們把這首古詩拍出來。師生合作。
師:兩個同學一組試一下。
(生兩人一組合作拍手)
師:現(xiàn)在能夠兩個同學一組拍的同學舉手。
師:下面注意,吳老師將和他演繹第一個版本,這個版本演繹完之后,其他同學不允許按這個版本來,不能做成雷同的。
(師生合作,拍手背古詩。)
師:好。這個版本出來了,其他同學不許用這個版本。
生:我想出了一個版本。
(第一組表演)
師:看他們的──(學生兩人表演)停!
師評:沒有節(jié)奏感,沒有音律美。
(第二組表演)
師:好,好,好。不錯,不錯。同學們,實際上中國的很多的文字都可以用音樂來演繹。
師:但是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不能夠用音樂來演繹。首先我要請個同學到前面來,不論是男同學,還是女同學,隨便來一個都行。這位同學,你來一下,請大家都看這里。
(cai投影出示:校園一角)
師:這個地方是哪里呀?
生:我們的校園。
師:我們的校園,正確。我們的校園這有一棵樹。這是一棵什么樹?
生:桂花樹。
師:桂花樹。真的是桂花樹嗎?
生:是。
師:這棵樹是不是也是桂花樹呢?(指另一棵樹)
生:是。
師:這棵呢?
生:也是。
師:這棵呢?
生:鐵樹。
師:太感謝你了!我們給她以掌聲。
生:鼓掌。
師:你們真行,吳老師能夠把所有的樹的名字說全的不超過十種。今天,我們和大家學的這篇文章里的這種樹,看到過的同學舉手。
(生一,舉手)
師:一個。請告訴我你叫什么名字?
生:
師:你在哪看到的?
生:我去旅游的時候。
師:在哪個地方?
生:在枝江。
師:在枝江。枝江就有桃花心木。請坐,我明天一定問一下我班上枝江的孩子是不是那個地方有桃花心木。我確實沒看到過。同學們都沒看到過。下面,吳老師給大家投影幾張圖片,請看一下。
(投影出示桃花心木圖)
師:這就是桃花心木,這是從網(wǎng)上吳老師下載下來的。好,你看到這些樹之后,給你的第一感覺是什么?不慌,不亂說,呆會兒再說。對比看圖:右圖的樹高大,左圖的樹矮小。
師:(看右圖)這是第一次看到的樹,已經(jīng)怎么樣?
生:高
師:這棵樹呢?(看左圖)
師:這棵樹長得很小,而且很細,還不是那么蠻挺拔,也不那么蠻高。我已經(jīng)把一些詞說完了。呆會你就不能說了。
(投影第二組圖)
師:在文中找,畫上“﹏﹏”
(生在文中勾畫,師巡視指導)
師:盡量找全,找不全的就不舉手,一共只有三處,就是三、四個詞可以概括。
生:第2自然段第一排
師:讀給同學們聽。
生:讀,再就是第2排。
師:恩。
生:朗讀。
生:就是第15自然段。
師:第15自然段??禳c。
生:第1排。
師:等一下,我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連自然段就沒有標,是哪些同學沒有標自然段,快點看一下,左右同學快看一下,到底是15段還是14段,快點標一下,都看一下。好,給同學們念。
生:第一排“優(yōu)雅自在”
師:你把詞說出來就可以了,不要你說它形容什么。
師:還有?沒了?
生:還有“勃勃生機”
師:哦,還有“勃勃生機”,說完了?
生:沒有,還有。
師:還有?
生:……
生齊:第2段,第3段。
師:第2段,第3段。還有?
師生:第15段。
師:我們一起把這三段的內容讀一遍。做好準備。
生齊讀2、3、15段
生:能。
師:非常感謝大家。希望你能夠判定出來。聽說你們都預習了是嗎?
生:是。
生:帶了。
師:沒帶的舉手。都沒舉手,都帶了。吳老師來考驗一下,我們書的后面有幾個字,就是發(fā)的這張紙的后面方框里的字,吳老師沒有給它標拼音。下面,吳老師請同學們和我一起來想一下,你說你預習了,肯定字詞要過關吧!是吧?我再問一下,怎么樣預習才是真正的預習到位了呢?說。
生:先得把它的字詞找出來,再把不懂得詞語把它的意思給寫出來,再把課文多讀幾遍,再把它的主要意思給寫出來。
師:說得太好了。不僅說要把新字詞給圈出來──
(出示課件,怎樣才能算是預習好呢?)
師:在讀的時候,我把這幾項都弄出來,因為都說了,還打上省略號,表示一篇文章如果真的預習好了,必須是生字、生詞都要讀準字音,不僅讀準字音,還要借助我們學習的好幫手──字典,如果你不懂,就要查出它的意思。
師:文章標了自然段嗎?
生:標了。
師:第三個(標準是)你讀了幾遍課文。讀了一遍的舉手,只讀了一遍的。
(生無人舉手。)
師:哇,都讀了很多遍。讀了兩遍的舉手,讀了三遍的舉手。
(生無人舉手。)
師:讀了四遍的舉手。(有幾個學生舉手)。讀了很多遍??!讀了n遍的舉手。
(生紛紛舉手。)
師:你們真是預習的太充分了。我覺得這一課根本不需要講了。你讀了幾遍課文,不需要問了。第四,你可以復述它的內容嗎?兩個,第一個是全文復述,也就是一個字不落地把它復述下來。第二個簡要復述,就是一句話把它說清楚。好,好。但是,吳老師雖然知道你們都預習了,我還是要檢測一下。
(投影出示:考考你)
下面字的讀音,你能猜出其中的規(guī)律嗎?
央──左邊加“禾”字之后──秧(讀?)
師:“央”左邊加“禾”字之后,這個字讀什么?
生:yānɡ。
師:讀什么?是不是讀“yānɡ”?怎么讀“yānɡ”??匆豢醋⒁魳说氖遣皇嵌甲x“yānɡ”。好,我們一起把這個字讀一遍,再讀一遍。
(生讀。)
師:連著讀三遍。
(生讀。)
師:我就不相信你們都搞的到。
投影:
委──上面加“艸”頭之后──萎(讀?)
師:“委”上面加個“艸”頭
生:wěi。
師:什么。
生:wěi。
師:也讀“wěi”???不可能吧!是不是都讀“wěi”???一起讀三遍。
(生讀)
師:真的,我就不相信,我再找?guī)讉€出來,我一起把它顯示出來,看你能不能做對,請個同學讀。
(投影:段──左面加上“金”字之后──鍛(讀?)
牙──右邊加上“隹”字之后──雅(讀?))
生:查字典
師:字典拿出來查。
生動手查字典
師:看誰先查出來,然后在前面給我標一下這個字的讀音。
師板書:“隹”
師:查出來的同學請到前面來標
(一學生舉行上前標音)
師:謝謝你,查字典速度最快
生演板:zhuī
(生齊讀)
師:現(xiàn)在,吳老師給大家出一道題目,題目是:你能總結出它的規(guī)律嗎?請問這么多字的規(guī)律。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先答第一個問題,你能總結出它的規(guī)律嗎?說!
生:它的規(guī)律是:這幾個字加上偏旁后還是這幾個字的讀音
生:不是。
師:不是?你說!
生:牙(yá)加上那個隹(zhuī)后變成(yǎ)了
師:那是聲調發(fā)生了變化。
生:我覺得應該是一個字加上另一個字后聲調發(fā)生了變化,它的讀音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
師:哦,一點小變化。好的,你說!
生:我認為它們都是形聲字。
師:非常好。你是什么時候知道,有誰告訴你它(形聲字)的概念的,叫做什么形聲字的?我還不是蠻懂。
板書:形聲字
師:你能不能跟同學們說一下什么樣的字才叫形聲字?
生:形旁表字意,聲旁表讀音。
生:是。
師:好,這樣的字的確叫形聲字。大家都讀了課文吧,在課文中找找除了這些以外的,其他字有沒有形聲字,只找一個。
師:找到以后請到黑板上來寫,我這有很多粉筆,快點,快點,快點。前十個人才有資格。
(生爭相上臺演板)
師:同學們,我們看看對不對,對的話就打一個勾。
種停依澆倒樣枯
師:“喝”,這個我就有點不懂了,查一下是不是的?怎么寫錯了,改一下。
師:旦+亻=但這個同學做的最標準,任意找一個字,這樣寫一寫。
(生改錯)
師:同學們,看看她改得對不對
師:全班同學都對了,所以字的方面的檢查我不管了。
我也不說了,下面我不想投影了,但是我還是要投影出來讓你們看一看為什么。
(投影出示:“番”的變化)
師:咦,你們發(fā)現(xiàn)這些字有一個變化,同學們認為是什么?怎么變的?有一個同學說是甲骨文,我這是不是甲骨文呢?請同學說一下。
生:是古代向我們現(xiàn)代文字演變的。
師:這種字叫做金文,金文向小篆演變過程中的,這種字叫隸書,這種叫楷體。關于字詞結實到此結束了,不說了,因為大家都懂了,其他的詞,你覺得文章中的哪些詞,我們應該掌握?用我覺得第幾段中的第幾個詞我們應該掌握。這個詞的意思是,跟同學們說一下。
(投影:你還覺得文中的哪個詞,我們應該掌握?
請以“我覺得……自然段第……行的什么詞我們應該掌握,我對這個詞的理解是……”的說話格式來發(fā)表你的見解。)
生:莫名其妙
生:理解了它的含義。
師:理解了它的含義,也就是這篇文章寫的內容是什么?寫了什么。
板書:寫了什么
師:寫了什么?這是第一個讀懂了的標準?還有什么標準?你說。
生:讀懂這篇文章它要表達的意思
師:表達的意思,他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或者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
板書:寫作目的
師:還有沒有?
生:中心思想。
師:中心思想。好的,我們用一個詞,你們老師可能講過,中心思想。
板書:中心思想
生:還要弄明白,作者怎么寫的。
師:怎么寫的?
板書:怎么寫的?
生:還要了解它的作者
師:作者。(板書)
師:作者了解的同學舉手,小組同學互相幫助沒有了解作者的同學,下課后了解。我們緊接著說說這篇文章寫了什么?我們先說了寫了什么就是完整復述它,(這項工作我們呆會兒做?。┫旅?,首先請同位的同學兩個人一組,互相聽對方用最簡潔的文字把它說出來寫了什么。
(生互說,教師巡視)
(師指生說)
生:一個人,他種桃花心木的故事。
師:好,非常簡潔,種樹的故事。
(板書:種樹。)
師:能不能把它再延伸擴展一點,這個人是怎么種的?
生:不定時,不定量地給它澆水,讓樹自己找水源,自己生長。
師: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這些信息呢?
(生在文中找信息,做標記。)
生:我覺得是由這個人種樹而寓意深刻的人生哲理
生:是由作者引發(fā)的那些疑問引發(fā)出來的
師:是作者悟出來的。作者通過誰的什么話悟出了什么道理呢?暫時不慌回答這個問題,也就她已經(jīng)給我們解釋出了,作者實際上并沒有種樹,所以是另一個人種樹,那么另外一個人種樹對作者本人來說,他和這個種樹人的種種行為文章中有一些詞能反映他們的關系,你能不能找出這些詞來。能不能?看到種樹人這些事,作者他是怎么樣?找出這些詞就行了,找出這些關鍵的詞。
生:第6自然段的“奇怪”
師:好的,奇怪。
(板書:奇怪。)
生:第7段第一個詞“更奇怪”。
(師板書:更奇怪)
生:忍不住問他去。
師:問之前,作者還有個詞能反映當時的心理的。文章中有,問之前同學之間互相指一下,全班是不是形成了一致意見。
生:莫名其妙。
(師板書)
師:達到了“莫名其妙”的時候,作者就去干嗎?
生:忍不住去問。
師:就忍不住去問了嗎?
生:就以為
(師板書:以為)
師:我以為他怎么辦?再去找,終于就怎么樣了呢?
生:忍不住問。
(師板書:忍不住問)
師:緊接著后面呢?
(師板書:感動)
師:作者看到種樹人沒來,這個樹“已長高了”。于是,我們發(fā)現(xiàn)了作者實際上是在看一個種樹人種樹。這個種樹人種樹的行為讓作者感到奇怪,他的種種猜測又不能解答心中的疑問,于是他就忍不住問,問了什么呢?問了之后,別人就給他一答,答了以后,他就特別的感動。最后,他看到這個樹真的如種樹人說的那樣長高了。同學們,剛才老師簡潔地將這篇文章的寫作線索和大家一起進行了梳理。下面,這里面就有很多問題,可以加上為什么?為什么感到奇怪?為什么感到更奇怪?同學之間互相提這些問題,讓對方答。
(生生互相提問題,教師巡視,約五分鐘以后)
師:剛才我參加了兩個小組的討論,討論地相當激烈,問題提得非常的好,有些同學答的也非常的好。下面,我們請一個同學回答“奇怪”到底是什么?你能回答的就舉手。
生:種樹人種桃花心木的方法,他是不定時、不定量地給桃花心木澆水的。
生: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
生:桃花心木有時莫名其妙地枯萎了。
師:這是第三點,還有一點,越來越奇怪什么?
生:種樹人有時會到作者家里喝茶,但是時間不一定。
師:于是,我就開始猜,我以為這個人很懶,是不是很懶???
生:不是。
師:為什么不懶???怎么說的?
生:但是懶人怎么知道有幾棵會枯萎呢?
(生齊讀)
(生齊讀)
師:讀得非常好,于是我所有的猜測都是錯的。于是,我就忍不住要問,我問了什么?能夠找到文字的舉手。
生:不是。
師:這是什么句子?
生:陳述句。
師:這是陳述句了。問句就應該讀出問的語氣,應該怎么問???
指小組讀
師:讀得還很不錯,問題出在哪,我先不評述。下面,請這個組,再讀一遍。
師再指一小組讀
評價:在前一小組的基礎上前進了一個臺階,再指一小組讀
生:把疑問的感覺讀出來了
師:讀出疑問的語氣,這種感覺最為重要,所以是問句,就要問哦。一定要問,如果你讀成了陳述句,讀成了感嘆句,那都不是蠻對。我知道這個問題種樹人他一定會答,他怎么答?請同位同學互相讀給對方聽一下。
(生互相讀)
師:全班一起讀種樹人的話,男同學讀前面那一大段,女同學讀后面一段,讀的時候,吳老師對女同學有一個非常密切的提示,就是“語重心長”這個詞在文章當中,它是一個詞,但是在語音中,怎么讀出“語重心長”這個味兒,我要女同學讀給我們聽。因為女同學對語音的把握有時比男同學好,現(xiàn)在做好準備。
(男生齊讀)
師:種樹人語重心長地說
(女生接讀)
生:言辭誠懇,情意深長
師:言辭誠懇,情意深長,那你要讀出情義深長,又要言辭誠懇。是吧,言辭懇切,要讀出這個,那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同學們,我把這個布置布置為家庭作業(yè),你們回去試著把這個讀一下,能夠讀出這個味兒的,我就要說,你真的很了不起。下面,請同學們在種樹人的回答的文字里面,總結出來種樹人為什么要這么種樹?在文中找關鍵詞,然后總結出來。
生:浮在地表,無法深入地下,一吹就倒。
生:要讓樹苗自己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扎根,這樣才能長成百年大樹。
師:哪一段?
生:第12段倒數(shù)第2排。
生:環(huán)境的!
生:經(jīng)得起生活的種種考驗
(師板書:經(jīng)歷考驗)
師:它能夠經(jīng)歷考驗,是因為他經(jīng)歷了什么能力?
生:是因為它鍛煉出了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師板書:獨立自主)
(師小結板書:
自找水源拼命扎根汲水生長不再枯萎)
(生齊讀)
師:這句話蘊藏著道理,這個道理是什么?用簡潔的文字能不能說一下。
生: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
生:坎坷!
師:坎坷,還可以用哪些詞來說?
生:挫折和磨難。
生:打擊、困難。
師:寫?。▽W生在書中“不確定”旁做筆記)
生:失敗。
生:考驗。
生:生病,下崗。
師:在這種突變的環(huán)境下,一個人,如果不能經(jīng)受這些,用自己的獨立自主之心來戰(zhàn)勝病魔,來挽救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工作,那么他可能會消沉,(甚至)可能會走向死亡。
生:比如劉翔腳受傷。
師:還有很多的事例,我知道,吳老師一說這個話,你們就要把手往下放了,為什么?因為時間很緊張,吳老師還有很多話想與你們說,但時間不允許了!后面還有一個問題交給同學們。請同學們把我們今天在課堂上學習之后的收獲,聯(lián)系到你們的生活,能不能想一篇小作文,發(fā)到吳老師的信箱里。好不好?……(以下略)
師:下課!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附:
《桃花心木》設計思路
宜昌金東方學?!こ踔袇呛?BR> 總的設計原則:尊重與引領。
尊重是指尊重學生,學生通過自學能完成的,老師把展現(xiàn)的權利交給學生,學生能解決的問題,老師讓學生自己解決。引領是指發(fā)揮老師的引領作用,學生不懂的,對文本解讀不能夠達到相應高度的東西,由我引領他們來達到。
具體策略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師生共同學習,把傾聽還給學生,把閱讀還給學生,把研究還給學生,把討論還給學生,把創(chuàng)造性的解答還給學生,把問題的提出與解答的權利還給學生。
教學步驟:
一、解決生字詞,檢查預習效果
二、師生交流讀后感受
三、學生質疑、師生討論、釋疑
四、師生銜接生活談感受(或寫或說,均可)
(錄音整理:宜昌市得勝街小學奚海英)
(吳海寧注:本實錄按課堂教學的錄像整理而成,因考慮到地方方言有一些加入到課堂中去,不便于同仁閱讀,故將此做了一定的調整。特此說明。)
桃花心木教案設計桃花心木課文板書設計篇三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對自己有啟發(fā)的語句。
3.情感目標:通過對含義深刻語句的理解,體會種樹人的用心,理解作者從中領悟的道理,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從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諦。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桃花心木的資料和圖片,了解桃花心木這種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讀一讀,體會一下他的作品風格。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關圖片,這是什么植物?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
師:的確,林清玄的散文總是讓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一篇蘊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書:桃花心木)
3.作者以“桃花心木”為題,你們猜他會寫些什么?
二、讀熟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個別不理解的新詞用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檢查讀文情況,同學互相正音。
3.自學生字新詞,同學之間交流不理解的詞意?!⌒〗M內交流你是怎樣記憶本課的生字的。(喜歡做的同學可以在練習本上給下列字組詞,課件出示)
萎(? ) 秧(? ) 番(? ) 鍛(? ) 勃(? )委(? ) 殃(? )翻(? ) 段(? ) 脖(? )
4.練習把課文讀熟。
三、整體感知,初步感悟
1.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邊讀課文邊思考,不懂的詞語和句子做上標記。
3.小組交流反饋自學成果,合作解答疑難問題。?
第二課時
一、自主品讀,理解課文
1.讀課文,畫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組內討論一下。
2.請你來做一回種樹人,回答同學們這些問題。(盡量用書上的話)
二、引領研讀,感悟道理
◇出示:樹苗種下以后,他總是隔幾天才來澆水。奇怪的是,他來的天數(shù)并沒有規(guī)律,有時三天,有時五天,有時十幾天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的少。
種苗人偶爾會來家里喝茶,他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時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種。
1.指名用疑惑的語氣朗讀育苗人奇怪的舉動。
◇種樹人是怎么說的呢?他的話又是什么意思呢?
1.指名讀書中句子,然后請大家談談自己的理解。
2.他的笑是什么意思呢?讀一讀種樹人的話,體會體會讀出種樹人當時的心情。
3.“語重心長”的意思明白嗎?語重心長地對同學們說說種樹人的話。
◇出示: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演化了對環(huán)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1.這里的“不確定”與前面的“不確定”有什么不同?(樹木的“不確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人的“不確定”生活指生活的變化無常,會經(jīng)受困難或遭遇不幸等。)
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為什么生活在艱苦環(huán)境的人往往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讀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贊美、感激、欣慰、驕傲--)
三、拓展延伸,感悟表達
1.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寫桃花心木這種植物嗎?
2.我們以前學過哪借物寓人的文章嗎?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這種寫法,并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桃花心木教案設計桃花心木課文板書設計篇四
《桃花心木》是中國臺灣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課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給樹苗澆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閱讀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看法或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本課時教學,把感悟人生哲理,引導發(fā)表見解作為重點。
一、復習導入--重溫澆水事實
種樹人是怎樣給樹苗澆水的?(從“澆水的時間不一定”和“澆水的量也不一定”認識種樹人澆水的無規(guī)律性。板書:澆水無規(guī)律)
二、研讀交流--聆聽澆水道理
2.梳理學生的問題:他為什么要這么做,這樣做是不是有道理?
3.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在這過程中教師有選擇地參與到相對薄弱的小組中去,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有目的地幫助后進生。)
4.匯報交流(通過抓住“百年的基業(yè)”,“不確定中”“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等詞句,引導學生體會種樹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那漫漫的歲月中,不可能像種菜或種稻子那樣能夠得到外界的精心照料,在變幻莫測的自然界中,只有依*自己的力量(相機板書:會找水源拼命扎根)才能生存下去(板書:長成大樹),從而明白“萬物競天,適者生存”的道理。
5.創(chuàng)設情景,進行口語交際,讓學生在交流與傾聽中感悟澆水的道理。
請你想象一下,種樹人與作者之間會有一場怎樣的對話,任選其中一角色,進行口語交際。(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并強調不照搬課文的原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盡量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
6.指導朗讀。
⑴種樹人是怎樣說這些話的?該怎樣讀?理解“語重心長”的意思。
⑵指名讀、互讀、自由讀、評讀、全班讀。
三、發(fā)表見解--感悟人生哲理
1.理解作者的感悟
(1)從“給樹苗澆水”這件事中,作者聯(lián)想到了什么?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作者想表達什么的見解。(相機板書:(樹苗)--(人))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見解。(讓學生先說說自己的理解,教師可相機從如下幾點加以點撥)
a.“不確定中生活”是什么樣的生活?聯(lián)系課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說一說。
b.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會有什么樣的收獲?(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夠經(jīng)受生活的考驗,鍛煉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長。相機板書:生活考驗鍛煉自主努力成長)
c.反向思考,在“確定中生活的人”會是怎樣的?(在確定中生活的人,則會養(yǎng)成依賴的心。相機板書:種樹喻育人)
(3)引讀,加深理解。(聽了種樹人這番意味深長的話,“我”心中無比感動,“我”明白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
2.抒發(fā)自己的見解。
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體驗小組交流、集體交流。小組推薦發(fā)言代表時,要照顧膽小說話少的同學,給他們建立自信的機會。)
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喜歡的方式寫一寫自己的感悟。
1、提煉成名言警句。
2、寫成讀后感。
種樹人---- 桃花心木
澆水無規(guī)律
(樹苗)----(人)
會找水源生活考驗
拼命扎根鍛煉自主
長成大樹努力成長
(種樹喻育人)
為了貫徹課標精神,落實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本節(jié)課緊緊圍繞這點從多角度多形式進行訓練。如: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他為什么這么做,這樣做是不是有道理?”說出自己的體驗--“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想象一下,種樹人與作者之間有一場怎樣的對話?”,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時也培養(yǎng)了個性和表達能力。
學生的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好生常搶走慢生思維和表達的空間。所以本課教學中,我特別關注差異,如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中,有意識參與到相對薄弱的小組中去,掌握學習情況,有目的地幫助他們。在匯報交流時,照顧到膽小說話少的同學,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并充分肯定他們。使他們愿意跳一跳摘果子,學習積極性也就隨之而興。
二:
1、深入理解課文,體會種樹人的用心,理解作者從中領悟的道理,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提煉出人生格言,感受作家作品的魅力。
2、在閱讀、交流、想象的過程中理解、積累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用所學的語文來詮釋生活,干預生活。
ppt課件、林清玄作品。
一、生活導入:
同學們,老師想請大家?guī)蛡€忙,(愿意嗎?)事情是這樣的,我老家隔壁住著姐弟倆,從小就失去父母。姐姐為了照顧弟弟,很早就工作,賺錢供弟弟上學,生活上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甚至洗腳水都端到弟弟的面前。他的弟弟現(xiàn)在已經(jīng)上高一,成績非常棒??墒堑艿艹顺煽兒靡酝?,生活上什么都不會,甚至襪子都不會洗,方便面都不會煮,更不愿與人說話。我總想找這位姐姐談談,可一時又不知該怎么跟她說,同學們能幫幫老師嗎?我相信,學了今天的課文,同學們一定能幫我。
二、研讀第12。13自然段:
1、種樹人是怎么回答的?在課文的——12、13自然段。請大家自由地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2、如果你就是種樹人,老師就是文中的“我”,你能回答好“我”的問題嗎?別忙,請“各位種樹人”再精心地準備一下。學生個別朗讀。
3、現(xiàn)在,哪位種樹人來解答我的疑問呀?指名回答。(師問生答,您好,我到您這兒來,頭腦當中裝滿了問號……師從不明白,到有點明白,到還有疑問,到完全明白。請他生說時)(三個問題一起解決。當學生答到最后一個問題時,強調一下意味深長。)
4、學生評價。教師引導:種樹人是怎么說的呢?
(對問者的有禮貌,寬容“我”的不知,自得他的種樹技術,自信他的桃花心木一定能成材。)
(用一些詞來形容大樹:如枝繁葉茂、參天大樹、樹形優(yōu)美、高大而筆直;長得與屋頂一般高,是那么優(yōu)雅自在,顯示出勃勃生機。)
總結:看來這一笑,笑出了種樹人的涵養(yǎng),笑出了種樹人的大肚,也笑出了種樹人成竹在胸的獨到的種樹藝術,這一笑,可謂意味深長啊。
5、你們這些種樹人可以笑著對“我”說嗎?如果再加些動作,你會講得更生動,我一定會聽得更明白。請同桌分別扮演種樹人和文中的“我”練一練。
6、請各位種樹人一起笑著對我說一說好嗎?接讀——種樹人語重心長地說。(學生齊讀)
7、總結、過渡:哦,這下我全明白了,難怪你會隔三*五地給樹澆水,不是沒有規(guī)律,而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起先我還以為你懶呢,原來是為了讓桃花心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起先我還以為你忙哩,原來是想讓桃花心木長成百年的大樹。啊,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種樹人!
(如果我是一棵(茁壯成長的桃花心木苗),我會想:(我真高興,我已經(jīng)學會了在土地里找水源;原來種樹人不是不關心我們啊。)
如果我是一棵(即將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會想:(我得把根扎得更深,學會自己尋找水源;我要汲好種樹人澆一的每一滴水。)
小結:你們真是一群愛思考,懂情感的桃花心木苗啊!
三、研讀14自然段:
過渡:不止是桃花心木苗,本文的作者聽了種樹人的這番話,也是非常感動。
[投影四]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huán)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1、師配樂《秋日私語》朗讀。齊讀這段飽含哲理又充滿激qing的文字。
2、請認真地讀一讀,想一想,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事例嗎?
3、過渡:你們的生活體驗讓我想起了姐弟倆,弟弟除了成績以外,生活上什么都不會,以后考上大學,姐姐不在身邊,弟弟怎么生活下去喲?請學生根據(jù)剛才的學習和理解幫個忙,與姐姐聊天(師扮姐姐。)
4、請結合你的生活經(jīng)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兩句話寫成格言,并在下面注上你的名字。一起帶給那位好心的姐姐,當然也可以寫給自己或親人。(選教:你為什么將這條格言送給某某?)
5、用實物投影交流感悟。師適當評價(質樸的語言從心田流淌;姐姐會按照你說的做;未來的思想家。)
四、介紹作家,推薦文章。
其實,《桃花心木》這篇文章所講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經(jīng)歷的真實寫照,他在這種風風雨雨、坎坷磨難中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和寫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內外著名的大作家。老師這兒有他的幾篇精短的散文,如《吉祥鳥》,同學們讀了,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師生共同讀)“不要著急把棋盤下滿,也不要勿忙的走人生之路。好的圍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歷程要細細品味…………”(師)好的文章也要慢慢口味——(下發(fā)林清玄散文)
桃花心木不確定獨立自主成材
三: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
多媒體課件
導入:
板書: 時間不定
澆水量不定
作者觀察到這種現(xiàn)象后感到.
導讀,讀出奇怪的語氣,按作者的想法該怎么澆水泥?
讓我們一起推斷種樹人澆水沒有規(guī)律的原因.
品讀,讀好反問句.
1,懶人怎么會知道有幾棵樹會枯萎呢?
映現(xiàn):
2,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從從容容?
引導體會作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感.
(二)導讀種樹人的話
看來真是得問問他,究竟為什么這樣做.
自讀第12節(jié),用自己的話說說種樹人這樣做的原因.
理解"不確定"(板書)
學生回答后,接讀第4,5節(jié)部分語句.
小結:種樹人是想讓樹苗在"不確定"中生長.
指導讀出脆弱,堅強兩種情感.
從這里看出,種樹人的話是經(jīng)驗之談.事實有沒有證明這一點呢?
導讀第15,16節(jié).(他們已經(jīng)學會了找到水源,拼命扎根.)
(三)導讀作者的感悟.
自讀第14節(jié)
作者從桃花心木苗生長的道理聯(lián)想到了什么?
引導讀出作者的感受之深.
由作者的感悟你想到了些什么?
理解"不確定",小組討論,各抒己見.
6,桃花心木
時間不定
桃花心木澆水量不定 找到水源
(不確定) 拼命扎根
變化無常 獨立自主
做人
不確定 努力生長
桃花心木教案設計桃花心木課文板書設計篇五
桃花心木是臺灣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借種桃花心木樹苗人的種樹之道,比育人之理。文章蘊涵道理深刻。說明育人同植樹一樣,同樣應該在不確定的生活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人的自我生長能力。并運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加深對育人道理的認識。
《桃花心木》選編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閱讀,領會作者的見解,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提高閱讀的能力,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閱讀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問”“在學習中,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老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本課的教學,要把大膽提問,感悟人生哲理,引導學生發(fā)表見解作為重點。
設計意圖:從整體入手,以讀為主感知課文,感知課文所營造的意境。通過閱讀提示可以讓學生明確閱讀的目標、閱讀的重點,養(yǎng)成邊讀想、邊批注的閱讀習慣。
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
師:(可以參與小組的討論。)
師:這些問題是和作者一樣的。除了這些問題還有什么問題呢?繼續(xù)看課文再次提出問題。把你的問題放到你的學習小組內討論解決。
生:(在小組內進行激烈的爭論。)
師:(參與幾個小組的討論。)
師:通過剛才的討論,你還有哪些問題不理解,請?zhí)岢鰜?,我們一起解決。
生:“不確定的生活”指什么?
“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是怎樣的人?我不太理解。
板書:
環(huán)境的感受和情感的感知?
師:這句話我也不明白。怎么辦?這樣吧我先把他寫到黑板上。
生:“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我不明白?
板書:
養(yǎng)分轉化為能量?
生:為什么說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再枯萎了?這個問題好。寫到黑板上來。
板書:
為什么不再來,不再枯萎?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改變自己的角色,時而是課堂的組織者,組織學生如何學習,教師充當導演的角色;時而是學生交流的參與者,處在和學生平等的地位,與學生一起探討問題。能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在一種寬松熱烈的氛圍之中學習。有些問題教師即使會,也不講,而是點播、誘導,教師只好自己裝著不懂,把問題寫到黑板上,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之中解決。
生:“百年的基業(yè)”是什么意思?“不確定的自然”指什么?
師:這兩個問題誰能用書中語言來解決。
生:“汲水”是什么意思?
師:這個我知道。就是吸水的意思。
設計意圖:暗示學生你提的問題很簡單,沒有多少價值,也沒有寫出來的必要。這樣即不丟學生的面子,教師又能靈活地駕馭著課堂。如果學生提出一些毫無價值的問題在課堂討論,就不能訓練學生的探究學習的能力,學生的討論也是毫無意義的。教師直接告訴還能節(jié)省課堂的時間,盡快地進入下一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常來”與“隔三天,隔五天”矛盾?這么多的問題我真的是解決不了,還得*大家的智慧,請同學們圍繞著黑板上的問題,再讀書,再討論。
(四人一個小組,邊讀書邊討論,教師參與小組的討論。)
通過思考,引導學生體會種樹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那漫漫的歲月中,不可能得到像種菜或種稻那樣能夠得到外界的精心照料,在變幻莫測的自然界中,只有依*自己的力量才能生存下去。從而明白:“萬物競天,適者生存”的道理。
教學的過程是不斷生成的過程,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幾次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交流學習。學生合作的過程中,教師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
1、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
比如:有的學生在讀書的時候,一個詞不理解,但是,這個詞又沒有向全體學生解釋的必要,教師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告訴他這個詞的意思。再比如:課文中含義較深刻的句子,學生無論如何也是解決不了的,教師就要給予一定的提示或引導。
3、跟據(jù)不同的學生情況,指導學生學會怎樣學習:
比如:在第二次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把自己讀書時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在小組內討論解決。教師的參與可以及時的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知道學生可能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有價值?如果提出的問題沒有價值,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怎樣才能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師:把自己想象成種樹人和作者,把你心中的疑問向種樹人問,種樹人盡量用自己的理解來回答。
師:同座位的兩位同學任選其中的一角色,進行口語交際,注意說話的語氣。
學生練習,選擇其中幾組進行表演,其他學生進行點評。
新課標對口語交際總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聽、不會說、不會口語交際的人,在這樣的社會里,怎么能夠生存下去。新課標適應這個變化,把聽和說整合為一個整體,使聽和說的目的性更強,并落實到口語交際上。在這兒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目的就是將課堂變成了“舞臺”,變成了一個活的情境,通過生生互動,建立了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對學生而言,這樣的交往意味著心態(tài)的開放,主體的凸現(xiàn),個性的張揚。
1、再讀課文思考:
種樹人和育人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這篇課文想說明什么道理?聯(lián)系課文中寫作者見解的語句說一說。
2、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師可以適當點撥:如《紅燈記》中鐵梅的成熟,“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還有名人少年時代的故事。如:毛澤東青年時代不帶一分錢,搞社會調查。還有剛學的《烏塔》中的烏塔14歲,獨自一人有歐洲等。
你有沒有想法呢?可以圍繞幾個話題說:
⑴ 對于目前老師、家長的教育培養(yǎng)方式,你是否滿意?有什么建議?
⑵ 你對你現(xiàn)在學習和生活自理情況有什么想法。
3、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喜歡的方式寫一寫自己的感悟:
設計意圖:課標指出:“要重視學生情感、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注重對學生的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獲得思想的啟迪,形成正確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通過聯(lián)系實際,啟迪他們將怎樣生活。比如:一些家長過分第疼愛子女,連一些小事也要包辦代替,這樣使子女只知享樂,不知艱苦奮斗的子弟,沒有生存的本領,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想自己以后該怎么學習和生活,形成積極的人生觀。
課標還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最后這一設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這一課的看法,這樣貼近學生實際,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提高寫作和評價的能力。
桃花心木教案設計桃花心木課文板書設計篇六
1.通過對含義深刻的語句的理解,體會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從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諦。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及出現(xiàn)的新詞。
一、啟讀,激趣質疑引入文
1.教師動情地講述《一個大學生的故事)。
同學們,當你有那么一天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刻,你會是什么心情?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高興、激動、興奮……)
是啊!的確是一個令人無比激動的時刻,然而有這樣一位大哥哥,在接到北京首都師范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卻憂心重重,不知所措。(學生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
他是個從小失去父母的孤兒,姐姐為了照顧他,輟學工作,賺錢供他上學,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呵護得無可挑剔,從小到大十幾年不讓他干任何家務活,只要求他努力學習。讀到高三畢業(yè),他連自己的襪子都不會洗,方便面都不會煮,更不愿與人交流,正常必要的人際交往都很少很少,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無奈,又喜又憂的姐姐只好陪他一起去大學報到,但學校不允許這種情況的.陪讀,姐姐千叮嚀萬囑咐后擔心地離開了。他堅持不到3天便哭著打電話要姐姐來接他。因為他根本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除了埋頭學習,他一切都不會做。結局是遺憾而又令人無奈的,他退學了,與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大學夢想做了最后的告別。
2.請學生自由發(fā)言。聽了這個真實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
3.小結:同學們,我們這位可悲的大學生為什么會有如此結局?是他的錯?是愛他的姐姐的錯?還是誰的錯?今天我們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尋找答案。
二、初讀,整體感知觀其貌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不加字、不減字、不錯字。
2.小組交流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3.教師請舉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學串讀課文。
(師生共同正音,并對他們積極讀書的態(tài)度予以表揚。)
三、精讀,潛心會文領其意
1.教師:同學們,讀書只做到正確流利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把書讀出情、讀出意、讀出味、讀出神,同學們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達到這樣的要求,那么大家剛才提出的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
2.再讀課文,畫出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3.反饋學生畫出的句子及不懂的地方。
4.抓住重點句段,感悟育人真諦。
學習12、13自然段。
①指名讀。想一想:這兩段主要講什么?
②逐句品讀。引導學生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并相機指導朗讀。
(學生之間互動競爭,進行朗讀比賽。)
③全班交流自己從讀中體會到了什么?
④教師小結。
學習14自然段。
①投影出示此段課文,全班齊讀。
②自由朗讀,小組交流讀后的感受。
③小組派代表,全班交流。
④學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讀。
學習第15、16自然段
①愿意讀的同學一起讀。
②小組討論:桃花心木為什么不會枯萎?
③全班交流。小組派代表發(fā)言,師生共同評議。
四,展讀,聯(lián)系實際話育人
1.分角色表演,種樹人與“我”之間的交流。
①同桌組合練習。②推薦上臺表演。要求:注意人物的身份、語氣、可以自由發(fā)揮。
2.聯(lián)系你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想法。教師與學生互相交流。
3.教師小結:同學們,成長為一棵抵御風雪,頑強生存的參天大樹的確要付諸于不懈的努力。在挫折與逆境中鍛煉、成長,才是我們應該走的成才之路。
桃花心木教案設計桃花心木課文板書設計篇七
我?guī)ьI學生朗讀了這句話以后,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議論:
1、樹木的“不確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確定”又是指什么?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3、為什么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
第一題學生能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從而理解人的“不確定”。
第二題學生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了自己知道的在艱苦環(huán)境中自強自立的人的事例。
知道只有在不確定中,才會對社會環(huán)境、人際關系等產生切身的感受,才會真正感知“尊重”、“艱辛”、“珍惜”等情感,從而學會與他人合作,體驗到奮斗的艱難,珍惜來之不易的一切。學生在理解了這句話后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教者所費時間不多,卻使學生從文和道兩方面受到啟迪,既學習了語言,又受了教育,所以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來學習語文課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
桃花心木教案設計桃花心木課文板書設計篇八
一、比一比,組成詞語。
萎( ???? ) 汲( ??? ) 賴( ??? ) 旦( ??? ) 雅( ??? )
委(???? ) 極( ??? ) 懶( ??? ) 但( ??? ) 稚( ??? )
番(???? ?。″懀ā??? ) 煉( ??? ) 勃(??? ) 憂( ??? )
翻( ???? ) 段( ??? ) 練( ??? ) 脖(??? ?。?yōu)( ??? )
二、給畫下線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或注音。
1、莫名其妙
(1)名字,名稱。(2)出名,有名。(3)說出。(4)量詞,用于人。
2、無緣無故
(1)緣故。(2)緣分。(3)沿著,順著。(4)邊。
三、說說種樹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課后習題)
四、讀讀下面的句子,回答括號里的問題。(課后習題)
(1)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這里的“不確定”是什么意思?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你能想到哪些“不確定”?)
(2)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桃花心木為什么不會枯萎了?)
【參考】:
一、萎縮、委屈;汲水、積極;依賴、懶惰;危在旦夕、但凡;雅致、幼稚;一番話、翻卷;鍛煉、段落;錘煉、練習;蓬勃、脖子;憂慮、優(yōu)秀。
二、1、(3)2、(1)
三、那是因為種樹人來的沒有規(guī)律,隔三岔五地不定時去澆水,并且每次澆的量不一樣令,所以作者感到奇怪。種樹人這樣做是為了培養(yǎng)樹苗適應環(huán)境、自我生長的能力。讓桃花心木的根深入地底去汲取水分,使他的根更加結實,以便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下能夠頑強地生存。四、(1)這里的“不確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預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難。只有經(jīng)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堅強的人、有作為的人。比如說:考試成績下降了,爸媽下崗了,和朋友鬧矛盾了等等。(2)因為種樹人來的目的就是讓樹木適應環(huán)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經(jīng)得起風吹雨打的鍛煉,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壯生長。如種樹人所愿,現(xiàn)在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而種樹人也不再來了。
桃花心木教案設計桃花心木課文板書設計篇一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是我國臺灣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語言樸實流暢、寓意深刻。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huán)境中經(jīng)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文章從描寫桃花心木的形狀很特別開始,引出桃花心木樹苗和種樹人,再寫作者觀察種樹人種樹的奇怪現(xiàn)象,最后寫作者與種樹人的談論。種樹人的話,使作者受到感動,明白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的道理,點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在描寫和敘述中轉承自然流暢,由作者的疑問引出種樹人的一番話,使作者受到啟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
編選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抓住重點句段,聯(lián)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從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種樹人的話和“我”從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體會到作者介紹種樹的經(jīng)驗、道理和方法僅是一個比喻,其目的是為了說明育人之道。
學情分析
通過幾年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能初步讀懂課文內容,但是學生對人生的哲理還是缺乏實際的生活體驗。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對自己有啟發(fā)的語句。
3、通過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體會文章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把握文章的表達順序。
2、引導學生提有價值的問題。
3、圍繞問題,學習理解具體語句,對重點部分進行深入理解。
4、討論交流,探究種樹人奇怪做法原因。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種樹人的用心,理解作者從中領悟的道理,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從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諦。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句段,聯(lián)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難點:
讓學生先自讀,勾畫出對自己有啟發(fā)的語句,并反復研讀,仔細體會,然后小組交流,重點體會課文不是單純寫樹木,而是借樹木的生活來比喻有的成長。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關圖片,這是什么植物?學生交流搜集的關于桃花心木的資料,加強對桃花心木的了解。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作者介紹)
師:的確,林清玄的散文總是讓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一篇蘊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書:桃花心木)
3、同學們第一眼看到“桃花心木”這一題目,首先想到的上什么呢?
二、學習生字,讀熟課文(對學)
1.讀準生字的字音,畫出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個別不理解的新詞用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檢查預習情況,同學互檢。
3.練習把課文讀熟。
三、整體感知,初步感悟(群學)
1.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邊讀課文邊思考,不懂的詞語和句子做上標記。
3.小組交流反饋自學成果,合作解答疑難問題。
第二課時
一、自主品讀,理解課文
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組內討論解答。
二、引領研讀,感悟道理(展示)
◇課件出示:樹苗種下以后,他總是隔幾天才來澆水。奇怪的是,他來的天數(shù)并沒有規(guī)律,有時三天,有時五天,有時十幾天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的少。
種苗人偶爾會來家里喝茶,他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時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種。
1.指名用疑惑的語氣朗讀種樹人奇怪的舉動。
◇種樹人是怎么說的呢?他的話又是什么意思呢?
1.種樹的人笑了,他說(生讀……)
2.他為什么笑呢?體會體會讀出種樹人當時的心情。
3.說說“語重心長”是什么意思?
◇課件出示: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演化了對環(huán)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1.這里的“不確定”與前面的“不確定”有什么不同?(樹木的“不確定”……,人的“不確定”指……。)
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為什么生活在艱苦環(huán)境的人往往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讀出自己不的感受。(贊美、感激、欣慰、驕傲--)
三、拓展延伸,感悟表達
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借物喻人的文章嗎?它們是借什么喻什么的呢 ?
桃花心木教案設計桃花心木課文板書設計篇二
師:我們學過很多的古詩。下面,我要請同學們用打節(jié)拍的方式把一首古詩打給我聽,不是用你們唱英語歌這樣。誰背誦一首古詩給我聽,隨便什么詩。
(生背誦《望廬山瀑布》)
(師生齊鼓掌)
生:玩過。
師:我們把這首古詩拍出來。師生合作。
師:兩個同學一組試一下。
(生兩人一組合作拍手)
師:現(xiàn)在能夠兩個同學一組拍的同學舉手。
師:下面注意,吳老師將和他演繹第一個版本,這個版本演繹完之后,其他同學不允許按這個版本來,不能做成雷同的。
(師生合作,拍手背古詩。)
師:好。這個版本出來了,其他同學不許用這個版本。
生:我想出了一個版本。
(第一組表演)
師:看他們的──(學生兩人表演)停!
師評:沒有節(jié)奏感,沒有音律美。
(第二組表演)
師:好,好,好。不錯,不錯。同學們,實際上中國的很多的文字都可以用音樂來演繹。
師:但是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不能夠用音樂來演繹。首先我要請個同學到前面來,不論是男同學,還是女同學,隨便來一個都行。這位同學,你來一下,請大家都看這里。
(cai投影出示:校園一角)
師:這個地方是哪里呀?
生:我們的校園。
師:我們的校園,正確。我們的校園這有一棵樹。這是一棵什么樹?
生:桂花樹。
師:桂花樹。真的是桂花樹嗎?
生:是。
師:這棵樹是不是也是桂花樹呢?(指另一棵樹)
生:是。
師:這棵呢?
生:也是。
師:這棵呢?
生:鐵樹。
師:太感謝你了!我們給她以掌聲。
生:鼓掌。
師:你們真行,吳老師能夠把所有的樹的名字說全的不超過十種。今天,我們和大家學的這篇文章里的這種樹,看到過的同學舉手。
(生一,舉手)
師:一個。請告訴我你叫什么名字?
生:
師:你在哪看到的?
生:我去旅游的時候。
師:在哪個地方?
生:在枝江。
師:在枝江。枝江就有桃花心木。請坐,我明天一定問一下我班上枝江的孩子是不是那個地方有桃花心木。我確實沒看到過。同學們都沒看到過。下面,吳老師給大家投影幾張圖片,請看一下。
(投影出示桃花心木圖)
師:這就是桃花心木,這是從網(wǎng)上吳老師下載下來的。好,你看到這些樹之后,給你的第一感覺是什么?不慌,不亂說,呆會兒再說。對比看圖:右圖的樹高大,左圖的樹矮小。
師:(看右圖)這是第一次看到的樹,已經(jīng)怎么樣?
生:高
師:這棵樹呢?(看左圖)
師:這棵樹長得很小,而且很細,還不是那么蠻挺拔,也不那么蠻高。我已經(jīng)把一些詞說完了。呆會你就不能說了。
(投影第二組圖)
師:在文中找,畫上“﹏﹏”
(生在文中勾畫,師巡視指導)
師:盡量找全,找不全的就不舉手,一共只有三處,就是三、四個詞可以概括。
生:第2自然段第一排
師:讀給同學們聽。
生:讀,再就是第2排。
師:恩。
生:朗讀。
生:就是第15自然段。
師:第15自然段??禳c。
生:第1排。
師:等一下,我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連自然段就沒有標,是哪些同學沒有標自然段,快點看一下,左右同學快看一下,到底是15段還是14段,快點標一下,都看一下。好,給同學們念。
生:第一排“優(yōu)雅自在”
師:你把詞說出來就可以了,不要你說它形容什么。
師:還有?沒了?
生:還有“勃勃生機”
師:哦,還有“勃勃生機”,說完了?
生:沒有,還有。
師:還有?
生:……
生齊:第2段,第3段。
師:第2段,第3段。還有?
師生:第15段。
師:我們一起把這三段的內容讀一遍。做好準備。
生齊讀2、3、15段
生:能。
師:非常感謝大家。希望你能夠判定出來。聽說你們都預習了是嗎?
生:是。
生:帶了。
師:沒帶的舉手。都沒舉手,都帶了。吳老師來考驗一下,我們書的后面有幾個字,就是發(fā)的這張紙的后面方框里的字,吳老師沒有給它標拼音。下面,吳老師請同學們和我一起來想一下,你說你預習了,肯定字詞要過關吧!是吧?我再問一下,怎么樣預習才是真正的預習到位了呢?說。
生:先得把它的字詞找出來,再把不懂得詞語把它的意思給寫出來,再把課文多讀幾遍,再把它的主要意思給寫出來。
師:說得太好了。不僅說要把新字詞給圈出來──
(出示課件,怎樣才能算是預習好呢?)
師:在讀的時候,我把這幾項都弄出來,因為都說了,還打上省略號,表示一篇文章如果真的預習好了,必須是生字、生詞都要讀準字音,不僅讀準字音,還要借助我們學習的好幫手──字典,如果你不懂,就要查出它的意思。
師:文章標了自然段嗎?
生:標了。
師:第三個(標準是)你讀了幾遍課文。讀了一遍的舉手,只讀了一遍的。
(生無人舉手。)
師:哇,都讀了很多遍。讀了兩遍的舉手,讀了三遍的舉手。
(生無人舉手。)
師:讀了四遍的舉手。(有幾個學生舉手)。讀了很多遍??!讀了n遍的舉手。
(生紛紛舉手。)
師:你們真是預習的太充分了。我覺得這一課根本不需要講了。你讀了幾遍課文,不需要問了。第四,你可以復述它的內容嗎?兩個,第一個是全文復述,也就是一個字不落地把它復述下來。第二個簡要復述,就是一句話把它說清楚。好,好。但是,吳老師雖然知道你們都預習了,我還是要檢測一下。
(投影出示:考考你)
下面字的讀音,你能猜出其中的規(guī)律嗎?
央──左邊加“禾”字之后──秧(讀?)
師:“央”左邊加“禾”字之后,這個字讀什么?
生:yānɡ。
師:讀什么?是不是讀“yānɡ”?怎么讀“yānɡ”??匆豢醋⒁魳说氖遣皇嵌甲x“yānɡ”。好,我們一起把這個字讀一遍,再讀一遍。
(生讀。)
師:連著讀三遍。
(生讀。)
師:我就不相信你們都搞的到。
投影:
委──上面加“艸”頭之后──萎(讀?)
師:“委”上面加個“艸”頭
生:wěi。
師:什么。
生:wěi。
師:也讀“wěi”???不可能吧!是不是都讀“wěi”???一起讀三遍。
(生讀)
師:真的,我就不相信,我再找?guī)讉€出來,我一起把它顯示出來,看你能不能做對,請個同學讀。
(投影:段──左面加上“金”字之后──鍛(讀?)
牙──右邊加上“隹”字之后──雅(讀?))
生:查字典
師:字典拿出來查。
生動手查字典
師:看誰先查出來,然后在前面給我標一下這個字的讀音。
師板書:“隹”
師:查出來的同學請到前面來標
(一學生舉行上前標音)
師:謝謝你,查字典速度最快
生演板:zhuī
(生齊讀)
師:現(xiàn)在,吳老師給大家出一道題目,題目是:你能總結出它的規(guī)律嗎?請問這么多字的規(guī)律。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先答第一個問題,你能總結出它的規(guī)律嗎?說!
生:它的規(guī)律是:這幾個字加上偏旁后還是這幾個字的讀音
生:不是。
師:不是?你說!
生:牙(yá)加上那個隹(zhuī)后變成(yǎ)了
師:那是聲調發(fā)生了變化。
生:我覺得應該是一個字加上另一個字后聲調發(fā)生了變化,它的讀音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
師:哦,一點小變化。好的,你說!
生:我認為它們都是形聲字。
師:非常好。你是什么時候知道,有誰告訴你它(形聲字)的概念的,叫做什么形聲字的?我還不是蠻懂。
板書:形聲字
師:你能不能跟同學們說一下什么樣的字才叫形聲字?
生:形旁表字意,聲旁表讀音。
生:是。
師:好,這樣的字的確叫形聲字。大家都讀了課文吧,在課文中找找除了這些以外的,其他字有沒有形聲字,只找一個。
師:找到以后請到黑板上來寫,我這有很多粉筆,快點,快點,快點。前十個人才有資格。
(生爭相上臺演板)
師:同學們,我們看看對不對,對的話就打一個勾。
種停依澆倒樣枯
師:“喝”,這個我就有點不懂了,查一下是不是的?怎么寫錯了,改一下。
師:旦+亻=但這個同學做的最標準,任意找一個字,這樣寫一寫。
(生改錯)
師:同學們,看看她改得對不對
師:全班同學都對了,所以字的方面的檢查我不管了。
我也不說了,下面我不想投影了,但是我還是要投影出來讓你們看一看為什么。
(投影出示:“番”的變化)
師:咦,你們發(fā)現(xiàn)這些字有一個變化,同學們認為是什么?怎么變的?有一個同學說是甲骨文,我這是不是甲骨文呢?請同學說一下。
生:是古代向我們現(xiàn)代文字演變的。
師:這種字叫做金文,金文向小篆演變過程中的,這種字叫隸書,這種叫楷體。關于字詞結實到此結束了,不說了,因為大家都懂了,其他的詞,你覺得文章中的哪些詞,我們應該掌握?用我覺得第幾段中的第幾個詞我們應該掌握。這個詞的意思是,跟同學們說一下。
(投影:你還覺得文中的哪個詞,我們應該掌握?
請以“我覺得……自然段第……行的什么詞我們應該掌握,我對這個詞的理解是……”的說話格式來發(fā)表你的見解。)
生:莫名其妙
生:理解了它的含義。
師:理解了它的含義,也就是這篇文章寫的內容是什么?寫了什么。
板書:寫了什么
師:寫了什么?這是第一個讀懂了的標準?還有什么標準?你說。
生:讀懂這篇文章它要表達的意思
師:表達的意思,他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或者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
板書:寫作目的
師:還有沒有?
生:中心思想。
師:中心思想。好的,我們用一個詞,你們老師可能講過,中心思想。
板書:中心思想
生:還要弄明白,作者怎么寫的。
師:怎么寫的?
板書:怎么寫的?
生:還要了解它的作者
師:作者。(板書)
師:作者了解的同學舉手,小組同學互相幫助沒有了解作者的同學,下課后了解。我們緊接著說說這篇文章寫了什么?我們先說了寫了什么就是完整復述它,(這項工作我們呆會兒做?。┫旅?,首先請同位的同學兩個人一組,互相聽對方用最簡潔的文字把它說出來寫了什么。
(生互說,教師巡視)
(師指生說)
生:一個人,他種桃花心木的故事。
師:好,非常簡潔,種樹的故事。
(板書:種樹。)
師:能不能把它再延伸擴展一點,這個人是怎么種的?
生:不定時,不定量地給它澆水,讓樹自己找水源,自己生長。
師: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這些信息呢?
(生在文中找信息,做標記。)
生:我覺得是由這個人種樹而寓意深刻的人生哲理
生:是由作者引發(fā)的那些疑問引發(fā)出來的
師:是作者悟出來的。作者通過誰的什么話悟出了什么道理呢?暫時不慌回答這個問題,也就她已經(jīng)給我們解釋出了,作者實際上并沒有種樹,所以是另一個人種樹,那么另外一個人種樹對作者本人來說,他和這個種樹人的種種行為文章中有一些詞能反映他們的關系,你能不能找出這些詞來。能不能?看到種樹人這些事,作者他是怎么樣?找出這些詞就行了,找出這些關鍵的詞。
生:第6自然段的“奇怪”
師:好的,奇怪。
(板書:奇怪。)
生:第7段第一個詞“更奇怪”。
(師板書:更奇怪)
生:忍不住問他去。
師:問之前,作者還有個詞能反映當時的心理的。文章中有,問之前同學之間互相指一下,全班是不是形成了一致意見。
生:莫名其妙。
(師板書)
師:達到了“莫名其妙”的時候,作者就去干嗎?
生:忍不住去問。
師:就忍不住去問了嗎?
生:就以為
(師板書:以為)
師:我以為他怎么辦?再去找,終于就怎么樣了呢?
生:忍不住問。
(師板書:忍不住問)
師:緊接著后面呢?
(師板書:感動)
師:作者看到種樹人沒來,這個樹“已長高了”。于是,我們發(fā)現(xiàn)了作者實際上是在看一個種樹人種樹。這個種樹人種樹的行為讓作者感到奇怪,他的種種猜測又不能解答心中的疑問,于是他就忍不住問,問了什么呢?問了之后,別人就給他一答,答了以后,他就特別的感動。最后,他看到這個樹真的如種樹人說的那樣長高了。同學們,剛才老師簡潔地將這篇文章的寫作線索和大家一起進行了梳理。下面,這里面就有很多問題,可以加上為什么?為什么感到奇怪?為什么感到更奇怪?同學之間互相提這些問題,讓對方答。
(生生互相提問題,教師巡視,約五分鐘以后)
師:剛才我參加了兩個小組的討論,討論地相當激烈,問題提得非常的好,有些同學答的也非常的好。下面,我們請一個同學回答“奇怪”到底是什么?你能回答的就舉手。
生:種樹人種桃花心木的方法,他是不定時、不定量地給桃花心木澆水的。
生: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
生:桃花心木有時莫名其妙地枯萎了。
師:這是第三點,還有一點,越來越奇怪什么?
生:種樹人有時會到作者家里喝茶,但是時間不一定。
師:于是,我就開始猜,我以為這個人很懶,是不是很懶???
生:不是。
師:為什么不懶???怎么說的?
生:但是懶人怎么知道有幾棵會枯萎呢?
(生齊讀)
(生齊讀)
師:讀得非常好,于是我所有的猜測都是錯的。于是,我就忍不住要問,我問了什么?能夠找到文字的舉手。
生:不是。
師:這是什么句子?
生:陳述句。
師:這是陳述句了。問句就應該讀出問的語氣,應該怎么問???
指小組讀
師:讀得還很不錯,問題出在哪,我先不評述。下面,請這個組,再讀一遍。
師再指一小組讀
評價:在前一小組的基礎上前進了一個臺階,再指一小組讀
生:把疑問的感覺讀出來了
師:讀出疑問的語氣,這種感覺最為重要,所以是問句,就要問哦。一定要問,如果你讀成了陳述句,讀成了感嘆句,那都不是蠻對。我知道這個問題種樹人他一定會答,他怎么答?請同位同學互相讀給對方聽一下。
(生互相讀)
師:全班一起讀種樹人的話,男同學讀前面那一大段,女同學讀后面一段,讀的時候,吳老師對女同學有一個非常密切的提示,就是“語重心長”這個詞在文章當中,它是一個詞,但是在語音中,怎么讀出“語重心長”這個味兒,我要女同學讀給我們聽。因為女同學對語音的把握有時比男同學好,現(xiàn)在做好準備。
(男生齊讀)
師:種樹人語重心長地說
(女生接讀)
生:言辭誠懇,情意深長
師:言辭誠懇,情意深長,那你要讀出情義深長,又要言辭誠懇。是吧,言辭懇切,要讀出這個,那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同學們,我把這個布置布置為家庭作業(yè),你們回去試著把這個讀一下,能夠讀出這個味兒的,我就要說,你真的很了不起。下面,請同學們在種樹人的回答的文字里面,總結出來種樹人為什么要這么種樹?在文中找關鍵詞,然后總結出來。
生:浮在地表,無法深入地下,一吹就倒。
生:要讓樹苗自己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扎根,這樣才能長成百年大樹。
師:哪一段?
生:第12段倒數(shù)第2排。
生:環(huán)境的!
生:經(jīng)得起生活的種種考驗
(師板書:經(jīng)歷考驗)
師:它能夠經(jīng)歷考驗,是因為他經(jīng)歷了什么能力?
生:是因為它鍛煉出了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師板書:獨立自主)
(師小結板書:
自找水源拼命扎根汲水生長不再枯萎)
(生齊讀)
師:這句話蘊藏著道理,這個道理是什么?用簡潔的文字能不能說一下。
生: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
生:坎坷!
師:坎坷,還可以用哪些詞來說?
生:挫折和磨難。
生:打擊、困難。
師:寫?。▽W生在書中“不確定”旁做筆記)
生:失敗。
生:考驗。
生:生病,下崗。
師:在這種突變的環(huán)境下,一個人,如果不能經(jīng)受這些,用自己的獨立自主之心來戰(zhàn)勝病魔,來挽救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工作,那么他可能會消沉,(甚至)可能會走向死亡。
生:比如劉翔腳受傷。
師:還有很多的事例,我知道,吳老師一說這個話,你們就要把手往下放了,為什么?因為時間很緊張,吳老師還有很多話想與你們說,但時間不允許了!后面還有一個問題交給同學們。請同學們把我們今天在課堂上學習之后的收獲,聯(lián)系到你們的生活,能不能想一篇小作文,發(fā)到吳老師的信箱里。好不好?……(以下略)
師:下課!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附:
《桃花心木》設計思路
宜昌金東方學?!こ踔袇呛?BR> 總的設計原則:尊重與引領。
尊重是指尊重學生,學生通過自學能完成的,老師把展現(xiàn)的權利交給學生,學生能解決的問題,老師讓學生自己解決。引領是指發(fā)揮老師的引領作用,學生不懂的,對文本解讀不能夠達到相應高度的東西,由我引領他們來達到。
具體策略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師生共同學習,把傾聽還給學生,把閱讀還給學生,把研究還給學生,把討論還給學生,把創(chuàng)造性的解答還給學生,把問題的提出與解答的權利還給學生。
教學步驟:
一、解決生字詞,檢查預習效果
二、師生交流讀后感受
三、學生質疑、師生討論、釋疑
四、師生銜接生活談感受(或寫或說,均可)
(錄音整理:宜昌市得勝街小學奚海英)
(吳海寧注:本實錄按課堂教學的錄像整理而成,因考慮到地方方言有一些加入到課堂中去,不便于同仁閱讀,故將此做了一定的調整。特此說明。)
桃花心木教案設計桃花心木課文板書設計篇三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對自己有啟發(fā)的語句。
3.情感目標:通過對含義深刻語句的理解,體會種樹人的用心,理解作者從中領悟的道理,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從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諦。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桃花心木的資料和圖片,了解桃花心木這種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讀一讀,體會一下他的作品風格。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關圖片,這是什么植物?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
師:的確,林清玄的散文總是讓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一篇蘊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書:桃花心木)
3.作者以“桃花心木”為題,你們猜他會寫些什么?
二、讀熟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個別不理解的新詞用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檢查讀文情況,同學互相正音。
3.自學生字新詞,同學之間交流不理解的詞意?!⌒〗M內交流你是怎樣記憶本課的生字的。(喜歡做的同學可以在練習本上給下列字組詞,課件出示)
萎(? ) 秧(? ) 番(? ) 鍛(? ) 勃(? )委(? ) 殃(? )翻(? ) 段(? ) 脖(? )
4.練習把課文讀熟。
三、整體感知,初步感悟
1.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邊讀課文邊思考,不懂的詞語和句子做上標記。
3.小組交流反饋自學成果,合作解答疑難問題。?
第二課時
一、自主品讀,理解課文
1.讀課文,畫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組內討論一下。
2.請你來做一回種樹人,回答同學們這些問題。(盡量用書上的話)
二、引領研讀,感悟道理
◇出示:樹苗種下以后,他總是隔幾天才來澆水。奇怪的是,他來的天數(shù)并沒有規(guī)律,有時三天,有時五天,有時十幾天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的少。
種苗人偶爾會來家里喝茶,他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時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種。
1.指名用疑惑的語氣朗讀育苗人奇怪的舉動。
◇種樹人是怎么說的呢?他的話又是什么意思呢?
1.指名讀書中句子,然后請大家談談自己的理解。
2.他的笑是什么意思呢?讀一讀種樹人的話,體會體會讀出種樹人當時的心情。
3.“語重心長”的意思明白嗎?語重心長地對同學們說說種樹人的話。
◇出示: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演化了對環(huán)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1.這里的“不確定”與前面的“不確定”有什么不同?(樹木的“不確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人的“不確定”生活指生活的變化無常,會經(jīng)受困難或遭遇不幸等。)
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為什么生活在艱苦環(huán)境的人往往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讀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贊美、感激、欣慰、驕傲--)
三、拓展延伸,感悟表達
1.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寫桃花心木這種植物嗎?
2.我們以前學過哪借物寓人的文章嗎?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這種寫法,并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桃花心木教案設計桃花心木課文板書設計篇四
《桃花心木》是中國臺灣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課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給樹苗澆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閱讀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看法或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本課時教學,把感悟人生哲理,引導發(fā)表見解作為重點。
一、復習導入--重溫澆水事實
種樹人是怎樣給樹苗澆水的?(從“澆水的時間不一定”和“澆水的量也不一定”認識種樹人澆水的無規(guī)律性。板書:澆水無規(guī)律)
二、研讀交流--聆聽澆水道理
2.梳理學生的問題:他為什么要這么做,這樣做是不是有道理?
3.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在這過程中教師有選擇地參與到相對薄弱的小組中去,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有目的地幫助后進生。)
4.匯報交流(通過抓住“百年的基業(yè)”,“不確定中”“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等詞句,引導學生體會種樹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那漫漫的歲月中,不可能像種菜或種稻子那樣能夠得到外界的精心照料,在變幻莫測的自然界中,只有依*自己的力量(相機板書:會找水源拼命扎根)才能生存下去(板書:長成大樹),從而明白“萬物競天,適者生存”的道理。
5.創(chuàng)設情景,進行口語交際,讓學生在交流與傾聽中感悟澆水的道理。
請你想象一下,種樹人與作者之間會有一場怎樣的對話,任選其中一角色,進行口語交際。(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并強調不照搬課文的原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盡量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
6.指導朗讀。
⑴種樹人是怎樣說這些話的?該怎樣讀?理解“語重心長”的意思。
⑵指名讀、互讀、自由讀、評讀、全班讀。
三、發(fā)表見解--感悟人生哲理
1.理解作者的感悟
(1)從“給樹苗澆水”這件事中,作者聯(lián)想到了什么?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作者想表達什么的見解。(相機板書:(樹苗)--(人))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見解。(讓學生先說說自己的理解,教師可相機從如下幾點加以點撥)
a.“不確定中生活”是什么樣的生活?聯(lián)系課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說一說。
b.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會有什么樣的收獲?(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夠經(jīng)受生活的考驗,鍛煉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長。相機板書:生活考驗鍛煉自主努力成長)
c.反向思考,在“確定中生活的人”會是怎樣的?(在確定中生活的人,則會養(yǎng)成依賴的心。相機板書:種樹喻育人)
(3)引讀,加深理解。(聽了種樹人這番意味深長的話,“我”心中無比感動,“我”明白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
2.抒發(fā)自己的見解。
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體驗小組交流、集體交流。小組推薦發(fā)言代表時,要照顧膽小說話少的同學,給他們建立自信的機會。)
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喜歡的方式寫一寫自己的感悟。
1、提煉成名言警句。
2、寫成讀后感。
種樹人---- 桃花心木
澆水無規(guī)律
(樹苗)----(人)
會找水源生活考驗
拼命扎根鍛煉自主
長成大樹努力成長
(種樹喻育人)
為了貫徹課標精神,落實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本節(jié)課緊緊圍繞這點從多角度多形式進行訓練。如: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他為什么這么做,這樣做是不是有道理?”說出自己的體驗--“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想象一下,種樹人與作者之間有一場怎樣的對話?”,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時也培養(yǎng)了個性和表達能力。
學生的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好生常搶走慢生思維和表達的空間。所以本課教學中,我特別關注差異,如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中,有意識參與到相對薄弱的小組中去,掌握學習情況,有目的地幫助他們。在匯報交流時,照顧到膽小說話少的同學,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并充分肯定他們。使他們愿意跳一跳摘果子,學習積極性也就隨之而興。
二:
1、深入理解課文,體會種樹人的用心,理解作者從中領悟的道理,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提煉出人生格言,感受作家作品的魅力。
2、在閱讀、交流、想象的過程中理解、積累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用所學的語文來詮釋生活,干預生活。
ppt課件、林清玄作品。
一、生活導入:
同學們,老師想請大家?guī)蛡€忙,(愿意嗎?)事情是這樣的,我老家隔壁住著姐弟倆,從小就失去父母。姐姐為了照顧弟弟,很早就工作,賺錢供弟弟上學,生活上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甚至洗腳水都端到弟弟的面前。他的弟弟現(xiàn)在已經(jīng)上高一,成績非常棒??墒堑艿艹顺煽兒靡酝?,生活上什么都不會,甚至襪子都不會洗,方便面都不會煮,更不愿與人說話。我總想找這位姐姐談談,可一時又不知該怎么跟她說,同學們能幫幫老師嗎?我相信,學了今天的課文,同學們一定能幫我。
二、研讀第12。13自然段:
1、種樹人是怎么回答的?在課文的——12、13自然段。請大家自由地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2、如果你就是種樹人,老師就是文中的“我”,你能回答好“我”的問題嗎?別忙,請“各位種樹人”再精心地準備一下。學生個別朗讀。
3、現(xiàn)在,哪位種樹人來解答我的疑問呀?指名回答。(師問生答,您好,我到您這兒來,頭腦當中裝滿了問號……師從不明白,到有點明白,到還有疑問,到完全明白。請他生說時)(三個問題一起解決。當學生答到最后一個問題時,強調一下意味深長。)
4、學生評價。教師引導:種樹人是怎么說的呢?
(對問者的有禮貌,寬容“我”的不知,自得他的種樹技術,自信他的桃花心木一定能成材。)
(用一些詞來形容大樹:如枝繁葉茂、參天大樹、樹形優(yōu)美、高大而筆直;長得與屋頂一般高,是那么優(yōu)雅自在,顯示出勃勃生機。)
總結:看來這一笑,笑出了種樹人的涵養(yǎng),笑出了種樹人的大肚,也笑出了種樹人成竹在胸的獨到的種樹藝術,這一笑,可謂意味深長啊。
5、你們這些種樹人可以笑著對“我”說嗎?如果再加些動作,你會講得更生動,我一定會聽得更明白。請同桌分別扮演種樹人和文中的“我”練一練。
6、請各位種樹人一起笑著對我說一說好嗎?接讀——種樹人語重心長地說。(學生齊讀)
7、總結、過渡:哦,這下我全明白了,難怪你會隔三*五地給樹澆水,不是沒有規(guī)律,而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起先我還以為你懶呢,原來是為了讓桃花心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起先我還以為你忙哩,原來是想讓桃花心木長成百年的大樹。啊,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種樹人!
(如果我是一棵(茁壯成長的桃花心木苗),我會想:(我真高興,我已經(jīng)學會了在土地里找水源;原來種樹人不是不關心我們啊。)
如果我是一棵(即將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會想:(我得把根扎得更深,學會自己尋找水源;我要汲好種樹人澆一的每一滴水。)
小結:你們真是一群愛思考,懂情感的桃花心木苗啊!
三、研讀14自然段:
過渡:不止是桃花心木苗,本文的作者聽了種樹人的這番話,也是非常感動。
[投影四]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huán)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1、師配樂《秋日私語》朗讀。齊讀這段飽含哲理又充滿激qing的文字。
2、請認真地讀一讀,想一想,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事例嗎?
3、過渡:你們的生活體驗讓我想起了姐弟倆,弟弟除了成績以外,生活上什么都不會,以后考上大學,姐姐不在身邊,弟弟怎么生活下去喲?請學生根據(jù)剛才的學習和理解幫個忙,與姐姐聊天(師扮姐姐。)
4、請結合你的生活經(jīng)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兩句話寫成格言,并在下面注上你的名字。一起帶給那位好心的姐姐,當然也可以寫給自己或親人。(選教:你為什么將這條格言送給某某?)
5、用實物投影交流感悟。師適當評價(質樸的語言從心田流淌;姐姐會按照你說的做;未來的思想家。)
四、介紹作家,推薦文章。
其實,《桃花心木》這篇文章所講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經(jīng)歷的真實寫照,他在這種風風雨雨、坎坷磨難中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和寫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內外著名的大作家。老師這兒有他的幾篇精短的散文,如《吉祥鳥》,同學們讀了,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師生共同讀)“不要著急把棋盤下滿,也不要勿忙的走人生之路。好的圍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歷程要細細品味…………”(師)好的文章也要慢慢口味——(下發(fā)林清玄散文)
桃花心木不確定獨立自主成材
三: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
多媒體課件
導入:
板書: 時間不定
澆水量不定
作者觀察到這種現(xiàn)象后感到.
導讀,讀出奇怪的語氣,按作者的想法該怎么澆水泥?
讓我們一起推斷種樹人澆水沒有規(guī)律的原因.
品讀,讀好反問句.
1,懶人怎么會知道有幾棵樹會枯萎呢?
映現(xiàn):
2,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從從容容?
引導體會作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感.
(二)導讀種樹人的話
看來真是得問問他,究竟為什么這樣做.
自讀第12節(jié),用自己的話說說種樹人這樣做的原因.
理解"不確定"(板書)
學生回答后,接讀第4,5節(jié)部分語句.
小結:種樹人是想讓樹苗在"不確定"中生長.
指導讀出脆弱,堅強兩種情感.
從這里看出,種樹人的話是經(jīng)驗之談.事實有沒有證明這一點呢?
導讀第15,16節(jié).(他們已經(jīng)學會了找到水源,拼命扎根.)
(三)導讀作者的感悟.
自讀第14節(jié)
作者從桃花心木苗生長的道理聯(lián)想到了什么?
引導讀出作者的感受之深.
由作者的感悟你想到了些什么?
理解"不確定",小組討論,各抒己見.
6,桃花心木
時間不定
桃花心木澆水量不定 找到水源
(不確定) 拼命扎根
變化無常 獨立自主
做人
不確定 努力生長
桃花心木教案設計桃花心木課文板書設計篇五
桃花心木是臺灣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借種桃花心木樹苗人的種樹之道,比育人之理。文章蘊涵道理深刻。說明育人同植樹一樣,同樣應該在不確定的生活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人的自我生長能力。并運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加深對育人道理的認識。
《桃花心木》選編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閱讀,領會作者的見解,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提高閱讀的能力,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閱讀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問”“在學習中,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老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本課的教學,要把大膽提問,感悟人生哲理,引導學生發(fā)表見解作為重點。
設計意圖:從整體入手,以讀為主感知課文,感知課文所營造的意境。通過閱讀提示可以讓學生明確閱讀的目標、閱讀的重點,養(yǎng)成邊讀想、邊批注的閱讀習慣。
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
師:(可以參與小組的討論。)
師:這些問題是和作者一樣的。除了這些問題還有什么問題呢?繼續(xù)看課文再次提出問題。把你的問題放到你的學習小組內討論解決。
生:(在小組內進行激烈的爭論。)
師:(參與幾個小組的討論。)
師:通過剛才的討論,你還有哪些問題不理解,請?zhí)岢鰜?,我們一起解決。
生:“不確定的生活”指什么?
“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是怎樣的人?我不太理解。
板書:
環(huán)境的感受和情感的感知?
師:這句話我也不明白。怎么辦?這樣吧我先把他寫到黑板上。
生:“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我不明白?
板書:
養(yǎng)分轉化為能量?
生:為什么說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再枯萎了?這個問題好。寫到黑板上來。
板書:
為什么不再來,不再枯萎?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改變自己的角色,時而是課堂的組織者,組織學生如何學習,教師充當導演的角色;時而是學生交流的參與者,處在和學生平等的地位,與學生一起探討問題。能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在一種寬松熱烈的氛圍之中學習。有些問題教師即使會,也不講,而是點播、誘導,教師只好自己裝著不懂,把問題寫到黑板上,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之中解決。
生:“百年的基業(yè)”是什么意思?“不確定的自然”指什么?
師:這兩個問題誰能用書中語言來解決。
生:“汲水”是什么意思?
師:這個我知道。就是吸水的意思。
設計意圖:暗示學生你提的問題很簡單,沒有多少價值,也沒有寫出來的必要。這樣即不丟學生的面子,教師又能靈活地駕馭著課堂。如果學生提出一些毫無價值的問題在課堂討論,就不能訓練學生的探究學習的能力,學生的討論也是毫無意義的。教師直接告訴還能節(jié)省課堂的時間,盡快地進入下一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常來”與“隔三天,隔五天”矛盾?這么多的問題我真的是解決不了,還得*大家的智慧,請同學們圍繞著黑板上的問題,再讀書,再討論。
(四人一個小組,邊讀書邊討論,教師參與小組的討論。)
通過思考,引導學生體會種樹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那漫漫的歲月中,不可能得到像種菜或種稻那樣能夠得到外界的精心照料,在變幻莫測的自然界中,只有依*自己的力量才能生存下去。從而明白:“萬物競天,適者生存”的道理。
教學的過程是不斷生成的過程,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幾次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交流學習。學生合作的過程中,教師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
1、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
比如:有的學生在讀書的時候,一個詞不理解,但是,這個詞又沒有向全體學生解釋的必要,教師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告訴他這個詞的意思。再比如:課文中含義較深刻的句子,學生無論如何也是解決不了的,教師就要給予一定的提示或引導。
3、跟據(jù)不同的學生情況,指導學生學會怎樣學習:
比如:在第二次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把自己讀書時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在小組內討論解決。教師的參與可以及時的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知道學生可能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有價值?如果提出的問題沒有價值,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怎樣才能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師:把自己想象成種樹人和作者,把你心中的疑問向種樹人問,種樹人盡量用自己的理解來回答。
師:同座位的兩位同學任選其中的一角色,進行口語交際,注意說話的語氣。
學生練習,選擇其中幾組進行表演,其他學生進行點評。
新課標對口語交際總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聽、不會說、不會口語交際的人,在這樣的社會里,怎么能夠生存下去。新課標適應這個變化,把聽和說整合為一個整體,使聽和說的目的性更強,并落實到口語交際上。在這兒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目的就是將課堂變成了“舞臺”,變成了一個活的情境,通過生生互動,建立了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對學生而言,這樣的交往意味著心態(tài)的開放,主體的凸現(xiàn),個性的張揚。
1、再讀課文思考:
種樹人和育人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這篇課文想說明什么道理?聯(lián)系課文中寫作者見解的語句說一說。
2、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師可以適當點撥:如《紅燈記》中鐵梅的成熟,“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還有名人少年時代的故事。如:毛澤東青年時代不帶一分錢,搞社會調查。還有剛學的《烏塔》中的烏塔14歲,獨自一人有歐洲等。
你有沒有想法呢?可以圍繞幾個話題說:
⑴ 對于目前老師、家長的教育培養(yǎng)方式,你是否滿意?有什么建議?
⑵ 你對你現(xiàn)在學習和生活自理情況有什么想法。
3、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喜歡的方式寫一寫自己的感悟:
設計意圖:課標指出:“要重視學生情感、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注重對學生的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獲得思想的啟迪,形成正確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通過聯(lián)系實際,啟迪他們將怎樣生活。比如:一些家長過分第疼愛子女,連一些小事也要包辦代替,這樣使子女只知享樂,不知艱苦奮斗的子弟,沒有生存的本領,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想自己以后該怎么學習和生活,形成積極的人生觀。
課標還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最后這一設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這一課的看法,這樣貼近學生實際,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提高寫作和評價的能力。
桃花心木教案設計桃花心木課文板書設計篇六
1.通過對含義深刻的語句的理解,體會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從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諦。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及出現(xiàn)的新詞。
一、啟讀,激趣質疑引入文
1.教師動情地講述《一個大學生的故事)。
同學們,當你有那么一天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刻,你會是什么心情?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高興、激動、興奮……)
是啊!的確是一個令人無比激動的時刻,然而有這樣一位大哥哥,在接到北京首都師范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卻憂心重重,不知所措。(學生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
他是個從小失去父母的孤兒,姐姐為了照顧他,輟學工作,賺錢供他上學,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呵護得無可挑剔,從小到大十幾年不讓他干任何家務活,只要求他努力學習。讀到高三畢業(yè),他連自己的襪子都不會洗,方便面都不會煮,更不愿與人交流,正常必要的人際交往都很少很少,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無奈,又喜又憂的姐姐只好陪他一起去大學報到,但學校不允許這種情況的.陪讀,姐姐千叮嚀萬囑咐后擔心地離開了。他堅持不到3天便哭著打電話要姐姐來接他。因為他根本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除了埋頭學習,他一切都不會做。結局是遺憾而又令人無奈的,他退學了,與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大學夢想做了最后的告別。
2.請學生自由發(fā)言。聽了這個真實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
3.小結:同學們,我們這位可悲的大學生為什么會有如此結局?是他的錯?是愛他的姐姐的錯?還是誰的錯?今天我們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尋找答案。
二、初讀,整體感知觀其貌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不加字、不減字、不錯字。
2.小組交流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3.教師請舉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學串讀課文。
(師生共同正音,并對他們積極讀書的態(tài)度予以表揚。)
三、精讀,潛心會文領其意
1.教師:同學們,讀書只做到正確流利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把書讀出情、讀出意、讀出味、讀出神,同學們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達到這樣的要求,那么大家剛才提出的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
2.再讀課文,畫出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3.反饋學生畫出的句子及不懂的地方。
4.抓住重點句段,感悟育人真諦。
學習12、13自然段。
①指名讀。想一想:這兩段主要講什么?
②逐句品讀。引導學生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并相機指導朗讀。
(學生之間互動競爭,進行朗讀比賽。)
③全班交流自己從讀中體會到了什么?
④教師小結。
學習14自然段。
①投影出示此段課文,全班齊讀。
②自由朗讀,小組交流讀后的感受。
③小組派代表,全班交流。
④學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讀。
學習第15、16自然段
①愿意讀的同學一起讀。
②小組討論:桃花心木為什么不會枯萎?
③全班交流。小組派代表發(fā)言,師生共同評議。
四,展讀,聯(lián)系實際話育人
1.分角色表演,種樹人與“我”之間的交流。
①同桌組合練習。②推薦上臺表演。要求:注意人物的身份、語氣、可以自由發(fā)揮。
2.聯(lián)系你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想法。教師與學生互相交流。
3.教師小結:同學們,成長為一棵抵御風雪,頑強生存的參天大樹的確要付諸于不懈的努力。在挫折與逆境中鍛煉、成長,才是我們應該走的成才之路。
桃花心木教案設計桃花心木課文板書設計篇七
我?guī)ьI學生朗讀了這句話以后,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議論:
1、樹木的“不確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確定”又是指什么?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3、為什么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
第一題學生能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從而理解人的“不確定”。
第二題學生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了自己知道的在艱苦環(huán)境中自強自立的人的事例。
知道只有在不確定中,才會對社會環(huán)境、人際關系等產生切身的感受,才會真正感知“尊重”、“艱辛”、“珍惜”等情感,從而學會與他人合作,體驗到奮斗的艱難,珍惜來之不易的一切。學生在理解了這句話后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教者所費時間不多,卻使學生從文和道兩方面受到啟迪,既學習了語言,又受了教育,所以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來學習語文課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
桃花心木教案設計桃花心木課文板書設計篇八
一、比一比,組成詞語。
萎( ???? ) 汲( ??? ) 賴( ??? ) 旦( ??? ) 雅( ??? )
委(???? ) 極( ??? ) 懶( ??? ) 但( ??? ) 稚( ??? )
番(???? ?。″懀ā??? ) 煉( ??? ) 勃(??? ) 憂( ??? )
翻( ???? ) 段( ??? ) 練( ??? ) 脖(??? ?。?yōu)( ??? )
二、給畫下線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或注音。
1、莫名其妙
(1)名字,名稱。(2)出名,有名。(3)說出。(4)量詞,用于人。
2、無緣無故
(1)緣故。(2)緣分。(3)沿著,順著。(4)邊。
三、說說種樹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課后習題)
四、讀讀下面的句子,回答括號里的問題。(課后習題)
(1)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這里的“不確定”是什么意思?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你能想到哪些“不確定”?)
(2)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桃花心木為什么不會枯萎了?)
【參考】:
一、萎縮、委屈;汲水、積極;依賴、懶惰;危在旦夕、但凡;雅致、幼稚;一番話、翻卷;鍛煉、段落;錘煉、練習;蓬勃、脖子;憂慮、優(yōu)秀。
二、1、(3)2、(1)
三、那是因為種樹人來的沒有規(guī)律,隔三岔五地不定時去澆水,并且每次澆的量不一樣令,所以作者感到奇怪。種樹人這樣做是為了培養(yǎng)樹苗適應環(huán)境、自我生長的能力。讓桃花心木的根深入地底去汲取水分,使他的根更加結實,以便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下能夠頑強地生存。四、(1)這里的“不確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預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難。只有經(jīng)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堅強的人、有作為的人。比如說:考試成績下降了,爸媽下崗了,和朋友鬧矛盾了等等。(2)因為種樹人來的目的就是讓樹木適應環(huán)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經(jīng)得起風吹雨打的鍛煉,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壯生長。如種樹人所愿,現(xiàn)在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而種樹人也不再來了。